12 组件设计:定制化项目太多,不加班怎么做出好体验?
你好,我是汤圆。今天给你分享一个B端体验设计非常重要的内容,组件设计。
前面提到过,B端产品的体验设计中会涉及大量的界面,少的有两三百个,多的上千个都是有可能的。但很多公司的设计师数量并不多,还有一些团队只有2、3个人。
这就让很多小伙伴在真正的设计过程中遇到一个问题:产品每半年要进行一次迭代优化,每次要改几十个甚至几百个界面,还都是改个颜色、改个按钮、改个文字内容这些琐碎的杂事,转眼半年过去了,除了改这些零碎的内容,真正的设计却没做几个,让自己感觉在B端体验设计的工作中毫无价值,浪费青春。
这是B端体验设计中非常典型的情况,大部分团队都有这个问题。虽然很多人都觉得B端体验设计非常重要,但在真正的情况下,根本没有时间来做体验设计,全在改细节的内容。
要解决这个问题,组件化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
接下来,我给你分享一下什么是组件以及组件化,以及B端体验设计中搞定有效组件的一些方法。
什么是组件、组件化?
先说什么是组件。组件最开始是开发人员在写代码时候,为了方便开发、节省代码空间而使用的一种方式。不同的语言中,叫法也不一样,在 C++ Builder 中叫组件,而在Visual BASIC中叫控件。
你看,组件本身不只是设计人员使用的,更是开发人员一起配合使用的,所以这里面除了设计人员涉及的外观样式以外,还包含开发人员需要的数据源、对应交互以及相关动画等等内容。但设计师通常只关注组件的外观以及交互动画即可。
在体验设计的行业中,也经常有组件、控件的这些叫法。行业中有一些平台进行了标准的定义,但很难实际应用。这里我分享一下自己的理解,希望能帮你快速熟悉这些概念。
我习惯按照从小到大的颗粒度进行划分,来界定控件、组件这两个内容。
控件,通常指的是按钮、单选框这一类只有单个内容的控制内容。
组件,可以通俗地理解为多个控件组合在一起,比如你经常看到删除信息时弹出的二次确认弹窗,里面包含了确定按钮、取消按钮,有一些还有输入密码的文本框,这些组合在一起的控件,可以简单理解为组件。
前面提到,组件本身是开发人员为了节省工作而产生的,实际上, 除了工作减负以外,对于设计同学,组件还可以非常好地保障产品的一致性。
虽然我们设计一个B端产品可能会有上千个界面,但实际上用到的组件可能也就三、四十个,并且里面有很多都是非常基础的,比如时间选择器等等。除非它在我们产品中非常重要,否则都不需要我们再次进行设计。
所谓的 组件化,指的就是将很多设计内容组合在一起,统一进行设计的一种思维方式与开发方式。 它将我们产品中像时间选择器、填写信息的弹窗这些复杂的、更独立的模块,都设计为一个个的组件,并且明确定义出每个组件的清晰功能,让这些内容在不同的功能中可以重复使用,从而提高设计与代码的可维护性、可重用性和可扩展性。
但是组件在落地的过程中却经常“变形”,成了为组件化而设计,而不是为业务赋能与提升体验而设计组件体系,方向跑偏了。
在B端行业发展的这十年时间中,有很多公司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且为开发者与设计师提供了很多不错的基础内容。
这里给你分享两个开发与设计师都最常用的组件库,一个是蚂蚁金融旗下的 Ant design,另一个是饿了么旗下的 Element design。
对开发者来说,两个平台最早的差异在于使用的代码语言不同,但现在基本都一样了。而对设计师来说,大部分小伙伴更喜欢使用Ant design,因为Ant design的设计说明、外观样式要丰富一些,便于设计师查看和阅读。
如果你准备入门B端体验设计,或者是刚入门不久的伙伴,我建议你一定要把这两个平台的组件设计内容全部看一遍,特别是其中展示的组件对应的效果。
你要熟悉这些基础规范中对组件使用场景的界定,以及组件对应的一些状态。这样就可以在真正设计B端产品的时候,直接应用很多成体系的组件,快速搭建出来一个体验不错的界面,不用每一次都自己再去想每个细节到底应该怎么设计才会更好,而是把时间都节省出来,去设计最重要的地方。
但是,熟悉这些内容只是B端体验组件设计的起点,真正重要的是如何在这些基础之上设计出有效的B端组件体系。
如何搭建有效组件体系?
在B端组件的落地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把组件看成一个体系,而不是一个个单独的内容。你需要在Ant design这类基础组件的基础上建立真正适合目前产品,甚至多个产品的组件体系。
这里也普及一下组件体系的概念,组件体系指的是由多个组件构成的一个整体组件库,像Ant design这样的库,实际上就是一个组件体系。
很多B端产品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自己独有的组件库。因为每个B端产品都有自己的行业特性,而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容。比如明厨亮灶,我们针对这个系统,就需要在Ant design这样的基础组件库的基础上,搭建卫生监管相关的组件库,比如告警处理组件、事件查看历史组件等等。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就逐渐形成了自己在卫生监管与视频识别领域的独特组件体系。
通常行业特有的组件体系,都是客户高频使用的功能内容.因为行业组件都是基于业务专门设计的,而客户使用你的产品就是为了更好地解决业务问题。所以,你搭建起针对行业的组件体系时,就等于找到了影响客户体验80%的产品内容,而这个关键的组件体系,就是你要不停打磨好的体验设计内容了。只要把它们做好了,你的产品体验就能得到非常大的提升。
建立B端实用的组件体系可以分为两步。
第一,基于产品最核心的业务,通过前面3C分析得到结论,找到最高频使用的功能。
大部分B端产品,最高频的功能中最常用的那个组件,都是需要重要重点设计的。比如明厨亮灶的案例中,处理预警信息就是最重要的业务,所以对于预警信息的组件,需要进行最细致的设计。
并且需要对组件内容进行不断地优化,因为你的客户有80%的时间,都在主要使用这个功能,通过优化这个高频组件,可以保障你的产品体验在行业中一直处于领先的地位
第二,你要从信息架构开始检查,哪些地方的组件是经常复用的。
在前面的课程中,我给你分享了MECE的架构设计思维,我们就是以这个架构为基础去检查的。
比如在明厨亮灶的案例里面,从信息构架上看,在线巡查的模块中有智能预警等内容,那么必定会产生很多的预警记录,而在评分管理中,厨房的评分有一部分因素是与预警的次数相关的。所以在评分评级的模块中,也需要查看预警记录的信息。这个“预警”就是复用的部分。
所以,通过对构架的分析与观察,你可以初步了解有哪些地方会重复使用同样的信息,如果重复次数较多,那么你就要考虑将它进行组件化,这样就可以有效地节省工作时间,保持产品体验上的一致性。
在建立组件体系的时候,要记住二八原则。真正影响客户体验的内容通常只有20%。找到高频使用与复用较多的组件后,要以这些组件为核心内容进行设计,不要去把所有组件都做一遍,最后做成了一个大而全的组件体系。
大而全是没有意义的,你只会得到一个平庸的结果。一定要聚焦到高复用度、高使用频率的组件上,才能真正做出有业务价值的组件设计。
如何设计出体验优秀的组件?
在明确了你要做哪些组件后,还需要对客户高频使用的组件进行非常细致的设计。一定要结合前面给你分享的3C分析得到的业务目标,以及客户认知分析中了解到的客户偏好,才能把组件设计做的到位。
举个例子,在明厨亮灶项目中,旧的版本就是没有将效率导向的业务目标作为核心设计方向,出现了“查看详情”按钮与信息标签出现在图片上这样的设计,而在新版的设计中就行了对应的优化。
在完成了设计的基础之上,你还需要对组件进行详尽地状态描述,输出对应的交互文档。这里给你分享一个书写文档非常有效的步骤,参考这个步骤,可以保障你输出的内容万无一失。
步骤是按照计算机对信息梳理的顺序来书写的。当你在书写的组件状态的文档时,要从没有组件的状态开始,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加载态”,到组件与内容信息加载出现后,按照未选择(常态)、鼠标移入(hover态)、鼠标按下(点按态)、选中态的顺序书写。
这样的顺序书写加上相应的视觉、交互效果,就能保证你的组件文档非常全面了。再给你分享一个明厨亮灶项目的内容,作为参考。
总结时刻
这节课,我给你分享了B端体验设计落地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组件设计。
要记住,在你开始做B端体验设计工作之前,一定要熟悉市面上常用的组件库,比如Antdesign、Element design这些库的内容,要注意了解组件库中描述的每一个组件的适用场景,并且熟悉每一个组件的对应状态。这样你在做B端体验设计的时候,脑海中就能快速反应出来哪些地方应该用什么样的组件是最合适的,从而节省设计时间,避免很多错误。
不过,了解组件库只是一个开始。你需要基于自己的产品,洞察业务中高频、高复用度的组件内容,才能搭建出来真正合适你产品或产品系列的组件库。在落地自己组件库的环节中,也一定要记得二八原则,找出真正影响大部分体验的20%的组件内容,去细细打磨。
打磨的方法,其实就是基于前面给你分享的3C分析找到的业务目标,以及客户认知分析中得出的客户使用习惯与审美习惯偏好,不断地进行优化,才能保障你产品的体验设计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解惑ToB体验设计
你认为Ant design、Element design 这样的组件库中,有哪些组件设计得不合理吗?为什么?
期待你的分享,如果觉得有所收获,也可以把课程分享给更多的朋友一起学习。我们下节课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