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懒惰”应该是所有程序员的骄傲
你好,我是郑晔。
经过前面几个模块的学习,我们的专栏终于进入到程序员看上去最熟悉的一个主题:自动化。
每每提及自动化,我就会想起 Perl 语言的发明人 Larry Wall 一个经典叙述:优秀程序员应该有三大美德:懒惰、急躁和傲慢(Laziness, Impatience and hubris)。
有人甚至为此专门打造了一个三大美德的网站,阐释这个初看起来匪夷所思的说法。
懒惰,是一种品质,它会使你花很大力气去规避过度的精力消耗,敦促你写出节省体力的程序,别人也能很好地利用,你还会为此写出完善的文档,以免别人来问问题。
急躁,是计算机偷懒时,你会感到的一种愤怒。它会促使你写出超越预期的程序,而不只是响应需求。
傲慢,极度自信,写出(或维护)别人挑不出毛病的程序。
不知道你是否感受到,程序员独有的幽默和透露出的那种骄傲:我做的东西就应该是最好的。
之所以要从 Larry Wall 的这段话开启“自动化”这个模块,因为只要一说到自动化,我就会情不自禁地联想到“偷懒”这个词。是的,我们程序员的工作,本质上就是打造各种自动化的工具,让人们从各种繁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让人有机会“偷懒”。
不过,我也知道,从机器那里偷来的“懒”很快就被更多的工作填满了。但 Larry Wall 的这段话却可以鼓励我们不断地打造出更好的工具。
作为程序员,你当然知道“自动化”这件事的价值,在日常工作中,也实实在在地践行着打造自动化工具的任务,但很多人对自动化的理解可能有些单薄。今天,我就从一个你可能会忽略的主题开始讨论:不要自动化。
不要自动化
我先给你讲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不自动化”的例子。
之前在 ThoughtWorks 工作时,我们有一项工作是,帮助其他公司启动一些新产品。有一次,我的两个同事被一个公司请去启动一个视频网站的项目。那时候还不像如今的市场,已经由几大视频网站瓜分完毕,当时不少公司看到了视频网站的苗头,觉得自己有机会。这个来请我们的公司也不例外,觉得自己也能分一杯羹。
两个星期之后,我的两个同事回来了。我们饶有兴趣地去问项目的进展,因为项目启动之后,通常会有后续的开发合作,但结果令我们很意外,这个项目停止了。
“出了什么状况吗?”我们问。
“是我们建议用户停掉这个项目的。”他们回答道。
我们“恨恨地”问他们为什么丢掉了一个这么重要的机会。这两个同事的回答也很直白,他们结合着客户的想法算了一笔账:这个项目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投入规模之大,是超出客户想象的,按照现有的规划投入,这个项目肯定会亏本。要么重新规划,要么取消这个项目。客户认真研究了一番,最终决定取消项目。
这件事大约发生在10年前,今天我们都看到各大视频网站在烧钱上的投入,以那个公司的实力,想要参加这场比拼,确实还差太多。
这件事之所以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因为它是我职业生涯中见到的第一个通过“主动取消项目”获取项目成功的案例。
或许你不能理解我这里所说的“项目成功”。在我看来,做有价值的事是重要的,这里面的有价值,不仅仅是“做”了什么,通过“不做”节省时间和成本也是有价值的。我的两个同事阻止了客户的浪费,所以,我将这个项目视为成功。
对于开发来说,也遵循同样的道理。程序员这个群体技术能力实在太强,做一个技术方案简直是太符合直觉的做法,我们就是忠实地把一个个需求做出来,把“全世界”都自动化了。
但事实上,这个世界太多的浪费就是做了不该做的东西。在我们的专栏里,我反复地说,我们要多问问题,目的就是为了不做那些不该做的事。
小心 NIH 综合症
你可以从需求的角度判断哪些工作是可以不做的,但我们也要防止程序员自己“加戏”,我再给你讲一个技术人员普遍存在的问题:NIH 综合症(Not Invented Here Syndrome)。
NIH 是什么意思?就是有人特别看不上别人做的东西,非要自己做出一套来,原因只是因为那个东西不是我做的,可能存在各种问题。
这种现象在开源之前尤为流行,很多公司都要做自己的中间件,做自己的数据库封装。虽然很多公司因此有了自己特色的框架,但是因为水平有限,做出来的东西通常极为难用,很多人一边骂,一边还要继续在上面开发。
开源运动兴起之后,我以为这种现象会好一些,但事实证明,我想多了。
比如,这种乱象在前端领域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框架,让很多前端程序员哭诉,实在学不动了。再比如,我曾经面试过一个接触 Go 比较早的程序员,他就是恨不得把所有框架都自己写。
因为他学 Go 的时候,确实框架比较少,但问题是,如今的 Go 已经不是他学习时的那个 Go 了,现在各种框架已经很丰富了,不需要什么都自己做。当时我问他,如果有一天你离开了,公司怎么办呢?实际上,他从来没考虑过这个问题。
说了这么多,无非就是想说明一件事,写代码之前,先问问自己真的要做吗?能不做就不做,直到你有了足够的理由去做。对应到 Larry Wall 的说法,你要懒惰,花大力气去规避精力消耗。
做好自动化
说完了不要自动化的部分,再来说说要自动化的部分。
我还是先从你可能会忽略的问题入手,你的日常工作是给别人打造自动化,但你自己的工作够自动化吗?还是问一个更具体的问题吧!如果你写的代码要上线,会经过怎样的过程?
我先给你看一个极其糟糕的例子。刚开始工作不久,我有一次出差到客户现场。临近下班时,我发现了程序的一个Bug。在那个年代,我们的程序是按照官方推荐做法编写的 EJB(Enterprise JavaBean),今天很多年轻的程序员可能不了解了,它只有部署到应用服务器才能运行。
我的解决方案就是加上一些打印语句,然后部署到应用服务器上,看输出的结果,再加上另外一些语句,再部署,如此往复。那时我们完全是手工打包上传,每次至少要十几分钟。最终,定位到了问题,只修改了一行代码。但几个小时的时间就这样被无谓的消耗了。
那之后,我花了很长时间研究怎么做自动化的增量部署,最终让这个过程简化了下来。但这件事对我的影响很大,这是我第一次认识到一个部署过程可能对开发造成的影响,也让我对自动化在开发过程内的应用有了属于自己的认识。
相比于我刚开始工作那会。现在在工具层面做类似的事已经容易很多了,在后面的内容中,我会结合着具体的场景介绍一下现在的最佳实践。
你要懂得软件设计
最后,我们再来说说我们的本职工作,给别人打造自动化工具中需要的能力:软件设计。
软件设计,是很多人既熟悉又陌生的一个词,说熟悉,很多人都知道,做软件要设计,还能顺嘴说出几个设计模式的名字;说陌生,是因为在我的职业生涯中,遇到真正懂软件设计的程序员少之又少。大多数人都是混淆了设计和实现。
举个例子。有一次,我要在两个系统之间做一个连接器,让上游系统向下游系统发消息,或许你一听就知道了,这里需要的是一个消息队列。但实际上,我们需要的能力要比消息队列更丰富一些,比如,要将重复的消息去除。一个同事给我推荐了 Kafka 当作这个连接器的基础,我欣然地接受了。
不过,在后续设计的讨论中,我们就经常出现话语体系的分歧。我说,这个连接器要有怎样的能力,他会说 Kafka 能够如何如何。究其根因,我在讨论的是设计,而他说的是实现,所以,我们两个很难把问题讨论到一起。
为什么我会如此看重设计呢?在软件开发中,其它的东西都是易变的,唯有设计的可变性是你可以控制的。
同样以前面的讨论为例,尽管 Kafka 在当下比较火热,但是我不敢保证 Kafka 在未来不会被我换掉。因为就在几年前,消息队列还是传统中间件的强项,现在也渐渐被人淡忘了。
我不想让我的设计随着某一个技术选型而不断摇摆。如果工作许多年,知识体系只能靠各种新框架新工具支撑,我们做程序员就只剩下疲于奔命了。不懂软件设计,只专注各种工具,其结果一定是被新技术遗弃,这也是很多人经常抱怨 IT 行业变化快的重要原因。
回到 Larry Wall 的说法上,你要想写出一个别人挑不出毛病的程序,你先要懂得软件设计。幸运的是,软件设计这些年的变化真不大,掌握了软件设计再来看很多框架和工具,学习起来就会容易很多。在这个模块的后半部分,我会与你探讨软件设计的话题,降低自己给自己挖坑的概率。
总结时刻
Perl 语言的发明人 Larry Wall 曾经说过,优秀程序员应该有三大美德:懒惰、急躁和傲慢(Laziness, Impatience and hubris)。想要成为一个优秀的程序员,就要让机器为自己很好地工作,而这需要对自动化有着很好地理解。
我们学习自动化,先要知道哪些东西不要自动化,尽最大的努力不做浪费时间的事。一方面,我们要从需求上规避那些没必要做的事;另一方面,我们也从自身防止 NIH 综合症(Not Invented Here Syndrome),争取做一个懒惰的程序员。
对于要自动化的事,我们需要反思一下,在为别人打造自动化工具的同时,我们自己的工作过程有没有很好地自动化。而如果我们想拥有打造良好的自动化工具,我们需要对软件设计有着充分地理解。
如果今天的内容你只能记住一件事,那请记住:请谨慎地将工作自动化。
最后,我想请你分享一下,学习了本讲之后,你现在是怎样理解自动化的呢?欢迎在留言区写下你的想法。
感谢阅读,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的话,也欢迎把它分享给你的朋友。
- Sudouble 👍(38) 💬(1)
最近确实感觉追随快速迭代技术追得自己挺迷茫的,也一直在思考到我究竟缺了什么。之前偶然看了软件工程相关的,才意识到算法、分析、设计等基础重要性,看到郑老师这一篇,让我更加坚信了这一点!
2019-03-20 - zapup 👍(28) 💬(2)
“你讨论的是设计,他讨论的是实现”,提到软件设计那一段真的是直戳心窝啊!
2019-03-28 - Jxin 👍(19) 💬(1)
从老师这学到一个很喜欢的思想。有价值的事并不局限性于事情本身。做自动化很重要,写代码很重要。但根据根据现有情况判断是否需要自动化,是否需要写代码也很重要。有的放矢,任务分解。权衡跟设计是件很艺术的事情,令人着迷。
2019-03-18 - 西西弗与卡夫卡 👍(16) 💬(2)
面试的时候,常常听到应聘者提起换工作的原因之一是手头任务重复性高,都是增删查改,代码粘帖复制。我就会问,你有没有想过把工作变得不那么重复,不要粘帖复制代码。有不少人就没什么话说了。 其实还是有很多可做的。比如自动生成增删查改的管理功能和页面,集成好缓存、搜索等服务。 懒惰真的是程序员的优秀品质,只是有些人理解成思想上的懒惰了
2019-03-18 - 大力 👍(10) 💬(1)
懒惰的美德,指的是可以不做什么,是行动上的“懒惰”,但思想上还是得下功夫的,需要去思考可以怎么懒。
2019-03-24 - enjoylearning 👍(8) 💬(3)
做值得做的事确实很重要,否则你忙活半天项目失败了,可能你也能赚一部分钱,或者技术得到了提升,但对客户却是损失,明知不可为还要去干就是不职业了。另外就是变中求不变,注重软件设计很重要,就像有些公司面试只考算法,根本不关注你用什么框架和语言,因为技术很多都是想通的,所有的Orm框架不能说完全相同,但设计思想总是想通的吧。可是国内有些单位在筛选人简历时就是看你用过的框架和语言,我招的是java,你简历中项目用的c#,所以不合适直接过滤掉。其实一个合格的程序员又怎么会被语言和框架固化住呢,只不过是不同的场景选择最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2019-03-27 - Y024 👍(5) 💬(1)
郑老师提到的那个问题,其实还有另外种解决方案:远程调试。当然这也无法避免部署的活,但是可以大幅减少部署的次数。有次出现了开发环境无法复现,只有测试环境才能复现的问题,就是通过远程调试解决的,当初使用的中间件是 WebSphere(估计很多童鞋都不知道了)。
2019-03-18 - 三生 👍(3) 💬(2)
记得前段时间,有一个很有趣的事情。在火车站碰到一个自称自己钱包掉了的中年男子,说想借点钱回家,还是支付宝收款,当时着急就直接给他转了钱。 具体问题应该是找到钱包?而不是借钱回家,如果当时冷静分析一下就不会被骗了,哈哈哈哈
2020-09-09 - 111 👍(2) 💬(1)
老师推荐几本软件设计的书
2019-03-24 - hua168 👍(2) 💬(1)
老师,有什么好的软件设计的书推荐吗?目前没学过软件设计,后面有没有相关章节介绍的?
2019-03-18 - williamcai 👍(1) 💬(1)
自动化就是把一些重复的工作费力的工作通过工具处理,减轻程序员的工作,提高生产力
2021-09-05 - 第一装甲集群司令克莱斯特 👍(1) 💬(1)
最近几十年,并没有翻天覆地的计算机理论革新变化。掌握设计和技术的第一性原理,才能让更好的拥抱技术变化,不会疲于奔命!
2020-11-29 - 勇闯天涯 👍(1) 💬(1)
为什么我感觉自动化这个模块,看着很晕,讲自动化为什么要谈架构设计?自动化不是应该去看哪些地方可以用线上流程,工具去解决重复,高频的事情吗?
2020-08-30 - 非鱼 👍(1) 💬(1)
软件设计除了设计模式以外,还有其他方面吗?
2019-03-19 - 行与修 👍(1) 💬(1)
“懒惰”就要有付出,同时并不是想付出就能付出的,不到那个火候往往很难出一个好的自动化工具。前面也提到过,手里有锤子满眼是钉子,先权衡一下是否有必要再造一个轮子。如果有,该怎么做?是设计先行还是实现优先?怎么做好自动化,让团队效率和个人价值得到最大化,我想后续课程会一一道来!
2019-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