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11 渠道:打破管理者的信息茧房

你好,我是晓蕾。

信息爆炸时代,我们接触到的信息指数级增长,但这也带来一些问题:我们怎么识别信息?怎么获得真实的内容?怎么管理自己的信息获取渠道?可以说,信息的获取又有了新的挑战。

作为管理者也是一样,怎么才能穿透庞杂信息,看到真问题?怎么才能避免信息茧房?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始今天的访谈。

极客时间:你在管理团队的时候会先定好目标,中间看进度,哪有问题了再去管一下。这个过程里会担心出现所谓的信息茧房,看不到真实的问题吗?

道哥:会担心这个问题,所以我必须要有自己的信息渠道。这个信息渠道最好来自一线或者外部。这就是为什么我在过去两年会有个小茶桌,定期请一线的同学过来喝茶。那个是HR帮我组织的。我会通过信息的反射去识别哪些是真实信息,哪些是有问题的,而且要从不同的渠道反复去印证是否存在矛盾。

这个要非常敏锐才行。我觉得这可能是在管理上面要做得更敏锐的地方。所以我在管理上比较懒,是因为我在推理不同的信息,那我就可以懒一点。如果推理不出来,我就必须勤快,去了解更多的一线信息了。

极客时间:我们先聊聊一线的信息渠道。和员工的小茶桌这件事做多久了?

道哥:这个至少做了一年多了。

极客时间:大概聊过多少人?每次大概几个人去聊呢?

道哥:一共聊过多少我不记得了。每次大概五六个,两周一次,一次差不多一个多小时,都是来自各个部门的人,而且是一线的员工,大家一块儿,一起聊。

极客时间:你会固定把这段时间留下来?

道哥:对。我的工作习惯就是把时间固定化,比如说好了周四下午要来,那我这个时间就不会安排其他任何事情。

极客时间:你会提前设计话题吗?

道哥:会收集一些问题。我一般喜欢先收集问题,让大家把问题都写好给我看一下。这样我大概心里有数,知道可能会遇到什么情况,怎么处理。

极客时间:HR辅助你传达这件事情的时候,员工是什么样的心理?

道哥:一开始可能员工很紧张,但是会有一些员工选择迈出这一步,会有更多的员工选择不敢来。

极客时间:最开始选员工的时候是怎么选的?看谁主动报名,还是会让团队推荐一些重点培养对象?

道哥:没有推荐,就是自己报名。

极客时间:会不会有人永远不报名?

道哥:肯定有。但这些人估计迟早也会走的。我佛系之后的代价就是管理上不精细,那一定会有损失,但我选择接纳这种损失。

换个角度来讲,我可能也不care那些走的人。再换个角度来讲,他不愿意来,说明他对我们做的事情不感兴趣。如果一个人有困惑,但是他也不来问一下,那他在这里是想做什么呢?无非就是打工,打工的人走了,那我再招一个不就好了。这不就是找同路人吗?这个逻辑就很清晰了。

极客时间:在这种交流的过程中,大家有没有给过你真实的输入?

道哥:当然有。比如他们有时候会反馈其实产品表现得不如预期,这个时候我就会发现我的下属在骗我了。当然我就又要保护一下一线的同学,不要让我的信息渠道泄露掉。比如我去问责我下面的同学,马上他就去跟那个一线小同学谈心去了,这个不能发生。其实中间还蛮复杂的,但是可以听到一些真实的声音。

极客时间:你怎么保护这个信息渠道呢?

道哥:有时候也不一定完全能保护,那就选择相信我的下属。因为一般来讲,我信任的人才会做我的下属。如果我不信任,就把他换掉了。如果是我本来就想换掉这个人,换之前又收到了一线的这些信息,那就先按兵不动,不能打草惊蛇。

极客时间:大家给你提的问题,有没有是你之前在产品设计上,或者是团队里面完全没有想到的?

道哥:有啊。会有一些很好的想法冒出来,我会鼓励他们去做。甚至我会让他们单独给我汇报,也不用给他们的领导说。但是这种项目不多,我一般也不会越级指挥。

极客时间:你先把问题收集过来,根据这个问题去分享,那这一个小时的交流中你的发言比例占多少?

道哥:我占主要。他们如果有一些问题的补充会有一些互动。

极客时间:这个就类似于很多企业开的这种CEO开放日。

道哥:差不多。我们就是这样喝茶,然后放开了聊。我有的时候也会带头吐槽。他们过来主要是想听我的想法,因为他们非常在意我是怎么想的。大多数员工的困惑都是不知道老板是怎么想的,只能靠猜,所以我选择非常简单直接地告诉他们我是怎么想的。

一层一层传递下去的话,其实信息差非常严重。比如说开完一个会,基本上我就会发现我的下属没有传达到位。可能我下面的同学,他的下面还有一个同学,再下面才是一线人,这个时候传达的时候就会出现偏差。

极客时间:很多时候信息差是我们在公司里存活的一个手段。有的时候中间层的人会利用这个信息巩固自己的地位,这是一种主观行为。另外一种客观情况是本来信息在传递的时候就会有损失。

道哥:其实你说的这个主观也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这个人“傻”,他不会去传达信息,可能这个下属没有能力把信息有效地传达下去。第二种是他坏,不想传达。可能对不同的人会说不同的话。

坏的人不能留,傻的人可以救,这是我的原则。傻的人我都救,救过很多,只要我认为这个人是傻,不是坏,我就会救他。傻的人有得救,坏的人没得救,坏的人再聪明、能力再强,一刀干了。

极客时间:这个交流中一线员工的收获是什么,你会了解吗?

道哥:会了解。他们基本上都被我说懵了,跟我聊过的人,回去发现都是自己的问题,很多困惑其实是自己没做好。

极客时间:如果有人是很懵的状态,会有人重复来吗?

道哥:会的。

极客时间:对于团队来说,这些重复来的人你会把他列为重点培养对象吗?

道哥:当然。虽然没有官方列为重点培养对象,但是至少我接触过这个人。换个角度讲,“接触这个人”这件事对这位同学同样重要。因为我接触这个人不是因为他来,这是表面的原因,更深的原因是他认同我们的使命愿景,所以他才会来。他很关心在这里做的是一份什么样的工作,遇到这些困难能不能解决,这对他自己是很好的。

极客时间:再回到从外部视角获得信息上,主要是合作伙伴、客户。你现在经常见客户吗?

道哥:这两年我也见过几个客户,就是见得少了。但是我还是会通过微信跟客户建立直接沟通。

极客时间:和客户有直接联系的话,你会做客户分层吗?比如有些客户是一定要你去做沟通维护的。

道哥:没有分层,而且我觉得在了解信息这个事情上分层是没必要的。很有可能很重要的客户被划到了一个盲区,那你的信息就损失掉了。所以我觉得还是跟着感觉走,我是比较相信感觉的。

极客时间:感觉是个高技术含量的活儿,是你前期所有经验和认知的积累。你会把你这种感觉传递给你的下属吗?还是说你不需要他们有这种能力?

道哥:很多时候他们不需要有这种能力。如果有,那也是他们自己锻炼出来的。人的大脑是一个最高级的计算机,人的感觉实际上是经过大量计算的一个结果,相信这种感觉就好了,大多数情况下直觉是对的。当你把你的大脑训练得越来越好,你的大脑就会变成一个超级大脑,它已经是最好的计算机了,还需要什么别的呢?直觉是最重要的。

极客时间:有没有这种情况,比如你的团队拿到了一些数据,而这个数据的反馈和你的直觉不一样,这个时候你怎么做决策?

道哥:肯定是数据有问题,大多数数据都是假的。数据的作用是你有了一个想法之后,用数据去印证,这个时候数据是有作用的。

如果指望从数据中分析出来一些什么东西,就要分很多场景了。比如说有一些可信度比较高、比较简单的数据,你是可以相信它的。相信置信度比较高的数据,你可以简单地看出一些结论。但更多的时候,一些复杂的、很重要的结论,我觉得还需要通过直接的沟通,得到信息来佐证这个数据,或者说反过来用数据来佐证这个结论。

在大多数情况下,人的工作方式应该是先通过直觉有一个猜测,然后再去寻找对应的数据,去找证据来支撑这一结论。我觉得大部分的工作方式应该是这样的,本质是直觉在发挥作用。

极客时间:你会找三五好友,或者一些专家去聊吗?

道哥:会,这个很重要,要找到真正的专家,尤其是在自己不懂的领域。但也不要进入一个自己完全陌生的行业。比如我完全不懂农业,结果我突然说要搞家公司,去做农业,这个就是胡搞了。除非我的团队有真的很懂农业的人,而且这个人还很厉害。

我之前做过的一些领域,比如元宇宙、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或者安全相关的,这都是我的主业,没有问题。但是当我们做一个大工程,是个综合体,只有综合之后才能把它做好,这中间就涉及一些其他的领域。那就一定要广泛地去征求真正专家的建议,要找到这些领域里真正的专家,这个很难的。真正专家没那么多,伪专家倒是一大把,可能广大企业的痛点是找不到真正专家。

极客时间:什么叫真正的专家?或者说你是怎么判断的?

道哥:其实不能看Title和履历的,最好是了解、接触过,他对某个领域真的懂。

我觉得大厂里专家也不多,在某个领域里其实真正懂的也就那么几个。但是有Title的人很多,有很好履历的人很多。履历这个东西是可以经营的,Title一大堆,各种奖。很多履历很光鲜、Title很高的人其实水平也不怎么样,这样的专家我不会找。

所以说要找到真正的专家难,真的很难。我可以通过我自己个人的渠道和人脉联系到一些专家,但也不是所有领域都能找到人,所以有时候也很痛。对应地,我也希望能培养出真正的专家,后来我开《计算讲谈社》,我就说要把这些学员培养成未来的CTO,要让大家真的了解很多东西,能够做技术判断或者产品判断。

极客时间:那你怎么看咨询顾问的角色?

道哥:我没有接受过咨询顾问的建议,而且我认为也没有必要。我是这么看这个事情的。我自己也可以去做咨询顾问,好像收入还挺高。但是我也知道即便做了咨询顾问,也不一定能解决对方的问题。换个角度来讲,可能我也只是听听对方的那些建议,具体的不管是业务、产品或者管理,都是相当复杂的,一定是处于行业一线的人能更敏锐地去洞察和了解这个领域。一个咨询顾问,我觉得很难深入进去了解真正的问题。

即便你把这个真正的问题看到了,你也不一定能够跟管理者充分沟通,让他理解。甚至你能让他理解了,但最终也不一定能解决掉,最后很有可能发生的,就只是你提出了一个正确的废话。

换句话说,咨询顾问作为一种商业手段,自己赚点钱是可以的,但你说能创造多大价值,我是不相信的。

互动小茶桌

这一节的交流,对道哥的“内外渠道信息获取法”深感震撼,看到了道哥身上很细腻的地方。

你所在的公司或者团队,有没有类似小茶桌的活动呢?你在自己的公司是如何获取信息的?欢迎你在留言区分享自己的经验。

这一节道哥提到了《计算讲谈社》以及培养未来CTO的事情。这又是个怎样的栏目?他们都聊了些什么?有哪些有趣的话题?通过这个栏目,道哥想传达什么样的理念呢?我们下一节见。

戳此加入访谈交流群,和道哥一起探索工程师精神。

精选留言(3)
  • 苏果果 👍(1) 💬(0)

    🎉喜大普奔🎉 道哥将于9月20日做客「极客时间」直播间。 关于道哥,关于自己的成长,你还有什么想问的问题吗? 欢迎在任意一节课下方【留言评论】! 我们会在【赞数较高】的问题中挑选3个,在直播间给出【比留言回复更更更详细】的解答! 还等什么!快来提问吧!😉

    2023-09-15

  • 谭小龙 👍(2) 💬(1)

    如果数据和自己想法存在偏差,就直接觉得数据是有问题的,然后还是坚持自我想法,忽略数据吗。是这个意思吗?还是说会有后续的继续调查,或细微调整自己想法?

    2023-09-25

  • 岳明灯 👍(3) 💬(0)

    人的的大脑是一个最高级的计算机,感觉是经过大脑处理的结果,相信这种感觉就好了。 对这句话有感触,特别是随着年龄增长,有这样的体会:有时候不管怎么观察,理性分析,判断,最后发现还是一开始直觉最准,特别是看一个人。这应该是处理过的样本太多了

    2023-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