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53 选择工作,还是生活?

从大学到职场,会经历一次失衡。

在学校的时候,虽有时间课程表,但大部分时间还是属于我们自己自由安排的。毕业后,一进入职场,就会发现工作开始占据了主导,而后随着工作日久,越发陷入一种关于工作与生活平衡的选择困惑。

处境

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到底是怎样一种状态?

曾经我以为的平衡是这样的,我想很多人也这样以为过,工作与生活是完全隔离的。

工作逼迫我们在寒冷的冬天早晨从热乎乎的被窝里不情愿地钻出,去日复一日地完成一些枯燥、乏味甚至令人心生畏惧的事情,但却又不得不安慰自己,工作让我们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生活啊,再忍忍吧。

而下班之后才是我们真正热切期待的生活,迫不及待地去玩热爱的游戏(对,那时我还热爱玩魔兽),周末就和朋友去游山玩水,感觉这才是生活。但似乎永远缺乏足够的时间去过这样的生活,假期总是太短,而工作的时间却总是在不断地变长。工作的第一年,我发现越来越少有时间玩游戏,总是在加班,总是坐最后一班公交车回到租住的小屋,冲个凉后,再一看时间,已经过了凌晨。

而工作之后的第二、三、四年,长期地出差,似乎连周末都剥夺了,感觉总是在工作。我期待的平衡,完全地失衡了。不仅是我感觉如此,也有好些同事因此选择离开了广州,回到二、三线城市的家乡,比如:西安、长沙。那时我也在想,“我是不是也可以回成都,听说成都是一个休闲的城市呢,回去后,工作与生活是不是就会更平衡些呢?”

是的,后来我就这么回来了,但却没有找到期待的平衡,工作反而变得丧失了充实与成就感,生活也变得更焦虑了。如今回首想来,当时我并没有认清和想明白自己的处境与状态,并去定义好属于那个阶段的平衡点。

每个阶段会有每个阶段的生活目标。刚毕业时,对我来说合适的目标应该是:自力更生,好好生存下来并获得成长。再之后几年,生活目标会进化到:恋爱成家。再往后,目标也随之发展为:事业有成,家庭幸福。而我当时的症结在于,错把平衡当作了目标,而实际平衡更多是一种感受。有句话是这么说的:

人若没有目标,就只好盯着感受,没有平衡,只有妥协。

认清自己当前阶段的目标,定义清楚这个阶段的平衡点。一个阶段内,就不用太在意每一天生活与工作的平衡关系,应放到整个阶段中一个更长的周期来看,达到阶段的平衡即可。通过短期的逃避带来的平衡,只会让你在更长期的范围内失衡

作为个人,你需要承担起定义并掌握自己生活轨迹的重任,如果你不去规划和定义自己的生活,那么别人就会为你规划,而别人对平衡的处理你往往并不认同。

结合当下的处境与状态,没有静态的平衡,只有动态的调整。

关系

工作与生活的关系,短期的每一天总在此消彼长地波动,但长期,应该是可以动态平衡的;当从长期的视角来看待工作与生活时,会发现二者之间并没有那么明显的分界线。

长期的视角决定了,无论工作还是生活追求的都不应该是最后的目标或目的 —— 一种終点状态。你必须得关注过程,这个过程才是你的生活。所以,生活包括了工作,有时候甚至是非常艰辛的工作,就像我刚开始工作的那几年。那时,工作填满了我绝大部分生活,让我错觉工作剥夺了我的生活。

只是因为当时我并没有想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一种什么样的生活,什么对我是重要的?我只是感觉从学校毕业进入工作,然后工作就逼迫着我放弃了曾经热爱的游戏。工作似乎在剥夺着我曾经生活中的很多东西,于是工作与生活就这样对立起来了。

然而工作不该是受罪,我们应当从中找到乐趣,王小波是这么说的:

人从工作中可以得到乐趣,这是一种巨大的好处,相比之下,从金钱、权利、生育子女方面可以得到的快乐,总要受到制约。人在工作时,不单要用到手、腿和腰,还要用脑子和自己的心胸。我总觉得国人对这后一方面不够重视,这样就会把工作看成是受罪,失掉了快乐最主要的源泉,对生活的态度也会因之变得灰暗…

当想清楚了这点后,工作就不过是生活的一部分,何必需要去平衡。与其去平衡两者,不如从整体长期的角度去选择一种平衡的生活。一段时间,也许你的生活中充满了工作;一段时间,你决定减少一些工作,去交交朋友,谈个恋爱。再一段时间后,有了孩子,你决定把曾经生活里的一部分,比如玩游戏,换成陪孩子玩游戏。也许你没法每一天都能做到这样自如地选择,但从一个长期的角度(五到十年)你总是可以选择的。

紧要的是,去过你想要的生活,而非不得不过的生活

而这里所指的“工作”已不再仅仅是“上班、打工”这样的狭义含义,而是更广义上的“工作”。比如,现在我正在写这篇文字,写到这里,时间已过了凌晨,窗外有点淅沥声,下起了小雨。我喜欢成都夜晚的小雨,突然想起了杜甫《春夜喜雨》中的某几句: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写作,于我就是另一种广义上的 “工作”。而且我喜欢上了这样凌晨夜里的写作,有一点点的辛苦,也有一点点的美好,是吧?这也是当下我选择的生活。

比例

既然要主动选择,从一定的长周期看,就需要确定到底怎么样的比例合适。

选择工作在生活中的比例问题,是一个关于优先级和价值观的问题。从操作上来说,它其实是一个交易问题,关乎自己的所得和所失的交易。选择二者间的交换比例,意味着我们要进行权衡取舍,并为之承担相应的结果。

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比例选择,既然从操作上是交易问题,那么我们也就可以借用一下投资交易中的一种颇有启发的策略:年轻时,要更多投资于风险更高、波动更大、但潜在收益也更大的股权类权益;随着年纪见长,就要慢慢增大更稳定和确定的债券类投资比例,降低股权比例。

而且,这个策略还有非常具体的量化指标。就是用 100 或 120 减去你的年龄来得到你应该投资股权的比例。至于到底是用 100 还是 120,取决于你心理的风险承受能力和偏好。

把这个思路用在平衡工作与生活上的话,大概是这样,假如对于一个非常有事业心和野望的人(可以理解为风险偏好大的人),大学毕业平均是 22 岁,那么就应该是 120 - 22 = 98,也就是 98% 的精力花在工作上,当然这里是广义上的 “工作”。而对于那些刚毕业但没有那么大野心的年轻人,也应该投入大约 80%(这是用 100 来减) 的精力在 “工作” 上。

对于这个策略,我的理解是早期的高投入,是为了将来需要更多平衡时,能获得这种平衡的能力。在我有限的见识和理解能力之内,我是认同这个比例的。一开始就想获得安稳与平衡,人过中年之后是否还能获得这样的安稳与平衡,感觉就比较靠运气。掌控自己能把握的,剩下的再交给时代和运气。

人生,就是在风险中沉浮,平衡的交易策略就是用来应对风险与波动的

工作是我们度过很长一段生命的方式,还有句话是这么说的:“我不喜欢工作,但我喜欢存在于工作里的东西 —— 发现自己的机会”,工作才会让我们找到属于自己的真正生活。

而我们应该追求过好这一生,而非追求平衡,如何才算 “好”,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我的答案是:不是通过努力工作来过上想要的生活,而是先设定了想要的生活,自然而然工作就会成为生活中合适的一部分

末了,我总结下今天的内容:

  • 缺乏真正的目标时,就只好盯着感受,把平衡当作了目标,由此带来了平衡选择的困扰
  • 不同的处境与状态,会有不同的平衡点,需要做出规划与选择
  • 短期只有此消彼长,长期才能动态平衡
  • 早期年轻时的高投入,换取将来平衡的能力与选择权

那么关于工作与生活的平衡选择,你有怎样的看法呢?


精选留言(15)
  • 公号-技术夜未眠 👍(16) 💬(2)

    生活是life,工作是work,work is a part of life。感谢峰哥的分享! 每天的24小时组成了我们的生活,8 个小时用于工作,8个小时用于个人成长与陪伴,8个小时用于休息;从终局思维来看,每个人的人生起点和终点都是一样,不会带来什么东西,也不会带走什么东西,我们能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一种亿分之一的幸运,所以更加要好好利用自己的时间,享受这独一无二,有去无回的人生过程。 最后,分享一句话:所谓个人成长就是认知升级。

    2018-12-08

  • Franklin.du 👍(8) 💬(1)

    年轻时没有高投入,已经到了30多。给我的感悟是,人还是要有目标,工作也是生活的一部分,没有年轻时的高投入也不代表下半场就没有机会,提高自己的自制力,瞄着自己的目标,加油。挣钱也可以是短期目标,俗就俗点,干就对了。

    2018-12-03

  • 👍(7) 💬(1)

    同感 我现在就感觉除了工作,好像没有别的什么事情有时间做了,周末用来看书学习,和家人一起吃饭、看电影是唯数不多的业余生活了。 幸好,我对工作不排斥,只是花费的时间太多了,以后回忆起来可能最多的就是工作了

    2018-12-03

  • Mr. Xu 👍(5) 💬(1)

    有时候想,把生活看成一体,只要拥有快乐的感觉就好了,无论工作或者生活,又有什么关系呢?相比于去想十年之后要积累到多少的财富,我更希望能够做到这一点,快乐的简单活着就好了,哪怕因此错过很多机会呢?可惜啊,自己终究做不到那么洒脱,即使找了一个近于养老的工作,却总是忧愁于未来,或许真的只有征服命运而非顺从他才能得到一份自己想要的人生。

    2018-12-03

  • 艾尔欧唯伊 👍(4) 💬(1)

    现在吃的苦,都是用来填补以前过分享受的,以及积蓄未来可以享受的。。

    2018-12-05

  • Dream. 👍(4) 💬(1)

    98%。。。说实话有一些恐怖。。。 我觉得我已经很努力了,但是仔细一算,其实也就只有80%的样子。。。原来只能算是一般水平。 果然,这世界还到不了拼天赋的地步

    2018-12-04

  • 睁眼看世界 👍(2) 💬(1)

    老师的文章很有哲理,娓娓道来,感觉老师对于生活的理解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深度。“早期年轻时的高投入,换取将来平衡的能力与选择权”,老师这句话深以为然。人生是需要厚积薄发,年轻时好好沉淀自己,提升自己的软硬实力,等待一个合适机会,好好推销自己。对于我,一直认为生活和工作其实是一体的,本身都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2020-01-10

  • 白晓宇(7530) 👍(2) 💬(2)

    现在在考虑是去北京,广州还是成都,本人在天津,天津没有学习氛围。成都据说也是如此,北京又买不起房,但是能获得很好的机遇,但是已经结婚了,女朋友想要个自己的家,纠结中。。。。。

    2019-09-11

  • 石头 👍(2) 💬(1)

    今天有些振动的是:1、人是可以从工作中获得乐趣的!很长时间了,忘了还有另外一种生活态度与选择。 2、另外一个是让我重新思考生活的意义以及自己究竟想要什么生活!我想当下就是我想要的生活!

    2018-12-08

  • javaadu 👍(1) 💬(1)

    工作和生活无法平衡,但是可以更好地融合。马老师在年会礼物上的那句话讲得真好:工作是水,生活是酒,水的好坏决定了酒的品质

    2019-12-20

  • Ripper 👍(1) 💬(1)

    短期只有此消彼长,长期才能动态平衡; 早期年轻时的高投入,换取将来平衡的能力与选择权。 胡哥,这可能是我听过的关于工作和生活最好的答案了。😍

    2019-06-28

  • 秦樵 👍(1) 💬(1)

    不是通过努力工作来过上想要的生活,而是先设定了想要的生活,自然而然工作就会成为生活中合适的一部分 这个写得太好了,没有目标的工作,只能用努力来证明自己,长期下来,自然会觉得很累。理想的生活应该包含理想的工作。也许这个理想不在IT圈,那就跳出来看看

    2018-12-03

  • third 👍(4) 💬(0)

    人若没有目标,就只好盯着感受,没有平衡,只有妥协。(我只能哭着说,大坑过。。。) 处境 不同阶段的目标不一样,如果错把平衡当成目标,只会让你在更长期的范围内失衡。 关系 学会享受工作,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 比例,在长周期中选择比例。 平衡生活,是站在一个长期的,总的框架上看的。 不争一城一池,而争一国 投入是为了增长,增长是为了抗风险,同时增加自己的选择权

    2018-12-15

  • 👍(1) 💬(0)

    个人感觉,这篇文章应该放在开头。 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一直是无法解开的环。精力多分配到工作上,天哪!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一点生活都没了。精力多分配到生活上,哎,最近又没提高,颓废了颓废了。 看了两遍此文,深表赞同,捋顺了工作与生活的关系后,才能更好的生活,更努力的工作。其余章节都在说一个话题—如何更有效地工作

    2020-05-21

  • kissingers 👍(1) 💬(0)

    所谓平衡即是年轻时賺钱,中年后顾家,把时间拉长了看,而不是刚毕业就想着什么生活,那是怕苦的借口

    2020-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