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声 始于知,终于行
专栏历时半年,终于到了尾声。
在写这个专栏之前,我已经写了好些年博客,写过很多关于技术的,也写过更多围绕程序员或者说当时的我自己成长的一些感悟。在回顾曾经写过的一些主题时,发现很多技术的内容可能都随着时间变迁过时了,但关于成长的认知却依旧历久弥新,因此选了这个关于成长的主题。
而成长的本质,就是两个字:知行——始于知,终于行。
知
知,起于阅读;当你决定学习一样东西时,自然就会从阅读开始。从阅读中学习,要么是直接获得知识,要么就是从别人的学习经历或经验中找到值得自身借鉴的参考与启发。
我硕士毕业于广州中山大学,一直让我铭记的是当年学校的校训,那是孙中山先生于 1924 年 11 月 11 日在广东大学(原校名,后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改名)举行成立典礼时亲笔提写的十字训词:
博学 审问 慎思 明辨 笃行
这十字训词原文出自儒家经典《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但孙中山先生赋予了它新时代的涵义。
“博学” 好理解,在校训牌旁边不远处就是陈寅恪的故居,陈寅恪是中国现代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华民国清华大学国学院四大导师之一(其余三人为梁启超、王国维、赵元任),通晓二十余种语言,堪称博学之人。
相比九十多年前孙中山先生的时代,今天是信息爆炸与过载的时代,知识与学问也淹没在这些爆炸的信息中,谁还能轻易堪称博学,我们只能说在信息的洪流中,保持永无止境地学习。如果能坚持学下去,那么今天的自己就比昨天的自己稍微博学一点,今年的自己也比去年的自己要博学一些。
正因为信息过载,我们通过各式各样的大量阅读来接收信息,因此对这些信息进行 “审问、慎思、明辨” 就显得十分重要和关键了。“问、思、辨” 是对信息进行筛选、分析与处理,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经过降噪、筛选、分析处理后的信息再与我们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立思考与观点,而这些独立的思考和观点才能用来指导我们的行动,也即 “笃行”。
先有 “知”,方有 “行”。知,只是行的方法;行,才是知的目的。
行
在中大学习的年间,我每天早上去实验室,晚上又回来,多少次要从校训牌前来回经过。十多年后再回想当初在学校习得的那点知识和技能,要么已经过时,要么也遗忘殆尽了。最终留在心里的反倒是校训牌上那无比清晰的十字训词,并一直指导着我未来的学习与成长之路。
十字训词,前 8 字 4 词占了 80% 的文字内容,但我觉着用在上面的时间和精力应该正好反过来:花 20% 时间和精力研究如何更好地 “知”,而 80% 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持续地 “行” 上。搞错了比例,很可能最终也就无所成就,收获寥寥。
但 “笃行” 往往是最消耗时间的阶段,一旦方向搞错了,可能大量的努力就浪费了。因此,“行” 之前的 “学、问、思、辨” 就很关键了,它们是行之前甚至行程中不断修正方向的指南针。
我的专栏能提供给你的也不过是我的一些经历、经验与思考,供你行路参考。你的阅读会让你更 “博学” 一点,但这只是第一步的信息传递与接收阶段,如果没有后面的 “问、思、辨、行”, 于你又有多大的意义呢?所以,后面的部分只能靠你自己来完成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在 “行” 的路上,也许一开始都是参照走前人走过的路,虽然我们经常想走自己的路,其实绝大部分人终其一生都是在走前人的路。写到这,想起一个前几年关于我自己的真实 “行路” 的感悟。
几年前,我考了驾照买了车,然后就跑去自驾。从成都出发,经过了红军长征走过的草原,绕过了青海湖边,经古代丝绸之路的路线一路开到了敦煌。丝绸之路从敦煌出去,分出两条,北上经玉门关,南下出阳关,走到那里突然有种诗和远方的感觉。
但无论自驾如何自由,我们也不过是在走前人的路。在敦煌的洞窟里看到了张大千临摹的笔迹,才了解到战争年代大师也曾在这里临摹古人的壁画,走着前人的路。
开着车走在路上,两边是沙漠,偶尔看见前面有车,超过,再前行,两边的沙漠变成戈壁,路看不到头,一望之下再也看不到其他的人和车,走在路上感觉有些心慌然,仅仅是走在前人的路上已有些慌然,那走出这条路的前人又该是怎样的心境?
回程中,入蜀后国道一来一去两条车道,车多起来了后都只能跟着走,大车在路上慢悠悠地挡着道,小车都会借道超车。借道本身是有一定危险的,超大车还好,如果前面是小车,本身开得不慢,跟着走是不是更能在安全和速度之间取得平衡?我试过跟着小车走,不超车,结果跟不了多久就跟丢了。
当你决定跟车时就放弃了超越的心,安稳是安稳些了,但节奏掌握在前车手里,最终只会被远远甩下。开车行路如此尚可,但人生之路终究是无法去跟住别人的,有一颗超越的心,按自己的节奏一直走下去,你终究会慢慢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这条路,难不难走?难,感觉走不下去时,不妨读读李白的诗吧。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所以,近年啊,我总不时读读唐诗。
感谢你一路同行读到这里,希望这个专栏是你又一次 “知” 的起点,后面该看你的 “行” 了。最后,祝你:前路无碍,挂帆破浪。
末了,专栏虽然结束了,但我的“行”——写作之旅并未停止,在未来,我还会继续在我的公众号(瞬息之间)思考与写作下去,期待你也行动起来,我们一路同行 _。
- 心在飞 👍(19) 💬(1)
感谢峰哥分享自己的人生经验,对程序设计、程序人生的理解。从头到尾,一路读来,发人深省。 峰哥给我感觉像一个*温柔*的剑客,温文尔雅,娓娓而谈。与有缘人讲述着自己的剑与江湖。
2018-12-28 - 行者周 👍(6) 💬(5)
峰哥,我是因为最近面临一个比较大的抉择才订阅了您的专栏,跳着看了专栏中我比较关心的话题,说实话受益匪浅。但是在做抉择时还是拿不准,想不透,求峰哥点醒我。 今年31岁了,工作第6年。自己是北交大自动化专业本科,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专业硕士。毕业去了一家研发高铁地铁列控系统的央企,但是做的是白盒测试工作,后来干的实在没意思,就转岗去干java后端开发了,大半年的经历让我找到了一个工作,于是在三年前跳槽到一家证券公司做后台服务端开发了。这边过来之后让转PHP,于是就转PHP后端开发了,这一晃就是三年。期间,公司业务发展缓慢,轻松倒是挺轻松,但是工资不涨,技术感觉也没涨进太多,做的项目大多是营销相关的一些杂乱的需求,很多做完以后可能根本没人用。 年初找工作,投了很多家,最终面试了4-5家,拿了两家的offer,一家是好未来网校的PHP后端,另一家是我的老本行,得益于几个哥们儿内推才过去的,去地铁列控系统,纯C开发。考虑到互联网的寒冬以及在互联网程序员这条路上走我这个年龄和经历可能没什么优势,就把好未来给据了。 现在要从证券公司离职了,其实心还有不舍,毕竟在这条路上也走了3年多。说实话,在这件事上我考虑了足够多的时间,却始终没有一个确定的清晰的想法,顾虑太多(成家且有娃)。说白了就是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喜欢干什么。去年我还兴致满满地自学了一年机器学习,在尝试找不到工作以后,便再也不想花功夫在上面了。觉得应该干一些能让自己沉淀下来,有所积累的事情。告诉自己不要为了挣钱而选择一份职业了,而要为整个职业生涯选择一份奋斗终生的事业了。也可能是感觉自己在互联网这个行业拼不动了。 不知道写这么多峰哥能不能看到,如果有幸被峰哥看到,希望能够以您的经历和视角点一下我,不胜感激。
2019-04-25 - 无奈的瓶子 👍(6) 💬(1)
一路走来,看到了程序员的远方,虽然经常彷徨,但这也是学习的动力。老师的课就像孟子说的那个样:“梓匠轮舆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孟子·尽心下》 意思是:能教你规矩,但不能让你灵巧。剩下的就靠我们自己的行了,共勉。
2018-12-28 - tuzongxun 👍(5) 💬(1)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同样的一句诗,不一样的感觉!
2018-12-29 - CC 👍(5) 💬(1)
感谢 🙏 不少文章解答了我前行的疑惑。
2018-12-28 - 亚林 👍(4) 💬(1)
谢谢峰哥的“闻思修”经历。我今年最大的收获就是“有愿就有力”和“逆缘即是助缘”这两句话。有愿就有力,就是我做任何时候都有自己的事先的一个愿望或者说是心愿,即使这个愿望是赚钱,或造福大众。我们的愿望有多弘大,有多深远,就决定了我们应该到达的目的地。完成达到这个愿望的过程中,我们对自己这个愿望高度的认可,就表现出来我们过程所谓的坚持力,若我们认可愿望的高度,我们也就更加有力量去完成。逆缘即是助缘,也就是我们生活和工作中总是会不可避免的的遇到问题,只有我们认识到“问题一定会出现的”这个前提条件,我们才能够知道解决这些问题后,就能够把工作和生活中的事情做好。有这个认知之后,我再工作中遇到问题的第一时间,也就没有那么生气了。不过,正如峰哥所说的知易行难,还是非常感谢峰哥给我如此多在程序之路上面的分享,峰哥是我第一个在极客时间看完的思考类专栏,祝峰哥明年事事如意。读到峰哥李白的诗,让我想起听书过程中,偶然听到的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019-01-21 - Sch0ng 👍(2) 💬(1)
这个专栏还在连载的时候我就订阅了,看了开头的几篇,发现自己接收不进去,随即搁置。 中途偶尔周五等下班的时候,拿出来草草翻翻看看,依然看不进去。 2020年8月份,打球扭了脚,在家歇了一个月。 在这一个月里我看了一个专栏,一本书,再加上复工后老板的耳提面命,就那么开悟了。 对三个事有了更深的理解:1. 耐心 2. 做事做彻底,不糊弄 3. 闭环,迭代。 今年开工以后,重读这个专栏,发现能读进去,也能有共鸣了。 哦吼,看来过去的2020年,我成长还蛮多的。 评价一下这个专栏。 如果你没有耐心,对程序员这一行没有深刻的体会,阅读这个专栏应该是很痛苦的。 这个专栏写的是成长和磨砺、感悟和教训、方法论和套路、路径和心法,用心体会能感受到一路走来作者的艰辛与沉重,当然也有成长带来的沉稳与从容。很值。 对我来说,这个专栏最大的作用是,里面的内容正好是我这个阶段需要的,恰似瞌睡了给我个枕头,美滋滋。 始于知,终于行。 感谢胡大。
2021-03-04 - kissingers 👍(2) 💬(1)
很真诚详细体系地分享,值得推荐。奇怪怎么订阅量不大
2020-03-28 - 北风一叶 👍(2) 💬(1)
这个专栏更多的经验的提炼,从哲学的高度解释很多的问题,不是一遍就完事的,后续还的在读
2019-01-17 - third 👍(2) 💬(1)
感觉错过了毕业典礼,有点方。 先给老师说一句新年快乐。 转行编程,虽说好多东西已经清楚,但内心仍心怀恐惧。 这半年学习了很多,感谢老师的分享。让我的脚步变得愈加坚定。 但我知道只有真正到达彼岸的时候,我才能完全脱离这份恐惧。 加油吧! 文章感受 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一定做个坚定的终身学习者。 我觉得,选道路有一个简单的原则,选择那条更难的道路。 实在不行可以战败,选哪条容易点的路。 生活就像是战场,抵抗时间越长,抵抗越坚决。就算最后战败,也能获得优待。
2018-12-31 - ClassCastException 👍(2) 💬(1)
感谢老师。一路读过来今天突然结束了有点不舍。老师给我思想上的成长是巨大的,努力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我的方向要是对的,老师给我指明了努力方向。再次感谢
2018-12-28 - JarvisLei 👍(2) 💬(1)
一起度过了151天,阅读的心情从开始部分程序员相关内容的激动,到中期开始武侠内容的疑惑,到尾声对两者相关联的接收和扩展理解,每一部分我都有去思考,既思考文章本身,也思考自己本身,发现在其中收获最大还是"静心"的这份心态。前进路上总难免自我怀疑和焦躁,而"认知,找目的,行动",能减免很大一部分负面情绪。 阅读到最后,祝愿峰哥在写作的路上越行越远,也回过头再问自己一句,"路在何方?" 我听到的回答是,"路在脚下。"
2018-12-28 - , 👍(1) 💬(1)
整个专栏大到结构体系,小到遣词造句,都让人心生钦佩。 晚辈因兴趣转行到编程,入行2年多,虽兴趣不减但困惑日增。您的肺腑之言确有指路明灯的功效。以前辈为榜样,砥砺前行!
2020-01-18 - OlafOO 👍(1) 💬(1)
回复晚了,现在才读完峰哥的专栏。受益良多,特别是知识体系,点线面领域的解读,感觉正是我所在寻找的,哈哈,峰哥的公众号在出专栏之前就关注了!(ps.同是jd同事
2019-11-22 - metalmac.kyle 👍(1) 💬(1)
胡哥,多谢你的真诚付出与努力,借用江湖之言,程序人生既有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身在江湖庸人自扰的烦恼,也有初出茅庐拔剑锋芒毕露,修炼成仙懂得张弛有度的心态,学无止境,成长亦重点,加油↖(^ω^)↗继续修炼内功,在技术的江湖浪潮中披荆斩棘,依然享受闲暇时的风平浪静😊😈末了,祝胡哥新年快乐,万事如意,你和你的家人幸福安康🙏🏻
2019-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