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03 关键抉择(1):到底要不要转管理?

你好,我是雪梅。

上一节我们提到了研发、测试、运维3个岗位。其实不同岗位的发展都有一个相似的节点,转管理。对于转管理这件事,很多同学都会有非常多的纠结和困惑。

举几个例子。

  • 我性格很内向,是不是不适合做管理?
  • 当管理要干好多杂活,都没时间写代码,会不会很快让自己丧失竞争力?
  • 现在环境这么卷,据说管理者不好找工作,转管理会不会很吃亏?

其实“要不要转管理”这个话题,你可以从三个角度来问自己。第一,意愿,也就是你愿不愿意?第二,特质,也就是你的个人特质适不适合做管理?第三,能力,你当下的能力能不能成为管理者?

大部分小伙伴关注的都是转管理的能力。但在我看来,“能力”这一项大多是可以通过方法提升的。相反,意愿和个人特质在这个选择上会至关重要。

意愿:我愿不愿意成为管理者?

意愿这个事儿看起来简单,问问自己的内心不就知道了吗?但实际上没有那么容易。很多小伙伴对于自己愿不愿意成为管理者这件事有困惑,在我看来是因为存在着一个认知误区,就是没有理清职业发展中技术与管理的关系

很多小伙伴把技术和管理看成了一种对立关系,只能二选一。好像走上了管理,就杂事不断,从而丧失技术能力,而一直做专业技术岗,就不需要管理能力。这其实个巨大的误区。

其实做技术管理,是无法脱离技术的,而且一旦脱离了技术,是不可能做好技术管理的。很多大厂原来是管理+架构师的搭档组合,即一个团队既有管理者带人理事,又有架构师负责整个系统架构的演变。而最近这几年大厂越来越强调技术带人,已经明显地去掉了纯管理岗。阿里曾经鼓励P9以下的技术人,不管带多少人,每年都需要写代码,其实就是在强调技术在管理中的重要性。

事实也是如此。技术管理者只是减少了写代码的时间,不代表我们放弃了技术,反而是从一个更高的维度看待技术。

比如在一线技术时,你关注的是正确地实现需求。做了技术管理之后,一方面,你需要考虑项目方案设计的合理性,技术方案选型的成本(包括开发、运维成本以及后期的风险管理),项目交付的周期以及上线后的业务效果等等。另一方面,在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时,你还需要跟业务一起分析复盘,从技术视角看看还有哪些可能的优化思路。技术只是整个链路中间的一个环节,是实现目的的工具。所以你可以看到,技术管理者不是脱离了技术,而是站在一个宏观视角来理解和运用技术。

特质:我适不适合成为管理者?

聊完意愿,我们接着来聊聊个人特质,这也是很多小伙伴比较关心的问题:我适不适合成为管理者呀?

其实在从IC(个体贡献者)到M(管理者)这条路上,有两种模式,一种是Easy模式,另一种是Hard模式。

什么是Easy模式?就是有些人好像很容易就迈过去这个坎,顺理成章地成为了管理者。比如有些人天生就享受带着大家一起干活,就像小时候一群孩子一起玩,有的人天生就是“孩子王”,组织游戏规则,调节孩子之间的矛盾等。也有的人很早就带过团队,在过去的求学、工作经历中做过类似的工作,得到过很多正反馈。这样的小伙伴其实大多不会纠结“我适不适合成为管理者”,转管理对他们来说非常丝滑,好像是水到渠成的事。

而还有很多小伙伴在“转管理”这件事上是Hard模式,比较艰难。典型的就是性格原因,比如性格内向、天生敏感、回避冲突。但管理者需要跟人打交道,需要处理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需要拍板做决策等。所以这些小伙伴会存在一些心理摩擦力,但艰难不代表你不适合做管理者,只是刚开始的时候没那么丝滑。

内向、敏感、回避冲突,只是个人特质,只要这个人的内心不是软弱的,是有责任感、敢于不断自我突破的,那就完全可以成为一位很优秀的管理者,只是管理风格跟外放型的管理者不一样。

很多人对于管理者的样子有一些刻板印象,比如管理者就应该是热情洋溢、能给团队打鸡血的,比如管理者应该是有威严、杀伐果断的……其实这只是不同的管理风格而已。对于管理者来说,重要的是带领团队拿结果的能力,具体风格并不重要。

如果你还因为自己性格内向,担心自己不适合转管理,我可以分享我的故事。

十年前,我稀里糊涂地走上了管理之路,也很担心自己不适合做管理。因为我发现自己既不擅长打鸡血,振臂一呼,“大家跟我好好干”,让团队“嗷嗷叫”,也不会跟别人打成一片,吃饭都组团,每天欢声笑语,让团队“乐呵呵”。转头一看自己的团队,既不“嗷嗷叫”,也不“乐呵呵”,反而还很沉闷。

我曾经向这些“嗷嗷叫”和“乐呵呵”的团队Leader虚心请教,希望能照葫芦画瓢,结果只有一句话,“臣妾做不到”。内耗大半年,我才发现,相比画饼,我更习惯拿实实在在的结果,用数据说话;我不擅长与大家打成一片,但享受做成长经验的分享,做一对一的沟通;我还能向前一步去了解产品和业务,跟横向团队的合作还不错。

既然别人的方式学不来,那就索性按照自己的方式做,让团队更务实地拿结果,在做事中成长,事后再复盘进步。我也鼓励大家有责无界,主动思考技术赋能业务。多组织分享,打造学习型团队。后来我带出来的团队,既不“嗷嗷叫”,也不“乐呵呵”,但是一个能打硬仗,横向合作能力强,互信度高,温暖的团队。

所以你看,管理从来没有一个样板,最重要的是能不能拿结果,而拿结果的方式,也可以是和管理者、和团队最契合的那一种。

能力:我的能力够成为管理者吗?

说完意愿和特质,我们来聊聊管理者需要的能力。

刘建国老师在专栏《技术管理实战36讲》中将技术管理的工作形象地定义为“管理三明治”。

从图中你可以看到,技术管理者日常的工作包括管理规划、团队建设、任务管理。还有像空气一样弥漫在所有管理动作中的管理沟通,以及时时刻刻影响管理动作的角色认知。

如果你还没有转管理,可能会觉得这几个词有点虚。没关系,你可以从几个问题入手,判断自己当下的能力。

  • 管理规划方面
  1. 你对自己负责的方向或模块在团队中的位置了如指掌吗?
  2. 你会经常思考它未来如何演变,如何优化吗?
  3. 这些优化思路与团队的目标契合度如何?
  • 团队建设方面
  1. 你辅导过小伙伴吗?
  2. 有亲手把一个新人从一张白纸带到可以独立干活的阶段吗?
  3. 有形成自己带人的一些经验思考吗?
  • 任务管理方面
  1. 你有带过跨团队、跨角色的复杂项目吗?
  2. 在倒排期、资源紧张的各种压力下,你能预判项目的风险,协调资源,保障交付结果吗?
  • 沟通管理方面

你日常与大家的沟通是否简洁高效?比如很快说到问题核心,帮助大家提升沟通效率。

  • 角色认知方面
  1. 你会主动思考团队项目的流程存在哪些问题,应该如何去优化吗?
  2. 你会思考团队与产品、测试合作的过程中存在哪些摩擦,应该如何健全机制吗?
  3. 你会关注团队氛围,大家的工作士气吗?

如果以上问题你的回答都是非常清晰或者OK的,那恭喜你,已经初步具备管理者的一些能力了。当然,管理能力的精进没有止境,即使你当下有些能力非常生疏,也完全可以通过培训、学习和工作中的历练去提升。

“转管理”对于个人职业发展的价值

前面我就“要不要转管理”这件事,从意愿、特质和能力3个维度,帮你做了一些梳理,不知道有没有让你对这个话题产生一些新的认识。在你跃跃欲试之前,我们先跳出目前的心动,要知道,转管理这件事看起来是一个岗位的选择,其实从职业发展角度也非常有价值。

首先,管理历练的能力都是具备很高的可迁移性的。成为管理者之后,会不断历练个人的管理规划、团队建设以及任务管理能力。说得详细一些,所谓管理规划,就是看方向、定目标。团队建设呢,就是培养梯队、凝聚团队、整合资源。而任务管理,意味着建立流程机制、有效执行落地,还有所有活动中都会涉及的管理沟通。

这些能力都是个人职业发展中可迁移的技能,即使未来不做技术管理,去创业,去做别的事情,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即便我现在是自由职业者,没有团队可带,也需要不断规划自己的方向,围绕这个目标去思考要整合哪些资源,需要跟哪些人去合作。如果确定要做一个项目,也要思考如何把它落地,甚至一点点迭代,这些都是在职场中带团队历练出来的能力。

其次,管理是帮你放大个人价值的杠杆。站在组织角度来看,管理的价值,是“使众人行”,让一群人围绕目标一起向前,发挥1+1>2的功效。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把管理者的个人价值放大了。

一个人再优秀,每天也只有24小时,也只有一双手,也有很多能力短板和盲区。但当我们有了自己的团队,就可以能力互补,可以互相激发,很多原来一个人干不了的事就有可能干成了。因此,从职业发展角度来看,管理是放大个人价值的杠杆。

最后,管理工作能够快速提升一个人的认知。当一个人从叶子节点走到枝干,就会慢慢跳出自我、小我的视角,站在更高的维度来看待世界。可以说,这是提升个人认知最好的历练场。

我人生最好的历练来自35岁时接手的一个临近崩盘的团队。那时候团队内部的员工在大面积流失,梯队极度不健全,合作部门吐槽不断。如果再不快速扭转,公司就需要把这块业务移交到其它城市的团队去做。我在接手后快速分析了团队的问题,一边和合作的业务、产品对齐目标,给团队争取时间,一边整合资源,争取兄弟部门的支持,一个个说服老部下加入,给团队讲清楚我们要去哪,要打哪些硬仗……

其间有很多人不理解,我这么辛苦图个啥呢?有的人不相信,底子这么差,流失这么严重,怎么可能?有的人退缩,觉得太难了,坚持不下去了……我也有过崩溃,有过至暗时刻,但冷静之后,我会告诉自己和团队,走下去,一定可以的!

最后用了不到一年,团队起死回生,得到了公司高层和合作部门的高度认可,团队也焕然一新,规模翻了两倍。

这段经历帮助我形成了更成熟的业务认知,也丰富了我带团队的经验,更重要的是让我对于领导力有了真正的、焕然一新的认知,领导力是敢于打破重建,敢于穿越黑暗。去年,我从大厂辞职出来自己干,很多人夸我很有勇气,其实这份勇气很大一部分都来源于职场中作为管理者的这段经历。我现在也是自己生命的领导者,想把自己想要的人生真真切切活出来!

小结时刻

这一节,我们从愿不愿意、适不适合、能不能3个层面分析了转管理的问题,你可以用这些方法判断自己当下要不要转管理。当然,转管理也是一件天时地利人和的事,有可能你准备好了,但还欠一个机遇。有时候有机遇,你可能还没准备好。我们能做的就是持续学习,不断提升自我。

从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转管理不是终点,而是我们给自己打造的一个历练场,去历练很多职场可迁移技能,去提升我们的视野和认知,给我们的职业发展增加一些选项。

如果你依然觉得自己不想“转管理”也没有关系,这是个人选择,没有对和错。你可能不想操心别的事情,只想安安静静做技术,在技术专家、技术极客的路上不断精进,这也是不少技术人选择的一条发展路径。

但我想提醒你的是,即使做技术专家,也不是在真空里工作,在当下的职场,没有任何人是孤岛,每个人都需要跟人去沟通,在协作中完成任务

在大厂里有很多架构师,但真正优秀的架构师寥寥无几,我发现大多数不是卡在技术能力上,而是卡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对业务真正的理解,把业务问题更好地转化为技术问题,另一个就是把自己的想法,通过协调资源,带领大家落地拿结果的能力。其实第二个就是管理的基础能力。

如果我们把纯技术能力理解为职场的硬能力,那管理能力就是一组重要的软技能,比如制定目标、任务管理、辅导团队等等。当你掌握这样一组能力之后,你的技术专家之路会更加顺利。否则,你可能只能寄希望于自己的技术能力无人能替代,同时有一个非常欣赏你的Leader或者伙伴来协助你,让你更加专心地发挥技术优势。但这样,你的发展会受到诸多限制。

哈佛商学院克里斯坦森教授在《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中说过,“如果你想要帮助他人,就要做管理者。管理者是最崇高的职业之一,没有哪一个职业能像管理者一样为他人提供学习和成长的机会,让他们懂得承担责任并取得成就,以及为团队的成功做出贡献。”这是我看过对于管理者最好的诠释,送给所有已经是管理者,或者未来希望成为管理者的你。

聊聊发展

小伙伴,你当下是管理者吗?你怎么看到“转管理”这件事对于你职业发展的帮助?如果当下你还不是,未来你会想成为管理者吗?欢迎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如果觉得有所收获,也可以把课程分享给更多的朋友,一起学习程序员职业规划手册,心里不慌,脚下不乱,做好每一天的成长。

精选留言(11)
  • grok 👍(8) 💬(3)

    我分享一下一些公司的理念吧;顺带也提个问题。 现在很多公司已经摒弃management这种词了,主要谈leadership。那么有至少三个方面可以考虑: 1. Lead你自己:无论你职位多高多低,你总有你手头工作的priority/OKR/etc. 2. Lead一个项目,比如project或者product. 这种情况你手下不一定有direct reports. 也就是org chart里面你下面没人。 3. Lead一个团队。这也就是leading people; 有人直接向你汇报,你“管理”他人的绩效考核。 在我上班的地方,如果你想被promote到senior software engineer,你必须有能力lead项目。但是绝大多数senior并不是line manager. 我比较好奇有没有相关数据:在大厂,百分之多少的员工能成为所谓的“管理者”?

    2023-12-22

  • 程序员小跃 👍(3) 💬(1)

    今年下半年,我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有被培养转管理岗,title也有变化,但是还是更关注于自己负责的业务,没能很好的凝合整个团队。 老师文章中的几个问题,我有一一去匹配,对号入座。先从这几个方面入手提升吧

    2023-12-23

  • 6点无痛早起学习的和尚 👍(2) 💬(1)

    我现在不是管理者,但我愿意做管理、我适合做管理、我现在能力不能成为管理者 为什么说适合:因为除了目前工作之外的场合,比如现实朋友、第二曲线的社群,公众号号主等我都在做孩子王,身边朋友也说我总是充当组织者和领导者

    2024-01-03

  • MClink 👍(1) 💬(1)

    简单分享一下我的故事:刚毕业一年多的时候进了现在这家公司,一开始很不被看好,对公司的业务部不了解,那时候有点怀疑自己,但是不想被人看低,于是很努力的工作,后面能力起来了,在毕业两年多的时候,由于团队leader跑了,这个时候我硬撑了上去,由于我性格比较擅长沟通,主动,积极,但是技术能力比较一般,两年多的经验带着两个五年多的和一个九年多的后端,我怕被他们看不起,于是花了大量的时间去研究业务和技术,逐渐成长,慢慢的让他们对我信服,目前四年半的经验,做了两年左右的管理,那时候很担心是不是太早做管理了,导致我技术没办法提升,现在看起来,其实做管理的这段时间里,我投入了很多的心力,但是实际上思考问题的高度上升了很多,技术能力也提高了很多,很多团队成员疑惑的技术问题我都努力的去攻破,代码确实写少了很多,所以实践能力确实比较差,软实力比较好,以及技术基础、架构设计、模型设计方面的也还行,就是写代码比较慢,看这个专栏,我也在思考我是不是还要继续走管理路线

    2024-02-07

  • 拂衣 👍(1) 💬(2)

    我想,这大概就是我目前最大的困局,我应该算是清晰的知道。我害怕在人前讲话,做分享,做汇报,每次再得知要进行什么汇报的时候(如:转正述职等),我会一直在内心里面内耗,然后开始无端的紧张。我毕业到目前5年有余,中途也出现过两次机会(不同的公司)让我转(兼)管理(或者说是可以尝试,我是做软件开发的),前一次是完全的出于认为目前技术积累不够所以拒了(其实中间被迫短暂的经历过三个月的项目经理角色,开局黑暗,比较痛苦),现在来看后一次应该有一半的原因还是认为技术沉淀不够,另一半则是逃避吧(也有少部分其他的原因)。是的,我可能会想尽办法来逃避一切可能发生汇报和分享的可能,哪怕是优秀员工。我尝试说服自己,我只要做好手里的事情就好了,我不想出现那么多其他的事情。 今年发生了很多的事情,我也明悟了许多,有些东西逃避是没有用的,你今天想方设法逃避的事情,未来你只会花费更大的代价来不得不面对。我现在想要胆子大一点,想要彻底改变目前的现状,不过暂时没有找到比较有效的办法。 这个留言多少有些与03文的中心不大符合,不过确实是对03文感触良多,特别是:“但我想提醒你的是,即使做技术专家,也不是在真空里工作,在当下的职场,没有任何人是孤岛,每个人都需要跟人去沟通,在协作中完成任务。”,“否则,你可能只能寄希望于自己的技术能力无人能替代,同时有一个非常欣赏你的 Leader 或者伙伴来协助你,让你更加专心地发挥技术优势。但这样,你的发展会受到诸多限制。”,100%命中了属于。 犹豫许久,还是想写一下,如有打扰,还请偷偷骂我!

    2024-01-19

  • 小林 👍(1) 💬(1)

    转管理有时候并不是你想不想,而是转管理才能拿到更多的钱,更多的资源。我就是莫名其妙的要去做管理,尤其在郑州这种“小城市”,不做管理,薪酬压根上不来。。。。

    2024-01-02

  • 阎晓静 👍(0) 💬(1)

    请问老师,管理规划能力怎么提升呢?

    2024-02-18

  • 夏清优 👍(0) 💬(1)

    我当下算是一名小小的技术管理者,但是经常会犯一个错误,那就是重技术轻管理。 未来希望自己可以在管理能力上有所提升,先从多沟通开始,建立自己的团队梯队,提升团队的凝聚力。

    2024-01-28

  • melon残剑 👍(0) 💬(0)

    我现在是做项目经理,19年转管理,做项目经理6年了,当时就是冲着做管理,工资能更高的目的。那时候,去考了一个pmp,公司安排了一位导师,从华为出来的一位资深项目经理,她带了我一年,挺幸运的。转管理那时候,在机缘巧合下,学习了建国老师的技术管理36讲,收货很多。我的观点,做管理,就像古代带病打仗的将军这个角色。

    2025-01-12

  • ifelse 👍(0) 💬(0)

    学习打卡

    2024-11-19

  • gkf 👍(0) 💬(0)

    雪梅姐,我现在是24届校招快毕业,目前有个大厂sre的岗位,建议去吗,这个岗位怎么样,但是看到一线城市那个房租又觉得好累,心理又想着进大厂

    2024-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