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语 职业发展不是人生的全部
你好,我是雪梅。
不知不觉咱们的专栏就要结课了。写专栏的这段时间是我人生中非常重要的阶段,因为我终于把自己十几年职场,甚至几十年人生中不断在反复琢磨的问题,形成了一个小的作品。
过去,我不断地思考工作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工作,或者说职业发展在人生中到底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关于这个问题,我想跟你讲讲自己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关于“工作的意义”
对一个出生在十八线小山村的农村女孩来说,努力学习,考一所好的大学,获得一份好工作,是我要逃离同龄人十几岁就去工厂打工的命运,过不一样的人生,实现“改命”的唯一途径。幸运的是,我真的做到了。进入了光鲜的大厂,有一份让所有亲戚都羡慕的薪水。
那个时候,我认为工作的价值是让自己自立,改变自己的命运。
励志故事一般讲到这里就应该结束了,但现实从来不按励志剧本出牌,真正的挑战才刚开始。
刚工作的前几年,我跟所有好学生一样,在职场上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尽心尽力做个靠谱的人。老板交代的任务从来都是二话不说地干,加班熬夜从来不喊一声累。刚休完产假,因为项目需要,就没有丝毫犹豫地立即和大家一起通宵。
这时候,工作好像成了我证明自己价值的场所 。 升职加薪就像是学生时代的考试,通过了,就证明我还是优秀的;没通过,那就是自己还不行,继续努力。
但我很快就被现实撞得鼻青脸肿。有时候拼尽全力了,却发现房子塌方了。昨天还在熬夜赶的项目,今天公司突然说战略调整了,项目作废了。有些门,无论怎么努力,好像总是敲不开。就像我曾经死磕自己要成为技术大牛,后来发现自己对于技术大牛的理解太片面,而且自己也确实不是技术极客的料。
渐渐地,我发现自己不是无所不能,有些事可能得心应手,而有些事却一听就头皮发麻。
外人眼中的我顺风顺水,而只有自己知道内心会如何地翻江倒海。某天晚上,我开完了一个巨长的会议,深夜十二点瘫坐在出租车后排座椅上,抬头看着窗外大车环绕的五环。那一刻我问自己,今天开了8个小时的会,给社会创造了什么价值吗?悲哀的是,没有,没有丝毫可以聊以安慰的价值。
那个时候,我想起埃隆·马斯克的一句话,“ 如果你明显没有在创造价值,就请立即退出会议或挂断电话。这种离开并不是一种粗鲁行为,让别人留下来浪费时间,那才是粗鲁的。”显然,我那天缺乏这种勇气,但明天呢?后天呢?我的人生还要这样继续吗?这就是自己愿意干一辈子的工作吗?
工作占据了我们绝大多数人成年时期的一半时光,我们可能一直在追问它的意义,在20岁、30岁、40岁,甚至更远的50岁、60岁都会有不同的答案。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追问的过程中,我们重新梳理了自己与世界,自己与自己的关系。
那时候的我38岁了,才深刻地体会到, 工作的意义应该给社会创造一些自己认可的价值,帮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贡献自己的哪怕一点点价值。 这样哪一天突然离开这个世界了,也不枉费来人间一趟。
我们大多数人都是从最开始的向外求,在乎光鲜的title,在乎诱人的薪水开始,到慢慢越来越关注工作本身的价值。因为我们的时间很贵,我们的人生无价,我们希望把时间花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
第二个故事,关于“热爱与工作的关系”
写作确实是我的爱好,小时候的日记写完一本又一本,高中语文也考过满分,大学时跟闺蜜写信,一张邮票永远不够,至少得两张。
但工作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觉得它拿不上台面。计算机要求的是严密的逻辑,来不得半点自我感受,我只能把那种“伤春悲秋”的文字弃如敝履。这个爱好很土,在这个时代,它很难变成一份体面的工作。甚至我会嫌弃它,为什么同样是“码”,我不能更喜欢码代码,而只喜欢码方块字呢?
但每当人生处于困境时,我依然会在不经意之间把它捡起来,写点东西。职场最艰难的时候,我每天都工作到十一二点,却还是选择了公众号日更。每天早上5点多起来写作,8点前写完,送孩子上幼儿园,然后上班,早上的两个多小时是我一天能量的来源。
最终,我热爱的写作帮我从职场的泥沼中走了出来,还完成了一次无比重要的晋升。
出来后自己干,内向的我不擅长自我推销,不会做运营。又是写作,帮我把自己真切的感受、真实的思考展示出来,帮我完成了自己转型时期的冷启动。
而如今,写作已经帮助我链接了很多同频的、优秀的人,就像我通过专栏认识屏幕前的你一样,我的世界一次次被拓宽。
你的热爱可能是做手工,可能是养花养草。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里,它们可能一点也不起眼,甚至落伍,但无论时间怎么流逝,它们总像一个怀旧的老朋友一样一直陪着我们。它们可能没办法立即变成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但一定能以不同的方式滋养我们,给我们很多意想不到的礼物,甚至会把我们的人生带向我们完全无法想象的地方。
不论什么时候,记得花时间与自己呆在一起,认真去对待你的热爱,因为它是你自己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第三个故事,关于“幸福”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工作都占据着我人生的绝对重心,即使有了孩子,我依然相信自己能很好地平衡工作与生活,在公司中可以风风火火地搞定一个个难题,下班后可以转身成为一个“温柔而坚定”的好妈妈。
有次我休了两天宝贵的假,带着孩子去我姐家玩,孩子与我姐家的老二年龄相仿,两个孩子商量着一起去游乐场玩水。我平时很少带孩子去玩水,原因只有一个,玩水没法带手机,可能影响工作。那次咬牙去了,两个孩子玩得很开心,3个小时才依依不舍地上岸。
一上岸我就拽着孩子飞快地跑,冲进更衣室,打开柜门就一顿疯狂地找东西。我姐有些吓坏了,问我:怎么了?我边找边回答:找手机!我都3个小时没看手机了,万一公司有啥急事就完蛋了!
等我打开手机,扫完几百条消息,处理完十几个@我的消息,2个未接电话……我放下手机,说了一句:好了!低头看见孩子,眼巴巴地看着我,全身哆嗦着滴着水。我姐白了我一眼:这咋跟别人吸大烟一样了!
那时候我才意识到工作已经入侵了我生活的每个缝隙,我已经彻底成了工作的奴隶! 如果说工作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过上更幸福的生活,那我就是一直在背道而驰。
我还想和你分享一个类似的故事。朋友家有个青春期的孩子,有厌学倾向,就带着孩子去看心理医生。心理医生跟孩子、孩子的爸爸和我的朋友都聊完之后说,我觉得他们都挺好的,倒是你,可能需要心理咨询。
朋友说,怎么可能?我各方面都特别好,有啥要做心理咨询的?
心理医生说,因为你的眼里只有工作,你跟我聊的30分钟里,聊得全是工作。如果人生这座大厦有几根柱子,那你只有一根,就是工作,这根柱子特别粗,其余什么都看不见。一旦工作这根柱子塌了,你的人生大厦就崩塌了!
我把这个故事分享给很多在职场中非常忙碌的朋友,大家都非常触动。 当我们的人生大厦只有一根柱子时,这座大厦就是个“尖塔式”建筑,遇到不确定性很强的事就几乎没有转圜的空间,人生又谈何幸福?
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说过《持续的幸福》里非常经典的“幸福大厦”?
幸福就像一座房子,有五根柱子。第一根是积极情绪,第二根是投入,第三根是人际关系,第四根是意义,第五根是成就。
有很多小伙伴因为职业发展的问题来找我,他们大多有光鲜的名校背景,有很好的经济收入,也有不错的职场表现,但对未来充满了焦虑,恐惧,迫切地想知道如何面对当下的困境,该如何破局。
其实,除了咱们整个专栏里提到的要“向外看”“向内看”之外, 我们还需要看到工作之外更全局的人生。
在一个生命平衡论里,职业发展只占了1/8,你看,我们的人生不只有职业发展,还有亲情、友情,还有休闲娱乐,还有最最重要的个人健康,还有我们渴望的自我实现。
几年前我第一次做生命平衡轮时,正处于职场特别焦虑的时候,我发现自己的生命平衡轮有很多失衡。如果满分是10分,那么哪怕是投入时间最多的职业发展自评也只有6分,亲情、友情都是充满愧疚的不及格,而个人健康、休闲娱乐、自我实现只有4分。
那时候我才意识到自己工作上的困境不是来自工作本身,而是我自己的系统失衡了。我才开始去关注自己的健康,花时间陪伴家人,去见朋友,去破圈认识一些自己好奇的人。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我才真正去挖掘自己的优势,尝试找到自己真正认可的、长期有价值的事。
很多工作中的焦虑解药并不在工作中,而在我们人生的大盘之中。 当我们跳出工作中狭小的问题,有亲密的家人,有温暖的友情,有自己强大的社会支持系统,内心就会更充盈、更笃定,一直有源源不断的动力,持续向前。
虽然整套课程里,我们一直在聊职业发展,但一定要记住,职业发展不是人生的全部,愿你绽放自我,活出丰盈的人生。
小伙伴们,我们有缘他日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