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38 “能动手就别吵吵”,代价你真的知道吗?

能动手就别吵吵,这句话估计你并不陌生,毕竟也是风靡一时的网红语录。可是,这句话背后的故事估计就没多少人知道了。

这句话其实来自2014年的一起刑事案件,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因为一点琐事,就把自己的未婚妻给勒死了。受审时还不认错,一句“能动手时就别吵吵,没用,还浪费性格”,让案件在网上沸腾了。

小伙子的冲动,让心爱的人失去了生命,自已也失去了人身自由,两个家庭也陷入了永久的悲伤,可以说,涉及到的每一个人,都是赤裸裸的悲剧。

你看,“能动手就别吵吵”,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容易,可是承担后果实在是不容易。我并不想说教些什么,君子动口不动手这类的大道理,今天,我只想用事实和法律说话。

我们先来看这么一个真实案例。这也是我接手的案件中,印象颇深的一个故事,也跟我们讲过的租房有关。

小唐是某985名校的研究生,硕士毕业后,进入一家知名的互联网科技公司工作。2016年6月份,小唐通过网上租房信息,联系到一个房东,合租了一间房。住进去没多久,房东却说是要在他合租房子的客厅打隔断,然后把客厅租出去。几个租客自然都不满意,强烈反对此事。

之后有一天,房东带人来看房,正好只有小唐在家。双方再次因为隔断的事情吵了起来,后来甚至动了手。争吵地点刚好在厨房门口,一次被房东推倒后,小唐顺势拿起了手边的菜刀,在房东脸上连划了好几刀。

双方争执越发严重,最后警察也被惊动了。两人都被警方带走,小唐因故意伤害罪被刑事拘留,而房东也被司法鉴定为轻伤。

小唐受到的惩罚自然不止于此,可是小小事件竟然上升到了犯罪的地步,让人唏嘘不已。故意伤害罪究竟是怎么认定的?又有哪些地方是我们可以避免的呢?

我们先来看几个法律知识。

法律知识

故意伤害罪

故意伤害的行为,很容易理解,指的是故意非法伤害别人身体健康的行为。如果情节相对较轻,会被治安拘留;如果伤情达到了轻伤以上的标准,就构成故意伤害罪,追究相应的刑事责任。

这里我解释一下,什么叫做“非法伤害”。如果某种致伤(死)行为是法律允许的,即使造成了伤害,只要在法律允许范围内,都不能算是非法伤害,也不算是违法行为。最典型的比如,

  • 我们很熟悉的正当防卫行为;
  • 医生采取的医疗救治措施;
  • 消防人员采取的急救措施等。

除了这些合法的伤害行为,其他的大多数伤害,都属于非法伤害的范围。

另外要强调一下,身体伤害这个概念。其实不仅仅是身体健康,对别人心理的伤害,一样不被允许。比如说,公然辱骂别人的行为,即使不像身体伤害那种实际的伤害后果,也会被追究责任。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可能会以寻衅滋事罪的名义,追究刑事责任。

故意伤害罪的量刑相当严重。故意伤害他人身体,最高可能会判处死刑。具体来说,

  •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 故意伤害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 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并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轻伤与一般殴打

轻伤,一般包括肢体或容貌损害,听觉、视觉或其他器官部分障碍等,不过还达不到重伤的标准。司法鉴定中,轻伤分为轻伤一级和轻伤二级。常见的轻伤有:

  • 头皮被锐器划破,伤口累计长度达到8厘米,儿童的话达到6厘米;
  • 外伤性鼓膜穿孔;
  • 牙齿脱落或者折断2枚以上;
  • 常见的骨折等等。

轻伤一般都能痊愈,不会影响一个人身体的正常功能。

一般殴打,是比轻伤更轻的一种行为,会给别人造成暂时性的肉体疼痛,或使神经受到轻微刺激,但不会破坏别人人体组织的完整性和器官的正常机能。

这种情况虽然不会构成故意伤害罪,但像前面提到的,可能构成寻衅滋事罪。一般殴打行为通常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来处罚,最常见的后果就是治安拘留。

情景分析

明白了这些知识,我们再来分析小唐的案件。

首先要明确的是,房东没有任何理由可以改变房屋的格局,来打隔断。其次,房东确实挑衅在先,存在过错,所以对这样的伤害后果,也要负一定责任。

但是,这些都不能成为小唐动手伤人的理由。小唐不够理智,造成了房东轻伤,故意伤害罪确实没得跑了。最后,他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零二个月,还要赔偿房东医疗费等一堆费用。可以说是搭上了自己的美好前途。

做了这么多年的律师,这一点实在是感触颇深。我的做法就是,除非威胁到了生命,不得不正当防卫,我才会出手反击。其他情况下,最多吵吵两句,千万不会动手伤人,动手的代价实在是承受不起。

就像今天的主人公小唐,我就无数次感慨,替他惋惜。面对无赖房东,他完全能通过正规渠道解决,比如,

  • 可以向公安机关举报;
  • 可以向法院起诉解除租房合同;
  • 可以联合其他租户一起合理阻止。

但是,小唐都没有做。他感觉无路可走,所以才会冲动之下,伤人、赔钱、丢工作还进了监狱呀。

冲动是魔鬼,决不能因一时冲动,毁掉自已的幸福。随着法治社会的建立完善,动手的代价越来越大,遇到了不讲理的人自然有对应的处理办法,首先想到的一定是法律上的处理办法,切不可乱用私立手段。

思维法宝

我们来总结一下,今天的内容。

故意殴打别人,轻则治安拘留或罚款,重则构成故意伤害罪,会被追究相应的刑事责任。

随意殴打不特定的人,最轻会被治安拘留或罚款,较轻可能追究寻衅滋事或故意伤害的刑事责任。

最重要的是,遇事千万要冷静,要用法律手段处理问题。实在不知道如何处理时,请立刻打电话找律师咨询,一定会有解决的方法。

“能动手时别吵吵”、“该出手时就出手”,这样的谬论,只能当成段子听听,绝对不能实践。更不能一气之下,明知故犯,就为了痛快一把。冲动了一时,葬送的是自己的时间、金钱还有自由。

请你记住一句话:遇到问题,总会有对应的法律途径解决,法律就是专治各种问题的,除非你遇到的根本就不是个问题。相信我,在动手这件事情上,法律一定会让动手的人吃亏。

今天的内容主要就是这些。对于故意伤害,估计你并不陌生,你有什么经历或者疑惑吗?欢迎留言和我分享,也欢迎你把这篇文章分享给你的亲朋好友。能用法律解决的事儿,就别亲自动手了。

精选留言(6)
  • 分清云淡 👍(20) 💬(1)

    对方打我,我不主动还手,然后报警,但是怎么取证呢?比如周边没有摄像头,对方不承认,没有其他人证的话。

    2019-03-01

  • 👍(8) 💬(1)

    我农村一个朋友的家人因为同村一个妇女故意找事而发生了口角,朋友心里不平就她家去理论。结果到这个妇女家后,她就开始拿板凳打我朋友,但我朋友没有打着,她自己胳膊脱臼了,因为她有脱臼的习惯,这个村里的人都知道,她也以同样的方式找过许多人的事,都成了村霸了。最后在同村人的说和下,她去医院看病了,走的时候眼睛好好的,但是不知怎么搞的,到医院眼睛也肿了。她就开始找事,仗着有一个学法律的亲戚,告我朋友。我朋友也没有法律意识,就找关系,给乡里派出所送礼,打官司开过好几次厅,县里赢了,但是市里输了,她让陪钱,她亲戚有法律意识,让她做了一个轻伤。人家告一次,我朋友就从外面回来一次,最后没有办法才请一个律师。这就是不懂法的结果呀。

    2019-01-11

  • Andrew 👍(7) 💬(1)

    有些人就是讲了太多的理没有效还吃亏,才会在某个契机某件事上动手的。是被社会压抑太久的结果。每个大学生都是带着面具去社会的吗?还是社会里他们不得不带上面具呢?

    2019-01-10

  • 申林 👍(6) 💬(1)

    如果对方先动手打人,怎么对应呢?

    2019-02-04

  • Geek 👍(2) 💬(1)

    房东打隔断这事,房客举报,派出所还管吗? 一般情况下是不是双方协调解决阿

    2019-01-10

  • ming_hgm 👍(1) 💬(3)

    请问周老师,如果我们打野球的时候不小心弄伤别人,这个需要赔偿吗?比如说踢足球的时候铲球,别人摔倒然后胳膊脱臼,需要赔偿吗?

    2020-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