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硅谷人到底忙不忙?

经常有读者问我,硅谷的工程师忙不忙?你们有没有国内的“996”,平时加班多吗?

硅谷人到底忙不忙?这个问题其实很难一概而论。

在Airbnb,乃至整个硅谷的很多公司里,都有两类人和谐共处。一种人以工作为乐,他们晚上和周末大多数时间都会泡在公司里加班,就算偶尔在家里,他们也会学习或处理工作相关的事情,我们常常称这种人为“劳模”或“工作狂”。

还有一种人,他们在工作时会认真负责,兢兢业业,但工作时间之外,他们很少做工作相关的事情,周末基本不会在线或者回复 Email。

喜欢工作的人,视工作如生命,他们是真的喜欢工作,加班并不是因为工作忙不完,而是因为热情,他们会享受加班过程中的思维碰撞,更喜欢完成项目时带来的成就感。这些人忙起来,比简单的“ 996 ”还要辛苦得多,他们每天工作12小时是常有的事,即使自己的工作忙完了,也会主动去跟技术经理要更多的任务和挑战,或者干脆自己编程学习。

另一些人呢,他们在工作之余更愿意和家人在一起,丰富一下家庭生活,或者根据个人兴趣去攀岩、弹琴、唱歌、摄影,有的人还喜欢空闲的时候去做义工。他们热爱工作的同时,也享受生活。

硅谷的氛围是相对自由的,“打卡”或者“996”这样的公司估计很难存活下去,因为,加不加班,拼不拼命,大都是员工自己的选择。

所以,作为领导者,常常需要将“自由”和“原则”这样的理念传递出去。前段时间,我们组里有个刚毕业不久的工程师找我谈话。他是个很有上进心的工程师,热爱工作,干起活来不知道休息,之前就经常问我有没有更多的工作让他做。

他对我说:“你们(管理者)总是给大家发邮件叮嘱,要注意工作和生活的平衡,让大伙尽量不要加班,可是我晚上就是想工作啊,这样是不是不太好?”

他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了自己的故事。

我属于典型的工作狂,非常喜欢工作给我带来的享受。除了特殊情况,我基本不分白天晚上,工作日还是周末,差不多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扑在工作上。我在做工程师的时候,加班是常有的事,周末发工作邮件更是习以为常了。

刚刚转成管理者的时候,我也保持了这个习惯,后来我的老板就提醒我,作为管理者,尽可能不要在工作以外的时间发工作邮件,因为这样很容易形成鼓励加班的错觉。

说实话,刚刚收到这个反馈的时候,我是不太能理解的,但是后来慢慢明白了,这样做确实有一些弊端:比如,我会给那些选择工作时间之外享受生活的人带来很大的压力。

那么问题来了,主动延长工作时间,努力完成更多工作,会不会有助于升职加薪呢?

答案是:我觉得在一定程度上会有帮助,但并没有直接联系。因为,在升职时,公司评估的标准不仅仅是你多么努力,管理者考虑更多的是你的项目成果,以及你在项目中表现出来的能力。

现在我们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硅谷人到底忙不忙呢?

其实,对在硅谷奋战的工程师而言,忙不忙完全是由他们决定的,是他们自己的选择,一切工作压力并不来自升职、同事或管理层,而源自每个人的内心。

一旦勤奋工作成了自主的选择,这些人工作起来,不仅会付出更多的时间,也会有更多的责任感,在工作中还会表现出对产品或代码精益求精的态度。

在这样的氛围下,管理者要如何最大程度地帮助组员成长,充分利用这种选择和自由呢?

我觉得,这里很重要的一点是:去和每个组员交流,了解对方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很多人会简单地认为,工作不就是为了升职加薪吗?人们常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嘛。但是你真正去和员工交流,会得到不同的答案。

我曾经试着在私下聊天时问一些同事或者组员:你在工作和生活中,最想要的是什么?

有些人会说希望得到更好的薪水,获得升职机会等等,但我还得到了一些这样的答案。

“升不升职我到不太在乎,但是我希望做一些有影响的项目,哪怕只是参与。我想了解更多重要的系统是怎么构建出来的。”

“我想尽可能尝试更多不同的东西。”

“我想有更多旅行时间和机会。”

“我希望能有更多的时间和我的家庭在一起。”

当你知道他们的真实想法后,就可以最大可能地按照他们想要的生活方式去分配工作和任务。

愿意全身心投入工作的,可以分配一些重要的有挑战的新项目给他;愿意尝试不同技术的,多给一些预研和前瞻性的任务;更乐意享受生活的,可以把线上稳定业务的改进和迭代交给他做。在尊重他们选择的前提下,双方保持一致的期望值。你会惊奇地发现,忙不忙,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们的工作会更出色地完成。

今天我结合了自身的成长经历,为你讲述了硅谷工程师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介绍了硅谷人对“加班”的看法和做法。

有的人喜欢全身心投入工作,有的人享受工作和生活带来的平衡,他们都是合格甚至出色的员工。作为领导者,你应该基于员工的选择和自由尽可能去帮助他们成长。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工作安排,他们会回报给你更出色的工作成果。

你选择了什么样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又为此做出了哪些努力呢?可以在留言中写下你的故事,我们一起交流讨论,感谢你的收听,再见。

戳此获取你的专属海报

精选留言(15)
  • 刘剑 👍(12) 💬(2)

    看了朱老师文章《硅谷人到底忙不忙》我觉得是在说按需分配工作的问题,这是一个管理问题。当然加班不加班跟企业文化有关系,我反感和讨厌那些硬性加班的公司,比如:X为、某东等。我希望加班不是被迫的,是自愿的。当然这点适用在成熟并有责任心的开发人员身上。所以我的团队执行的是有限弹性工作时间。硅谷的完全自主和X为的996都太极端了。我们在产品版本迭代时候会忙些,大家清楚每天的工作任务和每周需要达成的结果会自觉加班,最多我每天下班时候问下相关人员进度并协调下哪些同事需要一起加班。在版本上线后的缓冲期组织大家复盘并改善不足,学习新的技术和技能。一松一弛效果较好。

    2017-12-13

  • 赖晓强 👍(1) 💬(1)

    理想中的氛围和团队应该是,整体人性化一些,不强制,但是建立饱和度要求(一周加5小时?)。另外团队成员要有责任心,有想法,有目标,关键时候能打硬仗。这个在初期选人就很关键。年轻人(未婚无娃)时间更充裕一些,乐于探索和接触新技术,新方法,更有追求和冲劲,即使不在家也会继续学习,思考问题。

    2018-02-01

  • Dom 👍(26) 💬(0)

    我是这么理解的,不知道是否准确。 国外是加班,有事就加班,自己想加班就加班。国内是加班文化,很多公司会有提倡加班的文化,比如根据加班次数来对绩效进行评估,次数少的人会谈话,认为工作不饱和。还有甚者,领导不走,下面的人都不敢走,这一系列都导致加班文化的发生! 我想从长远来看,工作和生活要平衡,这样对工作的热情才会持续,才会有程序员愿意干到30-40-50-60!

    2017-12-14

  • Geek_gbjo3n 👍(8) 💬(0)

    讲的很好,但是个人认为。。。。。太过理想而显得不真实

    2018-03-17

  • Ryan Feng 👍(5) 💬(1)

    更人性化,可能还是人少吧,国内一个坑后面十个人,不加班有心理压力

    2017-12-15

  • 董鹏宇 👍(4) 💬(0)

    我个人觉得 国内的很多公司,与其说是“管理”,不如说是“驱赶”。从来没有上司询问过个人的意愿,个人的发展目标之类的。只是单纯的拼命加班完成公司的KPI,或者以“晋升”/“涨薪”作为管理工具。个人觉得,造成这种现象的,一方面是工程师红利,内卷;另一方面是资本的无序扩张,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作约束。

    2021-08-20

  • ibrothergang 👍(4) 💬(0)

    国内的大环境有时候没办法让你做选择。

    2017-12-13

  • 何慧成 👍(3) 💬(1)

    估计会在这里学习的,大部分都是工作狂居多。对于是否需要加班,还是以结果导向,一个是项目结果,另外一个是团队成长的结果。“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这种评价方法要不得,也不要让下属产生这样的想法,形成不必要的、非正确导向的加班氛围。 但从国情来看,勤劳的中国人民应该大多数还是勤奋的,因此加班也不会少。

    2020-08-09

  • mikejiang 👍(3) 💬(0)

    不加班就把事情搞定,公司搞成功的实在太少。在一定程度上,加班会推进项目的进度。很多时候,拼搏的时候压根就没有考虑到这是在加班,就想把事情搞定。

    2019-11-07

  • GeekAmI 👍(2) 💬(0)

    我们是创业公司,每个角色几乎都是一个人,没得选的...

    2017-12-13

  • sylar5225 👍(2) 💬(0)

    很少遇到有一个良好的反馈体系的公司,和公司沟通到位不仅能够提升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公司也是有很多促进作用,但很少有企业重视这些

    2017-12-13

  • 王建Tyrion 👍(2) 💬(0)

    很有帮助啊

    2017-12-13

  • William李梓峰 👍(1) 💬(0)

    关键是项目要有意思,项目的成功所带来的物质回报和精神回报都要超预期地满足程序猿的最低要求,这样,才会自觉加班,而且加的心服口服。

    2017-12-16

  • 女巫在寒江 👍(1) 💬(0)

    我是比较喜欢参与一些有影响的项目,加班也无所谓,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更容易精益求精

    2017-12-13

  • Y024 👍(1) 💬(0)

    非工作时间一般不去打扰普通员工,核心骨干可能会去骚扰下,不过都会自己先临时处理掉(工程师转过来的管理者此时就有优势了)。不过有时候觉得太过极端了,还是私聊了解下各自的预期好点,按需安排好点。

    2017-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