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31 激发潜能:高压之下会收获什么?

你好,我是李云。这一讲我想和你聊一聊工作压力。

先和你分享一个有意思的经历。在我参加工作之前,就上学嘛,回家肯定是看书做作业,那时父母就期待我将来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解决好自己的生计问题。等我参加工作后,我回家的状态好像和上学时也没有太大变化,不是在读书就是在写点什么。我妈就不时会问我“你会不会觉得很辛苦呀”。我妈会这样问我,也许是她觉得我都大学毕业了就不应像高中时那样,还要经常读那么多书。以我父母的认知,他们认为好工作应当钱多压力小。工作了还这么拼命学习,这压力很大呀!而且压力给人感觉可是个负面的东西。

不知道你的父母是否也像我的父母这样认为呢?那你呢?你怎么看待工作压力呢?

就我自己的成长经历,我认为压力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就像空气对于人的生存那样。在我看来,建立起这样的健康认识非常重要,否则很不真实。

咱们都听过那句话吧,“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你强它就弱”。压力也类似,肯定不是越小越好,没压力咱也弹不起来啊;也不是越大越好,直接一下子压扁了就再无弹起的可能了。

压力多大才好

你可能要问了,那我的压力多大才好呢?这个问题还真难倒我了,因为压力是一种人的感受,由于每个人抗压的能力不同,所以没有办法像大气压那样,有个标准的度量方法。当然,我相信你也不是为了向我要一个具体值,所以我可以借你问的这个问题,把“优势压力区”这个概念告诉你。

如果度量我一段时间的压力水平,可能会是下面这张图中绿色的曲线。从图中你注意到了,我的压力水平是忽上忽下波动的,而且也不会低到零。

这个图中还呈现了三个不同的区。分别是:

  • 低压力区:在这个区域,个人会感到舒适,但缺乏挑战和动力,长期处于这个状态会导致职业成长停滞不前;
  • 优势压力区(或适度压力区):这是理想的压力水平区域,足够的压力可以激发动力和创造力,促进学习和成长,同时避免过高的压力带来的负面影响;
  • 高压力区:这个区域的压力水平过高,可能会导致效率降低、决策失误、健康问题和职业倦怠。长期处于高压力状态,对个人的职业发展和健康都是不利的。

理想的压力曲线应呈现一种波动的状态,在优势压力区内上下波动,以适应不同的工作和生活阶段。这种波动可以帮助个人在挑战和恢复之间找到平衡,保持长期的职业成长和心理健康。

看到这图你可能会想了,如果高压区和低压区都是像图中那样固定的话,那个人的抗压能力是不是也就不变了呢,这可对咱的成长并不好呀?好问题,如果将上图中的时间变得更长,那我的压力曲线可能是下面这张图中的样子。

注意到了吗?优势压力区是一个上扬的区间。那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通过经验积累、提升技能和心理调适,逐渐增强了应对压力的能力。除此之外,还通过不断克服更大的挑战,推高了耐压水平。虽说我们长期处于高压力区对个人的职业发展和健康都不利,但因为应对挑战而短期进入高压力区,这对个人的成长却很有帮助。

高压激发潜能

你想啊,压力大是因为目标足够有挑战,只凭已掌握的技能或沿用以前的做事方法与节奏,大概率是很难完成任务的,这就会推动我们学习新技能或想其他更好的办法。当我们有了这样的主动性时,就能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求变的精神。

另外,大挑战更需要注意对目标进行拆解,通过找到关键瓶颈进行突破的方式才能完成。还有,高压会带来做事的紧迫感,一定程度能提高做事的专注度和效率。所有这些,都能很好地锻炼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提高做事的效率,这是高压之下的第一个好处。

高压之下的我们,因为离开了自己的舒适区,会感到难受甚至是痛苦,本能地想早点结束这种状态回到舒适区。不过,因为高压要持续一段时间,这就会逼迫我们做适应性调整。比如,通过阅读、爱好、社交等方法减少自己的焦虑,更加关注自己的情绪调节,等等。如果你还记得25讲聊到的自我发展,你会发现,这是发展自我的好时期,心理弹韧性、情绪管理、关系管理、心智模式和爱好,得以交织发挥作用和得到锻炼。

是的,高压之下的第二个好处是,让我们的自我得以更充分发展。抗压、共情、心智等都会在高压之下增强、优化。这个过程也是在扩大自己的舒适区,最终带来适应能力变强的结果。

等到在高压环境下成功克服挑战时,我们的自我效能感会得到显著增强,也即对自己的能力更自信。这种成功体验,有助于增强个体面对将来更大挑战的勇气,来进一步发展自我。

反过来,如果挑战失败了,除了能促进我们反思,还给了我们机会锻炼如何与失败相处,学会以成长心态去看待失败,从消极情绪中恢复过来。我可得告诉你,输得起所需要的能力,对咱来说可是个大事。你想啊,输不起的背后不就是害怕、自卑、不成熟等,这些不好的字眼吗?谁的职业生涯能只有成功呢?

输得起的一些具体表现有:承认错误而不是逃避责任;从经验中学习而不是沉溺于挫败感;保持积极前进的动力而不是放弃。输得起的能力,让我们能够在遭遇失败后仍能成长,为接受下一次挑战做更充分的心理准备。

你看,面对挑战无论结果是成还是败,只要心态对了,对咱的自我发展都有好处。铭记这个道理,当我们身处高压的煎熬时,就不会那么急迫地想逃,更能用理性让自己坚持走下去。

总之,高压能让人的潜能得以激发。潜能是指个体内在的、未被充分发掘或利用的能力和资源。这些能力可能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未被充分挑战或需要,因此没有得到发展或展现的机会。潜能包括各种形式,如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变化的能力、学习新技能的速度等。这些潜在的能力和资源一旦被激发和发展,就可以极大地提高个人的职场表现,让自己的职业发展增添乐趣。

我所经历的高压期

这些道理说多了,难免给人带来说教的感受,那我就分享下自己所经历的高压期吧。也许从我的经历中,你能看到咱都是同路人,都经历着类似的成长,只是时间和空间错开了而已。

我的第一段高压时期,是同时工作、读在职MBA和创作我的第一本书,时间跨度超过两年,从2009年9月到2011年底。这段时期,我就职于曾是全球通信行业翘楚的摩托罗拉公司,从事通信系统软件架构方面的工作。

这段经历有这么四个深刻的感受。

  1. 写书对写作能力的锻炼非常大,带来的技能和自我成长也很大。整本书最终超过100万字,从知道那些内容到体系化地输出,需要很多的思考和写作上的反复。那两年多时间,《金字塔原理:思考、表达和解决问题的逻辑》这本书我反复读了几遍,同时对照着在自己的书中实践。书写完后,我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有了更高质量的知识架构。由于时间跨度长,除了考验和磨练自己的毅力,还需要能做好有效的自我激励,这些都是更好的自我发展所需要的。
  2. 读浙江大学的MBA并不容易,作业量大,对于我来说,有些作业就是锻炼人的抗压能力的。
  3. 身体健康出现了明显的异样。我是通过坚持锻炼身体给自己减压,才让自己走下来的。
  4. 走过去后,明显感受到自己的时间管理、抗压、多任务并行的能力有了显著进步。

我的第二段高压时期,是在阿里巴巴负责新技术在集团的落地,时间跨度也超过了两年,从2020年初到2022年中。这段经历与之前的那段有很大的不同,我同样总结了四点。

  1. 压力虽大,但身上有了使命感,觉得自己应该将阿里巴巴的技术带到新的高度。
  2. 对业务价值的理解更有体感、更深刻、更接地气。
  3. 同样身体出现了明显的异样。我除了通过保持打网球的身体锻炼习惯,还通过学声乐、骑摩托车等爱好,给自己减压让自己走下来。
  4. 最终失败的经历依然让自己收获了职业生涯最难得的成长。对于职场中承担巨大责任的人有了更好的共情能力,除了能看到他们背后的不易,也更能理解现实的无奈与妥协,这也是与世界相处好需要学会的。

别说,第一段高压经历是我自找的,第二段却是做着做着自然撞上的。我的这两段高压经历,虽都经历了短期的身体异样,但挑战过去了就恢复了。我们都不希望碰到这样的状况,可自己的心力不够、身不由己,也只能经历过它才能收获坚实的成长吧。

总结时刻

现在,让我们快速回顾一下这一讲的主要内容。这一讲,我们探讨了每位职场人士都不能回避的压力问题。

压力小点似乎是我们每个人的职场愿望,现在你知道了如果没有压力,那并不利于个人的职业发展。为了在职场更好地发展,我们需要让自己的压力水平处于优势压力区,让自己在职场保持动力与激情。

人在职场的抗压能力,是在一次次的应对挑战中“顶”出来的。这一顶,除了带来了优势压力区的上扬,还让我们对更高的压力能产生免疫般的自然,让人有勇气去面对将来更大的挑战。

接受挑战才有可能挖掘和激发自己的潜能。在舒适区是无法触碰到自己的潜能的,这与“温室里长不出栋梁”是一回事。格局的提升、心灵空间的增大,某种程度上与个人曾经扛过多大的事和面对过多大的不确定性是强相关的。

在职场中,我看到一些人很“聪明”,他们会以更换工作岗位的方式逃避挑战或绕开痛苦,而非正面克服。但我想说,人在职场总得打几场“硬仗”才好吧!一个没有面临过巨大挑战的人,根本不可能知道自己有多优秀,这是我一路走下来很深的体会。

最后,我想请你思考,你在工作中面临过的最大挑战是什么,结果又怎样呢?期待你留言与我分享交流。

我们下一讲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