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精神内耗:感到心累但不出活的背后
你好,我是李云。这一讲我想和你聊一聊,关于精神内耗的一点具体内容。
不知你在工作中,是否碰到过一天下来感到特别心累但不出活的现象呢?这样的累,当然不是因为解决技术难题而带来的,那种专注的投入,只会让人觉得时间过得特别快但不心累。
如果你有过这种现象,那么你大概率就是在精神内耗。精神内耗指的是个人在心理和情感层面上的能量消耗,这种消耗通常源自于内心的深层思考、情绪的起伏、对自身的质疑以及对未知的过度担忧。
尽管精神内耗的直接原因在于个人的内心世界,但是触发这种状态的外在因素却是多种多样且复杂的。这些因素可能包括工作压力过大、困扰的人际关系、生活中的不确定性以及来自社会对个体的高期待等等。
外因纷繁复杂,那这一讲,我打算通过三个具体的案例,来讲一讲如何解决精神内耗的问题。这三个案例选择的场景也是我们大概率都会遇到的,比如经典的研发与产品经理相爱相杀;跟你协作的同事能力不够工作不称职,你总是被“猪队友”连累;还有工作中感觉要求和待遇不匹配,满心委屈等等。如果你也经历过或正在经历这些,希望这三个案例对你有所帮助和启发。
破解工作不闭环
先来讲第一个案例。
小王是一名软件开发工程师,喜欢与产品经理探讨产品功能设计背后的所以然,以这样的方式避免自己变成一位纯粹的执行者,防范自己在开发软件功能时,因不了解全貌而成为缺乏主动思考和做事低效的人。
这样的习惯给他带来了两个困扰。第一,其他同事的做事习惯是产品经理说什么就照做,即便最后需要返工也是产品经理说怎么改就怎么改,相比这些同事的行事方式他困扰于自己是异类。第二,与产品经理交流,发现很多时候产品经理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有时候自己又和产品经理有不一样的想法,但是彼此都无法说服对方,卡在那里特别难受。
你看,小王做事力争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这本来是件好事,却给他带来了困扰。他之所以觉得自己是异类,是因为这样做的人太少,而非这一行为本身有何不妥。其实应该有困扰的是那些做事只管执行的“螺丝钉”。当然,他得有勇气面对自己是“异类”的现象,因为确实没有办法要求别人也像他那样,毕竟每个人只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负责。
还有,小王与产品经理针对产品功能设计的沟通,能很好地提升协同工作的质效,也是很好的一个工作习惯,只是当双方观点不一致时,不知如何应对而卡着难受。要解决这个问题,小王最需要建立的是共赢思维和自我改变的心态。共赢思维得从公司层面来看,相比卡在那无法执行,尽快选出解决方案并执行一定更好,即便那个选择不是最优也依然如此。接下来的问题在于,如何通过自我改变让选择更快和更优。
假如你是小王,我会给到你以下方法和建议。
方法一,有策略地做出让步妥协,接受对方所提出的方案。选择妥协的前提是,你认为采纳任何一个方案都不会有太明显的优势或劣势。在这种情形下,自己主动妥协的策略在于,明确地表达采纳对方的方案,告诉对方期待下次有类似的情形时,他也会主动同意采纳自己的方案。背后的逻辑是,合作不只是坚持各持己见,还有妥协让步,以自己这次的主动让步争取下次对方的主动让步。
方法二,将局部的个人问题上升成团队的。这个方法适用于:你认为一定要采纳自己的方案,如果以对方的方案执行下去,会产生明显的不良后果。具体怎么做呢?安排个会议,邀请其他人参与讨论做决策。“其他人”可以是你和对方的直接主管或同级以及其他干系人。可能有人担心这样会浪费其他人的时间,但与事情落不下去相比,花上这些时间是值得的。值得一提的是,采取这样的做事方式,无须有自己一定要胜出的心理负担,你的初心一定是将事情做好,会议达成共识做好执行即可。
这里我再补充一句,将问题上升成团队的,能很好地将个人与他人私下的分歧放到团队层面去解决,这理应是双方都能接受的透明且公平的做事方式。
在这个案例中,还有一个维度需要分析,那就是得知“产品经理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发现这种情况你会紧张吗?是我,一定会的。这话让我觉得产品经理不靠谱,从而担心出现“产品经理虐我千百遍”这一桥段。如果面对这样的产品经理,你还“待他如初恋”,那就是自己的问题了。因为你没有好好思考让产品经理变得靠谱的对策。这样的话,产品经理只管提需求你只管干,最后发现没有业务成果绩效差也不意外。
可能你要问了,那怎么让产品经理变得靠谱呢?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意味着咱在以“向内求”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产品经理所提出的需求,应当解决用户痛点、满足用户需要、带来营收或塑造口碑。为此,我们交付产品功能的开发成果后,需要与产品经理一起坐下来复盘业务成果。怎么检查业务成果呢?方式有很多,比如可以收集用户反馈、分析各种产品统计数据等等。这个复盘会,你可别等着产品经理召开哈,你可以主动安排。
换句话说,在产品功能的需求评估阶段,就要考虑产品功能交付出去后,如何度量业务成果,这个需要产品经理有思考,当然我们也可以一起思考来完善。产品功能交付出去后的复盘会,就能让整个工作形成闭环。让产品经理给你解释一下产品功能的业务数据表现,如果他解释不出来,那尴尬的是他,这种尴尬多了,他自然会变得靠谱。
你可能要说了,如果产品经理就是不按这样的方式来工作,那我也没有办法啊?不,你有办法,直接写封邮件总结一下问题,除了发送给对方,还抄送给各自的主管。如果对方的主管没有任何回应,直接召开个会,邀请产品经理和你们各自的主管一起复盘。别说我啰嗦哈,我要再强调一句,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提升产品功能开发的业务成果”,不是你与产品经理有什么私人恩怨,立场一定得站对、站高。
你可能会想,“这样做事会让产品经理很尴尬啊?!”问题是,人家都要“虐你千百遍”了,你还在担心他的尴尬?减少个人精神内耗很重要的一个原则是,基于正确的立场果断做事,让对方去精神内耗而不是自己。
你可能想起了我们在20讲聊到的,工程师应建立起产品思维,这个案例正是需要工程师有产品思维,才能让产品经理变得靠谱。
应对同事不称职
第一个案例讲完了,接下来是第二个案例。
工程部负责客户项目实施安排的小孙最近很闹心,因为时常收到来自商务部接口人含糊不清的客户需求,甚至出现与客户项目实施没有任何关系的需求,也都透传到了她这里。针对那些需求,她曾花时间与商务部的同事分析应当如何安排处理,但一段时间下来,她发现对方可是“老方一帖”,以致自己的工作量变大而显得无力。
各岗位各司其职是职场的基本常识,小孙的困境源于他人的不称职。妥善解决这一问题除了能降低小孙的工作负担,还能改善她的工作体验。向内求依然是小孙要有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她可以问自己“我如何让对方用心做事并做好事?”
小孙可以针对商务部接口人的工作情况与水准,将自己与对方交流过的具体事项梳理成一张表格,然后召开一个会议,邀请对方和自己的直接主管一起参加。在这个会议上,小孙可以就表格中的内容进行总结发言,让与会者就事实有一个基本了解并形成各自的判断。当然,这个会最为重要的是,小孙需要明确告诉所有与会者,自己有帮助对方提高的行动事实,但因为对方工作质量不高而给自己带来了更大的工作量,需要在场的主管们帮助解决自己的困扰。
小孙召开这样的会能起到几个效果。
- 明确告诉对方自己对他的工作质量不满意,通过在更大范围透明信息向对方施压。
- 让对方的上司清楚自己下属的工作能力,提醒他关注下属的成长和工作胜任力。
- 让自己的上司清楚自己的困境,确实存在客观原因影响了自己的工作状态。
当然,小孙召开这个会议时存在一种可能:发现自己的工作方式也存在需要改善的点,甚至那些改善点能直接解决自己的困境。为此,小孙需要有的心态是,召开会议的目的是解决自己的困扰,至于问题是归因于他人还是自己并不重要,保持这样的开放心态很重要。
小孙在关闭会议时,需要向与会者表达谢意。如果确实因为对方工作能力不行,也记得应是“大家在一起共同成长”的心态,而不应有胜者心态。
经过这样的会议后,小孙将来可能会面临两个结果。
- 无论是自己抑或对方,通过提升工作方式与能力让自己的工作变得轻松。
- 对方仍停留于原地,自己的工作压力并没有得到改善。
需要注意,后一结果的主要责任人此时变成了对方的上司了。因为确保下属胜任工作是管理者的责任,在经过一段时间帮助下属成长的情形下,如果下属的工作能力仍没有改善,那进行人员更换或汰换是作为管理者应有的表现。接下来,小孙需要推动自己的上司与对方上司共同解决。
化解对待遇不满
好,接下来是第三个案例。
小陈最近与自己的直接主管交流时,表达了自己内心的不满,认为主管对他要求高但公司给的待遇却偏低,字里行间所透露的意思是“待遇与要求应当相匹配”。通过这次交流,他的主管理解了为什么小陈面对改进建议时,表现出来的是不情愿和改变慢。
有小陈这样想法的人在职场并不少见,他们的想法是“公司钱给到位我的能力就到位”,但与大多公司践行“你能力到位公司给的钱就到位”的实践是相反的。
小陈没有明白,待遇从整个市场的角度来看,是由个体的能力所决定的。因此,每个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要放弃成长,只要能力上去了,即便在眼下的公司不能取得令自己满意的待遇,在市场上也总能找到让自己对待遇满意的其他公司。
因为对待遇不满意而影响个人的工作投入度和成长速度是不明智的,容易出现“能力和待遇都上不去”的尴尬。
从主管的角度,当主管得知小陈是这样的心态后,即便下次有调薪的机会也未必会第一时间想到小陈。主管那时第一想到的人,一定是能出成果且心态又积极的。通过加薪让这些人留下来发展,主管才能更轻松地做出业绩。毕竟,小陈的能力在没有得到证明前,给他加薪是存在一定的风险的,也保不齐加薪后小陈又会提出类似的其他想法而停留于原地。
还有一点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小陈认为主管要求太高且不合理,他如果能改变一下思维,想到“要求高的主管对于我的发展是一件好事”,相信他会拥有更加积极的心态和行动。
总结时刻
走到这里,是时候将我们的讨论总结一下了。精神内耗是每位职场人士都会面临的,只不过程度轻重、具体起因不同而已。过高的精神内耗,会让人工作起来觉得特别累,但又不出成果。精神内耗是一点点累积起来的,虽说直接原因是个人内在的,但间接原因很可能是外在的。
面对个人的精神内耗,最怕的是过于向外看,将问题归因于外部环境,觉得自己是一个无能为力的受害者。这一讲,我们探讨了三个具体的案例,并给出了每个案例的具体解决办法,希望能帮助你减少自己的精神内耗。
这三个案例告诉我们,解决个人的精神内耗最重要的方法是向内求。提出合适的问题,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慢慢放下自己的精神内耗。当然,解决问题的过程需要运用职场的一些常识和惯用方法。
最后,我想请你思考,近期在工作中最大的精神内耗是什么呢?今天的内容给你带来哪些新的解决思路吗?期待你留言与我分享交流。
我们下一讲见。
- 6点无痛早起学习的和尚 👍(3) 💬(1)
来完成一下课后作业,最近在精神内耗:“应对同事不称职”相关的 case 背景:我不是一个实线 leader,就是一个小组里的某个系统(方向)的负责人,带了 2 个外包+1 个正式员工,但其中 1 个外包同学完成的代码质量超级差,差到不能让人看,到处都是问题,执行力也差,给这个同学擦屁股的精力足够我自己把事干了,我想向上级反馈把他换掉(上级说过我们可以提出换外包申请) 内耗在: 1. 如果把他换掉,我的上级是否还会再给我招一个外包吗? 2. 都说给外包一点容错时间,他会磨合好的(目前已经磨合了 1.5 个月),那担心这个时间一长,这个人还是能力不行,又是一个埋雷的事情 3. 我如果把他留下来,我会很痛苦,痛苦在于招了一个人,我反而精力没有减少,情绪还内耗于擦屁股了 4. 另外一个外包比这个外包强,其他同学的外包也都还不错。
2024-05-15 - 骨汤鸡蛋面 👍(2) 💬(1)
老师提了三个常见问题,产品经理不靠谱;同事不称职;对待遇不满。很有收获。 还有一个常见问题:领导不作为。这种不作为,有的是没有能力,有的是领导也很忙。 比如我领导一贯是,不主动设置小组长,他认为小组长是自己冒出来的,有一定道理,但有的时候就是几个人互相不服(比如一个80人的人可能让60分的人很服,但很难让70分的很服,且涉及个人利益的事情,指望对方坦然接受很难),领导因为很忙又不参与具体协调,日常的工作协调磨损很大,甚至可能谁越用心做事,反作用力越大的情况,请问这个有啥好办法嘛? 再一个,到了一定薪资和职级,领导的常见话术是:你这个薪资、职级,你应该xxx。仿佛就该把所有事儿都做好,但有时候全接下真的吃不消,这块儿老师有啥好办法吗?
2024-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