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10 律他:用行动打造个人影响力

你好,我是李云。这一讲我想和你聊一聊自我管理中的律他。

我在09讲时指出,每个人做好律己就是在改善自己的工作环境。不过,现实的工作环境中,咱可不能指望所有人都做好律己,让工作环境变得高效且舒适,那太理想化了。那问题来了,如果别人不自律怎么办?

你一听到他人有问题,本能反应可能是想着改变他,不过转念一想,大家都说无法改变别人,那不是就死循环了吗?嗯,这个问题我不仅想过,还真真切切地干过且干成了。不过我得告诉你,我不是直接改变了他人,而是改变了自己和身边的环境,最后促成了他人的自我改变。

我的方法就藏在“律他”这个词中,让我来讲给你听。

什么是律他

在09讲介绍自我管理时,讲到了律他包含指导、指正和指示,也指出律他是个人自我管理的最高层次。当然,基于你的工作经验,不可能一下子要求你全面达到最高层次,所以这一讲我们只聚焦于指导和指正,将对个人能力要求最高的指示留到了后续的其他课程中再讨论。

为了方便你回顾自我管理的九要素,我将下面这张图从09讲复制了过来。

我先问你一个问题:工作中你希望别人帮助你吗?我猜你一定会说“希望”。毕竟参加工作的前期没人能做到对工作游刃有余,要学的东西太多了,如果没有别人的帮助,个人的工作效率会低不少,走没有必要的弯路也在所难免。

好,那我再问你一个问题:如何让别人乐意帮助你呢?我估计这个问题你回答起来没那么简单,说不定问题的背后,还藏着你的一个苦恼。当然,如果你是一名职场新手,那么被这个问题困扰的可能性会小很多,因为身边那些有经验的人,在你面对面跟他们请教时,大多乐于关照你,对他们来说,那就如同关照曾经的自己,更何况帮助你能让他们收获一定的价值感。

注意了,聊到这咱要想一个问题,是不是把“帮助”这个词给理解得太窄了啊,一想到帮助就是自己主动发起的面对面请教,其实帮助可以有更多层面。你想啊,那些自己做好工作并写好文档交代和总结的人,当你的工作任务涉及他们那块时,那些文档代表了他们在间接帮助你吗?还有,那些你不问他们但会就你的工作任务主动给出建议的人,是在帮助你吗?

当我将帮助的范围扩大后,请你再想一想,在你的日常工作中,能强烈地感受到来自同事多种形式、多个方面的帮助吗?基于我在职场20多年的观察,这个答案是“不能”。

既然让别人乐意帮助我是个问题,那要怎么解呢?别急,让我先和你讲讲心理学中的互惠原理。

罗伯特·西奥迪尼在他的著作《影响力》中,提到了心理学方面的实证研究,揭示了人类的互惠行为能很强地影响他人的行为。互惠原理认为,我们应尽量以类似的方式报答他人为我们所做的一切。简单说来,就是对他人的某种行为,我们要以一种类似的行为去加以回报。如果人家施恩于你,你就应该以恩情报之,而不能不理不睬,更不能以怨报德。著名考古学家理查德·李基认为:正是因为有了互惠体系,人类才成为人类。确实,我回想了一下,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中,当别人恩惠于我时,我会记得“还人情”这三个字,我们都是这样吧。

有了互惠原理作为心理基础,咱就没那么拧巴了,要解决别人不乐意帮咱的问题,就得从自身出发。换句话说,无时不刻地注意回应别人的问题。以各种形式去帮助别人,比如写工作文档、主动给他人建议、面对突发的事情积极参与甚至主动组织应对等。通过这样的恩惠,让别人也愿意用同样的形式帮助自己。这样在工作中主动惠及他人的行为就是自我管理中的指导

接下来,我们来说说指正。

我们还是从问题开始:你在工作中注意到别人的不良行为时,会及时指出吗?你可能回答说:那得看情况了,如果我和对方关系好就会说,关系不好那就不说呗,说了怕彼此尴尬。真的只是这样吗?

那我再问你另一个问题吧:为了更有质量的职业成长,你希望自己做得不好时,别人指出你的问题吗?理性上,你会回答“希望”,但当处于当时的那一刻,你的感性可能会战胜理性,让你给出相反的答案。但问题是,咱总得成长吧?那有没什么办法让我们处于感性的情形下,仍收到别人的指正且自己也更容易接受呢?

解决这两个问题啊,咱们还是回到《影响力》这本书,书里提到一个心理学的概念叫社会认同原理。社会认同原理认为,在判断何为正确时,我们会根据别人的意见行事,尤其是当我们在特定情形下判断某一行为是否正确时。如果看到别人在某种场合做某件事,我们就会断定这样做有道理。说得直白一点就是,我们每个人的行为会与他人的行事方式保持一致。你可能注意到了,社会认同原理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大家的行事方式是错的,那它就起到了巩固错误的负面作用;反之,就会强化大家的正向行为。

对于“你在工作中注意到别人的不良行为时,会及时指出吗”这个问题,你很可能不是基于对方与你的关系是好是坏做决定,而是基于整个工作环境中大家是否有相互指正的工作习惯去行事。如果有,你会本能地指出;否则也就不指出了。当自己做得不好,感性会让我们排斥他人指出自己的问题时,战胜感性最好的方式是借助社会认同原理的力量,让自己处于个体间有相互指正这一风气的工作环境中。除了别人愿意指正外,你也不认为那是件尴尬的事,能得到身边工作伙伴的及时反馈,相信个人的成长性也会更好。

你可能会说,指正好像和指导一样,也是在发挥帮助别人的作用,那为什么要用不同的词去表达呢?从被指正人的角度,指正确实与指导一样能帮助他成长,但对于指正他人的人来说,那意味着他得勇敢面对可能出现的尴尬或冲突后果,这一点在指导行为中是不存在的。总之,面对工作中他人的不良行为,个体勇于指出并面对可能出现的尴尬或冲突,就是自我管理中的指正

你注意到了吗?律他这个词表面上是控制、要求别人,而实际上要的却是自我改变。接下来我分享自己间接改变他人的经历,或许有助于你更好理解律他并做到律他。

自我改变是基础

加入阿里巴巴的淘宝浏览器技术团队之后,我发现同事们所写的代码一塌糊涂,我内心是有抱怨的。你可能听过“工作中不要抱怨”这句话,不过我想告诉你的是,这个观点是错的。因为抱怨代表了人的情绪,每个人有什么情绪都值得被看见,只要他的情绪背后是以事实做支撑的而非不成熟的情绪化,这是对人的尊重。抱怨意味着有诉求没有得到满足,这时压抑情绪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会累积并引发更大的问题

如果大家都只停留于口头上的抱怨,那工作氛围就一定特别差,谁不会抱怨啊,谁没有诉求啊?所以,我在职场中采取的是积极抱怨,积极抱怨是指用语言表达出个人不满的同时,以积极的行动去解决不满背后的问题。我之所以一定要告诉你积极抱怨这个概念,可以用社会认同原理来解释。如果明明有问题,大家都不公开说出来,那就会让人产生那不是问题的错觉,最终会让整个环境很难向良性转变。话说,谁愿意花精力去解决大家不认为是问题的问题呢?

我对同事们乱写代码不满意,那就得自己做好榜样,所写的代码要经得起他人的挑剔。以实际行动告诉同事们,代码怎样写才是不乱的。另外,我还查看团队中其他人写的代码,发现写得乱的就直接在即时通信群中告诉他要如何改。也通过编写工作规范文档,引导大家一起来遵守并对文档持续完善。

对于我这个刚入职不久的新人来说,你可能担心团队接受不了我那样的行为,成天指出这个人的代码不对,那个人的代码不好。你别说,真就发生了有同事受不了我这样的工作方式,花了一个上午查看我写的代码,在他发现没法给我提任何的改进建议时,他转变了思路,认为我身上一定有他要学的东西,开始关注我在日常工作中是如何做事的,向我看齐。这个例子可不是杜撰的哈,而是他发生转变后,在一次我俩面对面的交流中,他亲口告诉我的。

注意到了吗?我不满意于同事们的代码乱写这样的工作环境,于是想改变整个团队所有人的编程习惯,但我不是苦口婆心让每个人做事要如何如何,那样太空洞了。我除了以身作则,还通过编写工作规范指导大家规范做事。

另外,我还通过指正他人,告诉他问题在哪,怎么改,我说的话有道理他自然愿意改。在指正他人时,我得先给自己做好心理建设,接受小伙伴们可能会一时接受不了我的行为,甚至出现负面情绪,这是我自己必须面对的课题。

无论指导还是指正,我都是改变自己在先,以实际的行动,去告诉我的同事,我在意和大家在一起的工作环境,我有能力帮助大家做得更好,我需要他们帮助我将集体的工作环境变好。

是啊,这些道理你也懂,但真要面对潜在的误会、尴尬和冲突时,难免退缩。面对那些让人犹豫的选择时刻,我的办法是问自己目的是什么,是为了体现自己的优越感,为了出风头,还是为了集体更好?如果不直面,我会不心甘而产生精神内耗吗?当想明白了是为了自己和整个集体,我就会果断地做出正确的选择,接下来做就是了,能搞出多大的事啊?

总结时刻

又到了总结时刻。这一讲我们聚焦了律他中的指导和指正,而且分别用心理学原理解释了如何发挥两者的作用来改善自己的工作环境。从字面意思来看,律他这个词会给人感觉是控制和要求他人,但实际上,需要的是个体自身的自我改变,以恰当的行为来改善工作环境,最终迎来他人的自我改变。

我想你不会否认,律他是强调以个人的力量来改善集体的工作环境,是一种舍我其谁的务实行为,也是发挥个人对他人的约束力。你如果观察工作中的那些乱象,一定会发现,个体对他人约束力的消失为这些乱象培育了温床。

工作环境与身处其中的人是相互影响和塑造的。当我们对工作环境不满意时,千万不要停留于消极抱怨,而是要以积极的行动去解决抱怨背后的问题,也即我们鼓励积极抱怨。在我的眼中,抱怨的背后是个人可以发挥的空间,是个人可以给团队带去正向不同的机会,是提升个人经历密度的契机

律他行为的背后,不应理解为个人多管闲事,而是对集体工作环境的在意,是通过承担更大的责任,让工作环境变得更好的积极行为。立场正确的律他行为并不会让人反感。相反,会因为咱的责任担当让我们在团队中更有影响力。

是的,律他也是个人以实际行动来打造个人的影响力。沉默除了不会让自己被人注意到外,也无助于改善身边的工作环境以及给他人带去积极的影响。

最后,我想请你思考,你在发挥自己的律他作用时,会面临怎样的困难呢?期待你留言与我分享交流。

我们下一讲见。

精选留言(3)
  • pyhhou 👍(1) 💬(2)

    我觉得指正自己上级的错误有时很难且非常需要勇气。但是上级又是对自己各方面影响最深的,不管是自己的绩效考核,或是对自己的评价,亦或是自己以后在这个公司的潜在机会,很大程度上都受到自己的上级影响。另外的难点是,上级和自己看问题的层面和角度都不一样,掌握的上下文也不同,我们的难处上级有时可能不太理解,也很难做到感同身受,反过来也是一样的,上级的苦恼和思考我们很多时候也没法帮忙解决。但不管怎么样,把自己的事情做好都是必不可少的第一步,只有这样,自己说的话别人才愿意去听,别人对自己的信任也是基于此一步步建立起来的

    2024-04-14

  • 夜空中最亮的星 👍(0) 💬(1)

    律他对自己要求太高了,对其他人要求也高。 在同级别的情况下,没有隶属关系,不掌握绩效考核的情况下,至少要比其他人能力高出一个数量级才可以指正别人,否则很容易被challenge。 人的改变只能靠自己的觉醒,自己想换个活法了,也就开始改变了。

    2024-04-09

  • 6点无痛早起学习的和尚 👍(1) 💬(0)

    我跟留言里“夜空中最亮的星”的部分感受一样,是啊,在同级别情况下,别人就不向你看齐,还会骂你卷,但是我依然做好我自己律己,其他人要不要改变,随意吧,我做好自己的事,我不强求他人必须改变,接受这个世界的多元

    2024-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