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06 选择:我应该换个环境发展吗?

你好,我是李云。这一讲我想和你聊聊跳槽时的选择问题。

一说到选择,不知你的心理状态是纠结还是憧憬,或者两者都有呢?也是,每个人的职业生涯都得经历几次跳槽,每次跳槽就是一次选择,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跳槽隐含了咱个人职业发展的关键选择。面对这么重要的事情,纠结是担心自己选错路,憧憬是向往变得更好,出现这些心理状态都合情合理。

那跳槽时,咱如何更容易做出相对好的选择呢?回顾我自己的跳槽行为,能一路踩着时代发展的节拍,其中的一个原因是,我有自己清晰且稳定的选择方法与原则。另外,在我作为管理者时,有了更多的机会去处理小伙伴的跳槽事件,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不同人的诉求。

接下来,我就综合地说一说这个问题吧。想了一下,我将跳槽分成“看当下”和“判未来”两大步来展开,看当下是做要不要跳槽的选择,判未来是选择跳到哪去。

起心动念看当下

起心动念跳槽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成长停滞、工作环境不理想、缺乏认可、发展空间有限、待遇不满意、对公司的前景没有信心、想通过换工作改变生活状态、猎头抛出橄榄枝等等。相信我们只要是起心动念了,都会有说得过去的原因。不过从起心动念到最终做出跳槽的决定,我们还是需要认真思考三个问题。

决定跳槽前,需要思考的第一个问题是:我在这家公司拿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吗?我认为这是跳槽之前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可能这个问题把你给搞懵了,你会问我“什么结果?”如果你一下子理解不了这个问题,没有关系,我来解释一下。

对于咱这些职场人士来说,有一个贯穿整个职业生涯都要特别重视的点是,每进到一家公司就要想清楚自己要什么。其实这个问题你是有想过的,当初你跳槽选择这家公司一定有原因。比如,这家公司有更先进的技术、有更优秀的人才、有更复杂的业务场景等等。针对这些原因,当你离开这家公司时,对应得拿到的结果是:技术实力有了质的提升,从身边优秀的人身上学到了很多,复杂的业务场景很好地锻炼了技术能力和业务感觉。

我之所以说这是跳槽前要思考的首要问题,是因为我发现人的职业成长曲线实际上是如下图那样的。你注意到了吗?图中的三段职业经历,都有平缓、低谷和突破三个时期,一旦从低谷爬上来,就会收获坚实的成长。这就好比摸高运动中,为了跳得更高,会有一个下蹲的动作。

需要小心的是,别在低谷期选择跳槽,否则个人的成长曲线可能会是下图这样。你一定看出来了,成长性相比上图差得多。

当然不是说一定不能在低谷期跳槽,而是跳槽前得想清楚,自己来到这家公司想要获得的结果有没有拿到。坚实的成长难免进入低谷期,走下坡路是暂时的,得盯着来这家公司想拿到的成果挺过去。最终即便在低谷期跳槽,只要就来这家公司想拿到的结果和自己做好了结,那也是可以的,怕的是无意识。我得提醒一下哈,如果只是为了逃离低谷期而选择跳槽,要小心到了下一家公司你还是有可能陷入同样的低谷中。

我得说明一下,不要将低谷期与失败绑定在一起。工作任务可以失败,但面临过失败,从失败中学习和走出仍是一种成长,是难得的自我发展的成长。咱不要幻想自己的职业生涯一直是顺风顺水地向上走,那样的经历密度太低了,或者是时代给到你的运气与自己的能力无关,也一定不能发现原来自己比想象的还要优秀。

拿我自己来说,在阿里巴巴负责新技术在集团落地最困难的两年,这事最终做不成我提早就有了判断,过程中也有过放弃的想法。让我硬扛走下来,除了身上有了使命感之外,还有一个原因是,那是我整个职业生涯中很独特的机会,如果中途自己选择放弃,我会因为没有拿到想要的结果而心有不甘。即便最终这事没有做成,但那两年我有了非常大的成长,对于技术价值和业务价值的认识,有了商业战场那样的体感,也体验到了技术要真正大面积铺开,一定要找到撬动业务的杠杆支点。如果我没有这种失败的经历,将来又有什么资格去承担更大的责任呢?

这个问题除了帮助咱看到成长的憧憬而挺过去,还能引发反思。当咱身上真有一些臭毛病或坏习惯时,会在这样的困境中被触动。还是那句话,每个人都不完美,都会有缺点,怕的是不自知。

决定跳槽前,需要思考的第二个问题是:我在这家公司还有成长空间吗?这个问题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审视自己的成长。咱可别忘了,无论所在的公司发展得如何,也无论在这家公司待得多舒服,职场的第一铁律是,无论何时、何地、何境不要放弃成长。当对自己的发展一眼能看到头,又没了更让人心动的憧憬时,选择跳槽应是更明智的。否则,稳下心来继续在原公司发展更好。无论在哪一家公司,力争待个三四年,才能更好地理解公司的业务和文化,让自己收获更有质量的发展,否则蜻蜓点水的经历很可能是在原地踏步。

决定跳槽前,需要思考的第三个问题是:我的精神内耗高吗?精神内耗高的人,就好比给自己的成长死死地踩上了刹车,这就违背了职场的第一铁律。长时间高精神内耗一定是不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的,换个工作环境是更好的选择。精神内耗高可能是身边工作环境的问题,也可能是自身的问题,如果走不出来,那也不要为难自己,换个环境给自己重来的机会。不过,精神内耗是逐步变高的,我假设你在过程中做出过消除的努力,这是选择跳槽之前应有的成熟行为。

我一定要提醒你注意,这三个问题是有先后顺序的,否则你回答起来会出现自相矛盾的情况。比如,还没拿到结果的情形下,应当选择不跳槽。然而,那时的你有更高的精神内耗是正常的,但因为内心有没实现的憧憬,这样的内耗是为了后面迎来更坚实的成长,这种情形下就不用问第三个问题,不然就会出现给出相反结论的矛盾。

为了让咱更好地回答这三个问题,我准备了下图所示的“跳槽决策树”。希望它能帮助你减少在职业发展中出现低水平重复。

你可能会问了,那外面更好的机会,更高的待遇,在决定是否跳槽时就不考虑了吗?我把这些因素放到判未来时再考虑,因为那需要比较才能做判断。你发现了吗?看当下和判未来这两步,不是先后而是并列关系。

未雨绸缪判未来

在选择目标行业、公司和岗位时,我想与你分享我的四个原则。

第一个原则是,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有了02讲的职业发展四部曲在手,我想你对我的这个建议不会感到意外,我也不用再啰嗦了。

不过,对职业的兴趣和职业是否“高大上”两者无法兼得时,可能会给你带来一定的困扰。放弃顺应自己的兴趣,而选择“高大上”并不是不可以,只是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

  1. 做好心理准备,应对更容易产生的职业迷茫与倦怠;
  2. 发现“高大上”不适合自己时,有勇气回归跟随自己的兴趣去发展。

事实上,无论怎么走,每一步我们都有选择,也都是在选择。但选择是盲目的还是深思熟虑的,会决定我们在应对挑战时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

确实有些人足够幸运,能在“高大上”的行业和岗位上获得更好的发展。但于我来说,更看重在工作中能否乐此不疲、踏实前行,以积极而非无奈的心态过好每一天。我认为只有这样,个人的职业发展才具可持续性。

第二个原则是,当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无法得兼时,选择长远利益。做出这个选择,正是为了实现个人职业的可持续发展,面对选择时做出长期主义者应有的行动。

2003年我离开浙江大立科技有限公司时,那时浙江省科委已批复了分配给我一套福利房,对于刚参加工作6年的我来说,这是非常大的一份福利。但我并没有为了这一福利而放弃选择进到通信行业去发展,因为通信行业那时走在了时代的前沿,对我的挑战也更大,这就带出来了我的下一个原则。

第三个原则是,果断选择更有前途、更具时代气息的行业。通常我们在判断前途和时代气息上不会有多大的困难,让人犹豫的往往是新岗位的薪水和将面临的挑战。

以我个人的经历,当决定选择更具前途和时代气息的行业时,新岗位的薪水问题从没困扰过我。因为我做选择时的逻辑很简单:在新的岗位上,个体的能力将得到更好的锻炼,能力强了薪水自然会上去;行业前景更好,将来可以收获更大的经济利益,我盯的是薪水的潜在(巨大)增量。

2012年我离开通信行业有两大原因。

  1. 一眼能看到头的工作所带来的挑战和成就感不足。通信行业的系统有规模大、稳定性要求高的特点,使得很少有机会去对遗留系统做大规模的改造,因此也很难进一步发挥和锻炼自己的技术能力。
  2. 那时觉得当下是互联网的时代,应当身处时代的浪潮中去感受时代的脉搏。2012年淘宝双11创造了191亿的成交额,让我觉得应当到互联网行业去看看,免得日后自己因为经历时代的变迁却没能身处其中而遗憾。

新岗位有困难和挑战是正常的,那也是更高的经历密度所需要的,也一定会带来更快的成长。2012年离开通信行业加入阿里巴巴时,我清楚地知道,与成熟的通信行业相比,在互联网行业我将面临非常大的挑战,甚至有可能适应不了互联网行业的做事风格与节奏。但不挑战一下,又怎么会知道自己有多优秀呢?

第四个原则是,想清楚在这家公司想拿到怎样的结果。这个思考,也是未来你打算离开这家公司时,在“看当下”时需要回答的第一个问题。你别嫌我啰嗦,“结果”在短期可以是解决你在上一家公司的困扰,但长期一定是指所带来的职业成长,否则不是“更好的机会”。还有,如果新岗位挑战不大,但薪水更高,那这个槽你可得跳得小心点。

总结时刻

好了,又到了总结时刻。这一讲,我们基于跳槽这个场景,讨论了职业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选择问题。为了方便讨论,我们分成了“看当下”和“判未来”两个并行的步骤。

看当下时,我给出了三个问题以及基于这三个问题的“跳槽决策树”。判未来时,我又给出了四个原则,帮助你做出更好的选择,想清楚选择背后想获得的结果。关注结果贯穿于看当下和判未来两个步骤,帮助我们在困难时多坚持一会儿,以免职业发展出现在不同公司的低水平重复。

也许这一讲的内容让你觉得有点抽象,有这样的感觉是正常的。毕竟,每个人的具体情况都不一样,不同的阅历对同一个问题的看法和判断可能完全不同。比如,个人的精神内耗低与高看起来是0和1的问题,但现实可能是0.45和0.55的问题,这是依赖个人感受的主观题。还有,同一家公司的境况,个人的能力和视野显著影响着对自己发展机会的洞察。

当然,咱不用追求这一讲的内容被精确地运用,更重要的是,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有一套稳定的方法和原则牵引着。职业发展不怕模糊的正确,怕的是没有合适的牵引而真变成了布朗运动

最后,我想请你思考,在跳槽时你碰到怎样的选择难题,又是如何解决的呢?期待你留言与我分享交流。

我们下一讲见。

精选留言(5)
  • pyhhou 👍(4) 💬(1)

    老师你好,看到你说你前前后后在不同的行业深耕过,先是电力行业,再是通信行业,然后是互联网,现在是集成电路。这阅历很是丰富,但我看来跨行业比跳槽更难,我自己毕业后 6 年就一直待在互联网行业,我有两个疑问还想向你请教,也可以说是好奇吧。 1. 之前听过一句话,说是 “技术广度是技术深度的副产物”,想听听老师的理解。感觉不在一个行业里待上足够长的时间,技术深度不够,这样自己就没法胜任更难的工作,当然也就没法继续突破,没法在行业中持续成长。这和老师说的有无矛盾之处?有理解的不够到位的地方还望老师点出 2. 老师最近从互联网行业离开是基于什么原因呢?另外跳到集成电路去,在互联网行业积累的大部分技术知识还能否应用的上,技术能力是否在持续增长呢?想听听老师的想法

    2024-04-10

  • 极客001 👍(3) 💬(1)

    老师您好,毕业三年,甲多次跳槽,干的工作都大同小异,但是工资涨了很多,乙在一个公司学习业务,没跳过槽,导致工资差距很大,因为这个工资差距乙可能会产生自卑,会否定自己,在生活方面乙的家人也会因为薪资差距一直让乙跳槽,我想问一下这种现象您怎么看

    2024-03-22

  • humor 👍(2) 💬(1)

    老师你好,我现在想换工作,但是突然想到一个问题请帮忙解答一下。 如果你在面试中表现的太好,会不会让面试官觉得你来了他们部门后会把面试官比下去,让面试官的绩效排名靠后或者说严重点让面试官被毕业? 尤其是第一面的面试官可能跟你是同级别的,他为什么要把一个比他厉害的人招进来跟他竞争呢?是在公司层面有什么制度来避免这种不把优秀的人招聘进来的事情发生吗?

    2024-03-21

  • 每天晒白牙 👍(0) 💬(1)

    去年我写了一篇文章,回顾自己的职业选择的,https://mp.weixin.qq.com/s/KIlWrRwN4euAGny8Mf8a3Q 回头看,也是没有被薪水左右选择,但比起老师没有被一套房留下,这个太狠了,想想如果是我,很难有老师的魄力

    2024-03-28

  • 新生\ 👍(0) 💬(2)

    目前在传统行业,薪资低,没什么发展前景,无奈大环境又不好,迷茫中…

    2024-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