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5 如何在博物馆里优雅地观赏一幅画?
你好!我是罗桂霞。
这一讲,是我们整个专栏课程的最后一讲了。不知道前面我们一起学习过的内容,你有没有充分吸收呢?你可以在学过一遍后再复习一下,毕竟艺术是常看常新的。
整个课程,我们都在讲如何欣赏一幅画,欣赏一幅画时,我们有哪些角度、需要去关注哪些因素。可是,理论的武器虽然已经安排上了,但实际我们该怎么做呢?
比如说,如果我们以后去欧洲旅游的时候,正好要去博物馆,而我们通过前面的讲解虽然知道了该如何看一幅画。可是,博物馆那么大,画那么多,我们该怎样进行实地观赏呢?
这一讲,我将结合我看过大大小小的数不尽的的美术馆与博物馆的经验,告诉你逛博物馆的正确打开方式。
为什么要去博物馆?
有人说,博物馆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缩影,在博物馆一天就能看尽人间的千年。这句话很有道理,但是,我们在家、在网络上也可以看尽博物馆里的名画呀,为什么我们要去博物馆看画呢?
因为,博物馆里的画都是艺术家的原作。
我们都知道,在艺术品面前,任何文字的叙述都是有些苍白的。因为视觉传达带给我们的感受,有时候是很难找到确切的词汇来表达的。而为了能接收到第一直观感受,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去看原作,也就是去博物馆。
我们在手机和电脑上看油画,即使图片再高清、再清晰,无限放大也是糊的,也是看不清细节的。要是在博物馆看原作,我们离得近一些就可以看到所有的细节。
当你和作品面对面的时候,你就能用肉眼看到艺术家们的笔触、画面的厚度、作品的细节和作品的整体。这时候你和艺术品的对话才是最直接的,艺术品对我们精神层次的刺激才是最直接的。
每幅作品都有艺术家的情绪,这种情绪是不能单单通过图片传达的。只有当我们面对原作时,在那些急促的笔触、多姿的色彩、力量的线条交织下,我们才能真切地感受到那种艺术家想要表达的情绪。
所以,如果你有机会去到博物馆欣赏原作的话,一定要好好珍惜。
我个人比较推荐的博物馆有法国巴黎卢浮宫、佛罗伦萨的乌菲兹美术馆、罗马的博尔盖茨博物馆和当代美术博物馆、梵蒂冈博物馆、大英博物馆。还有我们在拓展3里提到过的宁芬堡城堡,以及欧洲各地方的主教堂、各大城市主要的地标。
先展览,再馆藏
好,那现在假设我们已经站在博物馆的门口了,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做呢?
我们应该先去看展览,再去看馆藏。因为很多博物馆都会定期地接一些展览,而展览的作品一般都来自于其他的博物馆。有的人就会特意为了看某个展览而去博物馆。
所以,如果你去的博物馆有穿插一些展览,一定要先去看展览,再去看馆藏。如果没有展览的话,你就直接去看馆藏即可。
那我们该如何看馆藏艺术品呢?一般来说,各个博物馆都会给你设置一条浏览路径。也就是说,从你进入博物馆到出来,你浏览的展厅顺序基本就是博物馆给你设定好的。他们可能会按照时间年份划分,也可能按照流派划分。
但是,你在每个展厅里是自由的,你可以任意浏览和欣赏,那么,你首先应该去看什么样的艺术品呢?有的人会说,肯定是先看镇馆之宝呀!或者是,要先看那些有名的作品。
寻找最吸引你的画
但是,我想告诉你,你一定要先看最吸引你的。在整个展厅里,你要看哪个作品最吸引你,看一下这个作品,感受一下。然后,你再看一下名牌,也就是作品的相关信息。
在看相关信息时,你要把握的两个点就是,第一,你要先看作品名字;第二,你要看一下画家是谁,你是否认识这个画家,如果不认识的话,你可以现场搜一下画家的信息,简单地看一下生平。
这样,你再去看这幅吸引你的画,你要问自己,是否能总结出来它吸引你的点呢?
看完之后,你还可以看同一个展厅里的其他作品。你可以平行对比一下,它们的年份是不是同一个时期的?它们是不是一个国家的?或者是不是一个流派的作品?
找到其中的差别后,你再思考一下这幅画为什么会这么吸引你。每一幅画你都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先看相关信息,再进行比较。找到自己喜欢的作品,比随波逐流要有收获得多。
一般的游客看展览,都是进去走一圈,找一下那些要打卡的作品,过去拍个照就走了。他们往往错过了更精彩、更棒的作品。
其实,一个作品是镇馆之宝,抛开作品本身,有时是由于艺术家的个人因素,有时由于这个作品的稀有程度。但是,有很多看似很平淡的作品,却是非常吸引人的。
比如说,有一次我去当代博物馆展览的时候,有一个作品我看完之后久久不能忘怀,那幅画的图像就跟印在了我脑子里一样。那幅画就是看似很平淡、很不起眼,但是画家对光线的处理、对构图的处理等等让整幅画看起来像是在发光一样。
就是下面这个作品,叫《小酒馆的桌子上的月光》。
所以,不管是展览,还是馆藏,建议你一定要先看第一幅最吸引你眼球的作品。
还有一点要说的是,很多人都会问我,要不要买博物馆的语音讲解服务。其实,这个是可行的。不过,这样做有个弊端,就是你容易只跟着语音讲解的节奏走。
而且语音讲解都喜欢讲重点的、知名的艺术品。还是那句话,千人有千感,每个人对作品的美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所以说,买语音讲解可以,但是不要只跟着它的思路走。你一定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过程,要根据自己的节奏选择听哪一块的内容。
休息是为了再出发
我要给你的第三个建议就是,当你按照我上面说的方法看完一个大一点的展厅或者两三个小的展厅后,你就要适当进行休息了。一般展厅内都会有沙发,你可以坐在沙发上休息10到15分钟。
为什么要进行休息呢?休息很重要吗?是的,因为第一,你看了很多的作品后,你会有视觉疲劳,视觉疲劳之后,有些美的东西到你眼里你就会感觉稀松平常了。
然后你就会感觉,上一个馆跟这个馆差不多、这个馆跟下一个馆也差不多。等你出来的时候,你感觉什么都没有看,因为你感觉所有的都差不多。
第二,你在精神层次上会感觉很累,光是能量消耗就是平常的好几倍。
其实,适当休息也是为了让你在有了一定的头脑放松后,在看接下来的作品时不会走马观花。
在这点上,我深有感触。我有很多非美术类和艺术类的朋友,按理说,他们应该很喜欢和我一起逛博物馆,因为和我逛,我还可以提供免费的讲解服务。但是,他们都不愿意陪我看。
为什么呢?因为每次他们进博物馆就像小朋友进了游乐园,走得可快了,就像漂移一样。他们觉得自己就是来看个热闹,随便拍拍照就完事了。但是,我不一样,我每次看完一个大展厅就很累,我就会在展厅的沙发上睡一会,然后我的朋友们就开始找我。
所以,每次和他们去博物馆,我主要是看画,他们主要是负责找我。
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看一个展特别累,那个展览还没有沙发,都是很硬的凳子。但是,因为我太聚精会神地看作品,所以我消耗了很多能量。我实在是太累了,就直接躺在展厅的地上了。
后来,展厅的工作人员围着我好几圈,我醒来的时候就看见一堆攒动的人头在看着我,满脸的关心和忧虑。他们问我,是不舒服吗?当时的我只能尴尬地说我太累了。
这也证明了一点,你看得越认真,你就越累;如果你看完一身轻松,你可能就白看了。
看到这,你可能会问,老师,那我们这么累地看画,博物馆里那么多画,能看得完吗?所以,这就是我为什么告诉你一定要看最吸引你的画,因为我们的时间是有限的。
或者,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你可以多去几次。像我有一次和朋友去法国,我们第一天去的卢浮宫。第二天,朋友问我,我们今天去哪呀?我说,卢浮宫呀!第三天,我朋友问我,今天去哪呀?我说,卢浮宫呀!
倒不是我在刻意地气他,而是我每天的精力只能看几个展厅的画,而我要是不看完还觉得很难受,所以,我就每天去看。不过,你的速度可以比我快一点。
让博物馆成为你的回忆
除了上面三条建议,还有一些小建议,比如说,在博物馆最好不用开闪光灯拍照;在博物馆不要大声喧哗等等,当然,这些我想你都应该能做到。
其实不光欧洲的博物馆适用这几条,国内的博物馆也可以。博物馆是不分国内外的,国内也有很多漂亮的博物馆,而艺术品也是不分种类的,比如说,中国的瓷器也很精美,上面同样有很多耐人寻味的图案。
当你审美程度达到之后,你去看的时候,不管是泥巴,还是瓷器,或者是青铜,你都会有感触,并不是它必须是一幅画才行。因为,美的这个东西是有一个共通性的。
当你真的在某一瞬间读懂艺术品,那种感受是很难忘的,或者当你看到触动你心的作品,你就久久难以忘怀。我一直都记得,以前自己拿个本子和一根笔,在博物馆一呆就是一天。
我站在那些人类的优秀文明成果前,试图寻找他们的精华所在,偶尔得到某个灵感,就想立马用到自己的作品里。那时候,我总恨不得触摸一下某一幅画,感受那种指尖传来的时空感。
久而久之,博物馆里总有一个工作人员在三米开外盯着我。
那些时光是值得铭记的,希望你日后的每场博物馆之旅都可以成为你的回忆。
罗老师说
今天,我们探讨的话题是如何在博物馆里优雅地观赏一幅画。
我主要给你讲了三点。第一点,先看展览,再看馆藏,因为馆藏常有,而展览不常有,你可以购买语音讲解服务,但是不要让它左右你的节奏和步伐。
第二点,众人所趋的并不一定是你喜欢的,你要寻找最吸引你的作品,好好研究一下,才会不枉此行;第三点,要适当进行休息,好的休息不仅可以放松神经,更是为了更好的出发。
最后,不管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博物馆,一幅画还是一个瓷器,我们都要抱着敬畏和认真的态度去观赏,只有这样,博物馆之旅才会成为我们每个人终身难忘的记忆。
思考题
你曾经去过哪个博物馆呢?有没有令你印象深刻的经历呢?下一次你去博物馆的时候,你有什么计划吗?欢迎在留言区和我分享你的想法。
恭喜你走到了这里,感谢一路的坚持。我们的艺术之旅到这就全部结束了,我们这一路披荆斩棘、乘风破浪,我们谈天说地、贯通古今。不知道现在你的感受是怎样的呢?
在下一讲结束语,我会把我想说的话告诉你,你要记得来参加呀!
最后,你懂我要说什么,如果你喜欢这一讲的话,不妨把它分享给你的朋友。
(课程研发:丁洋洋、易家成)
- Shirley🌙 👍(3) 💬(1)
老师,我看着你说的自己去博物馆的经历让我想起来我去日本箱根露天博物馆的一次经历,当时我和闺蜜一起,看的毕加索的那个馆藏,虽然看的不太懂但是非常用心,也不让拍照,我就用力记住看见的画面,结果哈哈,在二楼看的太累了,我俩都倒在圆形沙发垫上睡着了,以至于旁边的安保人员一会过去看看我俩,还以为我俩怎么了,想起来太搞笑了,我是真的睡着了,醒来以后,又把二楼看完,开心的走了
2020-09-09 - 远珊如黛 👍(2) 💬(1)
哈哈哈,我去过卢浮宫两次,奥塞美术馆、乌菲兹美术馆、大英博物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还有巴黎圣母院、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米兰大教堂、圣母百花大教堂…还没看够,还要再去
2020-09-09 - reverse 👍(1) 💬(1)
博物馆馆长内心OS:i am watching you, girl!
2020-09-07 - 留白的艺术 👍(1) 💬(1)
跟作品对话,试图打开作家创作时的心灵窗户,这种感觉就像跟一杯飘散着淡淡香草味的威士忌🥃对话般,妙不可言
2020-09-07 - 小昭 👍(0) 💬(1)
“一般的游客看展览,都是进去走一圈,找一下那些要打卡的作品,过去拍个照就走了。” “然后你就会感觉,上一个馆跟这个馆差不多、这个馆跟下一个馆也差不多。等你出来的时候,你感觉什么都没有看,因为你感觉所有的都差不多。” ——这两段,感觉被老师点名了…… 最近一次去博物馆,是南京的六朝博物馆,会看各种藏品的文字介绍,然后主要就是拍一些自己喜欢的小物件(可爱的,奇怪的,莫名其妙就“相中”的),当时运气好,不知道哪里的领导来逛博物馆,貌似馆长还是副馆长陪同,听到很多有意思的小故事~ 拓展3、4、5老师一直在强调【独立思考】的重要性,穿搭有技巧,但是需要找到自己的风格;看电影有技巧,但是也要自己去感受去分析;看博物馆有方法,但是也要找到自己最喜欢的作品。 多看、多想、多读、多听。 立个flag吧,下次去博物馆的时候,回来留个言,看看自己成长了多少~ 罗老师辛苦了~
2021-02-28 - Bug? Feature! 👍(0) 💬(1)
个人认为:只有多接触艺术相关的东西,才能完成个人的升华,提升自己的审美观!
2020-11-07 - 渡鸦 👍(0) 💬(1)
莫奈的一些作品来上海展出了,有些朋友已经取打卡了, 我是坚持先把课程学完再去的;前面有些课程看过几次也会忘记,总是要回去复读一遍。
2020-10-21 - 风 👍(0) 💬(1)
每次去博物馆都是带着孩子去的,潜意识里认为自己无法读懂艺术,更不知道自己对美的定义,更甚至自己也不知道美的感受是什么样的。 所以逛博物馆的目的就是希望给孩子创造一些接触美的渠道与机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从走马观花的去过到现在孩子可以对照着标牌给你讲一些自己的认识,这点真是不如孩子,她敢于讲出自己所想哪怕是天马行空,而我一直敢讲的是自己认为是对的,可是真的是对吗?更多的也是人云亦云的产物! 老师给的这些建议真的不错,以后再去博物馆可以按照这些建议去感受,去学习一下,或许有生之年能够了解到艺术的美。
2020-10-19 - 黄骏 👍(0) 💬(1)
跟着老师一路走来,有一次给我3岁儿子看向日葵,他说了句“这也太美了吧”,哈哈,希望我们能发现更多的美与故事。老师辛苦了!
2020-09-13 - 雪山飞猪 👍(0) 💬(1)
老师的声音好听又可爱,听着好有意思😄
2020-09-12 - Cooper 👍(0) 💬(1)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image better; few points should in your preparation: colour, shape, bible story, royal family, revolution, artist profile ...
2020-09-08 - 牺牲 👍(0) 💬(1)
对教堂的印象有一些,圣母百花大教堂的穹顶壁画《最后的审判》。登顶的过程中近距离有看到,当时什么也不懂,就看着画上人好多,画家是怎么仰着脖子画的。拍了几张照片就匆匆而去了,现在觉得可惜。 这门课要结束了,意犹未尽,感谢🙏
2020-09-07 - 罗亭 👍(0) 💬(1)
我印象最深的是广州南越王宫博物馆,因为那里可以直接进入墓室,感觉十分新鲜。 不知不觉跟完了这门课程,也像我前面所说的,这是我在极客时间上第一门学完的课(惭愧惭愧)。 为了以后能够进一步感受博物馆的展品,我想这门课我还要经常温习。 最后,感谢老师的精彩讲解,让我能对艺术有了一个粗浅的理解,十分感谢。
2020-09-07 - escray 👍(0) 💬(1)
看展览的机会不多,最近一次去看是在上海明珠美术馆看《维克多•雨果:天才的内心》,不过那个时候没有什么理论指导,只能是走马观花、囫囵吞枣。 国内的很多博物馆似乎会展出一些仿品,而不是原件,虽然是考虑到保护的缘故,但还是比较遗憾的。 知名的博物馆假期的时候人会比较多,镇馆之宝的周围更是人声鼎沸,不适合仔细观摩。 我觉的寻找最吸引自己的画,这个建议挺好的,可以一见钟情,也可以走马观花之后回过头来仔细看,每次去看展览能认真看一幅画就很好了。 看累了就休息一下,这个也挺实用的,以往总是来去匆匆。 专栏就要结束了,可是我还是不太会穿搭,也不知道网页应用如何配色,不过倒是看了不少好画,想来自己的审美应该有那么一点点提升。 看《信条》的时候,里面有戈雅的画(伪作),当时就感觉,嗯,这个画家我知道。
2020-09-07 - 开心水牛 👍(0) 💬(1)
一路走来收获满满,重新认识了如何去看一副画。有机会要再去博物馆看看,谢谢老师。
2020-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