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如何合理地制订计划?
学习是有方法的,按照正确的方法练习,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学霸。
大家好,我是冷冷。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如何合理地制订计划。
01
有一个用于目标管理的SMART原则,同样适用于制订计划。SMART原则(S=Specific、M=Measurable、A=Attainable、R=Relevant、T=Time-bound)可拆分为以下五点:
1.1 计划应该是具体的,包括任务内容,以及时间、频率的具体。
错误的计划示范:今年我要多读书、多运动、学好英语。这种计划只有宏观方向,具体要做什么、怎么做,以及做到怎样,都并不清晰,非常不利于执行。
那么,怎样才是具体的计划?
今年我要多读书,每天保证1小时的读书时间;今年我要多运动,每隔一天,跑5km;今年我要学好英语,每周跟人进行3小时的口语练习。
只有足够具体的计划,才有被执行的可能性。
1.2 计划应该是可衡量的。
可衡量是指,你所制订的计划,要有一些可以数据化的标准。
打几颗栗子,你安排自己每天背多少个单词、看几页书、写多少字,都是可以衡量的。完成计划的过程中,你需要很清楚自己的进度:进度良好会形成好的激励;进度缓慢可以调整方法。
但是,计划“可衡量”,在另一方面,会让我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因为进度没达到自己的预期,而感到焦虑。
请大家记住,“可衡量”不是为了束缚住自己,而是为了有一个标准可以参考,对自己做某件事的速度和效率,有直观的了解,方便对做事的方法进行优化。
1.3 计划应该是可达到的。
那些过于宏伟、不切实际的计划,会让人觉得焦虑。在开始做之前,容易因为畏惧而拖延;而完不成的时侯,挫败感会很强烈,进而影响对自己的评价和认知。
量力而行,制订可达到的计划,并且不断完成,由此带来的正反馈,可以形成良性循环。甚至在完成之后,你还会主动多做一些事情。
1.4 计划和你的大目标要有一定的相关性。
切忌用不那么相关的任务去填满时间,制造努力的表象。
1.5 计划应该有明确的截止期限。
毕竟截止期限(deadline)是第一生产力,没有时间约束的计划,你大概率很难会积极执行。
02
接下来我们讲一讲,怎样制订计划,可以让自己有更强的执行力。
很多人在面对要完成的目标时,都会去计算还有多少时间。高三的孩子会在黑板上面写,高考倒计时120天;考研的朋友会在手机App上,设置目标日;要考四六级的同学,心中暗暗合计,30天后的今天,就要上考场了。
从小到大,我们活在一个又一个目标日的倒计时中,幻想着自己能在某一天完美开始,然后不懈地坚持多少天。在这样的拖延和敷衍中,捱到了最后一天,循环往复,始终都没有按照自己所预想的去努力过。
“倒数日”的思维,制订的是系统的长期的计划,它有繁琐的条条框框,比如要求你每天早上几点起床,每天背多少单词,每天学习多少小时,如此种种,坚持多少天。那些规则,会让我们觉得特别沉重,并且遥遥无期,以至于特别抗拒,不愿开始。因为,它剥夺了我们的自由感。
而根据杰克·布雷姆的对抗理论,当我们的自由感受到威胁时,我们会努力去恢复它。
现在,大家应该明白了,为什么在“倒数日”的设定中,我们总是无法开始。
也有很多时候,我们真的开始了。而一旦其中某个小任务没能完成,所破坏的,是我们对整个计划的信心。比如,你坚持了3天,却在第4天状态不佳,你想的肯定是“失败了,我不得不从头再来”,“那我从倒计时90天再开始吧”。
03
那么,如何解决呢?
先分享一段经历。我初中的时候,有几乎整整半年的时间,都做到了早起复习前一天新学的单词和课文;每个周末的上午,都有学习5或6小时……但我根本从未下过这一类的决心,比如:我要从某一天起彻底改变,我要自此开始努力,坚持整整180天。
我是怎么做到的呢?
我只规划今天。明天要干啥,明天再说。我从来没去制订过一个长远的计划。
打颗栗子,我每天早上都会5点甚至4点起床复习功课。但促使我完成这一任务的,并不是“我这学期每天都要5点起床学习”的念头,而是晚上睡觉前,我想着:噢…今天学了不少新知识,明天早起复习一下吧。几点起呢?5点吧。
至于后天要怎么做,后天还要不要早起复习,我明天晚上再决定就好。
我有懈怠的时候吗?有。
我记得很清楚,初中的很多个早上,我困得不行,看了一两分钟的书,又睡过去了。还有好些次周末,本来在前一天晚上,我计划得好好的,要从6点学习到12点,但没经受住诱惑,打开了电视,很快蹉跎了一上午。
没能执行计划的时候,我也会自责,会懊悔。但是,第二天,我很容易就能回归积极勤奋的状态。
因为,我以天为单位来做计划,无论今天表现如何,都完全不影响明天。我可以在新的一天,重整旗鼓。如果明天表现依然不好,后天我继续努力也便是了。
如我前文所说,如果制订的是长期计划,中途表现不好,可能会引发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但按照我这种思路去制订以及执行计划,就可以完全避免这个问题。
04
大家可能会疑惑,不制订长远计划怎么行?
是这样的,只是不让你制订那种“接下来100天每天我都要怎样”的计划,但实际上,今天要做什么,是根据今天的实际情况,以及长远的总任务量,共同决定的。只是,我们耍了个小聪明,可以减少很多心理负担。
长远计划只要清楚大致方向和内容就好了,完全不必很详细。
如果你今天充分利用时间,完成了一些任务,那么等到第二天,就可以在前一天的基础上,进一步灵活制订计划,甚至做出优化。
因为压根不需要考虑今天之后是不是还要努力,也便没了压力感。也就是说,我们的自由感,是有保证的。
再打颗栗子帮助理解,之前我对自己的要求是“每天早上写1000字”,其实我经常觉得挺难受的,而且会有做不到的时候。
自从发现这个新的角度,我便只去思考今天的写作任务,而不去衡量“我从哪天开始的”“我坚持了多少天”,也不去考虑“我以后还要坚持多少天”。但我最近每天都有非常轻松地早起写作1000字。跟从前相比,无论是效率还是执行力,又或者心情,都好太多太多了。这个思路,我也用在了其它所有的事情上,效果真的不要太棒。
也建议大家,从“我要从某天起开始怎样怎样”“我要努力多久”的“倒数日”思维中,挣脱出来,只去想“今天要做什么”,并且尽力完成。
你也会变好的。
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啥?语文课代表冷冷的例行总结来了:
1、按照SMART原则制订计划,计划应该是具体的,包括任务内容、时间、频率的具体,要认真想清楚,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做以及做到怎样。只有足够具体的计划,才有被执行的可能性。
计划应该是可衡量的,完成计划的过程中,你需要很清楚自己的进度。让“计划”可衡量,不是为了束缚住自己,而是为了有一个标准可以参考。
计划应该是可达到的,不切实际的计划,只会带来挫败感。
计划应该是与大目标有相关性的,不要用无谓的任务去填满时间,制造努力的表象。
计划应该有明确的截止期限。没有时间约束的计划,大概率很难去积极执行。
2、制订计划时,应该摆脱“倒数日”思维。
从小到大,我们活在一个又一个目标日的倒计时中,幻想着自己能在某一天完美开始,然后不懈地坚持多少天。在这样的拖延和敷衍中,捱到了最后一天,循环往复,始终都没有按照自己所预想的去努力过。
“倒数日”的思维,制订的是系统的长期的计划,它有繁琐的条条框框,比如要求你每天早上几点起床,每天学习多少小时,如此种种,坚持多少天。
那些规则,会让我们觉得特别沉重,并且遥遥无期,以至于特别抗拒,不愿开始。因为,它剥夺了我们的自由感。
3、改变的方法是:只去制订今天的计划,明天要干啥,明天再说。
无论今天表现如何,都完全不影响明天。你可以在新的一天,重整旗鼓。
长远计划只要清楚大致方向和内容就好了,完全不必很详细。如果你今天充分利用时间,完成了一些任务,那么等到第二天,就可以在前一天的基础上,进一步灵活制订计划,甚至做出优化。
因为压根不需要考虑今天之后是不是还要努力,也便没了压力感。也就是说,我们的自由感,是有保证的。
重要的是改变思路,从“我要从某天起开始怎样怎样”“我要努力多久”的“倒数日”思维中,挣脱出来,只去想“今天要做什么”,并且尽力完成。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我是冷冷,祝你今天吃饱,我们下节课再见。
- coder.js 👍(6) 💬(1)
SMART 原则(S=Specific、M=Measurable、A=Attainable、R=Relevant、T=Time-bound) 1. 计划应该是具体的 - 包括任务内容 - 时间 - 频率 - 利于实施,如:每天进行 3h 的口语练习 2. 可衡量 - 如:背多少单词,看多少页书 - 目的是有参考,了解自己能力,方便调整 3. 可达到 - 量力而行 4. 相关性 - 与 长远目标 要有 相关性 5. 有截止期限 长远计划只要清楚 大致方向 和 内容 就可以了,不必很详细。 然后以天为单位,来做计划,无论今天表现如何,都完全不影响明天。 在新的一天,重整旗鼓。
2021-07-05 - 奇小易 👍(2) 💬(1)
老师的思路就是使用SMART原则做好今日目标即可是吗?
2021-06-20 - 天然 👍(27) 💬(0)
1. SMART法则,太过啰嗦,简单一句话:设定目标要【定时定量】,什么时间点完成什么量的任务,过程和结果都要定时定量 2. 化长期计划为每周目标,用每周目标指导每日行动,每周一重置上周目标,每日早上重新出发,允许偶尔拖延,防止系统崩溃,今日未做,明日再补,以周为单位,而非日,留下机动空间 3. 目标感要强,像渴望呼吸一样渴望目标,时刻铭记,但不必做太远太死板的计划,只要远期梦想在那里,怎么走都行,只要设置当周的执行目标就行了,下周再来重新迭代
2021-06-21 - 子小策 👍(19) 💬(0)
这门课买了快一个月了,看的零零散散,也没看完,但是发现看过的一些内容对我最近的学习还是有参考价值的。正好有一个不到一周的任务要完成,想来看看时间管理方面的技巧,看完后打算写一个融入自己思考的笔记,也算是与课程内容呼应。这节课写的就是计划要遵循SMART原则,然后只做好今天就好了,不用做详细的计划表。这个观点和王健林的小目标很相似,也很像一位老奶奶走了上万步一样,现在在我看来有种船到桥头自然直、摸着石头过河的感觉。想说一下对这门课的看法,其实很多方法类知识付费内容都相当于知识的搬运工,在此基础上多了一个整理加工,也还会融入作者自己的经验和理解。网上有很多免费的干货,但是都不够系统,所以付费课程只要对人真的有帮助就是值得的。像作者在最后一节课里说的那样,光看是不可能学会的,也需要实践,这和写代码、健身是一样的,也和华杉的读书不做就是玩物丧志观点相似。再极客时间上写的第一条留言,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了。愿学习不再是一件难事。
2021-07-07 - 瞌睡的李先生 👍(2) 💬(0)
琢磨下来,计划的制定原则,和OKR的思想非常相似
2023-07-29 - 怀揣梦想的学渣 👍(1) 💬(0)
关于制定计划的部分,我推荐极客时间上(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intro/100064501?tab=catalog)
2022-07-21 - SharpBB 👍(1) 💬(0)
smart原则 计划应该是具体的 今天学习25分钟jvm 2小时并发之类的 计划应该是可衡量的 看视频什么的 分200p 可以清晰的看见自己学了多少 做笔记的时候也有反馈 笔记记录了自己学习的成果 计划应该是可达到的 以番茄时来衡量 保证能完成 计划与大目标应该有相关性 你学java 今天花了2小时练琴 虽然努力了 可跟你的职业不相关啊 计划要有明确的截止日期 没有时间约束 肯定想着一拖再拖 摆脱倒数日 倒数日会让我们觉得遥遥无期 而一旦某天中断了 反而不太想继续下去了 只制定今天的计划 只要今天表现的好就行了 长远而清晰的目标反而让自己有压力 长远的目标只需要个大概就行了 因为一旦你今天完成度很高 持续下去 未来也不会差的
2021-10-16 - 钱鹏 Allen 👍(1) 💬(0)
制定计划明确自己的deadline Smart 不宜用长期规划去压制自由度,给自己留白时间 6小时的工作法,完成对自己来说最重要的三件事 get
2021-08-09 - 信仰年轻 👍(1) 💬(0)
17|如何合理地制订计划? 1、SMART(今年我要减肥,每隔一天,跑5km) 2、倒计时思维要不得(它针对的长期目标,会徒增压力) 3、只制定日计划(每天都可酌情调整)
2021-07-12 - 铭源 👍(0) 💬(0)
不必去想从哪天开始的,或者坚持了多少天,当你真正完成了一个个计划的时候,再回头发现:轻舟已过万重山。
2023-10-27 - 乐观的QAQ 👍(0) 💬(0)
计划应该是具体的、可衡量的、可实现的、和总目标相关的、有截止期限的
2023-02-06 - Leo 👍(0) 💬(0)
"打颗栗子,我每天早上都会 5 点甚至 4 点起床复习功课“ 那你每天睡几个小时, 几点睡觉
2022-08-30 - Leo 👍(0) 💬(0)
“长远计划只要清楚大致方向和内容就好了", 那如何制定方向? 怎么知道中途没有偏离航线
2022-08-30 - 北斗星 👍(0) 💬(0)
今天的课又戳中了我在指定计划存在的问题,我之前指定计划常规的思维都是这个事情我要多久完成,半年,然后指定一个长期倒数日的计划,有时这么长的计划,自己也不知道怎么计划,结果半年过去了,可能落地执行的只开头了前面一两节,后面的都没有落地执行,学习了今天的课,其实更好的办法是调整设定计划的思维,从倒数日思维调整为今天要做什么,只计划今天的,明天要干啥,明天再说,并努力的把今天计划好的事情做好。
2022-07-16 - Geek_58fcf2 👍(0) 💬(0)
真不错。学习总结: 1.计划可衡量 2.计划可达到 4.计划要靠大目标 5.不要做类似倒计时的计划,分到每天都要干啥,给自己带来心里负担。只要前一天给第二天做计划就行。
2022-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