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3 个思路,让你成为一个真正自律的人
学习是有方法的,按照正确的方法练习,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学霸。
大家好,我是冷冷。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如何成为一个自律的人。
01
首先请你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才是自律?是说6点起床就6点起床,说每天学习12小时就学习12小时吗?如果有时候做不到,有时候想偷懒和懈怠,是不是就称不上自律了?
我想让你了解什么是真正的自律,它是指从“不自律”的念头中,约束自己的能力。
打两颗栗子:一个能长时间专注学习的人,不是可以一直学下去,而是每一次不想学的时候,都做到了重新投入;一个坚持跑步的人,不是每天都能动力十足地去跑,而是每一次不想跑的时候,都去跑了。
一个强大的人,并不是一直坚定、从不动摇,而是在有变弱的倾向时选择了对抗,TA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变强的。
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我们总是需要在自律和放纵之间做出选择,比如:是按时早起还是埋头再睡2小时?是踏踏实实学习还是打两把游戏?是节制饮食还是喝奶茶吃蛋糕?
这个时候,我们总以为自己是在痛苦和快乐之间做选择。既然是这样,谁愿意选择痛苦啊?对了,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这是在长远的快乐与眼下的快乐之间做选择,鼓励我们选择延迟满足。但是,大脑中的奖励系统,决定了我们会去选眼下的快乐。
是吧?这两个思路对我们用处并不大。后面我想到了一个新的思路:
面对懒惰、拖延、放纵的诱惑时,我们不是在快乐与痛苦之间做选择,也不是在所谓“长远的快乐”与“眼下的快乐”之间做选择。其实,我们是在一种痛苦与另一种痛苦之间做选择。
打两颗栗子:
如果选择了节制饮食,那就需要忍受克制食欲的痛苦;如果选择了吃蛋糕,那就需要面对大吃大喝之后心里特别后悔的痛苦。
如果选择了踏实学习,那就意味着暂时放弃娱乐;如果选择了打游戏,那短暂放纵之后,你会谴责自己不思进取。
所以你发现了没有?无论怎么做,都是无法逃避痛苦的,你只能在两种痛苦之中选一个。
刚想明白这个思路的那几天,我白天有其它事情要忙,没时间去完成英语口语的学习任务,只好早上4点半起床。我特别困,特别不想起,但是我想了一下,没完成当天任务也会给我带来痛苦,那我还是去忍受4点半起床学习的痛苦吧。
但如果我认定自己是在睡足觉的快乐,与早起学习的痛苦之间选,那我肯定会选前者。
我们无从逃避,我们必须经受痛苦。当你接受了这个设定,事情突然简单起来了。在面对自律和放纵的抉择时,请告诉自己,你不是在快乐与痛苦之间选,你是要在两种痛苦之间选一种忍受,那么一般这个时候,你会选择那个有意义的痛苦。
02
接下来,跟大家分享一种反向思维:在某些固定的时间里放弃自律,反而会让你变得更自律。
我们平时都会陷入这样一种困境,做事的时候想着玩儿,玩儿的时候想着还有啥任务没完成。我们经常处于分裂的状态,既没有在踏实努力,也没有在好好放松。
这往往是因为,我们没有把学习和工作,与生活的边界划分清楚。比如说,我们平时学习和工作的时候,如果上午忍不住懈怠和拖延,会想,没关系,等到下午再开始也来得及;如果下午也荒废了,那还有晚上呢;如果周一到周五的某一两天,被浪费了,那也没关系,我们还有周末呀!
怎样才能跳脱出这种不自律的状态呢?
我讲一下自己的具体做法:我会指定自己只能在周一到周五工作,而且只能在早上6点和下午3点之间工作。
注意到了吗?我用的是“只能”,而不是“必须”。我的意思是,其它时间,我不可以工作,我只能在这些固定的时间段工作。
如果这些时间没利用好,那我就没有其它机会进行弥补了。当我了解到自己在其它时间不可以努力不可以上进,必须只能玩的时候,我对于学习和工作,反而产生了迫切的需求感,一股叛逆之心由然而生:不让我做,我偏要做,我在周一到周五的时候,一定好好做,因为过时不候。
如果像之前一样,有过多的可以灵活操作的空间,我会倾向于继续偷懒和拖延。
这个思路也被我用在了饮食方面。今年春节到来之前,我蛮担忧的,想着,我每天一定要管住自己,不能放纵地大吃大喝,千万不能胖。但是,我连续大吃大喝了好几天,觉得好痛苦,因为吃的时候想着不能吃,然后又继续吃。
后面我告诉自己,没事,这样好了,只在周一和周四的时候保持节制,以及跑步,剩下的时间不许这么做,必须想吃啥吃啥,必须不运动,必须天天吃喝玩乐。
结果,我反而没有那种大吃大喝的心思了,反正我有无限的自由,我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我不需要压抑自己,结果吃饱了就不想继续了。
因为,之前我是要求自己每天都节制,反而时时刻刻都管不住自己,做出种种报复性的补偿。
但是,我拥有了一周五天自由吃喝的权利之后,一方面是顾虑自己只有两天可以节制,所以自觉地收敛很多,一方面是没有那种叛逆的心情了,心态很平和。
所以,你看,凡是需要自我约束的地方,都可以用到这个思路:只在规定的时间里自我管理,过时不候;剩下的时间,绝对不允许自律,一定要玩儿,一定要大吃大喝。结果反而更容易达成自律的目的。
03
关于如何克服拖延症,如何自律,我们已经分享了不少方法。为什么需要这么多方法呢?因为,造成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个方法也不可能适用于全部情境,大家要做的,是根据具体的情况,使用具体的方法,帮助自己做到自我管理。
其实,并不存在纯粹的自律,一切自律的前提,是有一个隐形的外部约束。如何理解呢?
比如说,你要求自己每天早起,是因为你怕学习时间不足,考不出好成绩。在这里,“考试”就是那个外部约束。再比如说,你要求自己不玩游戏,去写论文,是因为你担心自己无法按时提交。在这里,“截止日期”就是那个外部约束。
这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发呢?如果你想做一件事,在“自律”之外,可以为自己找到明确的“他律”,也就是强制性的外部约束力,用来帮助自己达成目标。
相较于“自律”,“他律”最重要的一点好处是:它可以在任何时刻,推动我们进入正轨。
我们都是普通人,会有情绪糟糕、意志力不足的时候,这时“自律”常常是失效的。而且,如我前文所说,自律的人并不会一直自律,而是每天都需要与“不自律”的想法作斗争,这些纠结会浪费我们的时间和精力。
而“他律”能够让我们不被这些所影响,无论遇到什么事情,无论有怎样的心情,也无论是否抗拒,我们就是必须做,必须去克服困难。
如果是平时,让你6点起床,你也许能做到,但那个纠结起不起的过程,那个让意志力跟懒惰作斗争的过程,会很痛苦很痛苦。但当6点起床成为一件“必须做的事情”,很神奇,你没那么痛苦,你很容易就能做到。
明明是同一件事情,你的想法不同,感受和状态会被彻底颠覆。不是必须做的事情,你总是能找到种种做不到的理由,和不做的借口。那些证据言之凿凿,令人信服。但是,如果一件事情必须做,你往往就能做到,并且很少会从中感到痛苦。
这就是“他律”,也就是强制性的外部约束力的神奇之处。
如何找到“他律”呢?打几颗栗子:
如果你想培养自己长跑的习惯,可以报名半马,为了在现场跑出还算差不多的成绩,你平时会更自觉地坚持跑步。
如果你想早起,可以跟朋友约定,每天早上固定时间打卡报备,做不到的话就罚钱。
如果你想每天读书,可以在微信群中组建一个读书小组,同组员们互相监督。
需要强调的是,“自律”当然非常重要,但在“自律”的同时,找到“他律”,让自己被强制性的外部约束力推动着往前走,去做必须做的事情,往往能带来更好的效果,全面提升我们的执行力。
04
当我们说要自律的时候,我们喜欢用“我不应该”和“我应该”来要求自己。自律当然是好的,但要注意的是,你有没有忽视自己合理的需求。
比如说,你认为自己“应该”规律饮食,可一旦遇到情绪低落的时候,就忍不住暴饮暴食。然后谴责自己“我不该”。
是不是因为你的生活太缺少乐趣了呢?你很久没有出去走走,很久没有真正放松,很久没有开心地笑。于是内心的空洞,转而寄托在食物上面。
你的很多“不自律”,并不是因为自我约束力不足,而是你过得太苦了,生而为人的最基本最合理的需求,都没有得到满足。
所以,在要求自己“自律”之余,有时可以从“我应该”和“我不该”的思维定势中跳出来,去试着关注自己真正的感受,了解自己的需求。这才是健康的、可持续的努力方式。
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啥?语文课代表冷冷的例行总结来了:
1、真正的自律,不是一直自律、从不动摇,而是指从“不自律”的念头中,约束自己的能力。
2、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我们总是需要在自律和放纵之间做出选择。这个时候,我们不是在快乐与痛苦之间做选择,也不是在“长远的快乐”与“眼下的快乐”之间做选择,而是在一种痛苦与另一种痛苦之间做选择。
3、凡是需要自我约束的地方,都可以用到这个思路:只在规定的时间里自我管理,过时不候;剩下的时间,绝对不允许自律,一定要玩儿,一定要大吃大喝。
在某些固定的时间里放弃自律,反而会让你变得更自律。
4、一切自律的前提,是有一个隐形的外部约束。如果你想做一件事,在“自律”之外,可以为自己找到明确的“他律”,也就是强制性的外部约束力,用来帮助自己达成目标。
“他律”可以在任何时刻和任何情况下,推动我们进入正轨。必须做的事情,就一定能做到。
5、你的很多“不自律”,并不是因为自我约束力不足,而是你过得太苦了,生而为人的最基本最合理的需求,都没有得到满足。
所以,在要求自己“自律”之余,有时可以从“我应该”和“我不该”的思维定势中跳出来,去试着关注自己真正的感受,了解自己的需求。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我是冷冷,祝你今天吃饱,我们下节课再见。
- 花一个无所 👍(4) 💬(2)
只在规定的时间里自我管理,过时不候;剩下的时间,绝对不允许自律,一定要玩儿,一定要大吃大喝。 --- 妙啊
2021-06-26 - 依韵 👍(0) 💬(1)
自律更多的是从不自律中恢复。 不自律也许并非自己控制力不足,可能是自己太苦了?
2021-07-07 - 刘涛 👍(0) 💬(1)
说的太好了,刷新了我对自律的认知
2021-06-23 - 天然 👍(63) 💬(0)
要么痛苦,要么更痛苦 要么此时做,要么不再做 要么自律,要么他律
2021-06-20 - jg4igianshu 👍(6) 💬(0)
反向思维,不自律的后果能否接受!不能接受ok~该自律了。做事都要有目的性
2021-06-23 - 少年 👍(5) 💬(0)
我们无从逃避,我们必须经受痛苦
2021-06-29 - 信仰年轻 👍(4) 💬(0)
13|3 个思路,让你成为一个真正自律的人 1、自律的底色是痛苦(此时学习放弃了享乐是痛苦的事,放纵自己造成谴责悔恨也是痛苦的事)。 2、自律是有时间区间的(该自律的时候自律,不该自律的时候请放纵)。 3、自律不足时请找他律。
2021-07-11 - 吕超 👍(3) 💬(0)
你的很多“不自律”,并不是因为自我约束力不足,而是你过得太苦了,生而为人的最基本最合理的需求,都没有得到满足。 这话着实扎心了!从996到大小周到每月打卡400+小时,我们这个群体的自由时间早就被剥夺到几乎没有了。就这么点残存的时间里,还要要求自己自律,是不是也太违背人性了。。就这样还强迫我们觉得这是福报。。。。
2022-02-19 - 三千佛塔烟云下 👍(3) 💬(0)
和菜头说,所谓自律,是种假象,往往存在于别人眼中,但几乎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因为大多数人对"自律"的理解就是偏的,从事实层面上来说,没有谁能一直保持自律。 面对吃喝玩乐和坚定学习时,这不是快乐与痛苦的选择,而是痛苦与痛苦的选择,因为你吃喝玩乐之后会感到空虚和后悔。既然都是痛苦,应该选有意义的痛苦。 关于"他律",我自身有一个很好的例子。我将手机设置为每晚10点半自动锁机,完全解不开的那种,只有等到第二天早上才会自动解锁。既然如此,无论如何都解不开,已给了锁机软件最高权限,想着破开完全是徒劳。于是,熄灯后我的心思根本不会在手机上了,这样就促成了我轻松做到早睡,已持续四个多月。
2021-10-09 - ~风铃~ 👍(3) 💬(0)
我觉得人不自律,主要是有退路。如果没得选,就不存在这问题了。
2021-09-30 - Better me 👍(3) 💬(0)
痛苦对比 时间限制 他律控制 自我需求
2021-07-19 - Terry郑💫 👍(2) 💬(0)
当自律潜移默化的进入生活的时候才是最高级的自律。 我也举个栗子: 1. 当你决心减肥的时候,不一定能瘦多少,而且容易反弹,情绪受到压抑;反过来,当你不把减肥当回事的时候去适量控制饮食,5 分钟运动下,慢慢的身材管理就建立起来了。 2. 当你决心在股票或者基金里面赚钱的时候,往往有极高的可能亏损;反过来,了解行情基本情况,把握住决策和情绪,慢慢的一年下来,也能赚比银行理财产品高 2-5 倍的利息。
2021-10-20 - SharpBB 👍(2) 💬(0)
约束自己 一个自律的人 不是不会动摇 而是在动摇后 依旧选择去做 就像真正的勇敢 他尽管会害怕去做那些事情 但仍会去做一样 痛苦的抉择 游戏与学习 看似是快乐与痛苦之间的抉择 但是从更长远的来看 是被人吊打的痛苦和选择的痛苦之间的抉择 既然都是要痛苦的 那我选择主动去承受 放纵 在规定的时间里学习与玩 该学的时候要学 那时候不要想着玩 该玩的时候疯玩 人的欲望不能无限的压制 必须在某种程度上解压 这才是人 这才是生活 他律 和其他人一起定目标 一起打卡 这样无形中有了责任感 再加上奖惩机制 不容易失败 过的太苦了 我们一直苛刻自己 该怎么样 不该怎么样 往往忽视了我们做人的基本需求 是不是很久没出去走走了或者轻松 开心的笑了? 当完成一个小目标时 不要绷着 去奖励自己吧 只有真正的爱自己 才能够更好的爱别人 变得更加自律
2021-10-16 - 好困啊 👍(1) 💬(0)
1. 刻板的自律不是自律 2. 面对选择,不要想着去怎么做更好,享受的心态,都当成一种磨难“痛苦”来看待,那么你的状态会完全不一样 3. 自律限定时间去做,只在规定的时间去自律 4. 他律,是一种外部约束力,必须要做的事儿 5. 有时候不自律是因为自己把自己搞得太苦了,要先满足生活最基本的生活需求
2021-09-22 - 王一鹏 👍(1) 💬(0)
很有启发,尤其有一点感悟:听起来,自律应该是相对快乐的,但在大部分人眼里(包括我),这是个很痛苦的事。 从这节看来,不自律会更痛苦;不自律就没有明确的界限是放纵一下,还是自我约束,时时刻刻纠结,更痛苦;不自律就意识不到自己整过的很悲催,以至于只能靠大吃大喝来舒缓心情,更想不到要去解决这个问题。 看完这节后,自律好像不是个苦大仇深的问题了。
2021-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