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09 如何高效读书?如何记住读过的每一本书?

学习是有方法的,按照正确的方法练习,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学霸。

大家好,我是冷冷。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如何高效读书,以及如何记住读过的每一本书。

01

先说说如何快速阅读。

对于读书来说,读得越多,读得越快。丰富的知识储备,是快速阅读的必要前提。因为,只有当你对某个领域的基础知识、专业术语等等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才能保证你在读书的时候,不需要纠结于字句的意思,而是快速理解和往后推进。

快速阅读的另一个关键,是“不读”,也就是跳过那些不重要的信息。这个方法不能用在专业课的学习中,只适用于为了提升认知所进行的功利性阅读。

打颗栗子,我之前看《习惯的力量》这本书,它在论证自己的观点时,讲了一个橄榄球队的故事,但我并不需要知道教练和球员叫什么名字,也不需要了解他们是如何打球的。我只需要大致判断出,这几行似乎是在讲如何打球,然后匆匆扫一眼,跳到最后的结论就可以了。

所以发现诀窍了吗?

你不能仅仅是机械地读书,你的脑袋要保持警醒,主动思考,去判断接下来的内容,是否有认真逐句阅读的价值。对于认知类书籍,你完全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这样做会比较累,因为逐字逐句认真读书,还是比较轻松的。但既然是功利性阅读,读书本身不是目的,尽量少的时间获得尽量多的认知才是目的。

02

如果你希望能够好好利用读过的书,尤其是用在输出上面,那么有两种高效的方式,一种是结果导向式读书,一种是漫游式读书。

什么意思呢?先说结果导向型的读书。

你围绕着一个写作的主题,去阅读相关书籍,寻找素材,然后思考、理解、消化,并且生发出自己的观点,输出一篇文章。这就是结果导向。

这种读书方法就像是,我们先知道自己要做一道确定的菜,然后想一想需要哪些食材,直接购买、加工就可以了。

这里存在的问题是,单单以结果导向的思维去读书,可能会预先设置框架,带来相当程度上的局限和束缚。

但这种逆向的读书方式,对于输入和输出来说,效率是很高的,也是必要的。

再说漫游式读书,是指没有具体目的地去读。

与结果导向的读书相比,漫游式读书好像是事倍功半的事情。常常,我们读了好几本书,花了很多很多时间,却发现能用到的素材,尤其是能够立刻用到的,寥寥无几,令人沮丧。

但其实,这种阅读依然是需要大量进行的。

这就像是我们直接去菜市场,去大型超市,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蔬菜和肉类,而其中很多食材,除非我们真正来到现场,否则是无法知道它们的存在的,那就无法做出此前未曾出现在脑海里的菜了。

同样的,漫游式地读书,能使我们看到之前无法想到的新鲜素材、观点和灵感。

这两种完全相反的读书方式,并无优劣之分,二者都是必要的,而且可以结合起来使用。比如,漫游式地读书可以帮助你积累大量不同的素材,在之后需要写文章时,你可以进行结果导向式读书,去利用之前的积累,并且按图索骥、顺藤摸瓜,集中找到更多与这一主题相关的其它材料。

这是我在读书和码字的过程中,所总结出来的,两种高效的输入-输出方式。

03

接下来,我们讲如何记住读过的每一本书。

这里我所讲的“记住”,并非背下来,它有两个评判标准:一是记得某本书中有某个观点;二是在需要使用的时候,能够尽量快速地找到原文,并且化用到自己的表达之中。也就是说,更适用于我们平时为了增长见识、提升认知所进行的阅读。

在这种阅读情境中,该如何做笔记呢?我的建议是,做粗浅的标记,留下可供追溯的线索,就足够了。

比如我在看《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时,其中谈到人格的基因决定论,以及人的多元智能理论。书中用了很长的篇幅进行详细地介绍,追根溯源,不厌其烦。我在大致了解了重要的观点之后,会把这些内容全都标记出来。但是,在阅读的阶段,我并不追求特别透彻地理解甚至记忆,我的目的只有留下印象。

我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我们读过的书,如果没有用到,那就会忘记,相当于没读过;只有用到了的,才算真正“读过”。所以,在阅读以及做笔记的时候,要做的不是透彻地理解和记忆,而是发现有价值的内容,并且留下回顾的线索,就足够了。

在需要使用的时候,凭借残存的印象,翻到原文,直接引用某句核心观点,或者,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都是可以的。经过“使用”,你对这块知识点会有深刻的理解,以及牢固的记忆。而在阅读的阶段,无论你怎么努力,也无法取得这些效果。

而且,你在阅读和做笔记的阶段,常常觉得每句话都是重点,但在表达的时候会发现,一般来讲,你只需要引用一两句概括性的总结就可以了,而更多时候,你需要重新组织语言。也就是说,如果把“记忆”的环节放在阅读阶段,你会觉得很吃力,但放在“使用”阶段,你会轻松很多。

所以,按我前文所说的做吧,粗略地做笔记,留下印象和线索,能够回溯就可以了。而这些内容,并不需要背,当你完成了“使用”或者说“输出”,也就不会忘记了。

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啥?语文课代表冷冷的例行总结来了:

1、对于读书来说,读得越多,读得越快。快速阅读的另一个关键,是“不读”,也就是跳过那些不重要的信息。你不能仅仅是机械地读书,你的脑袋要保持警醒,主动思考,去判断接下来的内容,是否有认真逐句阅读的价值。

2、结果导向式读书和漫游式读书,都是必要的,前者是先有主题后去阅读,后者是大量积累素材。二者结合使用,会做到更高效地输入和输出。

3、我们读过的书,如果没有用到,那就会忘记,相当于没读过;只有用到了的,才算真正“读过”。

在阅读以及做笔记的时候,要做的不是透彻地理解和记忆,而是发现有价值的内容,并且留下回顾的线索,就足够了。在需要使用的时候,凭借残存的印象,翻到原文,直接引用某句核心观点,或者,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都是可以的。当你完成了“使用”或者说“输出”,也就不会忘记了。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我是冷冷,祝你今天吃饱,我们下节课再见。

精选留言(15)
  • 天然 👍(64) 💬(1)

    有目的的读:收集素材,整理输出 无目的的读:发现未知,记入待办 不必记忆,只留线索 真到用时,按图索骥

    2021-06-18

  • 信仰年轻 👍(0) 💬(2)

    看完目录,一本书就读完啦!!!

    2021-07-10

  • arronK 👍(8) 💬(0)

    1. 高效率的读书是功利式读书,带着问题去书里找答案 2. 先建立索引,而非一上来就全部记住,必要的时候能知道在哪儿

    2021-06-17

  • You 👍(5) 💬(0)

    我自己也会常常无意识地进入一种误区:妄想在阅读的时候就记住很多东西。这可能会让你做很多无用功,因为这些你所做的笔记以及你认为的重点都没有实际应用验证过,所以可能将笔记做到极致。而经过多次应用后才知道自己阅读哪些是真正重要的,哪些是不重要的。说真的,阅读的时候不要太过在于哪些是重要的哪些不重要,不要太过功利性,而是用一种较为轻松的概括性阅读方式来做笔记就可以了,只要做到组织语言概括复述,留个印象与索引就行了,否则花费过多的时间在自己“认为”很重要的内容上就有点本末倒置了。应该将时间花费在运用该知识点上,然后有了一定的运用经验再去组织知识点笔记什么的也不迟,而且有了经验组织笔记的效率也大大提高。所以阅读的时候不要太过约束自己,用一两句话概括一下,留印象留线索,去应用,然后再回来重新阅读,重新组织重点,有一定经验就做个简单的笔记就特别香了。

    2021-07-30

  • 🎋锋 👍(4) 💬(0)

    关键词:略读 结果导向式 漫游式 读中留线索,使用再记忆。 ①要想读的快,真正的方法是不读。讲书中知识密度低的部分有意跳过,这是真正读的快的方法。 ②结果导向让你可以围着一个专题进行阅读,漫游式可以让你了解到不曾了解到的知识。结合使用越走越远。 ③一本书这么多知识点没法都记下来。那就把有启发的地方做下标记,在之后写作或使用时在理解记忆,这样记忆会更深刻。

    2021-06-27

  • 进化菌 👍(4) 💬(0)

    快速阅读,以前听说“一目十行”觉得很牛了,现在我们可以选择性“跳读”一样可以很震撼。只是,快速通常都是需要有所准备的,比如知识储备,比如快速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记住一本书,通常是自己觉得ta有感觉、有用,那自然就能说出一些相关的东西,甚至还能有些自己的感悟,那真的可以算是“读过”了~

    2021-06-21

  • 磉盘 👍(3) 💬(0)

    读得越多,读得越快,是对的。主题阅读是比较式阅读,全面了解一个主题。 浅尝辄止的阅读,为了使用和输出,引用一个观点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及时对引用只是肤浅的了解。就像一个大牛说的:“找到信息源头去学习,别人喂的,是别人咀嚼过的,味道都变了”。

    2021-06-21

  • Boh 👍(2) 💬(0)

    读得越多,读得越快,看了十年小说感触颇多,一章扫过去基本读完了😂

    2021-12-31

  • 信仰年轻 👍(2) 💬(0)

    理工科的书中讲的知识点太复杂了,书本描述又是那么复杂,细节点很多,看第一遍的时候就要扣细节,不然没法读懂,后面更加复杂了

    2021-07-10

  • 子小策 👍(2) 💬(2)

    这节课看下来感觉有点标题党了

    2021-07-09

  • coder.js 👍(2) 💬(0)

    📒 笔记 ## 快速阅读 丰富的知识储备,是快速阅读的必要前提。 不纠结于字句,快速理解 和 往后推进。 不能机械地读书,要主动思考,判断下面的内容,是否 有 价 值。 ## 读书类型 - 结果导向 式读书 - 漫游 式读书 ### 结果导向 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菜,然后有目性的阅读食谱,选取食材,加工制作。 ### 漫游式 没有具体目的地去读书 逛超市,逛很大的超市。(doge) 漫游式地读书,能看到之前无法想到的新鲜素材、观点和灵感。 ## 记住 记住 != 背下来 1. 记住观点,记住核心 2. 需要用的时候,能快速找到 做标记,便追溯。 我们读过的书,如果没有用到,那就会忘记,相当于没读过;只有用到了的,才算真正“读过”。 在 阅读 以及 做笔记 的时候,不需要 透彻地理解 和 记忆,而是 发现 有价值的内容,并且留下回顾的线索。 在需要使用的时候,凭借残存的印象,翻到原文。 经过“使用”,你对这块知识点会有深刻的理解,以及牢固的记忆。而这,在阅读阶段,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达到。

    2021-06-28

  • KIKY 👍(1) 💬(1)

    那专业类的书阅读有什么建议吗?工作中很多时候都需要去理解专业类的书籍和文档。

    2022-05-13

  • 海阔天空 👍(1) 💬(0)

    结果导向的 有目的的读书:学习某个领域的某些知识,作为知识输出的内容或者工作使用; 散漫式的 无目的读书:了解未知领域的事项、扩展眼界、增加认知边界,留下线索,以待用时查找快速上手; 有目的的读书,学完即用,过程中不断加深理解认识,保证记住相关知识点,不能简单实用一下就完事了; 无目的读书,读完也不会马上使用,不需记忆所有的知识点,留下关键点的线索记忆,保证用到时能够快速定位查找。

    2021-07-06

  • 上杉夏香 👍(0) 💬(0)

    * 如何快速阅读 你读的越多,读的越快。 丰富的知识储备,是快速阅读的必要前提。 ps:这有点像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如果没有特多的知识储备,那就从现在开始积累吧。 快速读书的最高境界就是不读,尤其是理工科专业书籍,你看个开头就知道下面的内容是什么,由此可以选择不读,乃至跳读。 ps:注意,如果是小说,更确切的说,如果是一部好小说,如果让你产生跳读的打算,从侧面证明,它好像并不是那么好。它应该迷的你不敢马虎对待每一个文字啦~ * 读书的方式 1.结果导向型阅读 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知道自己输出什么。据此收集材料,阅读书籍,效率高。 2.漫游式阅读 不带任何目的的阅读,就像逛大超市。虽然看起来事倍功半,但是一定会在不经意间发现更大的世界。 * 如何记住读过的书 一本书不应该只读一次。每次读都有不同的感悟。 初次读不要忙着记笔记,因为此时其实分不太清什么是重点,什么是非重点,更可能的是,我可能记录非常多的东西。每次阅读都要记录大量笔记,很累,而且太禁锢自己了。 我们要承认,如果一个东西没有被使用,我们终究是不得其要领的。 初读重点是要留印象,浅浅的做笔记,以后用到时,能够快速从书本中找到相应的内容。 真正使用时再继续好好加工,使用的多了,就变成你自己的了。

    2024-06-26

  • 铭源 👍(0) 💬(0)

    多读书,根据不同的情况去选择具体读一本书的方法:有些书值得精读,多读,有些书适合泛读知道大概讲的东西方便下次索引到就行

    2023-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