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01 如何减少对学习的排斥和厌恶心理,使其变得相对愉悦?

学习是有方法的,按照正确的方法练习,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学霸。

大家好,我是冷冷。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如何减少对学习的排斥和厌恶心理,让学习变得相对愉悦。我会详细介绍几个实用的思路。

01

在讲第一个思路之前,我希望你先记住两个概念:峰值和终值

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是2002年的诺贝尔奖得主,他提出了峰终定律(Peak-End Rule):人们对一切人、事、物的感受,由峰值和终值两个因素决定。峰值是指这段体验中的最高峰,包括正向和负向;终值是指这段体验结束时给你的感觉。

大家知道的,学习是一件不那么令人愉悦的事情,大多数知识都是枯燥的,理解和记忆的过程常常是艰难的。我们总是觉得不想学、学不会。

说实话,要想在学习的时候,体验到正向的峰值和终值,是比较困难的事情。但我们依然可以利用这个基本原理,使学习变得相对愉悦。怎么做到呢?

虽然学习在总体上是枯燥的,但总有某个科目,是你比较喜欢的;或者,总有某种任务,是你相对较为擅长的,比如,可能你会觉得背单词蛮轻松的。那么,你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穿插安排喜欢且擅长的环节,而不是一直死磕艰难的任务。

打颗栗子,我写文章需要做的两件主要的事情,是输入和输出。我非常喜欢输入,看书、看文章、跟人探讨、学习一些付费课程等等,无论内容多枯燥多抽象,我都觉得很有意思。

但是,输出比输入难多了,写得不顺畅,我会觉得烦躁;写的时间久一点,我会感到疲倦,没有思路。所以,我规定自己每次只写25分钟,时间一到,即使还没完成,也立刻收手,去做我喜欢的输入。

两种任务来回切换,整个过程基本不会出现负向的峰值,而且输入和输出都能及时高效地完成。但是,如果让我花连续3小时,死磕一篇文章,我很难坚持到完成的那一刻。

这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25分钟只是我个人在写作方法论相关的文章时,所选择的适用于自己的时间标准。你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灵活的变通。

总之,艰难和轻松的任务穿插着去完成,避免负向峰值的出现,是让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保持愉悦和高效的重要方法。

02

另外,我们每天结束学习的时候,一般都是较为糟糕的状态,比如没完成当天的计划,比如觉得自己什么都没学到。也就是说,我们的终值体验,常常是负向的。

避免负向终值的出现,也是让学习变得相对愉悦的重要一环。

该怎么做呢?

主要有两点。首先,制定计划的时候,量力而行,不要制定完不成的计划;其次,详细记录自己当天具体的时间使用情况,一天结束的时候,可以一目了然,清楚自己完成了哪些学习任务。

大脑是善于遗忘的,你要写下来,把成果具像化,让自己看到清晰明确的正反馈,从当天的学习中,获得成就感。这会给我们一个正向的终值体验,有助于养成我们对学习的积极态度。

另外,大家应该都曾有过这样的疑问:自己明明有远大的目标和理想,可每天学习的时候,总是动力不足,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远大理想的实现,是很久之后才能得到的奖赏,而人的大脑,只喜欢看眼前利益。这和我们大脑中存在的奖励系统有关,它更愿意选择立刻就能得到的好处,而非延迟满足。

所以,让自己每天都能从学习上得到正面的反馈,拥有足够的收获感,不仅仅是为了终值体验,也是为了遵循我们的本性,以便更好地把努力学习这件事,坚持下去。

03

假设你在图书馆认真学习了一上午,吃完午饭并且午休之后,不是很能重新进入状态,你可以换一个地方学习,比如教学楼的自习室。你会发现,疲累之后,新的环境能让你重新恢复活力。作为一个自由职业者,我常常在家里办公小半天之后,转战书店,就是为了更久地保持高效的状态。

这是因为,我们的大脑中,存在场所神经元,环境的改变,可以激发它的活性。大家可以参考我的做法,在感到疲倦时,试试换个位置或者换个场所。

还有一个很有用的建议,那就是每天别给自己安排太多类型的任务。比如,你平时可能会这样要求自己:今天我要背单词、读书、做数学题、练习英语口语、学习插画课等等等等。

但是,同样是学习10小时,安排3件事,和安排10件事,所带来的心理压力,是完全不同的。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决定每天的任务总数量。总之,要尽可能少安排,而不是多安排。

04

如果你对自己吃饭的速度、效率、营养等,进行打分,吃饭会变成一件痛苦的事情;如果你很纠结自己的睡眠,想着,我一定要在10分钟之内睡着,我一定要以仰卧的姿势入睡。那完了,你很可能睡不着了,你会发现睡觉成了一件压力很大的事情。

大家想想看,是不是这么回事儿?

正是因为我们吃饭和睡觉的时候,不需要刻意满足某种标准,或者得到某种结果,所以,它们才会是自发自由自觉的事情。那么,据此,我们可以进一步思考,如何让学习变得相对自发自由且自觉呢?

一个很关键的思路是,学着不用某种标准框住自己,也别总对自己的表现评头论足,更不必急着追求某种结果,而是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专注于做事本身。

当然,需要指出的是,说到底,学习和吃饭、睡觉是不一样的,它不可能成为一件纯粹的快乐的事情。但注重做事的过程,把努力当成习惯,的确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学习变得相对愉悦。

其实,心理学界对注重过程和注重结果的差异,也有相应的研究和理论。20世纪80年代,心理学家尼科尔斯、德韦克等人,提出了“成就目标”这个概念。“成就目标”包括“掌握目标”和“成绩目标”两种类型,前者是指“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后者是指“好名次和好成绩”。

一个定位于过程中的成长,一个定位于结果的优异。

如果一个人把“掌握目标”作为努力的重心,TA会明白,遇到问题和遭受失败,是很正常的,它们是成长过程的一部分。任何事情、任何能力的发展,都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对自己,对事情,你要有足够的容错空间。

以“掌握目标”为导向,才能真正达成“成绩目标”。也就是说,专注于耕耘,会让你在心理上更愉悦,也会有更好的收获。

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啥?语文课代表冷冷的例行总结来了:

要想减少对学习的排斥和厌恶心理,使其变得相对愉悦,主要有以下几个思路。

1、人们对一切人、事、物的感受,由峰值和终值两个因素决定。峰值是指这段体验中的最高峰,包括正向和负向;终值是指这段体验结束时给你的感觉。

为了避免出现负向的峰值,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穿插安排喜欢且擅长的环节,而不是一直死磕艰难的任务。

为了避免出现负向的终值,一是,在制定计划的时候,量力而行,不要制定完不成的计划;二是,详细记录当天具体的时间使用情况,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具像化,借以获得正反馈和成就感。

2、我们的大脑中,存在场所神经元,环境的改变,可以激发它的活性。在感到疲倦时,可以试试换个位置或者换个场所。

3、每天别给自己安排太多类型的任务。

4、学习的时候,不用某种标准框住自己,也别总对自己的表现评头论足,更不必急着追求某种结果,而是注重做事的过程,把努力当成一种习惯。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我是冷冷,祝你今天吃饱,我们下节课再见。

精选留言(15)
  • 东海小龙 👍(49) 💬(2)

    1.先学会做时间日志,然后分析每天的时间使用情况 2.把大的目标拆解我阶段目标 努力吧,处于中年的自己

    2021-06-17

  • 进化菌 👍(19) 💬(1)

    峰终定律是个好的学习规律,他不只告诉我们学习的峰值和终值,还告诉我们实在没状态学习就该放松放松了。 我们不那么爱学习,却爱游戏,因为游戏的反馈很快。所以,学习的时候,如果也能给自己一些小练习看成果,学好了有奖励……制造反馈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呢~

    2021-06-17

  •  x 👍(12) 💬(2)

    切换是容易让自己一直处在学习的环境中,可是这个切换过去,就难切换回来,而且时间本来宝贵,这样消耗后。。。

    2021-06-16

  • 李大江 👍(8) 💬(1)

    两个名词:峰值和终值。 峰值:学习过程中的最大正向或负向反馈,学习的过程中要避免负向反馈。 终值:完成一个学习目标之后的感受,同样要避免终值负向反馈。 如何避免峰值负向: 1. 交叉安排学习内容,困难<->简单 如何避免峰值负向: 1. 记录每天学习内容。 2. 量力而为,计划不要排太满。 其他: 1. 不要追求结果,专注于做事情本身。 2. 不要限制自己,随心而动,让学习成为习惯。 感想: 1. 做计划要充分预留事件,保证每天的任务完成。 2. 记笔记本身就是一种每天学习结果的正向反馈。 3. 不要认为学xx没有,先学了再说。

    2021-07-22

  • 看山 👍(6) 💬(1)

    学习本身并不痛苦,痛苦的来源是学习过程的体验和我们对学习的期望。我们不应该为了某个目标学习,而是持续学习过程中,可以达成某个目标,然后继续学习,继续达成。

    2021-06-17

  • 👍(5) 💬(1)

    老师声音好好听啊

    2021-07-05

  • daisy 👍(2) 💬(6)

    1. 老师您好,我在听郑晔老师的软件之美,因为要带孩子,听的时候内容也是断断续续的,总是要重听,导致最后不知道这篇文章说了什么,这个问题要怎么解决呢? 2. 最近还在听王世民写的学习力,听书的话总感觉记不住里面的内容,因为要不是处理孩子的事情,就总是记不住听过的内容,这个问题要怎么解决呢? 3. 听文章的时候听着听着就走神了,这怎么办嘞?

    2021-06-17

  • 百越平民 👍(36) 💬(3)

    学习方法因人而异吧,俺喜欢一整天死磕一个技术点,中间不能打断,否则很难再进入状态了!而且,编程技术,复杂关联性极强,容不得走走停停,走马观花,是高强度的脑力活!

    2021-06-22

  • born 👍(18) 💬(2)

    He who has a why to live can bear almost any how. 学习的苦跟人世间的很多苦比起来压根不算啥,人往往意识不到当下的自己有多幸运。

    2021-06-23

  • 天然 👍(8) 💬(0)

    1. 峰终定律,决定体验 2. 学习中可穿插自己喜欢且擅长的环节,不要死磕艰难任务 3. 输入和输出来回切换,防止负向峰值 4. 制定计划量力而行,详细记录时间花费 5. 成果具象化,获得正反馈 6. 感到疲倦,切换场景 7. 每天别把任务安排的太满,少而精 8. 忘掉标准,忘掉评价,忘掉结果,专注做事,享受过程 9. 成就目标:成长目标和成绩目标,瞄准成长目标,螺旋上升,允许犯错

    2021-06-21

  • 动物园园长 👍(7) 💬(0)

    每天一个小技巧,学习安排的任务少于三件,注意难易程度的任务交叉安排,例如我现在在备考CPA会计,看视频,做笔记,和做题是我固定的任务,而看视频是这里面最简单的一件事,我多安排点,做题就从简单的开始,不会的先看说明。

    2021-06-16

  • coder.js 👍(4) 💬(4)

    📒 个人笔记 # 如何,减少排斥和厌恶,使其相对愉悦? ## 峰值 和 终值 峰终定律(Peak-End Rule):人们对一切人、事、物的感受,由峰值和终值两个因素决定。 峰值 是指这段 体验中 的最高峰 ,包括正向和负向; 终值 是指这段 体验结束 时给你的感觉。 学习是一件不那么令人愉悦的事情,大多数知识都是枯燥的,理解和记忆的过程常常是艰难的。 所以体验到正向的峰值和终值,是比较困难的事情。 如何变得 相对愉悦? 1、 寻找你喜欢的 寻找你感兴趣的知识,寻找你擅长的任务。 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穿插安排喜欢且擅长的环节,而不是一直死磕艰难的任务。 艰难和轻松的任务穿插着去完成,避免负向峰值的出现。 ## 避免负向终值 1、 量力而行 2、 记录时间的使用情况 大脑是善于遗忘的,你要写下来,把成果具像化。 让自己看到清晰明确的正反馈,从当天的学习中,获得成就感。 这会给我们一个正向的终值体验。 ### 有远大的目标和理想,可学习时却动力不足,为何? 远大理想的实现,是很久之后才能得到的奖赏,而人的大脑,只喜欢看眼前利益。 让自己每天都能从学习上得到正面的反馈,拥有足够的收获感,不仅仅是为了终值体验,也是为了遵循我们的本性,以便更好地把努力学习这件事,坚持下去。 ## 如何让学习变得相对自发自由且自觉 专注于做事本身,而不是一些细节。有些许失误不要太在意。 任何事情、任何能力的发展,都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对自己,对事情,你要有足够的容错空间。 以“掌握知识”为导向,而不是以“成绩”为目标。专注于耕耘,会让你在心理上更愉悦,也会有更好的收获。 > :whale: 核心思想就是,做大事不拘小节,不要太过于完美主义,不要自己给自己找挫败。可以接受小失误,小缺陷。没事的,往大了看。 ## tip ### 不是很能重新进入状态 换个环境,如 从 图书馆 `->` 咖啡厅 从 咖啡厅 `->` 换一个咖啡厅(doge) ### 每天任务类型不宜过多 比如:今天我要背单词、读书、做数学题、练习英语口语、学习插画课等等等等。。。 太多类型的任务会分散注意力,会带来心理压力,如果没完成,会带来挫败感。 ## 总结 要想减少对学习的排斥和厌恶心理,使其变得相对愉悦,主要有以下几个思路。 1、人们对一切人、事、物的感受,由峰值和终值两个因素决定。 为了避免负向的 **峰值**,可以在过程中穿插安排喜欢且擅长的环节,不要一直死磕艰难的任务。 为了避免负向的 **终值**: - 在制定计划的时候,量力而行,不要制定 完 不 成 的计划; - 记录当天时间使用情况,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具像化,借以获得正反馈和成就感。 2、我们的大脑中,存在场所神经元,环境的改变,可以激发它的活性。在**感到疲倦时**,可以试试换个位置或者换个场所。 3、每天别给自己安排太多类型的任务。 4、不要太完美主义,允许失败,允许失误。注重做事的过程,把努力当成一种习惯。

    2021-06-19

  • 范飞扬 👍(3) 💬(0)

    我也来总结一下,总结过才是自己的知识。 实质上本文主要描述了**影响学习心态**的4点 1. 峰终定律 2. 精力递减 3. 任务类型过多 4. 成绩目标

    2022-08-24

  • ちよくん 👍(3) 💬(0)

    你这个方法,个人觉得只适合不需要钻研精神的方面,需要钻研类的,比如技术类的不太适合。

    2022-02-06

  • 产文静 👍(2) 💬(0)

    我就是因为学习数学时的心流体验选择了数学专业😂

    2022-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