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封信 什么照片儿是好照片儿?(难拍)

你好哇,

生仔。

上次完全跑题了,但鉴于上次等于是宏观上复习了景深陷阱,而且还聊了好多看起来跟拍照片儿无关,但其实关系很大的事儿,所以也就那样了……不过,毕竟还是跑题了,所以这次一开始我得先补充几句。

关于什么是好什么是差什么是美什么是丑的话题非常不好聊,稍有闪失就会解释不清,让别人觉得明明是主观的事儿,我非要说成是客观的……但在第三十六封信里,我已经把这个问题解决了。

当时聊的是颜色,我解释了为什么我能评判一张照片儿的颜色是体面的还是吓人的,因为有对比,因为我见过好的了,所以我能分辨。而我觉得好,也并不主观,因为那是我被洗脑之后的产物,那是共识性的好,那是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审美观。

所以,如果我说一张照片儿不好看,一定也是比出来的,我见过好的,所以自然可以分辨。

我说“好看”是好照片儿的硬指标,绝不是偏激,我重新翻阅了一遍我脑盘里的信息,认定这条硬指标绝对适用于基本所有好照片儿,例外凤毛麟角……所以, 不管你用什么参数,不管你用什么设备,不管你用什么技术手段,不管你是不是有在创造画面,如果最后的成品不好看,那就等于是白搭。

摄影这个东西,完全的唯结果论,没人在意过程的……而这,就给我们指明了一个方向,之前我说摄影要无所不用其极地创造画面,但现在我还要说, 摄影要无所不用其极地让画面变好看。

好,填完上次的坑了,咱们开始聊这次的话题。

先说结论: 越难拍的照片儿越容易让我们觉得好。

因为难拍的东西通常会给我们带来不常见的画面,不常见的画面会极大地挑动我们的新鲜感,而且,一般情况下,越难拍的照片儿就越难不好看。

难拍分两种,一种是“难操作”,一种是“难拍到”。

“难操作”意味着技术严重过关,如果一个人技术能这么过关,意味着他苦练过,他经受过摄影枯燥的折磨,那他就很难没看过好东西,很难没仔细琢磨过这件事儿,而如果他看,他学,他练,他想,他拍,他就很难拍得难看。

“难拍到”通常是难操作的产物,难拍到意味着拍出来的东西不常见。比如在技术层面,你会拍的别人不会拍;比如在魄力层面,你敢拍的别人不敢拍;比如在拍摄许可层面,你能拍的别人不能拍;或者在最初的观察阶段,你看得见的别人看不见,这意味着你从一开始,在还没举起相机的时候,就把很多人都甩在后面了……刚才我也说了,不常见的画面是很容易吸引人的,所以也很难不好看,即便不完全是视觉上的好看,也会是心理上的好看。

我们在中学政治课上学过,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认为“价值就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而我,现在要给出小麥主义的美学观点了:“美”就是凝结在作品中无差别的人类智力。

好,现在进入下一个阶段。

难拍不难拍这个事儿,如果你有专业知识,你可以很容易地判断出来,但如果你的专业知识和实操经验不是特别丰富,怎么办? 我想到了一个特别傻瓜特别直观的判定方法,那就是:看一张照片儿的可复现概率。 即便你对于摄影什么都不懂,我相信你也能看出哪些画面是难得的,哪些画面是可以轻而易举被拍到的。

我们来看几张照片儿:

这两张照片放在一起的话,你不需要摄影知识就能知道右边的更难拍到。左边这张显然就是一张“拍到了而已”的照片儿,但右边,你至少需要看到或等到六头狮子一起趴在土堆上,看起来比左边那张照片儿有意思多了。左边是必然事件,右边是概率事件。

打擂台,刚才右边的照片儿跑到左边来了,右边换了一张照片儿。从形式上看,这两张照片儿没有太大区别,但注意,右边的这两只小狐狸弓着身子依偎在一起,直勾勾地盯着镜头,就凭这一点,就让这两只小狐狸打败了那六头大狮子。你看大狮子那张照片儿的时候,看见的是动物,但看小狐狸这张,你看见的是生灵。更何况,从视觉观感上,小狐狸的这张也远比大狮子的那张高级。

继续打擂台,你点开大图仔细看看右边那张。新换上来的这张熊妈熊宝,你需要先看到他们俩,你需要凭经验或运气拥有这样的光线条件,你需要熊妈妈扭着身子,你需要熊妈妈吹气儿,你需要熊妈妈吹气儿正好吹在熊宝宝脑袋上,你需要熊妈妈吹气儿正好吹在熊宝宝脑袋上的时候正好熊宝宝微微低头……少任何一个细节,这张照片儿都不会是这张照片儿。

最后,你还需要亲自动手拍下这个画面。

看擂台赛的最后一场。

你们不知道我第一次看到右边这张照片儿的时候心情有多复杂,熊妈熊宝的那张,我能说“拍得真好”,但小老鼠搏斗的这张,我只能一边儿笑成傻子一边说“牛逼!”

我在想,如果场景不是地铁站台,估计不会这么牛逼,如果用超长焦镜头把老鼠拍得巨大巨清楚,估计也不会这么牛逼,这张照片儿没有跋山涉水到亚马逊原始丛林,也没有负重前行到塞伦盖蒂大草原,但野生摄影领域的照片儿,基本没有几张能拿出来跟这张打的……这张照片儿就像右边那只小老鼠一样,压倒性的凶狠,其他绝大多数野生摄影作品就像左边那只小老鼠一样,毫无还击之力的疲弱。

你能拍到难拍的东西,说明你的综合能力非常强,那你的照片儿就很难不好看,我特意找出小老鼠这张作为压轴,就是想印证这个观点的后半句话,那就是:即便不完全是视觉上的好看,也会是心理上的好看。

我们回过头去再看看这几张照片儿。

第一张,无聊;第二张,需要一定的机缘;第三张,需要小狐狸神态体态的配合和前后期的处理;第四张,需要刚才我说的那一大堆,光线,互动,机缘,拍摄技术等等;第五张,无需多言。

我们可以发现,因为一张比一张需要的必备条件多,而且这些必备条件一个比一个难得,所以这几张照片儿,一张比一张可复现的几率低,于是,就一张比一张好……看到小老鼠搏斗的那个画面,真的是完全震住我了。

说句题外话,咱们要借着这张照片儿再重温一个之前的观点。

在讲“有意为之的偶然”的时候,我说如果你按住一个题材拍很久,那么所有看上去妙手偶得的照片儿其实都是有意为之的必然,比如这张小老鼠搏斗的照片儿,摄影师叫 Sam Rowley,他专门趴在地铁里拍老鼠,所以拍出这样的照片儿一点都不新鲜……机缘需要巧合,但能不能拍下这张照片儿是在你还没拍之前就已经注定了的。

你现在一定一定要清楚,摄影是没有妙手偶得的。

说回来,还是这几张照片儿,你会发现,越到后来越是动态画面,越是动态画面,越是难拍到,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都觉得能抓拍到位的人特别厉害,觉得抓拍到位的照片儿特别厉害,这是很天然的感觉;所以“决定性瞬间”这个概念才会那么火;所以我上次才说,即便二毛拍小小猪打哈欠的那张照片儿那么差,但意识依然是好的。

“好看”是好照片儿的硬指标,而“难拍”是让一张照片儿变成好照片儿的最强催化剂……咱们有时间再继续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