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封信 周五三

你好哇,

生仔。

我离开成都前的最后一件事儿,就是跑去德阳跟周五三聊了几个小时。我不是专业记者,东问一句西问一句,周五三性格使然,南答一句北答一句,整个过程都非常散漫。他提到了很多我不喜欢的人,站了很多我不赞成的观点,但这并不妨碍我喜欢他,并不妨碍我喜欢他的照片儿。

聊的时候我只是顺着话茬儿瞎问,但回来整理录音的时候我发现,这次的对话触及到了很多咱们之前聊过的东西,很有普适性,在一问一答间,你也许能在其中看到冥顽不化和摇摆不定的你自己……这就是摄影,说也说不清楚,糊里又糊涂。

布步佐,问以下这些傻问题的人,肠胃不好,容易涨肚儿,不涨肚儿的时候看着有点儿壮,涨肚儿的时候看着有点儿胖,正在戒烟和减肥中,但都不是很成功……以下简化为 M。

周五三,19 岁,瘦高瘦高的,最近经常熬夜,所以脸上长了一些痘痘,戴个眼镜儿,穿着一条脏兮兮的阔腿牛仔裤,他说牛仔裤脏兮兮的才有感觉,一口四川话,虽然 M 老是听不懂他在说什么,但觉得他很可爱……以下简化为 W。

M:“你好哇,周五三,终于见面了!见你一面儿太坎坷,疫情太麻烦了!”

W:“是,你好你好你好。”

(省略一堆寒暄的废话)

M:“之前一直只是看你拍的照片儿,没跟你聊过太多,你能先简单聊聊自己么?比如家庭情况?比如怎么喜欢上拍照片儿的?”

W:“家里还是很幸福的,独生子女家庭,爸妈对我都很好,他们也很好。爸爸跑运输,妈妈在家里照顾家。我记得我小时候家里老出去旅游,每次旅游的时候我都很高兴。”

M:“所以那时候家里有傻瓜相机,在路上会拍照片儿?”

W:“没,就旅游,但也没去过太远的地方,我到现在都还没出过四川呢。”

M:“那你想到处跑一跑么?”

W:“不想,我就不爱出门,就想在屋里待着。”

M:“光在家里待着不就没法儿拍你的那些照片儿了么?”

W:“可以不拍嘛,我不会为了拍照而去个什么地方,都是赶上了去哪,顺手拍一拍。”

M:“那你最早是怎么开始拍照片儿的?”

W:“高中暗恋一个女生,暗恋了两年,表白失败了,很伤心。之前我本来就比较喜欢用手机随便拍拍照片,所以表白失败以后就开始靠拍照来缓解自己的情绪。在拍照的时候我能忘记一切,感觉每一口呼吸都是自由的。其实,在当时,我心里还有一个愿望,就是我想尽力让她能看到我的作品。所以那年过年,我跟家里要的礼物就是一台相机,富士 X-E。之前一直用手机拍,TCL 的那种老手机,觉得拍得不行,觉得换相机会好一些,但我那时候都不知道买相机之后还要买镜头。相机拿回来以后发现拍不了,所以又求家里给买了个镜头,最开始买了一个 35mm 的,名匠光学,200 多块钱,后来实在是想拍变焦了,买了一个 16-50mm,也是比较便宜。”

M:“你那年过年的礼物清单上有没有其他东西跟相机竞争?”

W:“没有,我就是想要相机。”

M:“你买的是富士的相机,那你会用富士相机里自带的那种胶片模拟的滤镜么?还有,你用手机拍照片儿的时候会套那些乱七八糟的滤镜么?还有,你那时候都拍些什么?”

W:“看见什么拍什么吧,也不套滤镜,拍出来是哈子样就哈子样。富士的那个胶片模拟我觉得区别不大,而且那些颜色也不像胶片,还是只是换了个颜色而已,没有胶片的质感。后来我看象曰、包邮区、脏未来这样的公众号,看到上面有好多闪光灯的照片,很漂亮,等于滤镜一样。”

M:“所以你就是那时候开始用上闪光灯的?”

W:“最早看那些闪光灯照片,觉得特别有意思嘛,所以就开始用相机上自带的那个闪光灯,但那个灯闪出来不是我看到的那些闪光灯照片的样子。后来买了专业的闪光灯,银眼的,30 多块钱,买了好几个。”

M:“啊?30 多块钱一个?买了好几个?是因为便宜所以买了好几个么?”

W:“不是,因为灯的质量不好,闪两下就坏了,闪烂好几个。”

M:“闪烂了?是说不亮了?闪两下儿就烂了?这个‘两下儿’具体是多少?”

W:“一个月闪烂一个吧,一个几千张,有的时候拍得多,一天就拍一千多张。”

M:“你那些闪光灯的照片儿特别招人喜欢,而且你自己也觉得闪光灯闪出来的效果很好,那为什么后来又不用了?”

W:“闪光灯太单调,拍多了就没意思了,一拍就是那样,除了画面好看之外,其他什么都没有了。”

M:“当时你在「象曰」的群里就是靠着那些闪光灯的照片儿引起大家的关注的吧?听说那时候大家管你叫‘爆图哥’,是因为发图发得多?”

W:“当时「象曰」那个群里有要求,每个人每天只能发两张照片,但我每次一下就发几十张,然后就有那个外号了。”

M:“我听说你在那个群里还被围攻过一次?”

W:“就是那张残疾人的照片,他们说我消费残疾人。”

M:“那你消费了么?”

W:“拍那个老婆婆是经过允许的,我跟那个老婆婆也聊了很久,还买了东西。老婆婆的故事很励志啊,但群里觉得我消费了她,也没办法。”

M:“那你有在群里解释过这些么?”

W:“没解释,懒得解释,懒得说话,因为无所谓吧。”

W:“后来我自己反思了一段时间,觉得还是应该更认真一点地拍照片。”

M:“更认真一点儿地拍照片儿?什么叫更认真一点儿地拍照片儿?”

W:“重新学习大师的照片,看了很多。”

M:“你从谁开始看的?”

W:“最开始都是森山和荒木什么的吧。”

M:“你看,每个人和每个人都不一样,最开始看的人好像真的很影响后面的发展,我最开始看的就不是森山和荒木,我是寇德卡。但是,哦?稍等,你穷到卖相机还有钱买画册?”

W:“没,我是淘宝上那种,几块钱发所有图库的那种,我把基本上所有大师的影集都看完了,很累。我看布列松的时候都看睡着了,太多照片了,翻都翻不完,而且还都很好看,很离谱。”

M:“除了觉得好看之外,你看了那么多照片儿,还有没有其他感受?”

W:“感觉摄影师好像都挺孤独的吧,是好的那种孤独。我看森山的纪录片,他就一个人在街上拍过去拍过来,很帅。”

M:“那你拿着相机独自在街上拍过来拍过去的时候会觉得自己自带 BGM 么?”

W:“倒是不会那么那什么,只是觉得很舒适,挺有感觉的,觉得自己跟别人不太一样。除了森山他们之外,我还看中平卓马、东松照明、细江英公什么的。”

M:“日本那一套。”

W:“还有任航……对对对,任航的闪光灯,我就是看了任航的闪光灯才开始闪的。”

M:“任航……呃,我不喜欢他的照片儿,不过,终于见到一个活的喜欢任航照片儿的人了,正好儿,我问一下儿,你觉得任航好在哪儿?”

W:“他的照片很简单很纯粹,就是为了拍照而拍照,只是去拍照,想拍了就拍了,没什么想表达的,也没有任何其他目的。”

M:“什么叫纯粹?如果为了拍照片儿而拍照片儿就叫纯粹,那所有为了拍照片儿而拍照片儿的人都好么?如果有另外一个人也这么拍,也同样好么?”

W:“我觉得无所谓吧,无所谓好坏,自己快乐就行了。我当初拍照也没想着好坏,没想着靠这事出名,我只是想把自己看见的东西分享给别人。任航对我影响最大的是他的态度。”

M:“岔路口儿就在这儿了,在态度上对我影响最大的还是寇德卡……态度是一方面,但无论什么态度,总还是要用图像的东西展示出来嘛,所以,抛开态度,你觉得在图像上对你影响最大的是谁?”

W:“多得很,我都搞忘掉名字了,那个什么,杨延康,张照堂,深濑昌久……还有一些英文名字,等我找找。”

(周五三拿出手机点了点,翻了翻,给我看了看,我只记住了其中两个名字:Wolfgang Tillmans 和 Boris Mikhailov)

M:“你从这些人这儿学到的是什么?构图方式?颜色感觉?内容选取?”

W:“我特别想学他们那种纪实感,你看他们拍一个人,拍那个人的生活,他们拍出来的就感觉很自然,不做作,但我现在就拍不出来……还有肖全,他用胶片拍的那些人。”

M:“肖全,哎呦……哈哈哈……算了算了,不聊这个……你现在已经完全放弃闪光灯了,对吧?那闪光灯时代过去以后你主要都看些什么?”

W:“松本南国,我特别喜欢他的照片……其实多得很吧,还有我会看些电影。”

M:“哦?电影儿?你喜欢谁的电影儿?”

W:“就是那些文艺青年都要看的那种,我都搞忘掉名字了,那几个字我认不到,我看一哈……毕赣……还有辣锅哈子……张哈子……科哈子哈子……贾哈子柯?”

M:“贾樟柯,哈哈哈,你喜欢贾樟柯?从任航到肖全到贾樟柯……哈哈哈,行吧,那你在看这些电影儿的时候有特别关注的方面么?比如说画面,或者镜头语言什么的?”

W:“没有特别看什么,就是文艺青年都在看,我也就看,看完以后觉得他们拍得挺有意思的。”

M:“聊闪光灯聊到任航,聊拍人聊到肖全,聊电影儿聊到贾樟柯,都把话题聊死了,哈哈哈!”

W:“我最近把黑泽明过了一遍。”

M:“哈哈哈哈哈,你觉得黑泽明好么?”

W:“我操,太牛逼了,我只能‘我操’,黑泽明我都无言以对了,因为实在是太强了。”

M:“黑泽明这个我认了,哈哈哈!”

M:“咱们回到照片儿上来,聊点儿不带人的,聊聊技术。你之前用手机拍,后来买了相机,用相机肯定跟用手机不一样嘛,所以你是怎么开始学着用相机的?”

W:“最开始用 P 档,但是发现拍阴影哈子的 P 档不行,然后就从百度啊、知乎啊、B 站啊一点点查,挨个挨个搜,光圈是哈子,ISO 是哈子,快门又是哈子,看大家都说用 M 档才能拍出好照片,所以就开始都用 M 档了。”

M:“那测光怎么搞?调参数的时候是直接看屏幕亮啊暗啊,还是看屏幕上的那个测光标尺?”

W:“我记住那些参数了,很快就能调到,基本都不用管。”

M:“所以你是从最一开始就学阳光十六法了?”

W:“没有,就是看天气凭经验就知道调什么,那个阳光十六法我看到过,觉得好复杂,看不懂,但自己尝试多了自然就知道了。最开始凭感觉乱调,先试拍,曝光不对就调整,调对了就记住,后来熟了就都不管这些了,拍就是了。”

M:“那对焦呢?自动对焦?”

W:“对,自动对焦拍得快一些。”

M:“那你有没有遇到过那种情况,就是,因为自动对焦无论如何都会慢半拍嘛,所以你刚对上一个人准备摁快门儿,然后就错过了。”

W:“从来没有遇到过,都跟我预想的一样,我经常都是一对上就按快门,很快,现在相机对焦太快了。”

M:“行吧,哈哈哈,那既然相机这么好用,你把相机卖了以后应该不太适应吧?哦对,还有,你说你因为没有钱把相机卖了,你不是还在上学么?为什么突然那么需要钱?”

W:“我想买吃的穿的,我想吃好吃的,穿好看的。”

M:“就因为想吃点儿好的,穿点儿好的,就把相机卖了?”

W:“嗯,但是也是想换一换,换回最开始的相机。卖掉的那个相机是佳能的,佳能的屏幕太他妈骗人了,拍的时候看着挺好看,导出来以后贼暗,颜色褪一半。”

M:“佳能……哈哈哈……好吧,所以,等于是你现在还有相机?还在用相机拍?”

W:“有相机,但是没拍,放着呢。”

M:“怎么?”

W:“我感觉我现在胆子越来越小,之前我是可以㨃人脸拍的,但很久没有拍照了,就没有那种勇气了感觉。”

M:“那你之前为什么敢?”

W:“因为那时候我觉得我特别想拍那些照片,所以就必须得拍到。”

M:“那像之前那样儿莽撞,有过冲突么?”

W:“没有过,德阳人民都很友善,那时候我拍完他们,经常他们还会让我再多拍几张。”

M:“那现在他们依然友善啊,而且你也更有经验了,为什么反而不敢拍了?”

W:“可能是因为我觉得单纯的街拍没有意思了吧,没有意义。我现在比较喜欢那种一个人站在一个场景里,那种带一点点纪实感的,有点公路摄影的感觉的那种照片……比如说张克纯。”

M:“张克纯……呃……你每次特别重点提到一个人的时候都让我感觉到咱俩好像又远了一点儿,哈哈哈,这样吧,我反过来问,你有特别不喜欢的摄影师么?”

W:“没有,我觉得那些成名的大师都比我拍得好,我就都喜欢。”

M:“那如果不是成名的大师呢?你会不会看到一些照片儿觉得是垃圾?”

W:“不会,我觉得跟我没有关系,无所谓的,你拍你的,我拍我的,开心就好。”

W:“我之前说的那种环境人像一直还没开始拍,没开工,从春节之后开始的这几个月都没有拍,因为觉得数码的颜色太丑了,觉得胶片更好,但还没正式开始拍。”

M:“所以你现在还有一台胶片机?”

W:“一个傻瓜相机,都烂了。”

M:“那,如果你开始拍胶片,怎么洗?自己弄暗房?”

W:“我有个朋友会洗,他帮我洗。他用中画幅拍,我觉得 135 拍出来都不好看,但是我没钱,只能空想,天天空想。”

M:“是啊,现在搞胶片很贵啊。”

W:“所以我现在就一直没开工。”

M:“如果你喜欢胶片就是因为喜欢胶片的颜色,那你就没考虑多在数码后期上下下功夫么?因为,我看你的照片儿,除了那些尤其做旧的处理之外,在后期调色上好像没有很上心。”

W:“我后期了,努力过,各种尝试,各种尝试,但是根本就不能真正模拟胶片的那种颜色。而且我没有电脑,PS 用不来,只能用手机。最开始会在手机上用那种胶片模拟的 App,但后来觉得那根本就不是胶片,只是换个颜色,换个色调。还有,现在用手机拍的话,必须得用 App,拍出来特别对,但原相机拍出来跟狗屎一样,我真尼玛服了。老安卓手机还可以,现在新出的手机锐化太锐了,我就很无语。老相机拍出来正常一些,我就是想要正常一些,加上 App 就更厉害了,特别清楚,但又不锐。先不说后期的事,其实最关键的是,我觉得我们的环境很难拍出好照片。”

(周五三扭过头去,往窗外抬了一下儿下巴)

W:“你看,这环境咋拍啊。”

M:“哦?我也觉得咱们身边儿的环境不好拍,哈哈哈!那你觉得什么环境适合出照片儿?环境有什么样的特质会让你觉得能出照片儿?”

W:“干净。”

M:“所以你觉得现在这种乱糟糟脏兮兮的环境就肯定没法儿拍了?”

W:“能拍,看你怎么拍,但我不想拍。”

M:“你这一直不想拍不想拍的,那你现在放下相机这么久,你觉得你还能再捡起来拍么?动力还足么?”

W:“现在就是用手机拍一拍,或者放假回村里的时候拍一拍就行了。我更多就是给自己看,考虑之后可能会打印出来弄成实体照片吧,然后手动做旧,像山本昌男一样,泡茶水泡咖啡什么的……但我一直没做,只是想。”

M:“做旧这事儿我还是挺想问问你的,你拍家里人,拍朋友,而且你说希望可以把人拍得很自然,说明你还是很在意这些人的……但做旧照片儿是会影响画质的,如果这些人对你很重要,你难道不希望看到这些照片儿的时候能把他们看得清清楚楚的么?”

W:“这个好办啊,我多打印几份,有的看得清楚,有的拿去做旧。现在的普通照片过一二十年就变成老照片了,即便不做旧,等到时候看,反正肯定会有点感觉。”

M:“那个感觉是时间的力量吧,不完全是你的力量。所以,如果照片儿不放十年二十年,就在当下就有力量,那这样的照片儿放在二十年后,应该会更有力量吧。这会是你现在也在追求的么?”

W:“我只是想记录一下,就没想那么多。如果说追求,我现在就是在努力拍出那种自然的,真实的画面,即便是正视镜头的那种,也很自然,不做作,让人感觉不到有相机的存在。我看你拍的那些人像照片,我以前喜欢那样半身的,但现在我喜欢全身的。”

M:“半身和全身的区别是什么?”

W:“半身很突出,但如果想彻底展示一个人,我觉得全身更好,状态更好。”

M:“全身太吃背景,很难找到合适的背景,你刚才也说了,咱们身边儿的环境不是很理想。”

W:“所以公路摄影就很好啊,有开阔的空间。如果再能用大画幅拍就更好了,像 Alec Soth 那样的。”

M:“……行吧,又说了一个我不喜欢的摄影师,哈哈哈!不过,你又提到公路摄影了,但你是一个不喜欢往外跑的人对吧,之前你也说过,你就喜欢在家里窝着,那这怎么搞?你有想过等毕业以后开始到处溜达么?靠拍照片儿挣钱,当个职业摄影师什么的?”

W:“没有想过,现在影像太泛滥了,不可能出头,也不想干。”

M:“那如果是摄影艺术家呢?不接活儿的那种,任航、严明、张克纯什么的,都不是接活儿的,但他们可以出画册、参奖、办展、约稿、讲座。”

W:“不想这些事情。他们都有自己的路,都拍得很好,但跟我没什么关系。插一句,我突然想起来,还有一个摄影师,就是那个……又是英文,shit,等我找一哈……啊,Josef Sudek,看看这些照片,我只能‘我操’。我喜欢的太多,这些照片让我无言以对,但我只喜欢看,也没打算去拍。”

M:“那你在看这些照片儿的时候,也没有冲动想从技术层面去模仿一下儿?”

W:“想过模仿,但根本就模仿不出来啊,没法模仿,没有他们那样的心境,达到不了他们那种境界。”

M:“咱们不提境界,如果只是模仿画面呢?比如说,用同样的设备,同样的构图方式,同样的色彩搭配,同样的内容选取?从技术上搞懂一个摄影师。”

W:“我不想模仿画面,模仿画面没意思,模仿这些就没有自己的特色了。我只是欣赏,但也不想完全拍成他们那样,我更想拍成自己的样子。”

M:“‘先模仿再有自己的特色’,你会觉得这是一条必经的路么?或者你会觉得完全不模仿也可以走出自己的路?”

W:“这个看自己吧,如果你想很快出名,你可以模仿,很快就拍得很好了……但我只是单纯拍照,随便拍就是了,自己开心就是了。”

M:“如果你有完全自己的风格你会更开心,对吧?但你现在明显是卡在这儿了,怎么办?”

W:“那就继续卡呗。”

M:“如果抛开单图的风格化,你也拍过很多照片儿了,现在有组图和项目的概念么?”

W:“我想不出主题,就没特别去拍过。”

M:“你不是很喜欢拍家里人么?”

W:“一直在拍,但是一直拍不出那种感觉,所以也就没多想。而且光拍不出图,拍几个月可能也就那么一张还行,效率很低。拍了很久就只拍出那么几张,所以也就算不上项目吧。关键是家里人也不配合我,他们老问‘拍这些做哈子嘛’,他们不配合我就拍不出来。”

M:“如果抓拍呢?”

W:“拍不出来。”

M:“所以,你现在有感觉自己在一个瓶颈期么?比如说并不是很明确自己应该拍什么和怎么拍?”

W:“我知道自己想拍什么,只是懒得动工,现在要上学,没时间拍。”

M:“那在学校拍室友啥的呢?我记得之前看一个人大学四年就拍宿舍拍室友,后来照片儿集中放出来了,很难说那是多好的照片儿,但看着就特别有感觉。你有试过拍那些么?那些也是纪实啊,又加上你现在是有条件拍这些的。”

W:“这种不好。只是拍个室友就没什么,我想拍那种有含义的,有深度的。”

M:“照片儿他不本来就是个图像的东西么?为什么你总要提文化啊思想啊境界啊什么的?比如你觉得什么照片儿能更深层更有含义?你会很希望自己的照片儿‘有文化’?”

W:“我只希望我的照片好看一点。有个摄影师叫顾宇,对我影响很大,他用过期的黑白胶片,很高级,很有品味,很有意境,模仿不出来。但是,好像只要用过期胶片,就都有这种感觉。我觉得只要用以前那种胶片拍照,是个狗都拍得好看,以前胶片的颜色太好看了”

M:“说来说去又说回来了,哈哈哈!你喜欢公路摄影,但是不想出门儿。你喜欢胶片,但是看不上 135,又没钱拍大画幅。你欣赏很多人的照片儿,觉得他们境界高远,觉得自己模仿不出来,但其实你又并不想去模仿。你拍照片儿说是自己高兴就好,但你其实也希望把你看到的东西分享给更多人看到。这听起来很纠结很矛盾啊!”

M:“虽然最后这个问题挺傻的,因为你毕竟才 19 岁,太年轻了,而且这个问题确实足够莫名其妙,没什么现实意义,但我还是特别想问:你肯定知道,随着你不断经历不断成长,你的很多想法都会发生改变,但如果让你现在硬想,你觉得在你现有的想法中,有没有什么会永远都不改变?”

W:“永远都不会变?嗯………………”

W:“我要一直……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