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封信 那我们应该从哪儿开始?(五彩斑斓的黑)

你好哇,

生仔。

构图这个东西是没法儿教的,绝不是什么三分法构图、对角线构图、中心对称构图啥的,但前几封信其实我一直在聊构图。 我认为,只要能让画面平衡,或者你知道方法有意让画面不平衡,都是好的构图。这其中只有一些隐隐的迹象,一些大家通识的感觉,但完全没有定式,就像我在上一封信里说的,构图不是某种方法,而是某种意识。

其实,构图这个东西,如果聊下去,还有很多东西可以说,但我不打算再继续了,因为我相信读信读到现在的你已经知道怎么读图了,所以,后面的路,你自己走吧。

构图翻篇了,最后两封《那我们应该从哪儿开始》,要说颜色的事儿。

我们之前聊过什么是体面的颜色,什么是扎眼的颜色,我说关于颜色的一切,我们都是一代接一代被洗脑洗下来的,Rembrandt 和 Vincent van Gogh 影响了 Alessandra Sanguinetti 和 Alex Webb,然后他们两位摄影师又影响了后世的摄影师们,或甚至画家。

之前聊这些东西的时候有点虚,讲了讲概念和逻辑,看了看对比组图,但现在,我要更落地地讲一讲这些颜色是怎么搞出来的。

先看图:

这是之前讲 RAW 图的时候的一张例图,我说 RAW 图可以把稍微过曝的高光区域拉回来,说得好像上面那张图是原图一样,但其实不是这样,当时只是举个例子说明情况,实际下面这张图才是贴近原图的样子…… 如果我在有强光的环境里拍颜色,第一件事,就是要把曝光降下来。

Harry Gruyaert,公认的色彩大师之一,说过这么一句话:

“There is no story. It ' s just a question of shapes and light.”(照片儿里没有故事,只有关于形状和光线的问题。)

这句话基本上是拍色彩的人的共识。就像 Henri Cartier-Bresson 只关心结构一样,你看看那些色彩大师,他们只关心颜色,但同样的,他们也不在意自己镜头里的人。

比如上面这张例图,图里的人对摄影师来说重要不重要?“看不清他”对摄影师很重要,因为摄影师只需要这个人的影子,不需要这个人的任何细节,因为这个人的细节与照片儿无关。所以,这个人无关紧要到不需要是某个特定的人,换一个人也行。摄影师在意的是颜色,在意的是在这么好的颜色氛围里,少了人影,画面不够丰富。而,说回到颜色本身,这种颜色,是靠把曝光降下来拍出来的, 在强光强影的环境里,“亮”是不可能拍出颜色的。

再来看一张照片儿:

这是 Christopher Anderson 拍自己的小女儿,右边是原图,左边是我把曝光拉上去了,你能看清 Pia 的脸了,还能隐隐看清后面的绿树和红色的四层小楼,但摄影师没打算让你看清他家姑娘的脸,他只想让你看那颗红色的气球。

那我们就先不看别的,只看气球。左边的气球亮,右边的气球暗,但亮起来的气球远没有暗下去的气球好看,也居然没有暗下去的气球显眼。顺便还可以看一眼地面,那种悠悠的绿色调,在提亮以后,彻底完蛋了。

继续看这张照片儿。看影子和右上角露出来的那一小小块天空我们可以知道,这其实是一个光线条件非常好的环境,但摄影师选择拍得这么暗,为什么?首先,可以解放光圈,其次,可以解放快门,这两点都是拍孩子的时候最需要的东西,最后,可以凸显出来在这个场景里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那颗逆光的气球。摄影师彼时彼刻只想创造一个画面,Pia 在这张照片儿里并不重要,换成别人也行。

Harry Gruyaert 在 Brabant 溜达,他突然举起了相机,请问,是这些人吸引了他么?我猜完全不是,而是红色的气球,摄影师被红色的气球激活了,他脑中会闪过一个念头:“红色!好看!这事儿有戏!”所以才会举起相机碰碰运气,这一切都只因为那颗红气球,而不是其他。

我们来看看 Harry Gruyaert 这个人有多容易被红色激活:

图片

这就是拍色彩的人。

拍色彩从来都不是“不是黑白照片儿”,不是有颜色就叫色彩作品……那些正经拍色彩的人,只有颜色可以激活他们,他们眼睛里除了颜色再没有其他东西了。

说回到“暗”的这个话题。

颜色有三个要素,分别是色相、饱和度和明度。色相就是颜色各式各样的样子,就是这个颜色长什么样儿,是红的还是绿的,是黄的还是蓝的;饱和度就是颜色的浓度,也可以说是纯度,饱和度越高,颜色就越鲜艳,饱和度越低,颜色就越趋近于灰色;至于明度,就是颜色的亮度, 我可以比较武断地说这么一句话:高明度的颜色不是体面的颜色。

你可以看一眼蜷川实花的照片儿:

高饱和低明度,这么高的饱和度,为什么依然好看且不油腻,就是因为颜色的明度低……而很多扎眼的照片儿,我们会误认为那只是饱和度太高了,其实更多的是明度的问题。

这个话题不再继续往下讲了,你可以自己去感受。

说回来,我刚才提到,如果想在强光强影的环境里表现颜色,需要把曝光降下来,需要让画面里的高光区域曝光正常,麻麻烦烦的,但其实,强光强影的环境本来就不是最适合表现颜色的环境……或者可以这么说, 如果想在强光强影的环境里表现颜色,非常依赖环境本身,环境本身必须特别花里胡哨, 所以 Alex Webb 才往古巴跑,所以 Harry Gruyaert 才往摩洛哥和印度跑。

那什么光线条件最适合拍色彩呢?多云阴天傍晚下雨下雪。

一想到这些场景,你可能会觉得很平淡,不抢眼,但相机最喜欢这样的环境。之前咱们说过,人眼的宽容度是很高的,对于人眼来说,光线再强,影子再黑,我们也能看清各种颜色,不太会因为白花花的强光和黑漆漆的阴影就分辨不了颜色,但相机不行。 所以,拍色彩,对相机最友好的环境是没有强光强影的平光环境。

在这种环境里,颜色最能表现出来它们本身的样子,或者说,稍微有一点颜色,就能拍出来。淡淡的肉粉色、淡淡的米黄色,淡淡的天青色等等,在强光下,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分别,尤其是在黑压压的阴影的衬托下,他们都会趋近于白色,而如果你感知不太到这些淡淡,你就体会不到色彩他细腻的一面。你看那些在强光强影里拍色彩的人,他们的照片儿里从来不会有淡淡,因为淡淡在那种照片儿里是很难被感知到的。

看这些照片儿,淡淡的,但是多姿多彩……咱们下次继续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