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封信 那我们应该从哪儿开始?(逼近 溜缝)

你好哇,

生仔。

上次聊的是怎么让照片儿看起来规矩一些的问题,我觉得那些做法无关摄影技术,只是态度问题……而这次要聊的,也是这样,看起来像技术,但其实没啥关系。

我们从“视觉冲击力”开始聊。

我们可以通过很多手段创造出视觉冲击力这个东西,比如那些色彩型摄影师,用颜色创造视觉冲击力,比如那些结构型摄影师,用几何创造视觉冲击力,比如那些战地摄影师、风光摄影师和野生动物摄影师,用内容创造视觉冲击力……当然,用内容创造视觉冲击力的那些人,尤其是其中非常优秀的那些,也不光是靠内容,还需要靠其他,但这不是这封信的重点,所以略过。

除此之外,还有人用古典光影创造视觉冲击力,或用闪光灯直闪创造视觉冲击力,还有人用前期多重曝光或后期创意合成的方式创造视觉冲击力,等等等等。

当然这些东西还可以组合,比如色彩+光影、色彩+结构、色彩+光影+结构:

再比如光影+内容,比如内容+闪光灯,比如闪光灯+多重曝光……目的无非就是一层一层地累积视觉冲击力,让你打眼儿一看就被震蒙了。

好,现在说回到你,我假设你对色彩不敏感,我假设你对结构没概念,我假设你平常碰不到什么让人震惊的画面内容,我假设你不喜欢闪光灯,我假设你搞不定多重曝光也不擅长后期合成,我假设你甚至连怎么把光影用好都稀里糊涂的,怎么办?

有一个特别简单的办法,什么审美能力都不需要有,什么专业知识都不需要会,什么拍摄技术都不需要练……就一个字:近。

拿拍人举例,你有试过在一米内拍人么?但一米就足够近了么?你有试过在半米内拍人么?或者在你镜头所能承受的最近对焦距离拍人,二三十公分……你如果试过,你就会知道,即便你拍的那个人跟你关系非常亲密,但到了这个距离,他是会紧张的,而同时,你也会紧张。

这个紧张很重要,这个紧张会让你们俩都支棱起来。

因为你离他距离足够近,所以你很轻松地就能拍到最表面一层意义上的视觉冲击力,然后当然,如果你拍得足够多,你就还有能力捕捉到他在持续紧张的过程中最自然的那个瞬间,那是你不常看到的,是他家人朋友们不常看到的,甚至是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有的样子……这就又是另一层视觉冲击力了。

如果这样的照片儿再加上颜色啊光影啊什么的,就我前面说过的那些东西,一层一层加码,能加的都加上,通常就差不到哪去了……但这个“近”,显然是所有码里最容易加的码,因为你离近拍就行了嘛。

第二个话题, “近”还是一种简化背景最省事儿的手段,就一句话

比如这张照片儿:

你知道戏班的后台有多乱么,而且那儿还有一面镜子,如果随便拍一张就会完全乱成一锅粥……所以,我能做的,只有离得非常非常近去拍。

第二个话题这就说完了,开始第三个话题:简化背景为的肯定是突出主体,但有的时候,我们就是需要拍环境,怎么办?有的时候,我们就是没法儿简化背景,怎么办?

背景,听起来是个没那么重要的事儿,但有很多我想举起相机的瞬间,就是因为背景不行,我就打消了念头,主体再吸引人也没用,因为那必然会是一张废片儿。

我们经常会说背景要简洁,简洁的意思是不是大白墙?显然不可能是这个意思。 背景简洁的意思是背景不乱,背景不乱的意思是背景不抢戏,所以,如果想让背景不抢戏,他要么就是干干净净的,要么就是整整齐齐的,要么就是不碍事儿……但我相信你一定见过那些看起来乱七八糟的好照片儿,你可得仔细看,看看那些乱七八糟到底有没有碍事儿。

我们来看看 Matt Black 的几张照片儿:

这就是干干净净的背景,但我们日常生活的环境太乱了,这种背景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你拍过照片儿,你一定明白这种背景有多难得……但照片儿还得拍啊,怎么办?继续。

先看前两张,环境肯定不如刚才那三张干净,但还说得过去,而,在这个基础上,有一个小迹象显露出来了,那就是: 在乱里找不乱的地儿,然后把主体塞进去。

再看下面两张,这是我们经常见的环境,乱七八糟,但有的时候,我们就是需要拍到这些乱七八糟,我们肯定不会是每张照片儿都要大脸嘛。那我们就找一找,在这个乱七八糟里,有没有一小块净土,可以把主体塞进去。可以是主体亮背景暗,可以是主体暗背景亮,也可以是主体又亮又暗,但背景是中性灰。这适用于黑白照片儿,也同样适用于彩色照片儿, 总之,就是要让主体从背景中分离出来。

这样一来,画面主体的后面没有干扰,同时,还把整个环境拍出来了。也就是说,在交代清楚环境信息的同时,环境也并没有影响主体的存在感……甚至,正是因为环境信息的完整,才更凸显出主体的重要地位。

以致,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照片儿:

非常典型,意图非常明显。

上面这些照片儿都是 Matt Black 拍的,但你也可以去看看其他好照片儿,你会在很多很多好照片儿里见到这个手法,非常基础,很普遍,很常见,很好用。比如我们之前提到过的这只摄影界的名鸡:

到了这一步,就是我们要怎么把这个手法应用到我们的日常中来的问题了。

这是我搬到成都来的第四天,也是旺财搬进来的第一天,带着六一,所以我觉得应该拍张照片儿发个朋友圈纪念一下。

这个屋原本是这样的:

这是我刚住进来的时候拍的,为了说明旺财毁了这个家,所以我拍他那张照片儿的时候用了基本上一模一样的构图,对比着看,很有说服力。

回到上面那张乱七八糟的照片儿,我需要拍到屋里所有的乱七八糟,因为这张照片儿的主题就是乱七八糟,但是,这张照片儿有两个主体,而环境再乱,也不能干扰到旺财和六一……所以,我需要考虑,怎么才能让他们俩更显眼地存在于画面中。

最开始,窗帘是拉开在两边的,将近午夜,窗外一片黑漆漆。旺财是背光的,他整个人都很暗,如果他后面是一个黑漆漆的背景,他就会变得非常不显眼,尤其是他的头发,除了最脑瓜顶上的一点点高光之外,其余部分都会完全融入黑暗。所以用黑色当背景不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但问题还不光是黑色,而是落地窗的框子,他们是顺光的,他们的反光非常显眼,所以,如果我把窗帘就放在一边随便一拍,一是旺财会隐形,二是旺财的脑袋上身子上会插满背景的窗框。

所以,我把右边的窗帘拉起了一半,让旺财的脑袋处于一个有高亮且相对简洁的背景之前。这样一来,旺财的问题就解决了。

接下来,六一。

他是一只白猫,虽然他足够亮,但如果他的背景是地板,那他就不会特别显眼,而且你可以看到,他脑袋后面的地板是顶灯光线直射最亮的一块……所以,一样的道理,我在他脑袋后面放了一个箱子,挪到面冲我的那一面儿正好逆光的位置,这样,我就给白色的六一找到了一个暗色的背景。

而这,只是一张朋友圈照片儿而已。

如果你能用这样的态度去对待你的朋友圈照片儿,如果你每次拍照片儿的时候都会注意到这些小细节,那等你真的要正经拍点什么的时候,就会游刃有余很多…… 不要指望着平常不注意,真拍的时候就能注意到,不可能的。

“逼近”和“溜缝”算不算摄影技术?你说算也行,但我觉得,这两件事儿简单到都谈不上技术,包括上次说的“横平竖直”“注意边角”和“死空区域”,这五件事儿应该是个人都会做吧,所以,关键在于你愿意不愿意去做,因为他们毕竟也挺麻烦的,会严重拖慢拍摄效率。

但问题是,你真有那么着急么?

咱们之后有时间再继续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