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05 喜欢或擅长的工作,你该选哪一个?

你好,我是白海飞,今天的分享话题是“喜欢或擅长的工作,该选哪一个”。

前段时间有位同事找我诉苦,说他虽然现在的测试工作驾轻就熟,但是并不喜欢,他更喜欢做业务分析,但是又担心自己做不好,不知道该不该换工作。

这样的情境其实很常见:一份工作做久了,所需要的技能越来越擅长,渐渐成为重复性劳动的时候,你没有了新鲜感和成就感,就难免会失去兴趣;而对于看起来很感兴趣的另外一份工作,你又担心自己不擅长,做不来,不敢轻易转换。

上篇我们讨论了工作满意度的评价因素“钱”“事”“人”,今天我们把兴趣和擅长单独拿出来讨论,看看选工作时一个常见的困境:一个擅长但不感兴趣,一个感兴趣却不擅长,该选哪个呢?

别急,我们先来看看兴趣和擅长的关系。(方便起见,我在这里将“喜欢”“爱好”和“兴趣”视为同义,不做区分。)

兴趣和擅长的关系

什么是兴趣呢?具体到工作中,兴趣是一种长期对工作做法或者结果“喜欢”的情感,这些做法或者结果,符合我们的价值观、性格,为了做喜欢做的事,我们乐此不疲、不惜投入,这是我们做事的内因。

擅长呢?擅长是把事情做好的能力,包含我们已经掌握的经验和技能,使我们达到好的结果,形成成就感,赢得外界的认可。

兴趣和擅长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为了更清晰地展示它们之间的关系,我画了一张图,把工作按照“兴趣”和“擅长”两个维度,分到了四个象限:

  • 右上A区:擅长且感兴趣的工作,这是理想的工作。
  • 左上B区:擅长但是不感兴趣的工作,熟练但无聊,能做出成绩,但折磨自己。
  • 左下C区:既不擅长也不感兴趣的工作。这恐怕是你最不想干的了,不是迫不得已,就是另有所图。
  • 右下D区:不擅长但是感兴趣的工作。对你有新鲜感,有挑战的工作。可能是因为刚开始学着做,关注的是技能提高,也可能这项工作你只是拿来消遣的,而不用在意结果。

如果把当前你所涉及的工作放到这四个象限,过一段时间再来评估,某些条目的位置可能发生迁移,因为你对某件工作的兴趣和擅长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当我们考虑了时间因素,你的工作会在四个象限中移动,简单来说:

  • 动机会影响你的兴趣强弱。缺少动机,兴趣减弱,条目会在坐标系中左移;增强动机,兴趣增强,条目会右移。
  • 通过有效学习,工作项会上移。

很显然,我们希望通过寻找激励条件,和采用得当的方法,使工作向右和向上移动,从而让工作完成得更好,让自己更愉悦。

联系到日常的工作,你会发现,那些感兴趣的工作,你更乐于上手,而且伴随着愉悦的心情,进步就悄然发生了,从而水到渠成,变得擅长。当这件擅长的工作做久了,就会尝试在目前工作的基础上发掘新的兴趣点,做些有挑战的工作,进入新一轮把兴趣变成擅长的过程。这是能力提升的过程,是从愿意到努力,再获得愉悦的过程。

如果你一开始从事的是不感兴趣也不擅长的工作,靠外界影响和意志坚持来做的话,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而且不一定坚持长久。但怀有远大目标的人,会卧薪尝胆,为了远方的成功而忍受当下的痛苦和折磨。

接下来,我用“兴趣金字塔”来进一步解释兴趣的发展,以及和擅长的转化过程。

兴趣金字塔,以及兴趣的发展过程

“兴趣金字塔”,展示了兴趣的层次关系,附加的状态转换图,则进一步描述了兴趣的发展过程。

兴趣金字塔的最底层是好奇。当你刚听说一件好玩的事,产生兴趣,想试一试的时候,这其实还不是兴趣,而是好奇。好奇会驱动你付出行动,但是当你真正体验到该工作的辛苦和快乐之后,要么好奇消失,放弃体验;要么对下一层未体验的工作产生好奇,让你进一步尝试。

好奇的上一层是消遣。这是兴趣的初级阶段,即反复做喜欢的事,目的是为了享受愉悦。这个阶段不需要太高的技能,也不需要付出太大的努力,就能收获愉悦的体验。比如刚学会游泳的时候,你每天都想去游。因为刚掌握了一门技能,新鲜好玩,而且这时候稍微学习一下,你就会有明显的进步,很有愉悦感。

再往上是金字塔的产出层。和消遣层不同,产出层的兴趣带来有价值的产出,而不仅仅是感官上的消遣。这需要你付出更多的努力,掌握此兴趣领域中更高的技能,从而做出有区分度的产出。这些产出可以为外界产生价值,自己获得精神或者物质的成就。比如摄影,最初只是随便拍着玩(消遣),后来通过练习提升技巧而创作出有质量的作品,无论是给人以精神愉悦,还是获得商业回报,都算得上有价值的产出,从而摄影这个兴趣进入了产出层。要想进入产出层,需要勤学苦练、坚持不懈,讲究学习方法。这时的兴趣,才达到稳定,成为你的擅长。

兴趣金字塔的最高层是引领层,是指技能已经在该兴趣领域达到顶级,开创出新的技能和体验,从而引领一批人或该领域的发展。比如某些摄影大师的作品,开创了新的摄影手法和题材,引发大众去学习效仿。这层也是产出层的一部分,是产出层的高级部分。

虽然兴趣金字塔中,每层指的是同一种兴趣,但却是兴趣发展的不同阶段,每层包含该兴趣活动的不同做法和结果。举个例子:

  • 假如跑步是你的兴趣,偶尔没事楼下跑两圈,出出汗,感觉很好,这是在消遣层。
  • 如果你每天都坚持跑5公里,风雨无阻,几个月下来,减了肥,还提高了体质,那说明跑步这个兴趣已经对你产生了有意义的产出,这是产出层。
  • 如果你已经开始参加马拉松了,甚至还可能获了奖,身边的朋友甚至都被带动起来,跟你一起跑,那你已步入引领层了。

结合上文的“兴趣-擅长象限”,我们可以看到兴趣和擅长在“兴趣金字塔”各层的状态转换。有兴趣的话,你可以看金字塔右边的状态转换图,仔细体会一下(橙色的状态是可选的),这里我就不详细讨论了。

选择兴趣、擅长的原则和问题

总地来说,感兴趣的,我们有意愿做好;擅长做的,我们有能力做好。而且,意愿和能力会随着工作的内容和难度的变化互相影响: 当前不擅长的,将来会因为兴趣而擅长;当前不感兴趣的,将来可能会因为擅长而感兴趣。所以,选择兴趣或擅长时,可以参考以下原则。

  • 稳定原则:选择兴趣或擅长,不能只看当前的状态。要发展到产出层看,而不是只在好奇层和消遣层,这是因为产出层的兴趣和擅长(包括引领层)才是稳定的、深刻的,对你有重要意义的。
  • “优势理论”:全球著名的商业咨询公司盖洛普通过长达25年,对超过200万人的数据统计和调查,提出了著名的“优势理论”:只有充分发挥一个人的优势,才有可能在工作中达到持续完美的业绩表现。这启发我们,为了做出好的业绩,对于发展到产出层的兴趣,如果还不擅长,那可以考虑其他擅长的工作了。
  • 小步快跑原则:不管选什么工作,技能跨越的难度对你而言,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否则就容易失去兴趣,从而停滞不前。

小提示:

如何识别自己的擅长呢?盖洛普公司通过长期统计定义了职业人士的34个优势,如:成就、行动、分析、适应、统筹等,这些个人优势既可能是天生具备,也可能是后天训练所得。你可以参考。(你可以网上搜索盖洛普优势识别器,进行免费或者付费测试。)

基于以上原则,我再说说关于兴趣和擅长的一些常见问题。

  • “小王找的工作真好呀,我也要找他那样的。”
    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也不要盲目地羡慕别人。只有深入体验了某个工作,你才能体会到它对你意味着什么,以及你会受到什么难度的挑战。不要停留在好奇层和消遣层看问题,适合别人的,不一定适合你。
  • “我一看,就不喜欢做这个工作。”
    真的是这样么?如果你只是站在好奇层,或者消遣层,还没有深入到产出层去体会该工作的做法和内容,你就断言放弃,这叫“浅尝辄止”。等你深入体验到妙处之后,也许你会喜欢上它。臭豆腐,闻着臭,可是吃着香呀。
  • “这份工作太简单了,我全会,没啥兴趣了。”
    首先,你要确定是否你的工作只是停留在好奇层或者消遣层,也就是说你可能还只是在工作外围,而没有深入体验到工作中有难度有价值的部分。另外,即使你做的是有价值的产出,是否因为你更想待在舒适区,还没有探索该工作的未知领域?你需要的是提高工作质量要求,改进工作过程,从而让工作更有新鲜感,引发新兴趣。
  • “这份工作太难了,一直没有起色,没意思。”
    如果工作长期难度太大而做不好,不要“半途而废”,你可以尝试把工作范围拆分,把复杂度降低,把目标缩小,小步快跑;还可以改进训练方法,找到好老师,来加速提高技能。成果有了,技能提升了,外界认可了,工作自然就有意思了。
  • “只要坚持,我就一定能做好。”
    这句话本身没毛病,但如果在产出层,无论怎么刻意练习和降低难度都不能突破瓶颈的话,可能自身条件或工作环境已是短板,则需要考虑换个工作内容了。

总结

总结一下今天的内容。我们从“擅长的工作不喜欢,喜欢的工作不擅长”这个困扰了大多数人的问题出发,讨论了兴趣与擅长的关系,它们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并且可以发生转换。兴趣金字塔展示了兴趣的4层:好奇、消遣、产出和引领。只有进入产出和引领层的兴趣,才发展为你稳定的、有意义的兴趣,也会形成你的特长。最后,通过“稳定原则”“优势理论”和“小步快跑原则”,我还给你指出了在兴趣和擅长两者间进行抉择的思考方向,揭示了一些常见的问题。

本文的主旨,是希望让你看清兴趣和擅长的发展过程,使你既不浅尝辄止,也不至于死守不放。你要做的,不仅是在兴趣和擅长中做选择,更重要的是,要有能力促使兴趣和擅长的发展,将不感兴趣的,发展成兴趣;将不擅长的,发展为擅长。

思考时间

请你拿一项当前的工作,来回答以下问题:

  • 它可以对应到“兴趣擅长象限”中的哪个区域呢?
  • 它在“兴趣金字塔”的哪一层呢?

今天的内容,是否让你想到自己曾经经历过的转变过程?不妨在留言区留下你的思考和经历,和大家分享,共同探讨。

最后,感谢你学习今天的内容,如果你的某位朋友也正在犹豫是否要换工作,欢迎把文章分享给他。

精选留言(15)
  • leslie 👍(19) 💬(3)

    金融企业运维工作超过6年,行业技能已到瓶颈:简单的重复中失去了学习的动力。 看完文章准备梳理自己的技能,从中找寻遗失的兴趣-重新上路。

    2019-02-12

  • Geek_vqdpe4 👍(14) 💬(1)

    老师你好,我是做JavaWeb开发的,对大数据有着浓厚的兴趣。按照您的金字塔模型,我应该是处于消遣娱乐的层次,但是怎么有机会进入生产稳定的层次呢

    2019-04-13

  • 上善若水 👍(6) 💬(1)

    以前听过一句话,不是因为兴趣而擅长,而是因为擅长才有兴趣,那时觉得在理奉为至宝。 现下觉得有失偏颇,象限分析法引入时间维度,结论就不言而喻了。 打算借用老师的方法分析下重要-紧急等等,举一反三或许能得到不一样的洞见~

    2019-02-11

  • 恐惧决定边界 👍(5) 💬(1)

    白老师,我自身的经历想得到一些建议。坐标深圳,我现在就职于一家创业公司,公司总共就几个人,是做电力行业智能设备的,公司创立一年,当初跟老板一起出来干的。我很喜欢现在所做的事情(MCU开发),也对MCU开发很感兴趣,也有一两个项目量产,有那么点小成就感,但是老板给的工资在同行业内算是低点的。但是同时老板答应会把我量产的产品的销售额的5%作为奖金,另外给1%的股份,我现在到了刚需买房的年龄,收入就显得不够用,现在产品的销售量还没有上来,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上来。我这种情况有没有必要跳槽,什么情况下需要跳槽,还有这些承诺的比例算高还是低。希望老师看到能指点一下方向。

    2019-02-11

  • kakasi 👍(5) 💬(1)

    老师,希望更新快点,年后面试都已开始了。

    2019-02-11

  • AllenGFLiu 👍(3) 💬(1)

    在从事同样的一份工作的过程中,应该都会经历摸索熟悉,驾轻就熟,重复重复这么三个阶段,相信到了第三个阶段的同学都会想是该继续熟练的重复还是离开舒适区探索新方向,我目前就是在被这个问题困扰着。

    2019-02-14

  • 201 👍(3) 💬(1)

    我在去年12月提了离职报告,顺利在年前离职。现在准备面试新公司中。看的这个专栏了解了很多。我之前的工作对应B熟练但无聊的工作,这个情况并不是因为行业导致,而是因为公司内部原因。同时也算消遣吧,我花了大半年的时间去做了一件消遣的工作。。。

    2019-02-12

  • MJ 👍(2) 💬(1)

    金融国企网络基础运维工作,已取得IE认证,算是比较擅长,但不是很感兴趣,目前处在舒适区。没有什么事是一成不变、非此即彼的,很多事情需要用发展的眼光、动态的思维来认知。 上学期间玩过编程开发,目前在自学python数据分析、Nginx和Docker技术,希望更多技能傍身,未来发展为DevOps,做一名有成就感的大牛!

    2019-02-11

  • enjoylearning 👍(1) 💬(1)

    兴趣是动力和动机,也是促使你提高的驱动力。另外希望极客时间能有个未完成学习的列表,目前只能看到个数很不方便。

    2019-03-04

  • chen9152 👍(1) 💬(1)

    老师 能分享一下绘图用的什么工具呢?

    2019-02-15

  • 丁丁历险记 👍(0) 💬(1)

    喜欢挑战非舒适区咋办。

    2019-10-14

  • 丁丁历险记 👍(0) 💬(1)

    我会做擅长的,这样会更有时间做点自己喜欢的事。

    2019-10-14

  • 小踏 👍(0) 💬(1)

    海飞老师,我是搞技术的,学习达到擅长有明确的方向,但如何增强动机呢?

    2019-02-13

  • 西南偏北 👍(0) 💬(1)

    老师接下来能出一篇,技术人简历该如何写的文章吗

    2019-02-12

  • 我在时光机里找回忆 👍(6) 💬(0)

    这个问题我也很纠结,感谢老师的这篇文章。我从没想过不感兴趣的事情可能因为擅长而感兴趣,感觉眼前一亮。我本来不是很喜欢程序员的工作,想要从事有趣,有童话色彩的工作。我现在是在做前端,结果我惊奇地发现,这个工作从某种角度来说是我喜欢的工作,样式的改变,与用户交互是有趣的,有好奇,现在在消遣阶段,正在往产出阶段发展。我最喜欢的一项工作就是使用flex布局,这项工作我从好奇到消遣开始尝试,又从消遣到产出,让这个技能在工作中实实在在地被用到,产生价值,这个过程中是我的不断尝试和总结整理。希望能把js也发展到产出层,跳出舒适区,找到更好的工作

    2019-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