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餐五 听一听小争哥对Google工程师文化的解读
在技术圈里,我们经常听到“工程师文化”这个词。很多公司的HR、管理层都热衷于研究Google、Facebook、Netflix等大公司的文化,希望能打造成和它们一样优秀的工程师文化。
过去几年,好几位朋友也问过我,怎么才能打造跟Google一样的工程师文化?实际上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要搞清楚,到底什么是工程师文化,Google的工程师文化是什么。今天,我就针对这三个问题,聊一聊我对Google工程师文化的理解。
话不多说,让我们正式开始今天的内容吧!
什么是工程师文化?
我觉得,很多人对“工程师文化”这个词有误解,以为它是一个描述词,甚至是褒义词,表示工程师占主导的公司文化。实际上,我觉得,“工程师文化”是一个名词,你可以类比饮食文化、穿衣文化来理解,它指的是技术团队的价值观(这个团队最看重什么,比如效率、质量等等),更直白点讲就是做事风格。
每个技术团队都有自己的工程师文化,不管这种文化有没有被书面或者口头上表达出来。不过,工程师文化包含很多方面,就像人的价值观一样,有爱情观、金钱观、人生观等等。所以,它很难用一句话来总结。但因为某些公司的工程师文化中的某些方面比较突出、比较有个性,我们常用这些特殊点来“以偏概全”地代指,比如某些公司的工程师文化是“狼性文化”“奋斗文化”“996文化”“PPT文化”“养老院文化”等等。
工程师文化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团队中的每个人,不认同这种文化的人会选择离开,最终留下的人价值观都会趋同。形成好的工程师文化的主要目的是,公司希望通过文化而非管理和流程,来驱动团队中的每个人,步调一致地工作和交流。
Google的工程师文化是什么?
为什么很多公司都要学习Google的工程师文化呢?我觉得主要原因是,Google凝聚了很多优秀的人才,并且往外输出了很多优秀的技术和产品,侧面上证明了Google工程师文化的优秀,所以,很多公司也希望能借鉴Google的工程师文化,把自己的技术团队也打造成像Google的技术团队那样,执行力强、工作效率高、创新能力强的优秀团队。
目标很明确,就是要打造优秀的技术团队。但要达成这样的目标,首先要理解Google的工程师文化是什么样的。
实际上,不同的人对Google工程师文化的理解是不同的。有些人把Google的工程师文化理解为,重视代码质量、重视效率、工匠精神、技术驱动、扁平化管理等等,还有些人甚至理解为,昂贵的电脑和座椅、按摩和报销等各种福利、少开会不加班、免费一日三餐、无限供应的零食等等。
当然,上面提到的这些在Google都是真实存在的。不过,这都是表象。如果只是学这些表面上的东西,“抄不到”Google工程师文化的本质和精髓,我们也就很难打造成像Google一样的工程师文化了。那Google工程师文化的本质是什么呢?我觉得,如果用一句话来描述的话,那就应该是“尖子生”文化。
这里所说的“尖子生”,跟我们上学时候的“尖子生”是一个意思。不知道你学校里有没有“尖子生班”?或者你有没有在“尖子生班”待过?一般来说,“尖子生班”的同学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得非常优秀,而且,这种优秀不仅仅体现在学习上面,其他非学习相关的活动也表现得很好。最值得一提的是,这种优秀是自发形成的,不需要老师的督促和刻意的培养。
类比到Google的工程师文化,Google可以算作工程师中的“尖子生班”。我们知道,Google用人条件很苛刻、招聘要求很高,身边的同事个个都具有光鲜的背景和履历,称为”尖子生“不足为过。这些最顶尖的工程师聚集在一起,不出意外的情况下,稍加引导,就能形成优秀的工程师文化,高产出、高效率、高创新是必然的。至于前面提到的其他方面,比如重视代码质量、工匠精神、重视效率等等,更是不在话下。
如何打造像Google一样的工程师文化?
表面上的东西很容易“借鉴”,比如为员工购买昂贵的电脑和座椅,但要想打造像Google一样的工程师文化,本质上还是要在”人“上下功夫。招聘最优秀的人才,给足钱、自由和尊重,这些人必然就会发挥最大的价值。
乔布斯曾经说过,A类工程师招聘A类工程师,B类工程师只能招聘C类工程师。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A类工程师有足够的能力来正确地辨别A、B、C类工程师,有足够的自信去接纳跟自己一样优秀、甚至更加优秀的人才。所以,为了严把人才入口,我们一定要让公司内最优秀的工程师来负责招聘。
当然,并不是每个公司都可以像Google这样,有足够的背景去吸引最优秀的工程师、有足够的投入去招聘最优秀的工程师。但是,我们仍然可以招聘一小撮足够优秀的工程师,让这小部分工程师影响公司里更多的人,带动起我们想要的工程师文化。这就好比,打造一个全是尖子生的尖子班很难,但我们可以在班级里找几个学习榜样,让这一小撮榜样带动起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
除了在招聘上下功夫,在人才培养上,我们要尽可能留住最符合公司工程师文化的员工,让他们在公司内部有好的职场发展,避免劣币驱逐良币。比如,我们的工程师文化是“马屁文化”,如果你是领导,就要让经常拍你马屁的人升职加薪,慢慢地其他人就会效仿,不接受的人就会离职,“马屁文化”就逐渐形成了。
实际上,我们也不一定非得追求将公司的工程师文化,打造成像Google的一样,毕竟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有自己的发展阶段,完全照抄也不现实。我个人觉得,相对于外企来说,国内企业中跟“人”相关的文化,普遍做得不是太让人满意,比如,以人为本,以结果为导向,讨论就事论事,奖惩公开透明,不搞上下级关系等等,先把这些跟”人“相关的文化搞好,跟”技术“相关的文化,比如重视代码质量、工匠精神、追求效率等等,搞起来就相对容易多了。
课堂讨论
聊一聊你最喜欢的工程师文化是什么样子的?最讨厌的工程师文化是什么样子的?
欢迎留言和我分享你的想法。如果有收获,也欢迎你把这篇文章分享给你的朋友。
- Geek_ncjrh5 👍(24) 💬(3)
小争哥,我想问下google的加班情况,最近在研究时间管理的东西,貌似外企不怎么加班,想了解下
2020-07-09 - aoe 👍(2) 💬(3)
看来早下班的Google员工回家是在学习,不是在玩游戏。难道是把学习技术当娱乐?
2020-09-13 - 马哲富 👍(0) 💬(3)
从来没进过“尖子生班”,看来注定平庸
2020-07-21 - Jxin 👍(55) 💬(2)
1.最喜欢追求卓越的工程师文化,讨厌养老院的工程师文化。 2.喜欢的理由:因为追求所以讲究。因为卓越道阻且长,所以自律,不会平凡度日。因为卓越不会平凡,所以不满现状追求更好。 3.讨厌的理由:你在琢磨怎么把事情做更好,别人却想着早点退休养老。频道不一样,怎一个无奈了得。 个人感觉,谷歌的文化在国内大部分公司都会水土不服。毕竟谷歌是一家技术驱动的公司,工作的环境和内容都能让你在技术上快速成长。而国内大部分互联网公司都是商业驱动的。所以并不会关心技术好坏,讲究代码美丑,软件之于它们只是一个消耗品罢了。这种环境下(快,槽,猛)写业务代码,很大程度上都只是搬砖而已。努力写业务代码,可能离失业也不远了。文化?人员流动大,公司生死也快,感觉也没啥空间来沉淀这个玩意。
2020-06-29 - J.Smile 👍(43) 💬(1)
程序员工作几年后,企业的要求不再是大龄码农去撸代码,倾向于找有经验,有管理能力,有技术敏锐力的人。而这些人到了公司中的主要工作也不应该是撸代码,没有人会让你撸,所以我想一定会有许多人跟我一样开始显得无所适从,不写代码?那干嘛?其实30岁以后,除了写代码,要在团队中有存在感,认可度,那就要要多分享,多交流,多探讨技术,多帮助团队解决实际问题。或者带团队、做项目规划。个人最近的感想!
2020-06-30 - 杨逸林 👍(12) 💬(0)
最讨厌所谓的加班文化,一个人一天的清醒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天天加班所谓的 996,把 5 天做的事情,故意拉长到 6 天,还要晚上 9(11) 点才能走。真的没有必要,除非事情非常多,这就需要有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了。
2020-10-11 - 高源 👍(9) 💬(1)
我最喜欢文化是有技术氛围,大家在一起努力提高,最讨厌的对人的管理上没有自由拿一堆考核来压你
2020-06-29 - 下雨天 👍(8) 💬(0)
最喜欢的文化是分享的文化,不仅限技术,生活各方面都可以分享,讨论,成长!
2020-06-29 - 兰芳林 👍(5) 💬(3)
我们公司的文化就是结果导向,不管代码质量,个人发展,只盯着项目和结果
2020-06-29 - darkleo 👍(4) 💬(0)
我觉得沟通能力也算是一个基本功吧
2020-07-05 - 守拙 👍(4) 💬(0)
向往持续精进的工程师文化, 厌恶对技术没有追求的工程师文化. 软件工程师受限于职业特质, 普遍运动不足. 所以运动应该是工程师文化不可或缺的元素. 如果团队的工程师文化有投资就更好了! 共同的爱好会是奋进动力.
2020-06-29 - Bravery168 👍(2) 💬(0)
优秀人才招聘和培养重要,但非常关键的一点,企业要有组织和文化上的支撑,才能吸引到人才,留在企业里面做出优秀成果。重要的在于土壤,没有这种土壤,其他的都是表象。
2021-07-07 - GeekAmI 👍(2) 💬(0)
喜欢热爱总结分享的工程师文化
2020-07-04 - Dage319 👍(1) 💬(0)
最喜欢的:树立重视员工成长和员工才是最核心的财富的可持续发展观。领导层职级和能力匹配、 团队目标清晰一致、队员积极主动相互配合, 所有人都严以律己、有点追求,不论工匠精神,最起码当前工作和后续工作中必备技能,可以一时不会,不能一辈子不会。最后希望队友目标远大,不要斤斤计较,心怀鬼胎。 最讨厌的:领导只重视自己的OKR,并不关注员工成长。团队奖惩制度不一、任人唯亲、将磨洋工式加班列入年终OKR绩效考核指标、不重视设计和代码质量。
2021-03-15 - Geekbang8530 👍(1) 💬(0)
这篇文章看得差点流下泪来
20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