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你好,我是陈皓,网名左耳朵耗子。

自从专栏上线以来,我陆陆续续从专栏留言、微信、微博、公开演讲等多种途径收到了一些用户的提问。在这节答疑课中,我特意挑选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三个问题来回答,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 加班太严重完全没有时间学习,怎么办?
  • 为什么你能写出这么多东西?
  • 怎样选择自己的人生和职业发展?

加班太严重完全没有时间学习,怎么办?

过去的7年时间里,这个问题我已经被很多人问过无数遍了。我觉得有必要在这里统一回答一下。老实说,我真的很理解年轻人工作压力大这事儿,现在的公司加班都很厉害,尤其在大城市工作还要算上路上奔波的时间,这样一来,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就完全没有时间学习和成长了。

但是从另外一方面,我们在通宵打游戏,追美剧,泡妞的时候,从来不会给自己找借口说时间不够。我们总是能够挤得出时间来干这些“顺人性”的事,甚至做到废寝忘食,而不找任何借口。

所以,我觉得,可能并不在于加班和工作强度大到没时间,关键看你对学习有多少的渴望程度,对要学的东西有多大的热情。这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学习这事其实挺反人性的。反人性的事基本上都是要付出很多,而且还要坚持很久。所以,如果对学习没有渴望的话,或是不能从学习中找到快乐的话,那么其实是很难坚持的,无论你有没有时间。

说两个发生在我身上的故事供大家参考。

第一个故事,发生在2001年到2002年期间,那时我还是一个外包程序员,有一整年被当成劳动力外包进了某银行做软件开发,从早上9点工作到晚上10点,每周要从周一工作到周六。这么忙,但是我坚持每天晚上看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的书,看得不多,一天2-3页。一年后,我看完了两本经典书,一本是《TCP/IP详解:卷I》,另一本是《UNIX环境高级编程》。

第二个故事,是在2002年到2003年的时候,我到了一家做分布式系统的公司工作。因为那里的技术比较复杂,我有点跟不上,所以,周末和节假日的时候,我都会到公司来,不是工作,而是看书学习(因为那时我是一个北漂,完全没有个人电脑,只能去蹭公司的电脑)。后来公司的物管都认识了我,甚至经常在周末和节假日的时候打电话给我,让我帮物业做点小事。比如某空调漏水,让我帮他们把接水的桶倒一下……

我真不算聪明的人,但是,我真心渴望学习。说得好听一点,我希望自己在不停地成长,不辜负这个信息化大变革的时代。说得不好听一点,我从银行出来了,很多人要看我的笑话,我不能让他们看我的笑话,所以我必须努力。我的渴望就来自这两点。

时间一定是能找得到的,关键还是看你的渴望程度和热情。只要你真心想把事儿做成,你就一定能想出各种各样的招儿来挤出时间。

在后面的课程中,我还会写一些关于时间管理的主题,敬请关注。

为什么你能够写出这么多东西?

其实,还是上面的那个问题,就是你对写作这个事有多少的兴趣和热情。

我还是先说一下,我对写东西这个事的热情是怎么来的。从2002年开始写东西到今天,我基本上经历了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学习的阶段。因为在我刚入行的时候,软件公司对文档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干什么事都要写个文档,所以,我就有了写文档的习惯。不过,这个阶段,对于我个人来说,我会把学习到的东西都以笔记的方式记录下来,方便我以后可以翻出来看看。所以,这个阶段主要还是学习的阶段。

第二个阶段,是有利益驱动的阶段。正如《程序员如何用技术变现》这节课中提到的,因为我写的一篇技术文章,让我接到了一个培训的私活,两天时间就挣了我一个月的工资。说实话,这件事给了我很大的鼓励,让我有了更多的热情来写文章。

第三个阶段,是记录自己观点打自己脸的阶段。这个时候,我遇到了博客火爆的时代,我看到很多人写博客来记录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我也跟着写博客,记录一些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时间一长,我发现有个有趣的事——我看自己好几年前写的东西,发现要么是我以前记录的观点打了现在的脸,要么就是现在打了自己过去的脸。

这种有点科幻色彩的跨时空打自己脸的方式,让我觉得很好,因为这里面,我能够看到自己成长的过程,并且可以及时修正,这真是太好了。

第四个阶段,是与他人交互的阶段。这个阶段,我开始写一些观点鲜明,甚至看上去比较极端或是理想的文章了。而且我的文章开始有很多人转载和评论,还时不时地引发争论。我发现在这个过程中,我的收获也很大,因为一旦一件事被真正地讨论起来(而不是点赞和转发),就会有很多知识命中了我的认知盲区。虽然这会被别人批评或是指责,但是,我能从中收获到更多,因为我会从不同的观点,以及别人的批评中,让自己变得更加完善和成熟。

而且,我从写作中还能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这让我能够更好更漂亮地与别人交流和沟通。这一点对于我们整天面对电脑的技术人员来说,太重要了。

因为我能从写作中得到这么多的好处,所以我当然就能坚持下来了。虽然,我近几年的文章更新频率比较低,但是,我还是在坚持,因为我能从中收获很多对我个人有帮助、有提升、有价值的东西。

我相信,只要你坚持下来,你一定也会有和我一样的感受。

怎样选择自己的人生和职业发展?

这也是一个我经常被问到的问题。老实说,我因为这个问题写了好多文章,比如在CoolShell上的《技术人员的发展之路》《算法与人生》,包括在知乎上的一些回答。不过,老实说,这个问题实在是太大了。而且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和追求,所以,这是一个完全没有正确答案的问题。

虽然我给不出具体的答案,但是我还是可以给出一些相关的思路。希望这些思想能对你有启发,能帮助你规划和思考自己的职业或是人生。

总体来说,我把人生分为两个阶段。

  • 一个是在20-30岁,这是打基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要的是开阔眼界,把基础打扎实,努力学习和成长。
  • 另一个是在30-40岁,这是人生发展的阶段。因为整个社会一定会把社会的重担交给这群人,30-40岁的人年富力强,既有经验又有精力,还敢想敢干,所以这群人才是整个社会的中流砥柱。在这个阶段,你需要明确自己奋斗的方向,需要做有挑战的事儿,需要提升自己的技术领导力(关于如何发展技术领导力,可以参看我在本专栏的相关文章)。

而过了40岁,你的事业和人生就有可能会被定型,不过这也不是绝对的。我只是想说,20-40岁这20年是我们每个人最黄金的发展阶段,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好好把握。

除此之外,我再从我的角度给大家一些建议。

  1. 客观地审视自己。找到自己的长处,不断地在自己的长处上发展自我。知道自己几斤几两才能清楚自己适合干什么。不然,目标设置得过高自己达不到,反而让自己难受。在职场上,审视自己的最佳方式,就是隔三差五就出去面试一把,看看自己在市场上能够到什么样的级别。如果你超过了身边的大多数人,你不妨选择得激进一些冒险一些,否则,还是按部就班地来吧
  2. 确定自己想要什么。如果不确定这个事,你就会纠结,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也就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注意,你不可能什么都要,你需要极端地知道自己要什么。所谓“极端”,就是自己不会受到其它东西或其他人的影响,不会因为这条路上有人退出你会开始怀疑或者迷茫,也不会因为别的路上有人成功了,你就会羡慕
  3. 注重长期的可能性,而不是短期的功利。20-30岁应该多去经历一些有挑战的事,多去选择能给自己带来更多可能性的事。多去选择能让自己成长的事,尤其是能让自己开阔眼界的事情。人最害怕的不是自己什么都不会,而是自己不知道自己不会。
  4. 尽量关注自己会得到的东西,而不是自己会失去的东西。因为无论你怎么选,你都会有得有失(绝大多数人都会考虑自己会失去的,而不是考虑自己会得到的)。
  5. 不要和大众的思维方式一样。因为,绝大多数人都是平庸的,所以,如果你的思维方式和大众一样,这意味着你做出来的选择也会和大众一样平庸。如果你和大众不一样,那么只有两种情况,一个是你比大多数人聪明,一个是你比大多数人愚蠢。

希望我的这些思考能给你一些启发和帮助。我最近有个感慨就是,很多事情能做到什么程度,其实在思想的源头就被决定了,因为它会绝大程度地受到思考问题的出发点、思维方式、格局观、价值观等因素影响。这些才是最本源的东西,甚至可以定义成思维的“基因”。就我们程序员而言,我认为,编码能力很重要,但是技术视野、技术洞察力,以及我们如何用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为重要。

精选留言(15)
  • 左耳朵 👍(280) 💬(0)

    九毫@DebugTalk,你好。无论是机器学习,还是人工智能,都是需要写代码的。换句话说,任何高大上的东西,都需要工程技术和实施,所以把程序写好,软件设计好,架构搞好,是永远都有饭吃的。但是也要去学习一下新技术,对于拓展自己的视野很有帮助。另外,不要觉得学新的东西,进入新的领域就是“转方向”了,学习是一辈子的事。

    2017-11-21

  • kirago 👍(49) 💬(1)

    看到皓哥的文章,莫名的有触动。本人从最初的桌面运维(始终觉得这不应该是我的出路),后来经过身边朋友接触了解到python,自己埋头啃了好多书恶补基础(从没想过自己能把一本书反烂,这也树立了自己后来的自信,觉得事在人为),到上海去找这方面岗位,幸运的是真的从事于这个行业。再到现在的k8s方向的开发岗,最近由于组织架构的调整又到了项目组(由于工作性质问题感觉过的很不踏实),让我反思,觉得自己还需要沉淀深入学习基础,发现要学的真的很多。在此篇文章中我看到了“坚持”,本人也坚信坚持下去肯定会有收获。由于目前是项目岗,很多事情自己没有自己动手深入一把,真心感觉不踏实,在深度还没达到的情况下,广度对于真心做技术的人来说个人觉得太虚了,(个人觉得即使是新技术的应用也是到了阶段性认知,然后实际场景驱动新的技术型的思路去解决,毕竟很多知识还是贯通的)所以现在自己抽取时间来填充。很幸运能够看到皓哥的分享,自己阅读后就是感觉感触很多,想写点留言,是不是太啰嗦了点(●—●)

    2018-03-30

  • FeiFei 👍(16) 💬(2)

    大学时候的一个老师和我讲过一句话,我到现在都尤为深刻。记住,和别人不一样。并不是要特立独行,也不是要凸显个性。大概是为了拒绝平庸,但在年龄逐渐增长后,觉得自己就是平庸的。开始越来越不自信了。

    2018-06-19

  • missa 👍(14) 💬(1)

    对学习的渴望,很庆幸自己从大学开始到现在一直保持着对技术的热情。我不是个特别聪明的人,只是在坚持学习着,大多数时候学习和回报是成正比的。

    2018-03-14

  • Jeff 👍(9) 💬(1)

    读完有很多共鸣,我刚工作1,2年,也在看Rich Stevens 的经典著作,这些书的内容,始终是绕不过去的,必须打扎实。关于自学,确实是比较苦闷,但是很难说有非常浓厚的兴趣,因为我发现跟随自己的兴趣,很容易跑偏,学到一些很偏门的技术,得不偿失。时间是挤出来的,我觉得可以利用每天的睡前半小时,起床前半小时,上班前半小时学习,不过这可能因人而异

    2018-03-14

  • 笨笨熊 👍(34) 💬(1)

    很多事情能做到什么程度,其实在思想的源头就被决定了,因为它会绝大程度地受到思考问题的出发点、思维方式、格局观、价值观等因素影响。//说的太棒了,谢谢皓哥!

    2017-10-31

  • 艾尔欧唯伊 👍(32) 💬(4)

    半路出家,头几年还比较飘,结果就是20-30这段筑基阶段被我严重延迟了。。。 虽然晚了点,但是不能放弃治疗,现在不管加不加班,都会坚持看学习视频,最初会有些注意力不集中,慢慢扛过来就好了。。

    2018-09-01

  • debugtalk 👍(14) 💬(3)

    皓哥,请教一个问题。当前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炒的如此火热,渲染出的氛围感觉就是再不转方向以后就得被淘汰了。但是个人觉得优秀的程序员还是稀缺的,在现有方向上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不知道我这想法是否正确?

    2017-11-04

  • 胡容海Magic 👍(14) 💬(0)

    编码能力很重要,但是技术视野、技术洞察力,以及我们如何用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为重要。👍

    2017-11-01

  • Neo 👍(10) 💬(0)

    学习了!以前真的浪费了很多时间 ,一眨眼就33了···10年时间都在打圈圈,今年下定决心一定要向顶级技术人方向发展,不再做多元发展

    2019-12-12

  • 二师哥 👍(9) 💬(0)

    没有人愿意平庸,只是更多人无法忍受那些看上去或者一开始接触起来枯燥的内容。 比起像『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耗子叔的内容就有意思多了,但是要想获得扎实的基础,这些还是绕不过的! --说明一下,不是说耗子叔的内容不好,只是侧重点不一样,就像大侠教你如何成为一个高手一样,光听肯定是不错的,甚至还觉得有意思,但更重要的是听了得去做去干!

    2018-06-18

  • 程序员小跃 👍(7) 💬(2)

    看了这篇,关于时间的借口,自己以前给了太多太多的接口。结果今年,因为有一个小目标,所以 一直在利用业余时间去朝着目标在走,发现时间还是同样的时间,但是自己已经不是过去的自己了,这就是变化。目前还在20-30阶段的末尾,好好利用这个阶段,我相信,我会变的更好。耗子哥的课程,真的是后悔没早点入,还好还好,我已经入了。不然这个后悔的时间还得延后

    2019-04-10

  • HL 👍(7) 💬(0)

    热情; 好奇心; 主观能动性; 坚持;再坚持;直到成为习惯! 目地就达到了!

    2018-11-07

  • edisonhuang 👍(6) 💬(0)

    皓哥的答疑解决了三个核心问题,没时间学习怎么办,为何他能高效输出,如何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 特别是针对如何选择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提到要认清自己,多问自己想要什么,注重长期的可能性,注意未来得到的而非可能失去的,形成与大众不一样的想法。 其中每一点都深有感触,了解自己,才能发掘自己的热情所在,继而投入时间,发挥价值。不了解自己,可能活成别人的希望,却最后丢了自己。 了解自己更深层次的追问是你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反复被各路大佬提及,为什么?你现在是什么样的人是你已经具备的能力,仿佛手机的app,他们表明你可以做的事。而你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仿佛内置的操作系统,它是你内心深处的渴望,你做事行动的驱动力。不过可悲的是自己经常不知道自己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从而到处乱窜。 注重长期的可能性,让时间发挥价值。最近越发觉得时间带来的竞争优势是真正的护城河。如果优势由技术导致,那么技术变迁,人员变动,优势就荡然无存。可是如果是时间带来的优势,如果每个人用同样的时间能建立输出同样价值的话,你花了多少时间建立的优势,他人要追赶也必须要花这么久,而过程中你继续向前,所以可以持续领先。

    2019-05-24

  • DavidGao 👍(6) 💬(0)

    这篇太大实话了! 1、时间真是挤出来的! 2、其实或许不是自制力不够,而是没有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所在,强制的东西往往都是反人性的! 3、表达能力很重要!已经不止一个牛人表达过这个观点,我完全认同! 4、客观审视自己,明确人生目标,从小做起并持之以恒。 道理都懂,还是得看执行和实施。 明确方向,找个兴趣点切入,定个小目标,执行并持续改进吧。

    2018-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