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加餐 拜占庭将军问题:如何基于签名消息实现作战计划的一致性?

你好,我是韩健。

01讲中,为了不啰嗦,让你举一反三地学习,我对签名消息型拜占庭问题之解,没有详细展开,而是聚焦在最核心的点“签名约束了叛徒的作恶行为”,但从留言来看,很多同学在理解签名和如何实现作战一致性上,还是遇到了问题。比如不理解如何实现作战计划的一致性。

另外,考虑到签名消息是一些常用的拜占庭容错算法(比如PBFT)的实现基础,很重要,所以这节课我会对签名消息型拜占庭问题之解进行补充。在今天的内容中,除了具体讲解如何基于签名消息实现作战计划的一致性之外,我还会说一说什么是签名消息。希望在帮你掌握签名消息型拜占庭问题之解的同时,还帮你吃透相关的基础知识。

当然,在学完01讲之后,相信你已经明白了,签名消息拜占庭问题之解,之所以能够容忍任意数量的叛徒,关键就在于通过消息的签名,约束了叛徒的作恶行为,也就是说,任何篡改和伪造忠将的消息的行为,都会被发现。

既然签名消息这么重要,那么什么是签名消息呢?

什么是签名消息?

签名消息指的就是带有数字签名的消息,你可以这么理解“数字签名”:类似在纸质合同上进行签名来确认合同内容和证明身份。

在这里我想说的是,数字签名既可以证实内容的完整性,又可以确认内容的来源,实现不可抵赖性(Non-Repudiation)。既然签名消息优点那么多,那么如何实现签名消息呢?

你应该还记得密码学的学术CP(Bob和Alice)吧(不记得的话也没关系,你把他们当作2个人就可以了),今天Bob要给Alice发送一个消息,告诉她,“我已经到北京了”,但是Bob希望这个消息能被Alice完整地接收到,内容不能被篡改或者伪造,我们一起帮Bob和Alice想想办法,看看如何实现这个消息。

首先,为了避免密钥泄露,我们推荐Bob和Alice使用非对称加密算法(比如RSA)。也就是说,加密和解密使用不同的秘钥,在这里,Bob持有需要安全保管的私钥,Alice持有公开的公钥。

然后,Bob用哈希算法(比如MD5)对消息进行摘要,然后用私钥对摘要进行加密,生成数字签名(Signature),就像下图的样子:

接着,Bob将加密摘要和消息一起发送给Alice:

接下来,当Alice接收到消息和加密摘要(Signature)后,她会用自己的公钥对加密摘要(Signature)进行解密,并对消息内容进行摘要(Degist-2),然后将新获取的摘要(Degist-2)和解密后的摘要(Degist-1)进行对比,如果2个摘要(Digest-1和Digest-2)一致,就说明消息是来自Bob的,并且是完整的,就像下图的样子:

你看,通过这种方法,Bob的消息就能被Alice完整接收到了,任何篡改和伪造Bob消息的行为,都会因为摘要不一致,而被发现。而这个消息就是签名消息。

现在,你应该理解了什么是签名消息了吧?另外,关于在留言区提到的“为什么签名消息能约束叛将们的作恶行为?”,在这里,我再补充下,通过上面的Bob和Alice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在数字签名的约束下,叛将们是无法篡改和伪造忠将的消息的,因为任何篡改和伪造消息的行为都会被发现,也就是作恶的行为被约束了。也就是说,叛将这时能做“小”恶(比如,不响应消息,或者叛将们相互串通发送指定的消息)但他们无法篡改或伪造忠将的消息了。

既然数字签名约束了叛将们的作恶行为,那么苏秦怎么做才能实现作战的一致性的呢?也就是忠将们执行一致的作战计划。

如何实现作战计划的一致性?

之前我已经提到了,苏秦可以通过签名消息的方式,不仅能在不增加将军人数的情况下,解决二忠一叛的难题,还能实现无论叛将数多少,忠诚的将军们始终能达成一致的作战计划。

为了方便你理解,我以二忠二叛(更复杂的叛徒作恶模型,因为叛徒们可以相互勾结串通)为例具体演示一下,是怎样实现作战计划的一致性的:

需要你注意的是,4位将军约定了一些流程来发送作战信息、执行作战指令。

第一轮:

  • 先发送作战指令的将军,作为指挥官,其他的将军作为副官。
  • 指挥官将他的签名的作战指令发送给每位副官。
  • 每位副官,将从指挥官处收到的新的作战指令(也就与之前收的作战指令不同),按照顺序(比如按照首字母字典排序)放到一个盒子里。

第二轮:

  • 除了第一轮的指挥官外,剩余的3位将军将分别作为指挥官,在上一轮收到的作战指令上,加上自己的签名,并转发给其他将军。

第三轮:

  • 除了第一、二轮的指挥官外,剩余的2位将军将分别作为指挥官,在上一轮收到的作战指令上,加上自己的签名,并转发给其他将军。

最后,各位将军按照约定,比如使用盒子里最中间的那个指令来执行作战指令。(假设盒子中的指令为A、B、C,那中间的指令也就是第n /2个命令。其中,n为盒子里的指令数,指令从0开始编号,也就是B)。

为了帮你直观地理解,如何基于签名消息实现忠将们作战计划的一致性,我来演示一下作战信息协商过程。而且我会分别以忠将和叛将先发送作战信息为例来演示,这样可以完整地演示叛将对作战计划干扰破坏的可能性。

那么忠诚的将军先发送作战信息的情况是什么呢?

为了演示方便,假设苏秦先发起带有签名的作战信息,作战指令是“进攻”。那么在第一轮作战信息协商中,苏秦向齐、楚、燕发送作战指令“进攻”。

在第二轮作战信息协商中,齐、楚、燕分别作为指挥官,向另外2位发送作战信息“进攻”。可是楚、燕已经叛变了,但在签名的约束下,他们无法篡改和伪造忠将的消息,为了达到干扰作战计划的目的,他们俩一个选择发送消息,一个默不作声,不配合。

在第三轮作战信息协商中,齐、楚分别作为指挥官,将接收到的作战信息,附加上自己的签名,并转发给另外一位(这时的叛徒燕,还是默不作声,不配合)。

最终,齐收到的作战信息都是“进攻”(它收到了苏秦和楚的),按照“执行盒子最中间的指令”的约定,齐会和苏秦一起执行作战指令“进攻”,实现忠将们作战计划的一致性。

那么如果是叛徒楚先发送作战信息,干扰作战计划,结果会有所不同吗?我们来具体看一看。在第一轮作战信息协商中,楚向苏秦发送作战指令“进攻”,向齐、燕发送作战指令“撤退”。(当然还有其他的情况,这里只是选择了其中一种,其他的情况,你可以都推导着试试,看看结果是不是一样?)

然后,在第二轮作战信息协商中,苏秦、齐、燕分别作为指挥官,将接收到的作战信息,附加上自己的签名,并转发给另外两位。

为了达到干扰作战计划的目的,叛徒楚和燕相互勾结了。比如,燕拿到了楚的私钥,也就是燕可以伪造楚的签名,这个时候,燕为了干扰作战计划,给苏秦发送作战指令“进攻”,给齐发送作战指令却是“撤退”。

接着,在第三轮作战信息协商中,苏秦、齐、燕分别作为指挥官,将接收到的作战信息,附加上自己的签名,并转发给另外一位。

最终,苏秦和齐收到的作战信息都是“撤退、进攻”,按照“执行盒子最中间的指令”的约定,苏秦、齐和燕一起执行作战指令“撤退”,实现了作战计划的一致性。也就是说,无论叛将楚和燕如何捣乱,苏秦和齐都能执行一致的作战计划,保证作战的胜利。

另外在这里,我想补充一点,签名消息的拜占庭问题之解,也是需要进行m+1轮(其中m为叛将数,所以你看,只有楚、燕是叛变的,那么就进行了三轮协商)。你也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理解:n位将军,能容忍(n - 2) 位叛将(只有一位忠将没有意义,因为此时不需要达成共识了)。关于这个公式,你只需要记住就好了,推导过程你可以参考论文。

最后,我想说的是,签名消息型拜占庭问题之解,解决的是忠将们如何就作战计划达成共识的问题,也就只要忠将们执行了一致的作战计划就可以了。但它不关心这个共识是什么,比如,在适合进攻的时候,忠将们可能执行的作战计划是撤退。也就是,这个算法比较理论化。

关于理论化这一点,有的同学会想知道它如何去用,在我看来呢,这个算法解决的是共识的问题,没有与实际场景结合,是很难在实际场景中落地的。在实际场景中,你可以考虑后来的改进过后的拜占庭容错算法,比如PBFT算法。

内容小结

本节课我主要带你了解了什么签名消息,以及忠将们如何通过签名消息实现作战的一致性,我希望你明确这样几个重点:

1.数字签名是基于非对称加密算法(比如RSA、DSA、DH)实现的,它能防止消息的内容被篡改和消息被伪造。

2.签名消息约束了叛徒的作恶行为,比如,叛徒可以不响应,可以相互勾结串通,但叛徒无法篡改和伪造忠将的消息。

3.需要你注意的是,签名消息拜占庭问题之解,虽然实现了忠将们作战计划的一致性,但它不关心达成共识的结果是什么。

最后,我想说的是,签名消息、拜占庭将军问题的签名消息之解是非常经典的基础知识,影响和启发了后来的众多拜占庭容错算法(比如PBFT),理解了本讲的内容后,你能更好地理解其他的拜占庭容错算法,以及它们如何改进的?为什么要这么改进?比如,在PBFT中,基于性能的考虑,大部分场景的消息采用消息认证码(MAC),只有在视图变更(View Change)等少数场景中采用了数字签名。

课堂思考

我演示了在“二忠二叛”情况下,忠将们如何实现作战计划的一致性,那么你不妨推演下,在“二忠一叛”情况下,忠将们如何实现作战计划的一致性呢?欢迎在留言区分享你的看法,与我一同讨论。

最后,感谢你的阅读,如果这篇文章让你有所收获,也欢迎你将它分享给更多的朋友。

精选留言(15)
  • 安排 👍(21) 💬(12)

    除了第一、二轮的指挥官外,剩余的 2 位将军将分别作为指挥官,在上一轮收到的作战指令上,加上自己的签名,并转发给其他将军。 第一二轮不是所有人都当过指挥官了吗?为什么还会有剩余的两位将军呢?

    2020-03-25

  • 羽翼1982 👍(10) 💬(5)

    每位副官,将从指挥官处收到的新的作战指令(也就与之前收的作战指令不同),按照顺序(比如按照首字母字典排序)放到一个盒子里。 ---------------------------------- 这个排序的方法感觉不是说的很清楚,是按照命令本省的字面量(进攻 / 撤退这两个文字)的字典序进行排序吗? 在上面的2忠2叛问题中,1名武将会收到 1+2+2=5条消息,这些消息如何排序,麻烦用例子说明的清晰些

    2020-03-25

  • Geek_8af153 👍(9) 💬(3)

    在楚发起的两忠两叛案例中,苏秦的盒子的第一个指令不是进攻吗?为什么变成撤退了?

    2020-03-26

  • dakingkong 👍(7) 💬(3)

    实际操作时,不知道判将的数目,怎么判断是否迭代了m+1轮

    2020-07-15

  • Geek_8c4282 👍(5) 💬(1)

    老师图10没有看懂,每个将军发送其他两人的指令为什么不一致呢,我的理解是每个将军,当然除了叛将外,忠将发送的指令都是一致的,是不是画错了?

    2020-10-30

  • Geek_201736 👍(1) 💬(1)

    你好,下面内容是我个人的理解,不知道是否正确。 图9中苏秦指向齐的箭头应为:“进攻:楚、苏秦”而非“进攻:苏秦、楚” 图10中苏秦指向齐的箭头应为:“进攻:楚、燕、苏秦”而非“进攻:苏秦、楚、燕” 图10下面文字结论:“最终,苏秦和齐收到的作战信息都是‘撤退、进攻’”,事实上,仔细看图,发现第三轮的作战协商,苏秦收到的作战信息为: {撤退:楚、燕、齐;撤退:楚、齐、燕} 齐收到的作战信息为:{进攻:楚、苏秦,燕;进攻:楚、燕、苏秦}。 而苏秦和齐发出的指令倒是“进攻”和“撤退“都包含。 看了你下面的回复,是针对指令进行排序,收到的指令无法排出来“撤退、进攻”序列。请指明。如果再进行第四轮协商,苏秦都将收到“进攻”,而齐都将收到“撤退”,而且苏秦发出的指令都是”撤退“,而齐发出的指令都是进攻。 另外因为非对称密钥的特性,考虑一旦指令传递链条中有忠将的私钥进行过加密,则这条指令不能再被篡改或伪造,因此指令后跟随的信息传递链条的顺序应该很重要,不可以擅自更改顺序。是不是这样描述会更准确些。 由于geekbang这边,您如果不精选留言,我看不到这条留言,因此重发了一下,盼回复解惑,多谢。

    2020-09-21

  • XxxxxxxMr 👍(0) 💬(1)

    假设 数据丢失 某个忠将的盒子里面只有一条数据,另外忠将的盒子有多条数据 ,按照之前的约定 (取盒子里面第二条指令)如何达到统一的作战计划。

    2020-11-10

  • Simon 👍(0) 💬(1)

    叛徒楚先发送作战信息的情况下,在第三轮中,齐为何会向苏发撤退,向燕发进攻?

    2020-10-30

  • 每天都要加油 👍(0) 💬(1)

    对于通过签名问题来解决拜占庭将军问题的时候,目标是保证忠将行动的一致性,对于有m个将军的情况,能够容忍m-2个叛徒, 需要进行m+1轮次的信息交换来保证忠将行动的一致性。签名问题能够保证叛将发送错误的消息,能够保证叛徒无法改变忠将之间的通信。

    2020-09-15

  • Mars 👍(0) 💬(1)

    请问下老师,由于第二轮燕发送了背叛消息,直觉上感觉最后大家收到的排过序的指令不应该完全一致,会导致最后的决策也不一致。想问下能解释下指令序列是如何最后完全一致的嘛?

    2020-09-04

  • Wxpwindy 👍(0) 💬(1)

    我的一点理解哈,也更正上一课的理解:签名实际上就是做了剪枝,限制了叛将的影响大小,从而可以支持更多的叛将数目

    2020-08-23

  • 山头 👍(0) 💬(1)

    请问老师,第一轮发送了几条作战指令,第二轮又发送了几条指令,第三轮发送了几条指令

    2020-08-10

  • 玉米晓夫 👍(0) 💬(1)

    第三轮中苏秦的情况理解了,但是齐收到的都是进攻,累计也是进攻多,为啥跟苏秦一样选择撤退了?说不通啊

    2020-07-22

  • kylin 👍(0) 💬(1)

    也就是说,上面的指令只有两种“撤退”和“进攻”,知道忠臣都收到了两种指,因为约定了排序,所以都是执行都是一致的?多轮就是为了让他们受到相同的指令集合?

    2020-07-07

  • 宁悦 👍(0) 💬(1)

    第三轮的消息是不是这样, for 指挥官 in(齐,楚,燕) 指挥官,发送消息 for x in(楚燕,齐燕,楚燕) x 发送消息 //这里的x是两个 不知道这样理解对不对

    202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