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如何锤炼你的产品创意
你好,我是邱岳,今天我要和你分享的主题是:如何锤炼产品创意。
在充分收集信息、了解领域知识和市场情况之后,在开始投入资源进行产品设计和研发之前,我们需要做个简单的推演。这是锤炼自己产品创意的第一步,无论产品形式,都应该有这个过程。
在这个过程里,我们需要不断向自己提问并回答,就像投资人在调研项目。我总结了一下,其实大致就是回答三个问题。
- 行业未来会是什么样子的?
- 行业痛点和机会在哪里?
- 为什么你能做成,你打算怎么做?
1.行业未来会是什么样子的?
这个问题跟你和你的产品创意是无关的,而是需要依据现状和逻辑,客观地对行业做出一些方向性判断。这样的判断是不论你是否参与其中,或采用怎样的方式去参与,都不会影响大趋势。这就像是吴军老师的那本书《浪潮之巅》,这就是浪潮,跟你在不在浪潮里面是没有太大关系的。
比如我曾跟一位婚庆行业的创业者聊,他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就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未来三到五年内,整个婚庆市场的增长会非常迅猛,最终达到一定的规模”。
他引用了人口统计数据(比如人口出生率、未来的适婚年龄年轻人的数据、民政局登记结婚的数据等)、市场统计数据(比如部分城市新婚夫妇在婚庆中的花费、婚庆中各个行业的市场规模等)、调研数据(比如父母及年轻人对婚礼形式和态度的调研、消费倾向的调研、婚庆预算的调研等等),还引用了宏观经济学数据(人均 GDP 的增长以及消费结构的变化,还横向对比了近邻日本在相似人均 GDP 级别上,婚庆行业的变化和机会)。
除了数据之外,他又讲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人情社会对婚庆市场影响的观察,比如他周围人对婚姻的观念转变,以及传统家庭对婚礼投入的花销数额和结构的变化。他也提到传统婚庆行业这些年发生的变化,传统婚庆策划的困局和天花板等等。
最终,他用数据、观察加上他的理解和逻辑,以及一系列的假设,对行业未来做出了判断。我们姑且不说他的判断是否准确,但至少逻辑链条是清晰、自洽的,有一些是根据数据做出的推论,有一些是根据个人判断做的假设,任何关于婚庆行业趋势的异议都可以在这个链条上找到明确的“靶点”。
这样的推演和逻辑拆解能力,是一个创业者或产品经理重要的素养。我的主管曾经给我用三段论打过一个比方,说比如要给女朋友买衣服,你的逻辑是:所有女性都喜欢蓝色,女朋友是女性,所以女朋友喜欢蓝色。买完之后发现这个颜色选择错了,可能是这个逻辑的前提是“所有女性都喜欢蓝色”是错的。实际上,这个逻辑的推理演绎是没有问题的。
逻辑中的事实可以通过加强信息收集来补充,判断和假设能力可以通过经验积累和反思来提高,也可以通过争论不断修正,但逻辑错了,基本就没救了。
比如我们还用三段论来举例子:女朋友喜欢红色,女朋友是女性,所以所有的女性都喜欢红色。“女朋友喜欢红色”可能是对的,“女朋友是女性”也是对的,但逻辑错了,得到的结论就错了。
2.行业存在哪些痛点和机会?
对行业现状和趋势有了整体的判断之后,我们要从中找出痛点和机会。几乎所有的产品或商业相关的培训和教程中都会说到这部分内容,我们在第一季的专栏中也提到了如何从利益相关者出发,去发现和挖掘他们遇到的问题。
在我们去论证一个产品创意时不一定要非常细致,它更偏向于一些大而化之的宏观判断。
举个例子,大概两年前我跟一个做客服外包平台的创始人聊他的项目,他在对 O2O 服务行业做出一些趋势判断之后,提出了这样一个思路:对于线下服务提供商来说,有一个显著的痛点是:业务的增加导致服务成本指数增加从而导致毛利下降。
所以他看到的机会是:提供一个能够帮助服务提供方解决客服成本增加问题的平台型解决方案。
我在这里提到的痛点和机会不针对任何人或团队,你要跳出来先证明机会客观存在,不论是谁、以什么路径来做这个事情,并不影响机会本身的成立。
另外,这个过程也会存在个人假设,或者说“赌”的成分。比如这个项目中的朋友判断人工智能客服在工业环境中的可用性还很远,以及,大部分服务提供商需要的客服都可以逐渐标准化以实现边际效应等等。假设越多,风险越高,但同时假设越多,机会也就越大,所以一个不存在任何风险的机会通常轮不到我们。
3. 为什么你能做成,你打算怎么做?
行业趋势成立,机会存在,接下来该思考的就是“你”的独特优势以及路径。这个阶段并不需要详细的解决方案或产品特性定义,依然是大而化之的策略。
接着上面的两个例子来说,第一个做婚庆的朋友,他的独特优势是自己的团队与当时一个非常火的 SNS 产品有密切的依附关系,于是他能够低成本地批量获取带有明确属性的用户。
这使得他的获客成本、准确性和效率都远超出其他竞争对手。后面想要解决客服外包问题的朋友,则是有自己独特的团队构成,有建立强管理低成本服务团队的经验。
在分析自己独特优势的时候,要避免盲目自信。不要把“产品运营能力”或者“思维能力”之类的东西当做自己的资源优势,这些能力固然重要,但谁又能说自己就一定比其他人强多少呢?
说到具体的路径,例子中提到的两个朋友,前者选择的是做社交和做内容再引入电商,后者则是选择用低成本人力追求平台化的边际效应,积累语料输入给算法,用以构建人工智能的相关能力。大家可以看到,这时还远没有到定义产品特性的阶段,不需要有具体的功能定义。
就像提到特斯拉造电动车,我们可能会将它的路径总结为先做超跑,再做高级轿车和高级 SUV,品牌和供应链逐渐成熟后再做廉价量产车;但我们不会在这个阶段去定义具体的车型或功能,那是开动以后才需要去考虑的事情。
说了这么多,那是不是把这些问题都想清楚了,产品创意就一定能成功呢?很遗憾,并不是这样。前面提到的两个项目后来的发展都不太顺利,远没有达成预期的结果。回过头去看,早先的沙盘推演也与真实的行业发展趋势不尽相同。这就是真实世界,大部分的产品创意最终都跑不出来。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所说的推演和分析就没有必要,也不是走一步看一步,边走边调整就可以的。正如同我们在上一季产品手记中提到过的,没有任何作战计划在与敌人遭遇之后依然有效,但做计划的过程依然是必要的。
4. 给直觉一个机会
最后的最后,还有一条听起来有点离经叛道的建议:有时候我们需要暂时跳出沙盘,跳出这些路径、规则、方法论,给自己的直觉一个机会。
我们这个行业中的聪明人太多了,竞争也足够激烈,大部分逻辑清晰没有疑义的路径可能都已经被执行力足够强的人走过了,想在其中破局,有时需要剑走偏锋,尤其在直觉强烈召唤你的时候,不妨把问题先放一放,直接到实战里找答案,开山填海把事情做出来,很多伟大的产品都开始于沙盘上的不可能。
当然,这条建议不一定适合没有经验的产品新手,只有具备了足够多的产品经验和反思才能形成有效的直觉,千万不要把冲动当做直觉,浪费了资源和时间。
总结
今天我和你讨论的是如何通过推演和问答的方式打磨自己的产品创意,相关的问题有:行业未来会是什么样子的,行业痛点和机会在哪里,为什么你能做成,你打算怎么做?当然,除了思维推演,有时候我们还需要给自己的直觉一个机会。
我们有了产品创意,也完成了沙盘推演,然后该做什么呢?是了解你的用户。了解用户的手段之一就用户调研问卷,在下一节课中,我会和你聊聊,如何做有效的用户调研问卷。
最后给你留一个思考题,极客时间是一款提供知识产品的 App,如果你也想做同类型的产品,如何完成这个创意的沙盘推演呢?如果你有其他的产品创意,也可以在留言区模拟这个过程,我们一起探讨,也许这就是一个好产品的起点。感谢你的收听,我们下次再见。
- 周小桥 👍(4) 💬(1)
说说这些app给我自己带来的东西,或者说痛点: 1、减少了我获取知识的搜索时间。毕竟时间对于我们来说是最值钱的。一门课的价格相比起我们的时间价值基本上可以忽略。 2、课程是形成体系的。以前想要在网络上学习一些东西,内容非常零散,很难发现有形成体系的内容。 3、如果学习体系的东西。最好的就是有纸质书籍,但是可以随时阅读的机会比较少,因为我们大多零碎的时间都不太适合去翻书。携带也是问题。 4、我觉得这一点也是比较重要的一点,通过知识付费,让作者的知识表现,也能够极大的激励作者写出更好的内容,读者也能得到更好的知识。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
2019-06-05 - 寂静的春天 👍(0) 💬(1)
看完大家的评论,很受启发。 我试着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从偏程序员,偏技术一点的角度来看,国内我用过的,了解过的有以下这些。 1.偏理论 csdn 51cto 掘金 gitchat 知识星球 2.偏实践 实验楼 udacity 开课吧 3.理论和实践结合 极客时间 慕课网 如果是我来做一个新的品类,会优先结合我自己的优势,过去的经验,身边的资源,去找到IT领域中,还有哪些是做的不太好的,是值得去做的。并且还会结合MVP思想去找友好用户或客户去实践,快速实现从0到1。
2020-03-22 - 有铭 👍(93) 💬(0)
我恰恰不同意楼上说的,极客时间的付费资源不便宜的说法,正相反,极客时间抓住了了一个痛点:现在优秀的技术人员需要的知识过于昂贵这个问题——大路货知识Google 就能找到了,高端一点的知识,你看看各个技术站点召开的技术年会入场门票是多少钱,动不动上万,打折后也是近万,公司不掏腰包个人真肉痛。极客时间能把大牛请来系统的讲课,还能把价格压到这个程度,这是头一家。目前我只发现掘金的小册在玩同样的路数——总结就是,够分量的知识,和书本差不多的价格。这两点做到了,自然有愿意向上爬的程序员来买买买
2018-08-01 - 听天由己 👍(28) 💬(0)
其实今天的话题绝非产品创意那么简单,那更应该是创业者应当回答的问题,从行业出发、深度了解行业动态与未来发展,才能做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类似地思考框架已经有很多,早期看老罗专栏,现在看梁宁的《产品思维》,他们都叙述了对一个潜在创业机会或是定义产品的理解。 今天印象最深的是,前期的数据与判断方法,听完婚姻市场的逻辑,真心佩服他能够有那么清晰的认识与见解,这是人们应有的逻辑思考,这一方面我们的教育就做得太差了,每次上来就抛出一个想法,然后开始争论不休。无论结果如何,至少每个人都要在实践中反思与认识自己。 其次就是,我们如何知道自己的创意是绝无仅有的?这就要靠第一讲所说的收集足够多的可信证据了,其中与行业高手交流绝对是最有效的,毕竟他们见多识广,很多时候我们的异想天开他们直接能够识破。 最后,关于如何完成沙盘推演?我的想法是,技术从业者永远都是科技浪潮的领先人物,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自身能力与素质的提升,他们也会恐惧未来的技术变革与技能树,这一方面就是足够的痛点,担心被时代所替代。这里我们可以收集从业人数、语言数量、近期趋势等公开信息来佐证。加上知识付费时代的来临,优秀内容与快捷支付让大家习以为常。这一机会是绝对存在的。关于解决方案,极客时间的路径目前来看是精品战略,和得到一样,另一种模式当然就是泛教育平台,另外就是实战训练营,毕竟学习是反人性的,要有足够的动力,达到学有所成,这是一个差异点,如果往这方面切入,可能还有机会。因为,从订阅人数和实际效果上看,极客时间有提升空间。
2018-08-01 - 刘容Caroline 👍(20) 💬(0)
和创业相关的有四种人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1、想独立创业,但是不知道干什么。 2、已经在创业了,但是对于项目的未来很迷茫,非常忐忑自己的命运。 3、创业进行有一段时间了,发现产品推动不起来,自己做的是个伪需求产品,不知道如何调整。 4、产品发展不错,但是持续增长的能力太弱了,到底如何再爆发,非常焦虑。 这是和创业者相关的常态分析,从我自己脑海中出发的感觉。 这节课中,邱岳解决的问题就是上面的疑问,如果你要做一款产品(个人认为相当于创业)——: 【如何锤炼你的产品创意?】 1、行业未来会是什么样子的? 你需要依据现状和逻辑,客观地对行业做出一些方向性的判断,需要证明,你想做的是否符合现在人们的需求,是否是顺势而为。 2、行业痛点和机会在哪里? 在我们去论证一个产品创意时不一定要非常细致,它更偏向于一些大而化之的宏观判断。 你要跳出来先证明机会客观存在,不论是谁、以什么路径来做这个事,并不影响机会本身的成立。 假设越多,风险越高,但同时假设越多,机会也就越大,所以一个不存在任何风险的机会通常轮不到我们。 3、为什么你能做成,你打算怎么做? 行业趋势成立,机会存在,接下来该思考的就是“你”的独特优势以及路径。 在分析自己独特优势的时候,要避免盲目自信。 不要把“产品运营能力”或者“思维能力”之类的东西当做自己的资源优势,这些能力固然重要,但谁又能说自己就一定比其他人强多少呢? 需要有固定的资源,才是优势。比如:推广渠道、比如:行业多年积累资源。 不过,就算是推演过程能做的非常好,也有固定的资源等,也不代表产品结果就能非常好,这就是真实的世界。 4. 给直觉一个机会 有时候我们需要暂时跳出沙盘,跳出这些路径、规则、方法论,给自己的直觉一个机会。 当然只有具备了足够多的产品经验和反思才能形成有效的直觉,千万不要把冲动当做直觉,浪费了资源和时间。 所以一篇文章看下来,做一款产品成功和创业成功,其实挺难的,绝大部分会失败,成功在时代风口和往日积累,和某个瞬间命运的垂青。
2018-08-06 - 不恭仙人 👍(18) 💬(1)
看了很多留言,很多人都提出了极客时间存在的一些机会痛点,但是这些观点都是使用者们的观点,而我觉得应该多调查下那些曾经使用过的,最终放弃使用的人的观点,这样会更客观
2018-08-03 - 子曌 👍(17) 💬(0)
—,先说说听完这节课的感受。 真是惊讶于有一个想法,在想付诸实现之前做的大量数据信息的采集。在这之前,我或许会找理由说每个人思维方式不一样。理科僧和文科僧的差别之类。但是现在,绝对不会了。 创造新产品、创业、上新项目其前期的分析都是一样的。我虽然不是做产品,但是我想创业。听完这节课,醍醐灌顶,我会让自己冷静下来。更客观理性的去分析想做的事情。 二,说说作业吧。做一款知识App。 这个只是随意畅谈。如果根据文中老兄做婚庆的方式来分析,估计我也做不来。 所以我只根据我个人对各种知识APP的用户体验,来谈一谈。 1,我个人目前体验过的知识App有:十点课堂、千聊、CCtalk、极客空间、英语类的各种APP(轻课、沪江、百词斩、流利说等)、互动吧、喜马拉雅,还有一些没有特色的名字也忘了。目前,一直在用的是十点课堂、CCtalk、喜马拉雅、极客空间、轻课。一直在用的最直接原因是,我都在这上面买了付费课程。 2,仔细思考我现在用的APP。他们都有一下共同的特点: A,自身特色非常明显。十点课堂:知识类丰富,很有品质!CC talk:一款考证考研类的知识App。喜马拉雅:行走的有声读物。轻课:教师品牌认可度非常明显。极客:技术型知识的海洋。 B,有品质。用户体验度比较好。很多App 被我放弃的最大原因是知识质量差。其次是用户体验差。 知识App的价格倒是其次。原因有二:1,现在的App付费定价市场基本趋于成熟。付费价格市场已经大致接受。2,个人觉得App竞争以后会越来越激烈。以后也有可能出现价格大战。 所以,如果非要做一款App,我希望能有这样一款App。 1,针对管理类的有权威的知识App。 目前在市场上,我还没有发现一款App是这样子。倒是有很多管理类的公众号。受过教育的人群基本上工作三年之后,就要开始走向自我管理和非自我管理。管理不仅有益于工作还有有益于个人。 2,打造管理类内容产品。根据第二次分享:上下左右,古今中外。有阶段的有针对性的在App上设计知识模块和内容。 3,学习各大App的优势,完善自身,提高用户体验。App说明白了就是一个信息散播的方式和渠道。根据作者分析的信息搜索渠道,灵活完善用户体验方式。 比如:1,学习。专业的课堂式学习。可以连接国内国外的大学。进行可付费式学习。上线经典有声书籍。连接实体商城。2,交流。跟业内大咖交流。这个可以在App内设置交流模块,和上线大咖自己的付费课程体系。3,时代前沿。创新很重要。管理也是实践的积累上不断进行变革。所以,连接咨询公司实践项目和国内外咨询大师的研究理论,开阔思维。这里面也可以设计免费和付费体验。 (我有点不敢想了,超出在能力资源) 总之就是一想起来学习管理,用户立马就只会想到这款App。
2018-08-02 - Zach 👍(9) 💬(1)
跑下题:那个婚恋市场调研结果感觉跟数据有出入呢?整个社会婚恋观在变化,好多人是越来越不愿意结婚,尤其大城市。
2018-08-19 - YQY 👍(4) 💬(0)
问题:.如何做一款付费知识平台 分析:1,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如何 2,目前行业痛点(或者说机会在哪里) 3,和竞品相比 差异点又在哪里(凭什么我们比竞品更容易成功) 按照上面来分析,知识付费是趋势,这点我可以从大数据分析得到结果, 行业问题点是什么? 知识焦虑却没有解决问题的平台,或者说没有细分到互联网技术 产品的平台,极客时间就是针对这个细分领域而做的一款产品, 最后一个问题,和竞品相比优势是什么呢,这点可以从多个方面分析,比方说专业的师资,性价比,特色功能形成一个良好生态圈之类。
2018-08-02 - Harry陈祥 👍(4) 💬(1)
我觉得知识付费是一个头部产品。显然,极客时间在互联网内容知识付费领域处于头部位置。 极客时间能请来互联网大佬写文章来讨论某个问题,其他产品不一定有这个资源。 如果我来做极客时间这样的产品,应该会往下沉,会做短课,价格也会更低。 另一条思路是 ugc课程,人人都可以出课,而平台只做推荐和导流,社区和评价。
2018-08-01 - z柠檬 👍(2) 💬(0)
邱老师,你好。 了解一个行业或者说一个小的领域,可以从收集系统的信息,和专业人士的认识聊聊,通过数据推衍,可以有一个大概的认识。 但是行业的痛点和机会,除了平时多看,多想,是否其他方法或者说要诀吗?(类如快速了解一个行业『上下左右,古今中外』)
2018-08-17 - zhoo299 👍(2) 💬(0)
作业: 以极客时间app模拟推演一下 1. 行业未来会是什么样子的? 知识类产品的需求和实现应该都在于对应用的场景想象,这是市场。市场的方向在哪里呢?技术行业人员的整体升级需求将大于个人的提升需求。未来应该会有更专业、系统、高端的专门课堂出现。针对性的解决企业的某些部门,甚至项目的刚需。以项目为实操沙盘,训练同班同学间的协同工作能力,同时定向输出多方内容,对同学输出职业分析报告,对项目案例方出具学员与之的适配度、可行性分析,对讲师搭建学员、项目方的对话通道,可以随时由某种链接跟踪、联系、探访。 行业痛点和机会在哪里? 行业痛点主要在人员与工作的适配度吧,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适配,技能要求与职位的适配,个人目标与公司方向的适配。 适配的问题好的猎头可以解决,但是时间和金钱成本偏高,提高双向沟通的透明度又容易出现信息泄露的风险。且有些适配的问题在于技术水平的不对称,或者组织结构不合理。 极客时间可以推出适配性的课程,抽取各位大神课程中的某些章节,混搭成知识界的轻食料理,比如,针对创业初期团队的入门课程包,内含CEO须知(例如左耳朵耗子的一个企业的相关那几节,选听两个企业就再加钱呗),产品经理须知(例如二爷的系统课程中的几节),CTO须知(自选,这里面好多了)HR、财务、融资、市场等等都选上对应的课程,针对企业主,一次性选择对应部分发给相应部门,大家容易产生共鸣了,适配就很简单了。同时也是一种提升。 为什么你能做成,你打算怎么做? 如果是我来做,大概是我知道哪里是上游,比如极客时间的产品体系很完备了。然后我知道客户需求,急切需要解决方案,还知道人性,学习是反人性的,但一样存在在顺应某种人性,达到利于学习的方案,多年教学经历,知道给他们比想要的更好的的方案。团购一样的营养架构限定,火锅自助餐一样的选择自由。
2018-08-09 - 小强 👍(2) 💬(0)
白马非马,如果一个人逻辑性不强,不够严谨,直白点就是祖师爷不赏你这口饭吃。大方向错了,少那么点灵感,7×24都是白搭。
2018-08-04 - Novelty 👍(2) 💬(0)
针对行业未来,我认为未来知识产品还会有巨大的流量红利,而这和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有密切关系,大量人口涌入城市他们会对知识产生更多需求,伴随着人口涌入市场中的知识产品也会出现良莠不齐的现象,同时大型知识产品开始与更多权威机构进行深度合作增强影响力,知识本身也更加细分化。 目前来说行业痛点一方面如何解决用户学完后外界对其学习过程的认可(加分)问题,一方面如何尽量让用户将知识内化为能力从而有良好的个人感知问题。机会主要是来自于对人们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 如果我做,我打算根据人们对知识不同阶段的需求来进行产品设计,首先是解决知识的制造和分发问题,再解决帮助用户将知识进行内化为能力的问题,进而解决用户对知识的“炫耀问题”(能得到市场较高认可度),最后帮助部分用户提升知识的经济效应,比如将用户中的佼佼者进行包装成为平台讲师并作为系统课程的子课程进一步服务用户。
2018-08-02 - Yvonne 👍(2) 💬(0)
作业 1.确定目标用户:首先将极客时间可能的用户群找到,目标用户进行分级,比如说程序员、产品经理等,然后再对不同的群体进行用户调查,了解他们的规模和特点,然后对他们的提升技能学习方面比较喜欢的平台和喜欢的热点技术热门技术进行调查。 2.内容调查,确认目前流行的知识交流方式,选择群体接受程度最大的那个,比如说是文字还是视频,是ppt还是动画这些。对同业的竞品进行了解,看他们的功能和用户回馈。 2.产品流程推演,做出基本的模型,然后进行逻辑推敲,建立高保真模型进行实验,了解一些目标用户对这些高保真程序流程便利性合理性的看法。 3.产品定价。预估自己能够找到当然只是资源,对比同业的资源进行价值对比,合理定价。 4.做出产品,选择种子用户进行市场调查,了解他们的看法,看多少人愿意花钱和推荐给朋友。 5.根据数据调整产品的交互,内容和付费方式。
2018-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