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语 重新认识你自己
你好,我是Rocky。
《基于人因的用户体验设计课》已经到了最后的结束语了。从开始筹备这门课到现在,差不多已有半年的时间。回想这几个月的点点滴滴,感触良多。
沉淀,让我审视自己
如此系统地准备人因系列课程,还是第一次。这门课是我这么多年来关于人因的经验和感悟的总结。
首先我想和你分享一下我在做专栏期间,有关于录音的一个小插曲。我录制音频的环境其实不是特别理想,我家里有两个很淘气的儿子,还养了两只调皮的泰迪犬。为了录制出自己满意的音频,我选择去办公室录音。可是办公室空调系统每隔十几分钟就会出现压缩机的巨响,周末的时候还会遇到上下楼层的办公环境改造装修,叮叮咚咚地不停,貌似办公室录音也行不太通。
最后我记录下了空调响一次的时间间隔,看表提前对空调的响声进行预判。至于装修,我就等装修工人下班了我再录。就这样,这个在办公司录音遇到的小问题就解决了。
孩子们经常和我说,爸爸好像比在华为工作的时候还要忙得多。确实,做这门课牺牲了很多陪伴家人的时光,我经常停笔后发现已经凌晨一两点钟,也有在办公室的沙发上通宵的时光。甚至是过年期间我也抽出了不少时间写稿录音。
但是我觉得这些时间都用在了刀刃上,现在回头看看这门课,满满的成就感。我非常看重这个审视自我,进一步梳理自己知识体系的机会。创作专栏的过程,也是查缺补漏、自我完善、提升思考的维度,实现自我升华的过程。
能完成这门课,其实很感谢你的学习。
每当深夜略感疲惫的时候,每当思绪短路迟迟不能落笔的时候,我总是会想起有那么一群小伙伴在等待更新,心里总是暖暖的,也瞬间充满了力量。通过这次课程的准备,我突破了自己的舒适圈,也让我重新认识了自己。甚至经过这次课程的梳理,现在再细致揣摩自己曾经的一些项目,发现仍有很多改进的空间。
人因,助你拥抱新我
学习这门课程你会发现,你既可以系统性地按着课程顺序学习,也可以针对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跳跃式地学习(这门课的每一节课几乎都可以独立成章)。如果把人因设计比作一本武林秘籍的话,那么每一节课就相当于武林秘籍的一招一式,都可以单独拿出来实战运用。
但是我还是希望你不要仅仅拘泥于一招一式,如果你是全部系统性学完,应该会发现课程的设计是遵循严格的逻辑来梳理的:
- 从人的视、听、触的感官输入到人脑的思维、情绪的处理,再到人的触屏、语音模态的输出;
- 从个体到社会性,从普通人到残障人士;
- 从普通的触屏设备到新形态、多屏互动;
- 从单模态到多模态、从单设备到多设备。
整体而言,我希望这门课能够带你由浅入深,带你走进一个顺应人的生理、心理规律,理解人所处的环境,尊重技术边界的人因设计思维体系。
我在整门课里提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自然交互。这个逻辑类似于文艺复兴艺术的自然主义,自然主义要求用心观察感官体验到的事物,从中洞见到规律,并把这些规律运用到创作上。自然交互也是如此,只不过更加借用科学的研究手段,把这种自然主义发扬光大了。
如果你能融会贯通整个体系,你就会在基于一招一式的基础上厚积薄发,达到物我两忘,任意遨游的境界。
如果你是一位年轻的设计师,希望这门课能升级你的设计思考维度,为你的设计提供扎实的理论支撑和帮助。
如果你是一位有丰富设计经验的设计师,希望这门课给你的设计思维打开一个新的天窗,让你的设计理论体系更加完整和扎实。
如果你并不是一位设计师,其实也没有关系。从宏观层面上来讲,人人都是设计师,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做设计,都在经营我们的生活。你可能设计的不是软件,而是你的家、一款产品、一些代码,又或者是一个公司或者组织的流程。
不管你设计的是什么,只要你需要有意义、有次序、有意识和富于直觉的努力,那么这门课应该就会给你启发。它会告诉你,理性系统的设计思考为什么会好过糊里糊涂的应对。
我真心希望这门课能让你忘掉那个对自己身边体验麻木的旧我,拥抱关怀人性、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新我。
希望这门课能帮你重新认识你自己。
开源,让我们共同成长
而且,学完这门课不应该是你的终结。
知识是会迭代的。任何课程的内容,都会有对应的生命周期,有老化的时候。但是正如生命繁衍演化的逻辑一样,知识也要持续不断迭代更新,才会生生不息。
我希望你在学过这门课之后,开始以不一样的视角和思维惯性,去审视以前本没有疑问的设计。你并不需要简单遵循我总结出来的规矩,更要从前人的总结里汲取营养后,结合自己的实践做进一步的思考和研究,相信你最终会得到很多让你惊喜的想法与作品。
当然了,如果你能够把这些感悟梳理成一个知识体系,在留言区一起分享就更好了。让我们一块迭代更新这门课程,让人因这棵大树更加枝繁叶茂。
我现在从事的是开源工作,开源强调的是:“共建,共治和共享”。知识开源也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维度。
最后,我也希望你能够借鉴知识开源的理念对待这门课,广泛传播给还没有学过这门课的小伙伴,让更多的人受益,共享这些知识,共创这个知识体系。如果国内的设计团队都能够理解这一点,就会更容易成长,就能更快把国内的设计师都拉到一个新的创作思维高度,从闭源设计到开源设计,那将是我最大的荣幸和期待。
感谢你的一路相伴,不说再见,我们加餐和留言区见!
- 🐑🐑月半文武贝 👍(1) 💬(1)
期待老师继续更新新的课程,启发真的很大,很多知识点直接运用在日常的工作以及生活中。
2021-11-03 - 阿童木 👍(0) 💬(0)
非常棒的一门课,让我这个非设计行业的人,受益匪浅!
2022-03-20 - 石云升 👍(0) 💬(0)
这门课教会我很多新视角看问题。值得回刷
2022-03-15 - KingSwim 👍(0) 💬(0)
很有体系的一门课
2022-01-07 - 慧慧isسمر 👍(0) 💬(0)
受到很大的启发,希望能有新的课程。刘老师讲的真的太棒了,希望自己也能为人因的大树施肥浇水。
2021-12-08 - 上校鸡块 👍(0) 💬(0)
555看不够 需要反复看 真的写的太好了
2021-09-09 - Geek_d7623f 👍(0) 💬(0)
从开始一直追到结束,这门课程内容丰富生动,让人获益良多。我们原来做人机交互界面,总是想从工业设计出发美化,但我总觉得美化的背后一定是有科学地精心设计,但是又不知道去哪找依据。原来想不通的地方,竟然在课程里找到了参考。我把课程分享给同事,大家边学边讨论,一致认为这是门宝藏课程。
2021-08-06 - 设计史论君 👍(0) 💬(0)
集中用了一段时间把刘老师的这门课程看完了(语音没有来得及听),我觉得内容特别好,对于用户体验设计的学习获得了一定的认识。希望老师可以继续推出此类课程。
2021-06-13 - Liao Pei 👍(0) 💬(0)
原来对体验设计只理解到色彩和构图、交互,这门课让我感受到它的空间还可以这么大,更有兴趣了
2021-05-11 - Geek_amos 👍(0) 💬(0)
五四青年节学习完毕,谢谢老师,一个前华为Boy
2021-05-04 - LDxy 👍(0) 💬(0)
谢谢老师的分享!
2021-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