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餐 大厂的围城:你想进去,我想逃离
你好,我是炒炒。
今天,是我们的一次加餐课,我主要是想在你的学习之余,和你聊聊“大厂和小厂”这个话题。
在最近的留言里,我发现,很多小伙伴都和我反应了一个问题,说自己是小厂,没有交互设计师、体验设计师这个岗位,自己就是个画图的,啥都要干。最重要的是,没有系统的成长路径,就算是看了很多书,上了很多课,懂得了很多知识点,还是进不了大厂,怎么办?
即使最近大厂猝死新闻频发,但是依然挡不住很多小伙伴想进大厂的心。我工作这么久了,即使自己现在是某银行体验团队的负责人,我发现,还是过去的腾讯设计师的头衔更好用。
为什么这么多人挤破了头,也想进大厂?其实,这是一种执念,一种我要进大厂的执念。因为,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只有进大厂才是自己人生改变命运的契机,一定要抓住。
那么,大厂真的值得进吗?
为什么大厂那么香?
我们先来定义一下大厂,方便我们对齐信息。
大厂,有多大?在我的意识里就是,员工人数超过一万、上市的、增长型的、有钱的、有互联网属性的公司,都叫做大厂,比如腾讯、华为、阿里、字节、拼多多等。
加入大厂有什么好处?
第一,就是钱多。多到什么程度,我不敢说,毕竟发钱的不是我。但是从我自己的个人经历来看,就是年薪包养活一个家庭是可以的。
第二,牛人多,是真的多。因为,能进来大厂的都是在专业上有自己见解,且技术很过硬的人。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他们能够帮助你很快地成长。而且这些人的学习能力很强,在这样一个快速学习的氛围中,你自己的成长会非常快。
第三,改变世界的机会。是不是听起来挺玄幻的,但是的确是真的。之前有个创业界的段子是说,如果投资人问你,如果腾讯要“借鉴”你的想法,你怎么办?
虽然只是个段子,但是的确从侧面说明,大厂想做一个事情,钱多、资源多、推动快,只要启动,产品就一定能出来,不会出现缺钱项目就夭折了,项目很难推动的情况。倘若你有一天也有了一个项目,是不是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微信”,你是不是就有机会去改变这个世界?
第四,福利好。其实这个倒是不用说,是每个人都知道的事情了。什么食堂、班车、节假日福利等等,还有一个福利就是规范,有法律保证,有人文关怀。
是的,关于大厂的好处,还是很值得拎出来说说的。毕竟,有很多小公司确实无法做到跟大公司一样的福利保证。有个朋友就跟我分享过他之前在一个小公司的故事。
这个公司是个小厂,对员工极其苛刻。比如说,不仅上班和下班要打卡,就连中午午休也要打卡,就是为了严格把控午休的1个半小时。到了晚上,还要扣除掉6点到7点吃晚饭的时间,从7点开始,才能算加班,累计加班4小时才可以抵消迟到5分钟。
新员工入职3个月,也就是转正之前,还要自费交社保,不自费的话,自己也可以找地方挂靠社保,社保按照最低公司缴费。后来,这个公司跟自家的产品总监闹翻了,产品总监跟这个公司打官司的时候,公司方居然表示,产品经理月薪就应该给最低工资2200元。
虽然大家出来工作,都是为了实现人生梦想的,谁又会在意那么一点社保呢?但是,人家年薪百万的产品总监来你这里,月薪只有2200元,股票期权啥都没有,难道他就是当代活雷锋?
所以,有的时候,倒不是大厂有多香,而是小厂实在是令人心寒。但其实,也是无可奈何。
因为,我个人也是创业过的,所以,我知道小公司最大的目标就是——活下来。
活下来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找爸爸”,也就是找到一个大腿,这样你活下来可能就不愁了。但这个公司的核心能力就变成了关系的经营管理能力,也就是说,核心点在老板的个人能力上。
倘若不是大的公司,那么设计师的成长体系就很难系统化。比如说,现在某个手机大厂有一个周边供应商a厂,虽然a厂的固定设计师可以接触到大厂的规范、要求,但是a厂为了活下来,一定是会拼命降低成本的,例如用996福报去要求员工,却给着清洁工阿姨的工资。
于是,a厂的设计师会疲于奔命,没时间 、没精力、也没机会去系统地思考是什么、为什么。提过来的需求基本都是上午给需求,晚上交付;一个接一个,没有喘息的时间。
老板也不懂设计,嘴巴里喊着,打造极致的用户体验,但是,实际上用人的时候都是把设计师当作美工使用。有的时候,作为设计师,就算你明知道这样不对,你却不知道哪里可以改进。
最可怕的消耗是,长时间保持这样的状态,会磨灭了你想成为一个优秀体验设计师的梦想。
进大厂要具备什么能力?
从大厂和小厂出来的设计师,差距真的会很大吗?
我以目前我的团队为例,从腾讯过来的设计师,无论是系统方法论、还是产出的规范性、抑或是沟通的有效性,的确都要更好一些。而从小厂出来的同学,相对来说,路子比较野,流程相对不规范,职能边界的概念也不是特别清晰,做得也不是很深。
既然如此,想进大厂,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
要有职能分工的意识
我在招人的过程中,经常会收到一些简历,应聘交互设计、体验设计。
可是作品里几乎都是偏视觉的内容,没有看见诸如用户研究、竞品分析、流程分析、设计策略、逻辑思辨等相关的内容。但是,放进视觉岗位,又觉得其视觉表现能力也有些欠缺。
所以,我们需要很清晰地知道一件事,就是大厂对这些岗位还是有核心能力要求的。这里你可以回看下咱们的“02 | 交互设计师可以被产品经理替代吗?”
视觉的要求就更不用说了,既然要做视觉,那么作品里,至少要有那种看起来可以眼前一亮的视觉呈现作品,同时,还能表现你的审美、你的创意、你的生活情趣。
有的小伙伴留言说,没有交互设计、体验设计这个分工。
那么,我给你的建议是,先去具备目标岗位的思维、思辨能力,并在工作中不断地去实践、提升自己在目标岗位上的能力项,打磨岗位的核心能力。把每一个自己参与的或者主导的项目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经营,有意识地去经营自己的能力。
要做到职责清晰、边界模糊,对自己的能力要心中有数,要会对自己的能力进行拆解。后面,我会在课程的“11 | 设计师的能力可以量化吗?”这一讲中,具体展开讲。
要有专业度
专业的反义词是业余,专业其实从某一种层面上说来,是对比出来的。
还记得我们在“03 | 你画像中的用户是真的还是假的?”中举的例子吗?小A和小C两个人同时做用户画像,但是,因为小C在整理个人属性信息时,有意识地把信息指标和产品属性做了取舍,保留了和产品场景关联性较大的信息,剔除了一些和产品场景没有任何联系的信息。
所以,我们说,小C的Persona会提供更多的参考价值。这就是专业。
如何让自己更专业,就是要先评估自己、找到短板、制定目标、找出问题、反复练习,反复复盘,只有这样,你才能一天比一天更专业,才能在自己的领域里发声,有一席之地。
有一句名言:你想成为什么人,要先活成那样的人。
你可以人不在大厂,但是你要先知道大厂要什么人,然后自己先去成为这样的人。
30岁了,我还有机会进大厂吗?
可能你会问了,和小厂比,大厂那么好,为什么大厂的人会想着干两年就走了?
因为担心有命挣钱没命花!996是不是福报,我不知道,但是在大厂,你想拿高薪水,一定会伴随高压力高工作强度的。这天下哪有什么白来的午餐,所有命运的馈赠都是有标价的。
在这样随随便便就年薪百万的岗位里,小伙伴除了工作和过劳肥,几乎一无所有。
还有一个原因是世界那么大,我还一点都没看看。当我的小伙伴跟我说西藏的美时,我的段子是一个接一个,但是除了想象中的段子,我双眼未曾见过真正西藏的蓝天白云的,更不用说尝尝那个仓央嘉措的小情人的酥油茶是什么味儿了。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晋升困难。
高手遍地都是,都为这个公司的高速发展作出了贡献,领导岗位就这么几个,必须等到合适的机会、有坑了,你才有机会晋升。专业晋级的具体细节,我们也会在后面的课程讨论。
不过,年轻的时候,你总要尝试努力着进一次大厂,哪怕是为了开阔眼界,或者拓展思路,就算你只是为了体验一下,证明自己的实力,我都鼓励你进一次。
也有小伙伴留言说,我30岁了,一直在小厂,还有机会进大厂吗?
在互联网公司,如果是技术岗,在我的理解中,设计其实也是技术的一个分支,要看你是否具备不可替代的技术实力。如果是leader岗,那可能性比较小,除非有奇迹。
现在,大部分大厂有学历要求、过去成绩要求 。所以,没学历的话,我建议去念个优秀的在职研究生;没成绩的,我建议可以找机会整点成绩,系统地让自己专业能力成长起来。
即使到了30岁,我们依然有机会进大厂,只要你能同步提升自己的软实力和硬实力。
不过,还有一个点,就是b端产品、证券、银行等偏传统行业的,对大龄设计师相对友好。
之前,我看过一份财报说,美国的70%互联网行业的营收都是由b端撑起来的,而中国互联网10%都不到。随着经济的发展,新兴的机会变少,企业的增量也在逐渐往内部提效、精细化管理方向发展。如果你实在觉得冲刺大厂太难,可以考虑一下多关注偏传统行业的设计机会,说不定机会就在下一个路口等着你呢。
有句老话,叫“是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但是,你把未经打磨的金子放黑屋子里试试,是发不了光的!金子不是发光体,是需要有光源被折射才能发光,这个光源就是好的平台。打磨好自己,成为折射光的利器,等待机会来临,就能闪耀。
在我的想法中,设计职场有三种打开方式——设计管理、设计专家、设计变现。说人话就是走管理路线、走设计专家路线和设计创业路线,这个话题很大,所以我也有本书《设计职场的三种打开方式》,你要是有兴趣,也可以关注下。
总的来说,所有的学习都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目标很重要。将“更好的自己”这个目标量化拆解下,定个1年计划、1个季度计划等,并努力实现每一阶段的目标,就是有效成长。
大道至简,徐徐图之。
- 石云升 👍(18) 💬(2)
大厂招人成本更高,所以门槛高。大厂的优势老师说了很多,我来补充一些不同的观点。 我建议同学们去创业公司,当然我们对创业公司也是有要求,求职本来就是双向选择。在你面试过程中寻你找那些你觉得很厉害面试官,询问你应聘岗位未来的发展和规划与公司氛围。觉得自己合适就行,钱少点都无妨。这类公司有几个好处。 1、工作职责更多,接触的技术范围也更广,能学到真东西。相比如大厂出来的更具系统化,你会更具有创造性。 2、创业公司有更多的换岗机会。换岗能提高你的协作能力。我们的很多工作都是相互配合的。特别是跨部门的协作。我们都说要换位思考,但换位思考的前提是你得知道这个岗位是如何思考的。 3、创业公司有更好的晋升空间。当然这是在做成了的情况下。但就算失败率高,我们实际付出的成本并不大,但如果成了,收益却是非常大的。 4、这段经历,能让你在选择自主创业时,有更多的思考。刚刚毕业的人甚至工作1-2年的人并不适合创业。想想我们自己第一次做菜的时候是不是都可能犯错。更何况是做这么大的一个项目。 不管是去大厂还是去创业公司,都是要去学真本事的。不同的工作方法能给你带来更多的思考。当我们工作几年后,很容易陷入一种“每天重复”的工作状态,这时候,我希望你能具有警惕性,要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所谓一万小时定律,是建立在刻意练习的基础上的。
2021-01-15 - 熊斌 👍(7) 💬(1)
今天的内容对于开发而言也是一样的,做事的底层逻辑基本上一样。 相比之下,我比较喜欢目前的这份工作,在日企上班,工作氛围啥的都很好,大家也很nice。除了特殊情况,不用996或者007,至少还能在工作之余享受一下生活。 我可能进不了大厂,对于大厂也没有那么多的执念。赚钱可能没有大厂的同学多,但是也慢慢得通过努力在不断提高收入。 学习资源的话现在极客时间等各种平台上面应有尽有,只要舍得花点小钱基本上就能与大厂大佬们对上话了。 我一直是跟着一个领导,跟了五六年了,有啥好事儿他都会想到我,现在我们在壮大自己的队伍。 大道至简,徐徐图之,希望自己能一步一个脚印,做大做强。
2021-01-15 - 镞砺括羽 👍(5) 💬(1)
虽然大家出来工作,都是为了实现人生梦想的,谁又会在意那么一点社保呢? 这个我不太认同,在中国很多人出来工作是为了生存
2021-01-19 - DDDDesign 👍(4) 💬(1)
没去过大厂,但以前在一个创意领域排名前几的设计公司呆过,外面的人觉得公司有创意、做的作品有意思,都想进来;里面的我们会觉得加班多,工资低,想看外面的机会。也是围城的感觉。 不管大厂小厂,适合自己的就是好厂。
2021-01-16 - 石云升 👍(4) 💬(1)
说实话,有大厂工作经验的,我们招聘时都会高看一眼。好像大厂出来的就很牛。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大厂牛人多。但更重要的是,他们做出来的作品牛。真正能给你加分的永远是你的作品。
2021-01-15 - 未设置 👍(4) 💬(3)
简单总结一下: 1.大厂流程正规,牛人多,进去不用受气 2.小厂设计师没有话语权,被老板欺压 3.30岁以后中上水平的设计师就不要考虑大厂了 4.30岁以后可以考虑传统行业B端,这种不太需要设计技能岗位,(个人感觉这里设计师其实跟小厂地位差不多) 5.只有自我学习才能不被淘汰(大厂优化)
2021-01-15 - 惜心(伟祺) 👍(3) 💬(1)
大厂、小厂、中厂都待过 个人觉得,大厂大牛确实多,知识可以得到体系化提升(只要你愿意) 小厂大部分时候是疲于奔命,但是你个人可以决定的事也更多,可以有更多自己的独到见解 中厂,相对中规中矩,体系化也有些,你个人如果够优秀也可以提出些自己想法 但是无论在什么厂,更重要的是保持自己的思考,多总结 要开阔视野规范自己,大厂绝对值得一去,多在大厂折腾,条件许可多输出自己想法,如果可以多拉人拉团队去试试,你1年的成长远远超过在小厂3-5年经历的事情
2021-05-27 - 再等等 👍(0) 💬(1)
老师 在职研究生考虑的方向是专业领域深耕还是转管理专业的比较好
2021-04-11 - 槑子笠 👍(0) 💬(1)
老师,B端方向的适合大龄这个是有什么联系嘛,行业的机会点来说的话应该对于各个设计师应该都适合吧,跟年龄好像也没什么关系吧
2021-01-29 - 完美坚持 👍(7) 💬(0)
给大家分享袁军老师的得到锦囊 1. 先别忙着做选择,你要先了解大厂和小厂的优缺点。 大厂最重要的优点,是职责划分更加清晰。大家各司其职,每一个流程都有专人把控,质量有保障,很少出现大家的分工乱成一锅粥、需要互相帮忙的情况。 2. 大厂还有一个优点,能帮你培养你全面思考问题的习惯。由于工作细分度极高,每一个环节要求质量都比较高,所以想出的解决方案必须全面细致,考虑各种异常场景,提供各种预案。 3. 另外,在大厂你的视野更加开阔。合作伙伴、客户或者用户大多都是著名人士、著名企业,对你日后的社会价值提升、人脉积累有好处。 大厂其他的有点——流程化,成长路径明确,培养人的体系完善 加餐 | 大厂的围城:你想进去,我想逃离 4. 当然,大厂也有缺点:僵化、低效,实力不顶尖的人晋升难。 往往一个想法需要经过层层流程批准,才能实现,而且如果你能力不是极强,或者不擅长与同事领导的社交,晋升速度可能慢一些。(我在学华为案例课的时候,有时候就想,华为内部好像自己真的是有奋斗奉献的态度和精神,并且有能力就行了,好像关系攻略没有多大用,听了这一句话,感觉有那样的态度和能力当然好,但是情商方面、社交能力方面也不是说想象的作用那么小) 5. 创业公司最重要的优势是工作独立,自主权更大。 你的想法更值钱,在小公司你要面对来自其他岗位的求援,各种工作问题都需要你想办法解决,相应就具备很高的话语权。 6. 能直面大咖,获得直接对话的机会,是创业公司的另一个优势。 某些行业大牛会聚集在创业公司的高层,他们的业务水平已经炉火纯青,你在工作和业务上能直接和他们对话和学习,了解他们的逻辑链条,这也是一般大厂的基层员工难以获得的机会。 蔡钰 127 | 沈鹏:怎样从美团实习生成长为水滴CEO - 得到APP 在这一讲中给了一个例子吧算是 7. 管理扁平化,晋升机会多是创业公司的另一个优势。小公司组织结构相对简单,有更多直接领导接触的机会,只要表现好就可能受到赏识。 8. 创业公司的缺点是,可能老板或团队人员“不靠谱”(风险),公司因为初创可能还没有稳定的盈利模式,未来发展不清晰。 9. 在你进行选择时,你必须问问自己“我对一份工作最看重的是什么”。 这个核心判断标准,才是最终决定你选择的最重要因素。如果你能列出很多因素,比如“个人发展”“工作氛围”“福利待遇”,那么一定强制自己排出个优先级,看排第一的是什么。 10. 如果你最看重“福利待遇”,尤其看重落户口,那么建议你选大城市的大厂、国企。 因为身为应届生,落户一线城市比非应届生更容易,机会可能只有一次,千万要把握住(?!)。 11. 大厂的福利待遇也往往比创业公司覆盖面更广:包括住房、医疗、生育等方面的补贴、季度性防暑补贴、以及各种奖金,乃至未来子女的医疗和教育(?!)。 如果你不希望未来生活成本全靠自己扛,选大厂能帮你减轻一部分。(我觉得借用硅谷来信3 财富自由中提到的 “安全感”,这可以是安全感的来源) 12. 如果你最看重“工作氛围”“个人成长空间”,那更适合创业公司。 工作氛围更能畅所欲言,个人的话语权也更高,晋升更容易。(之前梁宁老师说,包括吴军老师也说,一些特别大的公司,对人才培养还是有一套的——相对于不成熟的初创企业来讲) 13. 不过,如果要选择创业公司,我要提醒你注意:一定要看创始团队的核心人员是否有多次成功创业经历。 蔡钰 127 | 沈鹏:怎样从美团实习生成长为水滴CEO - 得到APP 沈鹏去只有9个员工的美团做实习生,好像也是这样,觉得王兴厉害,所以去 如果一次都没有,那不要去,如果很多人都是成功过的行业大拿,那可以去。 14. 选创业公司,还要看它有没有靠谱的盈利模式。 建议你用企查查、天眼查的这类软件,了解一下他们的营收情况,营收情况越佳越好。如果你查发现连续两三年都在亏损,那么可能盈利模式还不清晰,轻易别去。 15. 还要看创业公司所在的行业,有没有一定的准入门槛。 有技术门槛的行业,创业的成功率会高,而且这类创业公司一般都有一定的行业背景和大厂背书支持。你可以查一查公司的相关新闻和产品发布会,就会有更深入的了解。 16. 如果你真的很难抉择出自己最看重的因素,那么还可以分别去实习再决定。 一般来说应届生的身份,在不涉及社保和劳动合同的基础上,可保留两年,某些地方政策可以保留三年。 (意思是,只要你不和任何公司签正式合同、不交社保,两/三年内就都算应届生。一旦签了正式合同、交了社保,即使在两/三年内也不算应届生了)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拿出几个月到半年的时间,分别去大厂和创业公司实习,签订实习生的合同。 想到一个相关的视频——算了,直接到B站上搜 应届生 ——这可能算是一个热点话题
2021-03-25 - 醉吹东风 👍(1) 💬(0)
老师说的很对呀~~曾经去大厂面试过2次吧~~很遗憾都失败了(当时还失落了好几个星期)~~~因为小公司没有交互岗,想要去大厂交互岗对我而言就变得很难很难~~~当时心里只有万般的不甘心~~报了几个网课吧,每一次都认真对待作业~~~终于拿到TX的门票~~~真的很艰难~~有时候机会只有1次~只有做好准备好好抓住才行~~
2021-09-26 - ifelse 👍(0) 💬(0)
学习打卡
2024-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