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预习 如何理解“增长”?
你好,我是刘津。
今天我要跟你分享的主题是如何理解“增长”这个概念。
如今“增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究竟什么是“增长”呢?
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位置,有着不同的理解。有的人觉得增长是提升KPI,有的人觉得增长是提升市值,有的人觉得增长是用户量增加,有的人觉得增长是专门由增长黑客来负责的……
这些理解都是不全面的,因为增长需要从全局的角度来看,而不是从局部的角度看,那样就变成“盲人摸象”了。
总体来说,“增长”代表的是产品的长期价值,包括用户价值及商业价值,当然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今天我会从不同的角度帮助你理解到底什么是增长。
增长黑客VS产品极客
近年来增长黑客的概念非常火爆,很多人会自然地将“增长黑客”和“增长”等同起来。
但实际上,“增长黑客”做的只是增长工作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一直秉持“产品至上”“用户至上”的产品极客也一样是在做增长,只是路数不同、思维不同而已。
增长黑客
我这么说“增长黑客”和“产品极客”,你可能会很迷惑,这说的到底是什么?为了解释清楚这两者的差异,就不得不提到这两种理念的代表产品:抖音和微信。
抖音是近年来增长最快、最受欢迎的新产品之一;而深耕多年的微信目前日活已经达到10亿。这两款产品可以说都是把“增长”做到了极致。
抖音是今日头条旗下的产品,在技术风格上与今日头条一脉相承,被归入“头条系”产品。
头条系产品主要使用算法进行新闻及内容的推荐,这种偏向技术与数据的方式正是增长黑客所主张的。
和传统的内容型产品相比,他们不需要过度依赖人工,仅通过用户自发生成的内容成就了自身旗下多款炙手可热的产品。
但是,数据有很大的局限性,它只能验证现有的想法,永远无法探索未知的东西。
你的每一次点击,每一次搜索,经过数据运算构成了你在数据库中的用户形象。增长黑客的方法就是如此:用数据推算出你的用户形象,再根据你的喜好给你推荐类似的内容。
这就像传播学中的“回音壁”效应:基于数据算法的产品就像一个回音壁,你发出声音后,应用反馈给你的是与你自己的声音相似的回音。你认为自己的“声音”得到了“印证”,所以你会对自己“声音”的正确性更加坚定不移。由此,你的信息、知识圈层只会更加固化,视野越发狭窄。
产品极客
和增长黑客相反,产品极客鼓励创新、追求极致。
“微信之父”张小龙说到产品设计原则,他提到的第一条就是:“好的产品是有创意的,它必须是一个创新的东西。”
只不过可能对于目前的互联网来说,大家更关心的是流量,是变现,所以人们可能很久不会去想什么是“好的产品”了。
张小龙的话戳中了很多产品人的痛点,那就是怎么平衡创新和绩效指标。
如果一直盯着KPI,那只能是在原有基础上优化提升,很难彻底创造一个全新的东西出来。而这些年微信一直在不断创新,比如红包、公众号、小程序等等,它们都是围绕微信的价值定位“一个生活方式的工具”创新而来的。
“增长黑客”和“产品极客”的例子可以用一句爱因斯坦说过的话解释:“事情不会在出现问题的那个层面上得到解决,只有上升到更高的层面才会得到解决。”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绕?举个通俗的例子吧。
假如你家的羊被狼叼走了一只,你往里面补了一只羊,表面上看这个问题解决了。过些天,又有羊被叼走了,你又得往里不断地补羊。
可是有一天你登高望远,发现原来是羊圈出现了破损,那么你只要把破损的地方补好就可以了。
做实验其实就是“补羊”,一直在出现问题的那个层面上解决问题。
用大海捞针的方式穷举各种可能进行实验,这其实是一种受限于无法利用更高潜能的“笨方法”。如果人自身可以提升视野和维度,去“补羊圈”,问题往往迎刃而解,并不需要无穷次的实验。
听到这里,你是不是产生了“做一名产品极客才是正道”的想法?那你想过为什么“产品极客”之路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吗?
实际上,想成为一名真正的产品极客难之又难。
如果你去看乔布斯、雷军、周鸿祎、张小龙等产品大佬们的自传和文章,会发现似乎并没有什么成熟的方法论,靠的是天赋、机遇、敏锐的眼光、多年的实战积累。这让人怎么学习呢?
这也使得增长黑客理念逐渐占了上风,毕竟它更容易落地和学习。所以两者各有千秋,也各有利弊。
当然,为了帮助你理解,我把二者的特征形容得有些极端。毕竟为了自身增长,大家也都在互相学习,头条也做用户研究,微信也做数据验证。
所以下面重点讨论通过这个专栏我要带你学习的方向——如何结合二者的优点做既有创意又有效率的增长。
“以用户为中心增长”才是真正的增长
产品极客关注创新、洞察力、思维、体验、传播等等;增长黑客注重数据驱动及小成本快速实验;两者如能合二为一,这不正是我们上一讲中提到的“最终为用户,简单却有效”吗?
基于这种设想,2018年我们在业内首次提出了“以用户为中心增长”的价值观。
因为只有回归用户价值,才有长期持续增长的可能性;同时配合有效的增长手段,让增长效率大幅提升、事半功倍。
所以,“以用户为中心增长”从来不是把提升关键数据指标当作最重要的事情,而是通过提升用户价值提升商业价值,数据只是衡量的手段和工具而已。
产品极客偏重“道”的层面,而增长黑客偏重“术”的层面。道术结合、双剑合璧,才能做到“以用户为中心增长”,这才是我们真正追求的有意义的增长。
如何“以用户为中心增长”?
“以用户为中心增长”的过程,简单来说就是“以用户为中心,通过差异性洞察找到增长的爆破点”,再配合数据驱动的实验方法,最终达到“持续地以最小成本创造最大价值”的目标。
以用户为中心是基础,真正服务好用户才可能提升企业价值,但这并不完全依赖于专业程度,重点在于有能力挖掘用户的潜在心理和真实需求。
所以现在以及未来,企业需要的不是最“专业”的人才,而是最“懂用户”的人才。上一讲中的几个小例子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作为设计师,你捕捉到了金融产品的用户需要的不是好看的界面,而是正规、可靠的风格,那你设计出来的界面转化就会比别人高;
作为一个手机游戏公司的老板,你捕捉到了用户当前需要的不是炫酷的画面效果,而是简单容易下载的游戏,那么你做出的游戏下载量自然就比同行高很多;
作为一个数据分析师,你发现开某一款品牌的车主在他们那里的留存率特别高,那么你就有可能促成非常有价值的商务合作,继而改变公司未来的走向……
所以我们一方面要以用户为中心,另一方面要找到其中最关键的可以影响到增长的爆破点。这个爆破点取决于“差异性洞察”。只有当你捕捉到了别人没有发现的点,你才可能出奇制胜。
找到“差异性洞察”后,我们还需要通过小成本实验来验证它是否真的能带来增长。如果成功了,那么它就是一个合理的增长爆破点,如果不成功,我们需要继续洞察再实验。
在过往的实践过程中,我发现只要找对方向且方法正确,就真的可以做到“四两拨千斤”,持续地以最小成本创造最大价值;而不必耗费大量的人力成本,最后却无功而返。
在专栏的预习部分结束后,我会分别教你如何做差异性洞察、如何提出假设并寻找相关增长机会、如何落地到具体项目上、如何定期复盘带来持续增长等等。
思考题
结合你自己的工作内容,在绩效和创新之间,你会如何取舍或如何结合?
欢迎你在留言区发表你的想法或者提出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与我和其他同学一起讨论。
如果你觉得有所收获,也欢迎把文章分享给你的朋友。
- SUMI 👍(0) 💬(1)
协同过滤算法能避免回音壁效应
2019-08-20 - 亦知码蚁 👍(0) 💬(1)
我问个与课程无关的内容 就是老师文章里面的图片是怎么做的 色调怎么调的,看起来很舒服
2019-04-16 - AntLoin 👍(42) 💬(0)
实际工作中,基本都是为KPI服务;而工作中跟对人是很重要的,公司的战略和Boss的格局也决定了当下自己的职业RoadMap,从而才会站在更高角度去思考。以用户为中心感受颇深。 1、你的产品是否为用户减少痛苦。 2、你的产品是否为用户提升价值。 3、你的产品是否为用户节约时间。 4、你的产品是否为社会创造价值。 人都是惰性的,让用户把时间愿意耗费在你的产品上!
2019-04-12 - 志 👍(37) 💬(0)
目前所在公司的产品是信息资讯类,「帮助用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面获得最有用的信息」就是产品的核心价值,一切的数据增长手段都围绕这个核心价值开展。 1、用户价值和商业价值;两者相互依赖,用户价值会提升商业价值,商业价值创造利润反哺用户价值。但在特定的时期两者之间会有取舍,比如产品中的植入广告,广告是产品商业化的重要手段,对于企业存亡时期来说非常重要,在这个阶段,牺牲一定的用户体验来获取更高的商业价值是无可厚非的。 2、绩效和创新;绩效是紧急重要的事情,创新是重要不紧急。紧急重要的事情必须在一定时间段内想尽办法完成,是短期的收益;重要不紧急的事情需要长期积累,重视的是长期效应;如果能坚持做长期有价值的事情,那么短期价值就是自然而然会实现。但是现实中企业关乎生存的时间窗口常常不允许做长期创新,短期绩效见效快会是一般选择,能做到两者平衡对决策者的能力要求非常高。 3、洞察力与数据导向;差异性洞察就是显微镜,看到最本质的最关键的价值点;数据导向是放大镜,将合理的爆破点价值点放大从而实现增长。 即使明确产品的核心价值,但在日常工作中实现「差异性洞察」式的创新对我来说仍然很难,目前工作是在不偏离产品价值的方向上做着数据导向的优化。期待刘老师后续关于如何做差异性洞察的文章,给予灵感~
2019-04-12 - r00k1t 👍(29) 💬(1)
增长黑客有点像局部优化到极致的概念,而产品黑客则是不断突破局部边际寻求更多全局的爆破点。若以抖音为例子类似“你喜欢什么我就喂你什么”的nai头蜜,所以在短时间内能有爆发式增长,而以微信为例子则类似“我觉得你需要什么你拿好了”的家长式关爱,得以大范围的传播,但他们核心都是以用户为中心,不同是为用户提供了不同的价值。不知道我理解的对不对,还请斧正。
2019-04-12 - eds 👍(17) 💬(1)
公司为了盈利不择手段 没有什么用户体验
2019-04-12 - 杯中酒醉人心 👍(8) 💬(0)
抖音是寻求边际爆破,不断出奇制胜,微信厚积薄发,妈妈式的关爱,让你乐见其成。 明明应该以用户为核心,可是现在公司都是以变现为核心。 在保障绩效的基础上,适当创新?
2019-04-12 - 梦见君笑 👍(5) 💬(0)
今天的思考题:结合你的工作,思考在绩效和创新面前如何取舍和结合。 本人作为一个程序员,所谓的绩效指在规定的项目开发时间内完成需求开发,为团队改善工作流程等;那创新呢,对外(产品用户)是如何以新颖的交互设计,更合理的用户操作,能为用户提供更多价值的角度去开发产品;对内(内部人员),如何优化某一步的工作流程,能够为团队开发更好的赋能,节省开发成本,提高开发效率。 在充足的资源面前,肯定是追求"鱼和熊掌兼得",但是在有限的资源面前,肯定是要着重核心需求的开发。让产品能够用起来,后期优化细节。所以原则一般是"kpi优先,创新会让步"
2019-04-16 - 求知鸟 👍(3) 💬(1)
你的产品是否让人感到爽,很多人没事的时候刷抖音(满足了用户消遣时间的需求),然后就停不下来了(需求不断得到满足) 你的产品是否可以帮助别人抵御恐惧,得到,极客都可以帮助用户抵御知识落后的恐惧。
2019-04-22 - 我是老张 👍(3) 💬(0)
"事情不会在出现问题的那个层面上得到解决" 继黑洞后,爱因斯坦又一被证实的理论[呲牙]
2019-04-12 - monutain 👍(3) 💬(0)
hi!老师好, 我的个人理解,创新性产品,不一定要做出产品来,做产品也好,运营也罢,转变一下思路,跳出来看这个事情,可能思路就不一样,公司鼓励用最小的成本去试错,如果有效,才产品化,那么其实公司鼓励产品经理们努力去想,去深挖产品价值... kpi是一定有的,在满足kpi的情况下,努力寻找自己的模式,才是产品经理的价值所在,个人认为boss只是我们的资源方,给我们提供开发,测试,资金等,产品如何做,还是要靠深挖用户背后真实需求,增长极客和产品极客方法,都需要有效融合,合理化运用到自己的产品场景中去... 希望学有所有,继续学习!😀😀😀
2019-04-12 - 易林林 👍(3) 💬(0)
我个人来讲,偏向于产品极客,一个能长期、持续去分析和判断用户行为的产品,更愿意花时间和精力为用户着想,给用户带来便利,节省用户时间,减少用户不必要的消费...。 只不过亲身经历过几次产品的开发和设计后,市场、财务等等诸多因素,很难给你那么多创新和试错的机会,再好的产品也经不住时间的摧残。现在市场上的产品大多追求短、平、快,迅速抓住一波红利,稳住市场,积累财富,再徐徐图之,此时增长黑客的机智就体现出来了。 如何将产品极客、增长黑客的优势良好的结合起来,很是期待刘津老师接下来的分享。
2019-04-12 - cheese 👍(2) 💬(1)
针对老师说的[游戏公司那个例子],是否关心的是如何稳定变现而不是下载量?
2019-04-22 - 平行宇宙 👍(2) 💬(0)
结合你自己的工作内容,在绩效和创新之间,你会如何取舍或如何结合? 用户运营社群增长,长期来看产品周期和用户为王,内容为王更重要; 不能为了绩效而做大跃进式行为,用户是直接参与产品的迭代的,是一起成长的,必须重视
2019-04-12 - 黎小平 👍(1) 💬(0)
创新过程中,人人都会想到差异化,那究竟什么样的差异化才能作为产品的一个突破点呢?找到差异化后怎么去验证这个差异化是否值得持续的运行与改进呢?
2019-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