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日本的八个审美意识》 陈药师解读

《日本的八个审美意识》| 陈药师解读

关于作者

黑川雅之,被誉为开创日本建筑和工业设计新时代的代表性人物。他成功地将东、西方审美理念融为一体,形成优雅的艺术风格,著名的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将他的作品列为重要馆藏物。黑川雅之虽然接受了西方建筑学教育,但坚信日本本身的美感更有感染力,更值得歌颂。

关于本书

这是一本关于日本美学的书。透过此书,你能洞悉日本那些精致的产品简约设计背后的文化基因和日本人的国民性。

核心内容

日本的八个审美意识——素、假、并、气、间、微、秘、破,及其背后反映的日本文化。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今天为你解读的是《日本的八个审美意识》,这本书的中文版大约有8万字,我会用大约20分钟的时间,为你讲述书的精髓:日本之美到底蕴含着怎样的文化根基与国民性。

说到日本的设计、艺术风格,很多人都有一个固有的印象,就是特别简洁。无论是无印良品,还是优衣库,都走的简洁风,甚至有人说,这种风格叫性冷淡。但日本的设计风格真的仅仅是简洁这么简单吗?在他看似简约的背后有没有深刻的内涵和历史传承呢?答案是,确实有。

听了今天我们的解读之后,你就能理解日本简洁设计背后的深刻含义和日本人的国民性。

这本书的作者叫黑川雅之,是日本知名的建筑师,也被称为日本唯一的艺术学博士。他虽然接受了西方的建筑学教育,但一直迷恋日本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美学思想。他甚至强调,日本正在沦为西方美学的奴隶,也希望日本人能意识到日本本身的美感。关于日本人的审美取向,他用八个字来概括:素、假、并、气、间、微、秘、破。我们今天的解读会从这八个字入手,分三个方面。但你记不住这八个字没关系,希望听完之后你能记住八个字背后的含义。

第一,日本人对大自然无比尊重和敬畏,在黑川雅之概括的这八个字当中,素和假这两个字就是对于日本人尊重自然的审美的诠释,我们来看看这俩字儿是什么意思。

咱们先说素。如果你关注过日本传统文化,应该对这个字感同身受。不管是日本的茶道、花道,还是寺院、庭院都有一种朴素的感觉,甚至有些人去参观了日本寺院觉着太朴素了,简直可以说是简陋,哪比得上中国很多寺庙的恢弘壮丽呢?确实如此,不过,黑川雅之认为,素,是保持最朴实的本色之美,不添加任何杂念的纯真。

这么一说,你是不是觉着日本的朴素之美还挺有韵味的?其实这一点就源自于日本人对大自然深深的敬畏。大家知道日本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这个世界上六级以上的地震30%都发生在日本,20%的活火山都坐落在日本。

在这样一个朝不保夕的国土上,怎能不敬畏自然呢?甚至日本人认为,人就是自然的一部分,死亡不是上天国,而是回到大自然中去,你看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不就有一句名言吗,他说:死作为生的一部分而存在,也是这个意思。

所以,日本人的审美核心就是尽量不去破坏自然的形态。黑川雅之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日本人的传统建筑材料基本上都是土、木头、竹子和纸,按说,这些材料挺不靠谱儿的,17世纪的时候,德川家康建立了德川幕府,政治中心在江户,也就是今天的东京。当时江户就以木头建筑物居多而闻名于世,问题是,在那个年代,经常发生火灾,很多木质建筑物一夜之间烧成灰,就这样江户人都没想换成更坚固的材料。

有人说了,是不是因为日本石头少?那可真不是,日本是一个丘陵很多的国家,石头不比欧洲少。黑川雅之认为,日本之所以热爱木质建筑物,还因为他们觉得这种材质随着时光变迁能变换成另一种美感,比如说,木材被风雨侵蚀之后能体现出斑驳的美感,青色的竹子随着岁月变迁,不断被侵蚀,能转化为一种寂寥的金褐色,这也是一种美。

所以,如果你去过日本的一些寺院或者传统建筑物,日本人叫和室,你会发现,窗户框上都是风吹雨打后的痕迹,但日本人就认为,这是一种美。

黑川雅之强调说,保持本色之美就是要求无论是产品还是建筑物,甚至艺术品,都要让人工的痕迹退到素材的背后,甚至要尽量消除人工的痕迹。

说到这咱们可以提起一个大家都熟悉的品牌,叫无印良品。其实无印良品的产品设计就是素的体现,他更强调产品材质的重要性,而尽量不去展现人工设计的痕迹。难怪日本设计大师原研哉说了,无印良品已经被全世界所接受,但日本之外的文化之地恐怕无法理解无印良品背后的设计哲学。这种哲学就是尊重自然,让设计隐藏在材质的背后,现在你理解了吧?

说完了素,再说一个字假,狐假虎威的假,这个假是借的意思,狐狸借用老虎的威严,而日本人认为人在创造美的时候也应该借用自然的秩序,就是顺应自然、融入其中。

黑川雅之举了好几个案例来说明什么叫顺应自然。比如,日本庭园里落满了树叶之后,扫地的人一般不会把落叶扫干净,而是留一些,这就是顺应自然的表现;还有,日本传统的茶室,就是喝茶玩茶道的房间,哪怕墙面破了个大洞,一般也不去修补他,日本人觉着这就是顺应自然的选择。

另外,黑川雅之还举了一个让我觉得特别有意思的案例。就是关于日本的和室,刚才我们也说了,和室是日本对寺庙和传统建筑的称呼。这个和室,基本上没有功能的划分,就是没有客厅、书房、卧室这样的区格,房间和房间之间就靠隔断分开,如果家里邀请客人来聚会开party,就把隔断拆了,变成一个大开间。黑川雅之说,这是因为日本人希望顺从自然,让自己最大限度的成为自然的一部分。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日本人还发明了落地窗,这样能尽量靠近自然、成为自然的一部分。

这就是咱们说的第一个观点,日本人的审美出发点在于对大自然的尊重和敬畏,人应该是自然的一部分,不应该去破坏自然。日本人的八个审美意识中的保持本色之美和顺应自然就体现了这一点。

因为敬畏自然,日本人的审美特别强调秩序感与和谐共生的理念。这个观点怎么理解呢?我给大家讲一个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大家知道日本3·11大地震吧?特别巧,我当时就在东京,飞机刚落地就地震了,所有人的手机都没了信号,这时候最重要的事儿就是跟家人联系吧?报个平安。然后我看到,所有日本人都在公用电话那排起了队,没有人非得抢先打电话,而且每个人基本上在电话里只说几句话,我很安全,放心,后边还有人等电话用。

你看,就是因为灾难很多,日本人达成了某种共识,在这样一个国土上,如果想生活得更好,就必须要遵守秩序。

只有缔造一个有秩序的社会,才能将自然灾难的危害降到最低。而这种秩序感幻化成美学范畴,则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一个是并、一个是气、一个是间。

咱们说并。这个字在日语里是兼顾的意思,在这里是指,要考虑每一个人的感受。

黑川雅之在书中举了这样一个案例,他说日本古代建筑师,在对房屋进行初步设计的时候,会考虑建筑与周边环境、甚至和邻居之间的关系,能否与周围环境和谐并存,能否与其他邻居形成某种彼此不干扰的秩序感,是他们首先要考量的问题。

再比如,日本人很反感通用设计,这是美国人在90年代提出的设计理念,意思是让所有人都能使用的产品。

黑川雅之对此不以为然,他认为,如果一个杯子让所有人都能使用,那就失去了每个个体存在的价值。黑川雅之甚至一言以蔽之:对工具采用通用化的设计方式实在是很荒唐的。

如果你觉得这些设计理论的例子还是不能帮助你理解如何兼顾每个人的感受,我们再来看一个关于吃饭的例子。过去咱们不管是吃中餐还是吃西餐,五六岁的小孩用的餐具跟大人是一样大小的,但是日本自古以来就有给小孩专用的餐具,大小不同。你看他们连小孩子的感受都考虑到了。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觉着日本是一个特别人性化的国家的原因,在日本一些厕所里,即使是男厕所,马桶对面的墙上也有个儿童座椅,大家明白啥意思吧?就是爹地如厕的时候,可以把熊孩子挂在墙上的儿童座椅里,是不是很人性化的设计和考量呢?

说完了并,咱们说气。气很好理解,就是指的气场。气场好像又是一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概念。黑川雅之用一句话定义了:那就是人身上蕴含的某种能影响周遭环境的力量。

那么气场跟审美有什么关系呢?黑川雅之解释说,日本人的审美中,特别重视气场的重要性,比如建筑,就会考虑气场的作用。

是不是听着很玄妙?听我慢慢给你解释。黑川雅之认为,日本传统建筑的气场,是通过柱子来实现的。因为日本建筑最初的发端就是柱子,他说,人一开始睡觉是靠在树上的,后来就开始自己弄根柱子靠着睡,再后来,就以柱子作为支点,建造房屋。

换句话说,柱子能给人一种安心的感受,有个依靠。黑川雅之还说,日本人的房屋就是由柱子跟房梁构筑的空间,而柱子和房梁会散发某种“气场”,就是自然之气,因为柱子和房梁都是由木头来作原料的,木头本身就有一种自然地生命力,这跟用石头那种冷冰冰的材料肯定感受不一样。

但是,这种气还不仅限于此,黑川雅之还提出了一个更有趣的观点,他认为,日本传统房屋是夫妻和睦的象征。柱子象征男性、好像家庭里的顶梁柱,屋顶象征女性、平静温柔,这是一种非常原始的生活方式,你像日本传统的和室,房屋都有巨大的茅草屋顶,身处其中,会有一种阴凉、宁谧的感觉。

这就是气场的概念,在日本的传统建筑当中,由柱子构建了一种奇特的气场,这也成为日本人审美意识重要的一环。

好,因为日本人特别强调秩序,所以形成了两个日本的审美意识:“兼顾每个人的感受”和“人身上都蕴含着能影响周遭环境的力量”,这是我们刚才讲到的。另外还有一个,叫间,代表既重视人与人的距离,同时又强调与自然和谐一致。

在审美层面我们还是用日本的建筑来举例。因为日本传统建筑是用柱子来区格,房间内部没有功能的划分,隔断可以随时撤掉。这样一来,空间是流动的,从室内流向自然,从这间房流向其他人家。

这就是第五个日本的审美意识,人与人之间的某种微妙但耐人寻味的关系,体现到美学上,就是每一个人都愿意或者渴望和别人、和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愿望。

这是今天的第二部分重点内容,我们来总结一下,日本自然灾害很多,所以只有缔造社会秩序才能将危害降到最低。而这种秩序感幻化成美学范畴,则可以用三个审美意识概括。分别是:1、强调重视每个人的感受;2、人身上都蕴含着能影响周遭环境的力量,类似于气场;3、人们之间的距离需要把握一个度,不能太近也不能丧失亲近感。这三个意识的核心就是与自然和谐并生,与他人融为一体。

咱们再说第三个重点,也是最后一个要点。日本的审美表达会尽量避免去刻意引导或者刺激别人,而是给观看者一种充分想象的空间。概括成俩字叫微和秘。

咱们先说微。黑川雅之认为,日本人不太重视整体,或者说,更重视细节,他们认为,个体中蕴含着社会,细节中蕴含着整体。所以,落实到审美层面,日本人很少依靠整体来把美强加给你,而是用细节来打动你,这就是微的核心观点。

但如果你仅仅把微理解成细节,是不够的,我们举一个黑川雅之在书中提到的案例。我不知道你去没去过日本的茶室,黑川雅之认为,日本传统的茶室蕴含着微的美学。如果你坐在茶室当中,视线从茶桌往外延伸到榻榻米,再到走廊,从走廊再延伸到庭院,之后会看到围墙,而围墙外边就是群山。

什么感觉?你坐在一个微小的角落,就能感受到自己和外部环境融为一体。这就是微的含义,说白了,微就是用一个点去观察世界,而不是用上帝视角。

还有没有别的佐证呢?黑川雅之对比了日本和西方国家城市的形成过程进行了解释。

他认为,西方城市的形成一开始就是防御性的,一城之主为了对抗敌人,建设了城堡,把老百姓围在城里。可是日本不是,日本是先有了村落,然后这些村落形成了城市。所以你看,日本城市很少有广场,就是因为城市不是凭空建立出来的,而是在既有的村落中逐渐形成的。

所以日本之美,你看不到强大的侵略性,给你的感觉是从细微处延伸到外界甚至到宇宙,你不会被那种突如其来的美所震撼,但是能细细品味每一处细节的别具匠心,你也不会觉得自己存在于一个特别突兀的境地,而是与周围是和谐并存的。

这是日本的第七个审美意识,从细节看待世界,而不是用上帝的视角。

再来看下一个,叫秘,意思是:不表现全部,而是通过部分的隐秘来驱动对方的想象力。

为什么这么做呢?黑川雅之说,正因为隐去了一部分,所以看的人才会参与到表现方的共同创造当中。

比如你特别饿,饿的快昏了,这时候我给你画一个饼,你立刻想的是饼的味道,但是如果我就给你画了一个空碗,你的想象空间就很大,碗里可以是饺子、面条、卤煮,都行,你想吃啥,就是啥,你就成为了参与创造者,即使你还是很饿。

所以,日本很少准确表达信息,而是让你自己去想象、去理解他们的作品。这样的理念延展到设计和艺术领域,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大面积的留白——留下空间让你自己去想象,成为艺术品和产品的参与者。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总觉得日本的设计很简洁的第二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就是咱们前边说的,日本人愿意让设计师的巧思掩藏在材质之后,第二个原因就是,日本人认为,大面积留白能给你更多的想象空间。你看无印良品就是这样,他的大部分产品一点都不花俏,就在于设计者希望使用者自己去体会产品背后的意义和价值。

关于留白黑川雅之还举了一个例子,日本在16世纪有一位著名画家,叫长谷川等伯,他有一幅名画,画的是松树。如果你仔细看的话,会发现,每一株松树的边缘都是虚化的,延伸的,没有明确的界限,不知所起,不知所终。

黑川雅之认为,这些虚化的部分,是最具有想象空间的地方,是一种隐秘的韵味。这就是秘的概念。秘就是用留白和暧昧的表达,来影响你的内心,激起你丰富的想象力,让你参与其中。在秘的引导下,作品不会去强迫你接受他的表达,而是让你自己去观察,去融入进来。

我们来小结一下这本书的第三个重点。日本人在审美方面,不喜欢强加于人,而是通过细微处审视世界、审视宇宙,让你身处其中,成为设计理念的一部分;同时,日本人更愿意给你足够的想象空间,通过留白来撩拨你内心的驱动力,自己去诠释美。

说到这,咱今天聊的内容就差不多了,但是不对啊,这本书叫《日本的八个审美意识》吗,刚只介绍了七个,还缺一个吧。没错,还有一个字叫“破”,为啥今天的三个重点都介绍完了,还没说破呢?因为,破必须要留到最后来说。

你听了前边七个审美意识,是不是觉着日本之美缺少点力量?总是强调自然,那么人的力量是不是就彻底消失不见了呢?其实不然,破就是体现人的力量。

那么,破是什么意思呢?黑川雅之解释说,破,就是遵守既定的秩序,然后寻找一种偶然性,这种偶然性就是破的力量。

这么说还是有点不好理解,黑川雅之举了另一个例子。他说,日本有一位石头雕刻大师,他起初会按照最初的构想来进行雕刻,当作品几乎完成了,他会闭上眼睛,拿起锤子,一抡,这样,一件艺术品就完成了。

他前边的创作过程遵循自然、秩序和技术,而最后这一锤子,就体现了日本审美中人的力量。

我们再来看生活在日本16世纪的茶道大师千利休。在他之前,日本茶室都是对称的,而千利休在熟练掌握茶道之后,就打破了对称的机构,也摒弃了窗户纸这种东西,让一切看起来更随意很简单。这些都是对破的理解和尝试。

这就是今天的内容,关于日本人的八个审美意识和背后反映的日本文化内涵,我们再来回顾一下。

第一个重点,日本人对于大自然无比尊重,他们的一切审美都是从此发生的。很多作品在选材和设计的时候,偏爱将设计思维掩藏在材质之后,同时顺应自然,尽量靠近自然。

第二个重点,因为日本人敬畏自然,敬畏自然灾害,日本人的审美特别强调秩序感与和谐共生的理念。要想缔造一个有秩序的社会不仅要兼顾每个人的感受、考虑人对于环境的影响,还要在与人相处的时候把握好度,不能太近也不能丧失亲近感。

第三个重点,日本的审美表达会尽量避免去刻意引导或者刺激别人,而是给观看者一种充分想象的空间。要想做到这一点有两个方法,一个是可以避免从整体上来影响人的审美,而是从一个微小的点出发,来看待我们所处的环境、以及环境的外延,直到宇宙万物;另一个是可以用留白驱动想象力,而不是直接表达出设计者、艺术家的思想。

最后还要记得,日本审美中强调,在你熟练掌握技术之后,用偶然的力量来打破常规,创造意外之美。

撰稿:陈药师 脑图:摩西 转述:徐溟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