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动物》Pro版 陈敏诚解读
《道德动物》Pro版 | 陈敏诚解读
关于作者
这本书的作者叫罗伯特·赖特。他做过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智囊,也是美国《新共和》杂志的高级编辑,《纽约客》《时代》等杂志的撰稿人。同时,他还是全球百位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作者在科学方面的功力也很强,曾为著名的《科学》杂志工作过。他的科学、技术和哲学文章获得过美国国家期刊奖。
关于本书
这本书涉及到很多行为科学,不过最主要的还是进化心理学。它颠覆了我们对于人类高尚品质和社会行为的传统认知,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解读我们人类的方方面面,回答了一个《物种起源》问世以后就一直存在的问题:自然选择理论能为普通人带来什么?
核心内容
本期音频将会从进化和繁衍的角度,重新审视人类的许多行为和道德情感。主要内容有六个方面,包括两性关系、家庭婚姻、亲情、友情、社会地位,以及人际交往里的自我定位。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本期内容为你解读的是一本关于进化心理学的经典读物《道德动物》。这本书的中文版大约有31万字,我会分上、下两部分来讲。上半部分我将为你讲述书中精髓:漫长的进化过程赋予人性基因基础,影响人类的道德情感。
无论达尔文的进化论对人类来说多么有意义,在普及到大众的时候,都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它有什么用?在以前,这个问题确实没有什么太好的答案。直到以进化论为基础的进化心理学出现以后,我们就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了。答案是:进化论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性。了解人性这件事对大部分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家庭成员的相处,还是工作伙伴的交流,和人有关的工作大多都要和人性打交道,对人性更多的了解会帮助我们理解这个关系社会。
本期内容为大家解读的这本书涉及到了很多行为科学,不过最主要的还是进化心理学。进化心理学认为,人类的各种心理机制都是进化来的。说到进化,就不得不提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达尔文是19世纪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他所写的《物种起源》提出了生物进化学说,摧毁了各种神造论和物种不变论。进化论提出以后,人们很容易就会想到一个问题:人类和动物相比是不是特殊的?我们的本质是不是和猩猩差不多?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都觉得自己很特殊,是独一无二的。在过去,人们认为,我们现在的行为习惯主要是来自社会文化,而不是动物的本能。虽然人类是从其他动物进化来的,但是人类的思维可以被社会文化改变,我们不是普通的动物。自然选择理论在很长时间里,也只是用来解释动物社会,比如鸟类是怎么求偶的、蚂蚁为什么要自我牺牲等等。自然选择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一直都是很模糊的。到了20世纪70年代,进化论和人类社会的关系变得更加明确。一些学者把自然选择理论融合到社会科学里,产生了新的理论。这些新理论让人类重新审视了自身,解释了很多过去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包括恋爱、婚姻、亲情、友情等等。这其中,就包括本期音频为你解读的这本书。
这本书的作者叫罗伯特·赖特。他做过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智囊,也是美国《新共和》杂志的高级编辑,《纽约客》《时代》等杂志的撰稿人,是全球百位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作者在科学方面的功力也很强,曾为著名的杂志《科学》工作过。他的科学、技术和哲学文章也获得过美国国家期刊奖。
在这本书里,作者颠覆了人们对人类那些高尚品质和社会行为的传统认知,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解读我们人类的方方面面,书中还穿插了达尔文的人生经历,可以说是关于新达尔文主义思想最具深度的解读。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有六个方面,包括两性关系、家庭婚姻、亲情、友情、社会地位,以及人际交往里的自我定位,上半部分我们会先说说前三个方面,两性关系、家庭婚姻和亲情。我们先聊一聊爱情,因为这是组建家庭的开始和基础。我们会说到,哪些条件更容易产生爱情?这些条件会揭开爱情的面纱,让我们看到爱情的真面目。第二个重点内容是:为什么大部分男性愿意只对一位妻子忠诚?这部分内容将理性地分析婚姻中的忠诚是怎么来的。最后我们再说说那些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亲情是怎么回事。也就是第三个内容,为什么会有互相关爱的亲情?下面我们一个一个来说。
现在我们先来说说第一个重点内容:哪些条件更容易产生爱情?
简单点说,就是女人要年轻、漂亮,男人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虽然听起来很简单,但造成这些结果的原因还是有不少文章的。从表面上看,爱情对人类来说是强大的驱动力,我们愿意为了爱情,去照顾别人,愿意为了爱情去努力工作,养家糊口。很多人都觉得,爱情是特别的,甚至是独立在世俗之外的。但是,对于基因来说,爱情只是为了繁衍后代。所以我们的选择都是有原因,有依据的。
先说说男人的爱情。男性在选择和他共度一生的伴侣时,其实并不是单纯地心跳加快,就看到爱情了。在爱情里,男性的基因已经考虑了很多事情,主要有年龄、外貌和忠诚度。
首先是年龄。我们都知道,女性的生育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慢慢变弱,在更年期之后,女性就基本不能再生孩子了。换句话说就是,女性生孩子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而且一位女性生一个孩子大约要花一年的时间。所以一个男人要选择一位妻子帮助他繁衍后代,那他一定会优先选择更年轻的女性。这样的话,这个女人可以生育的时间就比较长,就有可能生更多的小孩。而如果他选择一个年纪稍微大的女性,那生小孩的时间就会很短。那这个男性的后代就不可能太多,甚至还有可能因为女性年龄的原因,导致这对夫妻没有后代。从我们身边来看,老夫少妻的情况非常普遍,但是老妻少夫则会少一些。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这个问题。
男性对年轻女性的偏爱,还导致了男人更喜欢漂亮的女人。为什么这么说呢?
这是因为,女性可能在年龄上撒谎。在过去,也没有身份证。有个女性和你说,她今年18岁。那你怎么知道她是真的18岁还是已经28了?甚至这个女性自己都有可能忘记自己几岁了。所以这时候外貌就显得很重要,比如鼻子小,眼睛大的女性就会被大家认为是比较年轻的。因为随着年龄变大,人的眼睛会慢慢变小,鼻子会慢慢变大。所以男性对美丽外表的追求,其实是对年轻的偏爱。那些无法判断女性真实年龄的男人,就容易因为后代比较少,在进化中被淘汰。所以大部分男性是“外貌协会”的才正常。
虽说娶一位年轻貌美的妻子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但比这件事情更重要的是,这个妻子是不是容易出轨?女性容易出轨,这件事情对男人来说真是个大麻烦。从繁衍的角度来看,这件事情会给男人带来巨大的成本和风险。因为一个普通男性一辈子能够获得的物质资源是有限的,如果繁衍后代的物质资源,全都给别人做嫁衣,那繁衍后代的事业就算是彻底破产了。那对男性来说,有什么好办法来预防配偶出轨吗?答案是在结婚之前就要对结婚对象进行筛选。
如果大家经常看电影或者有丰富的恋爱经验,可能就会发现,如果一位女性表现出很喜欢一个男人,但是又拒绝和对方发生性关系,那男性就会继续为这个女人付出。而一个女人很喜欢这个男人,也比较轻易地就和对方发生性关系,那男人就有可能抛弃这个女人。作者认为,我们的基因会觉得那些不容易和别人发生性行为的女性,比较不容易出轨。甚至很多文化中,男性会有所谓的处女情结,其实这也是对女性忠诚度的担忧。当然了,这些事不是绝对的,现代社会的男性还会考虑其他的方面。不过很多文化里还是会有“好女孩”和“坏女孩”的区分。在心理实验里,人们也发现了男性会自动区分短期伴侣和长期伴侣,这样就可以筛选出更好的妻子,而不是和容易发生一夜情的女性结婚。
说完了男性,那哪些情况下,女性更容易坠入爱河呢?我们都知道,男性发生性行为的成本很低。但是女性不一样,女性生个孩子要接近一年的时间。在怀孕期间,还要有人照顾。刚出生的孩子也没办法独自照顾自己,要依靠父母才能活下来。所以女性对性行为的态度要比男性保守很多。女性要恋爱结婚,主要考虑这两个方面,第一个是男性的基因好不好,第二个就是有没有足够的物质资源,在现代社会,物质资源通常是指经济资源。
基因藏在细胞里面,女性用肉眼是看不到的,但是男性的外表可以说明很多问题。而对物质资源的观察就容易很多。女性对金钱的追求,从繁衍的角度来看,是非常正当非常理性的选择。有了丰厚的物质条件,孩子在小的时候,可以获得更多更好的食物,富裕家庭的小孩也更容易活下来。在孩子成年之后,物质资源也会帮助孩子更容易找到配偶。不过女性要考虑的不只是这些,男人资源多并不一定都会花到自己身上,但女性会希望男人把所有的资源都用在自己身上,所以有责任心、专一的男性会更受欢迎。
因为男性和女性在婚恋中的需求不一样,所以他们面对出轨的态度也是不一样的。有人就做过实验,发现当男人想象他们的配偶爱上别人的时候,男性的心跳不会变化很多,因为这件事情暂时还没有妨碍到他的繁衍事业。但是男人想象他们的伴侣和别的男性发生性关系时,心跳就会变得异常。而女性只要想象男人精神上出轨,就已经很受不了。女性的表现主要还是考虑到,只要男性在精神上喜欢另一个女性,那他的物质资源就很有可能分给那个女性,这就会直接导致女性的繁衍事业受到损失。
说了这么多,好像男人和女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基因利益,其实人类并不会考虑这么多,我们只会感到焦虑、痛苦、幸福等等,我们行为还是靠着这些感觉驱动的。比如说,达尔文在他的备忘录里就表现出,他在计划结婚的时候有各种顾虑和担忧。作者认为,这种恐婚的情绪和结婚对象没什么关系,主要是因为基因觉得,结婚后自己就很难和其他女性有什么关系了。
上面为你讲述的就是第一个重点内容,在繁衍这个事业里,男人选择什么样的女人,女人选择什么条件的男人,我们总结一下。男人更喜欢年轻的女性。因为年轻的女性有更多的生育时间。而外貌常常可以表示年龄的大小。为了保证后代是自己的,男性对妻子在身体上的忠诚度要求很高。另一方面,女性发生性行为的成本很高,所以女性不仅需要男性有健康的基因,还会要求男性有足够的物质资源,来保证孩子的生存和未来的竞争力。总之,这本书从人类进化的角度分析了人类为了更好地繁衍,产生了男人爱年轻、漂亮,女人爱财富的生物学基础。
接下来,我们说说第二个重点内容:为什么大部分男性愿意只对一位妻子忠诚?
说到男性只对一位妻子忠诚,大部分人可能会觉得很奇怪。在某种程度上说,男性是有花心的属性的。那是不是对男性来说,三妻四妾更好呢?其实这些都是表象,一夫一妻,对大部分男性更有好处,而不仅仅是因为大多数国家的法律规定。
我们先反过来想想,如果不是一夫一妻,是一夫多妻制那会怎么样?社会地位最高、最富有的那些男人一定会有很多妻子,最优秀的女性也一定会争取嫁给地位最高的男人。这样的话,那些社会地位高的男人就会拥有很多优秀的女性。而那些普通的男人,可以选择的余地就小很多。我们假设数字1到10代表不同的优秀程度,正常情况下,男女数量的比例接近一比一,10分的男性会和10分的女性结婚,5分的男人会和5分的女人结婚。而在一夫多妻制的社会里,10分的男性会和10分的、9分的还有8分的女性结婚。而9分的男性就娶不到9分的女性了,只能和7分的女性结婚,更糟糕的是,那些不怎么受欢迎的男人要注定孤独一生了。
我们再看看女性方面,本来只有10分的女性可以获得10分男性的基因和物质资源,一夫多妻制后,8分的女性也可以了。原来7分的女性只能嫁给7分的男性,在一夫多妻制的社会里她们就可以成为9分男性的妻子。虽然要和别的女人一起分享同一个丈夫,但是社会地位高的人养几十个家庭都是完全没问题的。女性可以得到的物质资源只会更多而不是变少。对普通男人来说,一夫多妻制看起来好像很美好,但是大部分人都没办法获得更多的资源来养活更多的家庭。而对最受欢迎的女性来说,她们最排斥一夫多妻制,她们是最在意所谓的婚姻道德,因为一夫一妻制的话,她们就不用和别人分享同一个丈夫了。
作者认为,虽然现在大部分家庭是一夫一妻制,但其实有一小部分是变相的一夫多妻。比如有一小部分男人会在拥有一位女性最好的青春时光以后离婚,再去寻找另一个年轻的女性。我们之前说了,女性可以生育的时间是有限制的。一些男性占有的女性生育时间超过了她的可生育时间,那其他男人就一定会占得少一点。这种变相的一夫一妻制,本质上看也是一夫多妻制。我们就来说说,一夫多妻制有什么不好。
首先,一夫多妻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我们都知道,离婚有可能造成某个孩子只能被一个人抚养。如果孩子只是和爸爸或者只是和妈妈在一起生活,那在教育方面就容易缺失,作者认为,大部分孩子是被两个不同性别的人教育,而单亲家庭在这方面就不容易被满足。亲生父母对孩子的投资除了物质资源之外,还包括父母的生活经验、智慧。亲生父母为了让孩子在未来的社会竞争里更有优势,会把各自的经验、智慧教给孩子。而和不是亲生父母一起住的孩子,容易被虐待甚至是谋杀。因为小孩对没有血缘关系的成年人来说,没有直接的繁衍价值。当然,也有例外的情况,比如说很多人会领养孤儿院的婴儿。这些婴儿和没有血缘关系的父母还是相处得很好。作者认为一般情况下,小孩接触继父母的时候,都不是婴儿了,岁数越大的儿童和继父母的关系越不亲密。
其次,一夫多妻制可能让社会的犯罪率变高。因为一夫多妻制让很多男性娶到配偶的难度变大,为了吸引到女性,他们就可能通过抢劫等犯罪手法来获取更多的物质资源,或者用暴力的手段占有女性。
最后,即使是那些社会地位很高、很富有的男性,也并不是完全支持一夫多妻制,因为这样太危险。你想想,在一个村子里面,最高的领导者占有了大量的物质资源和可以生育的女性,导致村子里单身汉一大堆,村子的犯罪率很高,那最高领导者自身的安全也就没有了保障。所以那些很有竞争力的男性对待一夫多妻制也有他们的顾虑。
好了,上面为你讲述的就是第二个重点内容,一夫一妻制为什么这么普遍,它有哪些好处。我们总结一下,我们说了一夫多妻制会导致地位很高、很富有的男性拥有过多的配偶,这样社会地位低的男性就不容易娶到老婆。而一些人为了能够娶妻生子,可能就会去犯罪。就算允许一夫多妻,大部分男性也没有足够的物质资源来照顾多个家庭。在一夫多妻制的家庭里,小孩容易被没有血缘关系的继父母虐待甚至杀害,同时继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不容易全心全意。而因为离婚而产生的单亲家庭,在教育方面也容易缺失。
下面,我们说说第三个重点内容:为什么会有互相关爱的亲情?
前两个部分我们说了男女之间的爱情和男人对妻子的忠诚,好像人类大部分的行为都是为了繁衍后代,一切都是自私自利的。但其实,我们的基因还是带有奉献的属性。关于这一点,我们或多或少都可以在生活中发现,至少家族里的亲情就是很好的例子。父母为了子女不断付出我们可以理解,因为小孩就是父母基因的延续。那兄弟姐妹之间的感情或者其他亲情是怎么来的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要先了解一个极端的情况,那就是蚂蚁的自我牺牲。我们知道在蚂蚁社会里,有一部分蚂蚁是不能繁衍后代的,比如说工蚁就是没有生育能力的,它们的一生都奉献给家族。既然基因的目的是不断地传播,那为什么会进化出不孕的基因呢?
从结果来看,有些蚂蚁是无法生育,但是这些不孕的基因并没有因为不孕而消失。我们先把蚂蚁粗略地分成两种,一种是可以生育的蚂蚁,另一种是无法生育的蚂蚁。这两种蚂蚁身上都有不孕的基因。只不过可以生育的蚂蚁虽然携带了不孕的基因,但是没有把不孕的基因表现出来。不能生育的蚂蚁不能自己把不孕的基因传播下去,但是它们可以帮助可以生育的蚂蚁,让其他可以生育的蚂蚁传播不孕的基因。就像两个人去摘果子,甲负责爬上梯子摘,乙负责扶住梯子。虽然乙没有直接碰到果子,但是他依然可以得到果子。换句话说,生孩子其实不是最根本的目的,基因的传播才是。一般情况下,我们的兄弟姐妹不会拥有和我们完全相同的基因,但是会有一部分是一样的,帮助我们的兄弟姐妹其实是帮助这一部分基因更好地传播。
从我们人类自身的细胞来看,可以繁衍的细胞也只有精子或者卵子。其他细胞都注定要随着人类死亡而消失。但是这些细胞都通过精子或卵子把自己的基因传递下去了,对于这些细胞来说,它们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人类的亲情,本质上也是基因之间的互助。不过兄弟姐妹之间的基因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大家还是觉得自己会比较重要一些。比如达尔文家的小孩,在父母不在的时候,哥哥会照顾受伤的妹妹。如果父母在场的话,哥哥就显得比较冷漠,甚至会通过哭闹来争夺父母的注意力。父母不仅会关心小孩哭闹的原因,他们还会关心几个小孩总体的繁衍价值。比如说一个孩子混得特别好。那父母就会希望这个混得好的人帮助其他的兄弟姐妹,这样父母的基因才能最广泛地传播出去。要让几个小孩的繁衍价值最大化,就要从小教育,培养兄弟姐妹之间的利他的、奉献的精神。通俗点说就是兄弟姐妹之间的爱。同样,我们也会看到年迈的奶奶和没有出嫁的姑姑总是热心地帮助家族的年轻人。因为她们都不能直接繁衍,帮助家族里的其他年轻人可以实现她们的繁衍价值。
此外,一个家庭的物质资源和父母的注意力都是有限的,怎么分配这些资源,也是父母要考虑的。比如说,一个家庭有两个兄弟,哥哥更优秀,而弟弟比较普通。那父母就会下意识地把更多的资源投放到哥哥身上。因为哥哥在未来更容易娶妻生子,这就是所谓的偏心。不过偏心不一定是因为小孩本身的问题,经常是和家庭条件有关系。比如说,贫困的家庭会更喜欢女儿,因为女儿可能会嫁得很好,而繁衍更多的后代。而富有的父母更疼爱儿子,因为无论家里多么富有,女儿的生育能力都是有限的,而儿子可以利用家庭的物质资源繁衍更多后代。
现实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些结论。比如说,在19世纪的中国和印度,杀害女婴的现象更多地集中在上层社会。在有钱人家里,家产更多地被儿子继承,女儿分到的比较少。对北美的家庭进行调查后也发现,贫困家庭的女儿有50%以上是母乳喂养的,而儿子被母乳喂养的却不到50%。富有家庭里,超过90%的男孩会被母乳喂养,女儿只有60%。可见,有钱人家确实比较偏爱儿子,穷人家的父母更喜欢女儿。
作者还认为,父母对小孩有偏爱,而小孩对父母的爱也不是无条件的。孩子在小时候,更依赖父母,所以孩子爱父母。等孩子长大之后,父母的作用会慢慢变弱,孩子在不需要父母的教育和物质资源以后,对父母的热情可能就会变少。即使孩子会在父母年老的时候照顾他们的生活,也很容易感到不耐烦。作者的这个观点可能可以解释那些孩子对父母冷漠的现象。
上面为你讲述的就是第三个重点内容,亲情背后的基因基础。我们总结一下。亲人的基因会有一部分是相同的,亲情是基因之间的互助。父母会偏爱繁衍价值高的孩子。相同条件下,有钱人的家庭会更喜欢儿子,因为儿子可以利用家庭的物质资源更好地繁衍,穷人家的父母偏爱女儿,女儿可以通过婚姻进入社会地位更高的家庭。而子女可能会因为对父母的需求变弱,而忽视父母。这些就是作者的研究和观点。
这本书的上半部分就讲到这里,我们来回顾一下。
首先我们讲了更容易产生爱情的条件。爱情对基因来说,是繁衍后代的手段。为了争取更多的繁衍价值,男性会追求年轻的、漂亮的女性。对于长期的伴侣,男性更关心她们的忠诚度。而女性不仅希望男性拥有优秀的基因,还会要求男性有足够的物质资源,这样可以更好地养育后代,同时孩子也会在未来的竞争里更有优势。
接着我们解释了为什么大部分男性愿意只拥有一位妻子。因为一夫一妻制对大部分男性更有好处,在一夫一妻制的社会里,社会地位高的男性不会占有大量的配偶,而且就算允许一夫多妻,大部分男性也没有足够的物质资源来照顾更多的家庭。一夫多妻制会让很多人更难娶妻生子,那些没办法成家的人就可能通过抢劫等犯罪手法来获取更多的物质资源,或者用暴力的手段占有女性。一夫多妻制还不利于小孩的成长,孩子容易被继父母虐待甚至杀害,即使孩子的物质资源得到满足,继父母也很难全心全意地教育非亲生的孩子。而那些单亲家庭在教育方面就容易有欠缺。
最后我们还说了,亲情是基因之间的互助。不过因为基因并不是完全一样的,大家还是觉得自己会比别人重要。父母为了让小孩的繁衍价值最大化,会偏爱某些优秀的孩子。有钱人家比较偏爱儿子,穷人家的父母更喜欢女儿。同时,子女会因为对父母的依赖变少而忽视父母。
听完本期的内容,有些人可能会觉得,虽然这本书的理论听起来很有道理,但是有些内容和日常看到的情况不完全一样。确实,这些理论只是人类行为的一种倾向。这些结论只是一些学术研究的成果和作者个人的观点。而真正影响我们行为的要素,不只是基因,还有社会文化和标准。人类有着灵活的大脑,如果只是被机械地控制,那人类就无法被称为人类了。
下半部分我们会说说家庭之外的社会行为,包括朋友间的交往、社会地位,以及人际交往中的自我定位。
你好,我继续为你解读进化心理学的经典读物《道德动物》。上半部分我们说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两性关系、家庭婚姻、亲情。这些内容包含了婚恋关系、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及其他的血缘关系。这些关系中,人们是通过基因的结合繁衍后代,或者有一部分基因是相同的。这些关系都是由基因作为纽带直接联系起来的。下半部分我们要聊的是人类社会行为,也就是剩下的三个内容:友情、社会地位,以及人际交往中的自我定位。
社会关系对人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知道,进化是因为基因出现了突变,这些突变如果有利于繁衍就会被保留下来,不利于繁衍就会被环境淘汰。一般情况下,环境的压力越大,淘汰的速度也就越快。比如说,出现了某个特别不好的变异,周围的环境就马上淘汰掉它,这样一次一次“试错”的时间就会变得很短。人类的自然选择压力,有些来自于自然环境,还有很多是因为人类内部的竞争。因为我们会使用火或者其他工具,这样减少了自然因素对进化的影响。而人类内部的竞争对人类的进化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身上的很多特质,不会让我们在野外更好地生存,但是可以让我们更加适应社会环境的竞争。
下面,就为你来详细讲述人类为了适应社会的竞争,都进化出了哪些社会行为,这些行为又是如何增加我们的社会竞争力的。我们先说说最普遍的现象,也就是第一个重点内容:为什么人类会向往友情,有时又会背叛朋友?追求社会地位是社会竞争中最直接的行为,我们会说说这种行为到底有什么意义。所以第二个重点内容就是:为什么人们要追求社会地位?最后,因为自我定位会贯穿在所有的社会活动里面,所以第三个重点内容是:为什么在人际交往中我们会自我感觉良好也会自我贬低。下面我们一个一个说。
好,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重点内容:为什么人类会向往友情,有时又会背叛朋友?
我们先不给朋友这个词下定义,先看看朋友之间平时都干些什么事情。其实朋友之间主要做的事情就是交换。大家都会从交换里得到好处,这些好处可以帮助人们在社会竞争中获得更多优势。我们假设一个场景,今天我借给你一斤肉,过了几天,你还给我一斤肉,那我就什么好处都没有得到,你也没多吃到肉。好像这种物质上的互相帮助并没有什么用。其实,虽然肉没有变多,但是肉的价值变大了。比如说,假设现在超市一斤肉的价格是30元,但是在没有食物的野外,我们甚至愿意花3万元购买一斤肉。同样一斤肉在不同人手上,会有不同的价值。我们交换的时候,会把自己手上的东西,给更加需要它的朋友,在朋友有困难的时候给他帮助。物质上互相帮助的本质,就是把低价值的物资,变成高价值的。
除了物质资源的交换之外,朋友之间还可以交换信息。比如以前大家会聊,哪里有食物,谁遇到了一条毒蛇,谁背叛了谁等等。这些信息多数都是和生存、繁衍有关。即使到了今天,八卦也是朋友之间必不可少的活动。如果我们仔细把各种谣言和八卦分一下类,会发现大体上有这几种,包括成功和财富、失败和灾难、忠诚和背叛等等。这些话题其实和我们祖先聊的差不多。技能也可以是一种信息,这些信息不像是食物或者工具,借出去就没了。信息是可以没有成本地复制出去。比如说,有两个人,其中一个会烹饪,另一个知道怎么组装电脑,互相交换技能以后,大家就都会烹饪和组装电脑了。有些信息一个人知道是没有什么用处的,比如某个地方有只野兽,自己一个人也抓不到,和朋友分享这个信息也许对方有兴趣,可以一起去狩猎。这就是现在朋友之间聊项目的原始版。
得到朋友的物资或者信息以后,大家就会想着回报对方。那要回报多少呢?人们会有一套计算工具。这套计算工具就是感激。我们对外界的帮助会有感激之情,感激就是对朋友给予的帮助进行估价。感激之情越重,说明我们觉得对方的帮助对我们繁衍的贡献越大。比如说,有朋友请我们吃饭,过了几天我们可能就忘了这事。而如果在沙漠中,有同伴给我们一瓶水,我们会把这事记一辈子。感激之情就像一张欠条,记录着朋友对我们繁衍的贡献有多少。
既然感激是一张欠条,那总要有偿还的时候。不过不是所有人都会还的。人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给对方很多帮助,结果对方不但不感激我们,还在我们困难的时候落井下石。这种情况,我们已经不能把对方欠我们的拿回来了。那怎么办呢?幸运的是,我们进化出以牙还牙的策略。对于耍无赖的人,我们会表示厌恶和愤怒,下一次我们就会拒绝和他们合作,减少新的损失。而那些只想得到而不想付出的人,为了可以继续和周围的人合作,他们也会选择反省、改过自新,而其他人会对他们进行评估,这种评估就是怀疑和信任。信任的感觉会让我们在和朋友合作的过程中,减少防备。而怀疑的感觉,就会带来监视和警觉。我们会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判断每次合作的风险。
那些有着良好信用记录的人,总是拥有很多朋友,而更多的朋友会带来更多互利共赢的合作。有时候为了让大家都知道我们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我们会去追求好名声。在一个社会里面,对好人的奖励就是传播他们的名声。
既然好名声会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朋友和帮助。那为什么有些人会选择背叛呢?可能有人会觉得这是道德问题,这样的答案就太模糊了。实际上,在合作中背叛朋友,是为了得到更多的利益。这可以说是一个经济学的题目,换句话说,就是背叛朋友的成本和收益,哪一个更高。比如说大家一起合作一个项目,结果其中一个人带着钱跑了,虽然从此以后不再合作,但是逃跑的这个人可能会获得一辈子都花不完的钱。当然了,这种背叛的行为,我们还是要谴责的,但是作为一个社会现象,它也是确实存在,而且这种现象比较难杜绝。
为了更简单地解释,我们暂时把背叛朋友的人称为小人。如果所有人都是值得信任的好人,那么只要出现一个小人,这个小人就有可能得到很多资源。而如果社会里所有人都是小人,那这些小人也不容易通过欺骗来获利。有些学者认为,好人和小人总是有一定的比例,这就像一个城市的厨师和食客是有一定比例一样。厨师太多的时候,厨师的工资会变得比较少,而厨师很少的时候,他们的工资就会很高,高工资会鼓励更多人成为厨师。这种动态的调整,同样也会发生在好人和小人身上。小人少了,那么小人获得的好处会变多。小人多了,小人通过欺骗获得利益的难度就变大了。
有些人可能会疑惑了,我对朋友的关爱竟然是来自于爱算计的基因。我觉得我这些行为是来自于人类高尚的品质,比如真挚的友情。其实有这种疑惑是正常的,只有沉浸在对高尚品质的满足里,我们才会被这些满足的感觉激励,而去执行有利于繁衍的行为。很多人都会说,跟着你的感觉走,听从你内心的想法。在很多时候是对的,因为这些感觉来自我们的基因的判断,而这些感觉引导的方向,有时候就是对基因传播最有利的。
好了,上面为你讲述的就是第一个重点内容,朋友关系,我们总结一下。通过物质资源的交换,朋友之间可以得到更多的实际好处。除了物质资源,朋友之间还会交换信息,也就是聊八卦。这些信息会帮助大家规避风险,或者得到新的资源。为了更加顺利地和别人合作,人们会追求好的名声。不过当获得额外利益的诱惑超过名声带来的好处时,也有些人会通过背叛获得更多的利益。不过这种行为是被大多数人排斥的。
接下来我们说说第二个重点内容是:为什么人们要追求社会地位?
说到社会地位,很多人类学家都认为,几乎所有社会都会存在分层。很多社会表面上看起来非常平均,但其实人和人之间的待遇还是有差别。比如在南美的一个采集狩猎群体里,猎人把所有的资源放在一个大池子里面,然后平均分配。但是19世纪80年代,人类学家对他们进行了更加仔细的观察,结果发现,最好的猎人还是拥有更多的资源,而且有很多婚外情和私生子。甚至把一群孩子放在一起,过一段时间也出现明显的等级差别,在金字塔尖的孩子更受欢迎,还会被其他孩子模仿。
我们在上半部分说过,女性在择偶的时候会考虑对方的物质条件,但是我们会发现,有些人并不看重钱,而是看重地位。有钱可以买奶粉,增加小孩在社会上的竞争力,这些我们都可以理解。其实社会地位和物质资源一样,可以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繁衍价值,社会地位可以为我们带来更多的资源,所以追求这种抽象的社会地位也是有意义的。就像我们想要赚钱,虽然钱看起来只是一张纸。
国王可以说是一个国家里社会地位最高的人。根据记载,摩洛哥谢里菲王朝的国王,生了超过800个孩子。而一个女人即使是每年都生一个孩子,那也只能生几十个。换句话说,社会地位可以给男性带来更大的繁衍价值,这就导致了社会地位对男性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社会地位对男性有吸引力,不过我们不会在生活中看到男人们疯狂地勾心斗角。因为争斗并不一定会换来更高的社会地位,更多时候会让自己受伤。有时候妥协会让自己更加安全,不过这并不是最好的结果。在大部分的社会里,社会地位最低的人都是很难结婚生子。虽然低的社会等级会让我们更安全,而且不需要花费各种努力,但是我们的基因不只需要安全,还需要繁衍。所以基因不得不赋予我们一种冒险的本性:野心。有些人更愿意用另一个词来形容我们的野心,那就是上进心。所谓上进心,我们可以理解成愿意承担一定的风险,愿意付出某些成本,去争取更高的社会地位。
男性会努力奋斗,女性同样也会。不过我们之前也说了,社会地位对女性的繁衍贡献要相对小一些。贡献虽然小,但是还是有利于基因传播。女性也会希望有更多的物质资源,希望她们的孩子更有竞争力。某个东西对繁衍贡献的价值越大,人类对这个东西的欲望也就越强。所以女性在争夺社会地位的时候会相对温和一些,女性经常被认为是温柔的,不自私的。其实这种描述在某种程度上说是正确的,至少比男性温柔一些。
我们已经说了,几乎所有社会都会有分层。那有没有什么人的基因注定他的社会地位比较高,有些人一出生就注定是没有前途的呢?其实有一部分是天生的。我们都知道很多职业是需要天赋的,有天赋的人更容易跑到金字塔顶端。而不同的基因确实会带来不同的天赋。比如有些人更聪明,有些人运动能力更好。幸运的是,有些性质就不是天生的。比如说5-羟色胺水平,5-羟色胺也叫做血清素。它可以让我们更放松,更合群,变得坚定自信。血清素水平低的人更容易冲动犯罪。血清素的多少,不是一出生就决定好的。比如说一个学生刚进入大学的时候,他的血清素水平和大家差不多,经过一系列努力,这个学生成为了某个大社团的会长,那么这时候他的血清素水平就会比别人要高一些。也就是说,我们都有当领导的潜力,如果我们的社会地位比较高,我们的潜力就会帮助我们去适应这个角色。所以虽然每个人的天赋不一样,但是都有变得更强大的可能性。
好了,上面为你讲述的就是社会地位对人们的吸引力和好处。我们总结一下。几乎所有社会都会有分层,社会地位高的人会占有更多的物质资源,会有更多的配偶。为了让大家去竞争更高的社会地位,我们进化出了上进心。因为更高的社会地位对男性更有好处,所以在竞争的时候,男性会表现得比女性更加积极。在竞争中,每个人的天赋都是不同,但是我们都有变得更加强大的潜力。
接下来我们说说第三个内容:为什么在人际交往中我们会自我感觉良好,也会自我贬低。
自我感觉良好,其实是一种自我欺骗,那为什么要骗自己,让我们觉得自己很优秀呢?因为我们想让别人觉得我们很厉害。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可能听过这样一句话:要骗过别人就要先骗过自己。我们欺骗的对象也是人类,人类的智商非常高,而且善于观察。为了达到欺骗的目的,我们要把很多行为和动机都变得无意识,让我们的欺骗更加自然,更加周全。我们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如果是有意识地欺骗,那我们可能会忽略很多细节,很难考虑得天衣无缝。而先把自己欺骗了,才可以全身心地投入。所以我们自我感觉良好,其实是想让自夸更加有效果。
之前说过,好的名声会让我们更容易被信任,从而在合作中获利。一件商品要有好的名声可以打广告,而一个人的名声能通过适当的自夸来包装。我们会经常看到小孩吹牛自夸,不过小孩的自夸,对成年人来说,不是很有效果。因为那种“度”他们掌握得不是很好。经过几年的成长,我们就会避免那种过度的自夸,从而更有分寸地自夸。这种分寸是来自亲戚朋友早年的反馈,我们会感知周围的环境,根据具体的社会文化调整自己的行为。比如说,在现在的社会里面,含蓄的自夸会让我们看起来更文雅,那我们就会含蓄很多。
自夸说到底还是在说谎,谎言要是容易被发现,那辛苦地编织谎言就没什么意义了。为了让自夸更自然,更加不容易被发现,我们会习惯扭曲那些模糊的功过是非。因为其他人本来就不是很清楚具体的事实是什么,这时候我们适当地自夸就会安全很多。例如,当我们成功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将成功归结于自己的能力;而失败时,就千方百计地责怪外部环境,如运气不好、天气因素等。甚至有些事情完全是靠运气的,我们还硬说成是因为我们的能力和努力。比如很多中彩票的人,都会说自己看到了某些趋势,又或者说这一组数字已经坚持买了很多年了。总之,成功就是自己能力很强,失败了就是运气不行。
这些自夸不只是让自己看起来更强大一些,不要忘记我们的目的,我们自夸是要在社会竞争里取胜。自己强了还不够,最好还要让竞争对手吃亏,说自己是因为运气才失败的,隐含的意思就是对手只是因为运气好才取胜。
说完自我宣传,我们再说说自我贬低。虽然我们经常自夸,但是我们也经常贬低自己。贬低自己在很多时候是为了让自夸更有效果。想想看,如果一个人只会吹牛,那大家可能会觉得他的话不是很靠谱,而一个人平时是很谦虚的,经常给自己很低的评价,突然有几次自我夸奖,那大家会觉得这几次的自夸也是很真实的,说不定他还保留了。自我贬低还会在社会竞争中隐藏自己。想想看,在以前,你有一个强大的邻居,如果你表现得目中无人,那多半会被这个邻居教训一顿。但如果表现得很弱就不会被强大的人当作威胁,这样别人也不会像对待威胁一样对待我们。
贬低自己还可以看作是一种自我教育。比如犯了某个错误,我们就会觉得自己真是个没用的人,这样的自我贬低虽然经常和事实不一样,但可以让自己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这样我们的社会地位就不会持续地下降。有时候我们还会持续受到挫折,对自己的评价会一直变低,我们会变得比较自卑。虽然这时候的心态看起来不是很阳光,不是很正能量,但是悲观会让我们放弃那些远超过我们能力范围的目标。人们经常说有志者事竟成,坚持就是胜利,但是把时间和精力放在那些难度太高的事情上,那我们最终可能什么都得不到,这会让我们的社会地位会变得很低,让我们的繁衍出现问题。持续的自我贬低也许会让我们放弃旧的事业,在新的领域获得成功。
上面为你讲述的就是第三个重点内容,我们有时候让自己变得自信,有时候又会自卑。我们总结一下。要骗过别人,首先要先骗过自己。自我感觉良好是为了更好地自夸。自夸可以获得好的名声,也可以打压竞争对手。自我贬低,会让自己不被当作威胁。悲观和自卑,可以让我们警惕曾经出现的错误,在必要的时候,持续的悲观可以让我们放弃不切实际的目标,转而在其他领域获得成功。
下半部分和你聊的这些内容,比如欺骗、自夸、背叛等,是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对我们的行为进行的本质分析,是为了揭示人类某些行为的真实目的,而不是提倡我们在日常生活里,真的按照这些方法去获得利益。不要忘记,我们作为人类,除了依靠动物的本能,还必须按照正确的社会标准做人做事。
这本书的内容讲到这里就说完了,我们来回顾一下刚刚为你说的这些的内容。
首先我们说了朋友关系。同一个东西,在不同人手上会有不同的价值。雪中送炭的价值比锦上添花的价值高。朋友之间物质资源的交换,可以改变物资的价值。价值的变化,让朋友之间的物资资源交换,变成互利共赢的行为。除了物质资源,朋友之间还会交换很多信息,交换信息就是朋友之间聊八卦,或者谈合作。
接着我们聊了社会地位。更高的社会地位会带来更多的物质资源和配偶。社会地位对男性的繁衍价值更大,所以男性比女性更加看重社会地位。为了让人们去争取更高的地位,我们还进化出了上进心,来驱动我们的行为。社会竞争里,每个人的天赋是不一样的,但是所有人都有变得更强的潜力。
我们还说了自我感觉良好和自我贬低。自我感觉良好是为了更好地自夸。自夸会让自己看起来更加强大。而自我贬低,可以让自己更加安全,不会被当作威胁。同时,自我贬低会让我们避免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在必要的时候,持续的悲观可以改变我们不切实际的目标。
人会和朋友合作共同前进,也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背叛朋友。我们自信,我们也自卑。这些矛盾的现象,哪些才是人性?其实都是。作者认为,基因不是人类,它没有人类的道德观,也不会像人类一样,会对某些行为有特别的偏爱。动物的本性,更多在意的是繁衍价值。
撰稿:陈敏诚 脑图:摩西 转述:郑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