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人类进化史》 谷悦解读
《疯狂人类进化史》| 谷悦解读
关于作者
本书的作者史钧,是长期从事科普写作的生物学博士。他特别擅长用轻松幽默的文笔,来讲述严肃的进化论和社会生物学方面的知识。
关于本书
关于科普读物,你肯定看过不少人类探索大自然、探索宇宙的书,人们对外面的世界探索得太多。但是回过头来呢,很少有科普书来说说人体本身的进化逻辑。
这本书就告诉我们,在我们人类的身体上,每个器官变成现在的样子,那都是有原因的,都是一连串数不清的自然选择反复作用出来的结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类的所有行为,都超越不了身体结构的制约。这本《疯狂人类进化史》是一本能把难懂的进化知识深入浅出的科普好书。
核心内容
人类从古猿进化而来,但要说起人和古猿的不一样,最主要的就是,我们人类是直立行走的。第一个内容就来跟你说说,人为什么是直立行走的。人类在进化中脱去了身上大部分厚厚的毛发,为了应对这个改变,我们的皮肤有了什么变化呢?第二个问题我们就来讲,人类的肤色。为什么会有白人、黑人、黄种人这样的差别。最后一个问题,我们和祖先最大的差别就是,大脑的进化,那大脑是不是越大就越聪明呢?
你好,欢迎你每天听本书。今天为你解读的这本书叫做《疯狂人类进化史》。这本书一共有20万字,我会用大概18分钟的时间为你提炼书中的精髓:人类从古猿进化成为地球的主宰,身体是怎么进化成现在的样子的?
关于科普读物,你肯定看过不少人类探索大自然、探索宇宙的书,人们对外面的世界探索得太多了,但是回过头来呢,很少有科普书来说说人体本身的进化逻辑。这本书就告诉我们,在我们人类的身体上,每个器官变成现在的样子,那都是有原因的,都是一连串数不清的自然选择反复作用出来的结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类的所有行为,都超越不了身体结构的制约。
本书的作者史钧,是长期从事科普写作的生物学博士。他特别擅长用轻松幽默的文笔,来讲述严肃的进化论和社会生物学方面的知识。这本《疯狂人类进化史》就是这样,是一本能把难懂的知识深入浅出的科普好书。不过,作者也说了,关于人类的身体,其实里面很多的问题并没有标准的答案,甚至对于有些问题,科学家们提出的猜想观点根本就是完全相反的。不过,从辩证的角度来看,这是科学的魅力,也是科学能一直进步的根源吧。
介绍完这本书的基本情况和作者概况,下面,我就来为你详细地讲述书中的内容:人类从古猿进化而来,那要说起人和古猿的不一样,最主要的就是我们人类是直立行走的。那第一个重点内容就来跟你说说,人为什么是直立行走的?人类在进化中脱去了身上大部分厚厚的毛发,为了应对这个改变,我们的皮肤有了什么变化呢?第二个问题我们就来说说人类的肤色,为什么会有白人、黑人、黄种人这样的差别?最后,我们和祖先最大的差别就是大脑的进化,那大脑是不是越大就越聪明呢?第三个问题我们就来说说这个。
先来看看在当初,是什么压力迫使祖先们站起来了?很多年前有个很流行的观点,你可能也听过,是说,人类站起来是为了解放前肢,去制造石器工具,后来前肢越来越灵活,就变成了手,但是,现在这个观点已经站不住脚了。科学家发现,人类站起来的时间,比石器的出现早了至少100万年。也就是说,人类早就解放了前肢,但在后来的100多万年里,没造出过一件石器工具。
之后有学者提出了新理论,说直立行走是为了节省能量。因为在自然环境当中,哪怕能节省一点点的能量,那都意味着比别人有更多的生存机会。科学家做了个实验,让黑猩猩和人戴上测量氧气消耗量的面罩,在跑步机上赛跑,结果发现,人类消耗的能量只是黑猩猩的四分之一。也就是说,可能黑猩猩跑一段路要吃四根香蕉,但我们人类只要吃一根就够了。这就意味着,我们能比黑猩猩节省下来更多吃东西的时间和能量,去更好地繁殖,去学会更多的生存技能,也能比黑猩猩走得更远。所以最终是人类征服了世界,而黑猩猩只能待在自己的栖息地里。
还有的理论说,直立行走是为了能更方便地摘灌木上的果子。不过这些理论都有争议,你看,像黑猩猩这些和人类是近亲的动物,它们吃的东西和我们都差不多。那同在一片树林里,同在一个天然的大食堂里,怎么有进化优势的人类祖先没把黑猩猩它们赶出去,占领了那片树林,反而好像是被从林子里赶出来了呢?
作者在这里提到了经典的“气候变化理论”。人类是起源于非洲的,那个时候,古猿们都住在东非大森林的树上,过得逍遥自在。可是在大约1000万年前,因为地壳运动,东非大地慢慢从中间裂开,也就形成了现在的东非大裂谷。裂谷的西边还是原本森林的样子,幸运地留在这里的古猿还可以像以前那样生活。它们的后代也一直活到现在,那就是黑猩猩、大猩猩还有狒狒。可是在裂谷的东边,情况却越来越糟。因为降雨减少,森林大片消失,原本生活在树上的古猿没有树可以爬了,也不能跨越裂谷,只能被迫来到了地面上。而来到地面之后,草丛挡住了视线,古猿们又不得不站起来辨认方向。当然,这也给它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好处,比如视野更开阔、能更及时地发现危险、找到食物、发现同伴等等。
作者在这里还提到了人类的几个很有意思的姿势,都和我们站起来有关系。比如我们知道,双拳紧握,代表一个人有攻击倾向,而双手合十这个动作,是在向别人示意自己放弃了武器,没有攻击的想法,被看成是谦逊的姿态。所以很多民族在面对神像时,都会双手合十,表示自己的渺小和虔诚。再比如双手叉腰这个动作,可以让身体看起来更宽阔,显得很有威慑力。所以以前的宣传画上,很多民族的领导人都会做这个动作,让人们跟随他前进。不过现在已经不是这样了,因为这个动作也显得很有攻击性,现在更多的领导人会选择把双手背在后面,露出胸部和腹部,而这两个部位是最容易受到致命攻击的部位,所以背着手就说明一切尽在掌握之中,是自信的表现。
以上就是我和你分享的第一个问题,人为什么是直立行走的?有一个很经典的理论是说,这是因为气候变化,树林减少,人类的祖先才不得不从树上下来,开始直立行走。
接下来,我们来说说人类为什么有黑种人、白种人、黄种人这样的肤色差异?如果是因为太阳的关系,真的是“非洲的阳光强,人的皮肤就黑;靠近两极的地方阳光比较弱,人的皮肤就白”这么简单吗?听我给你详细说说。
到了夏天,很多人都会涂防晒霜,如果不涂就会被晒黑。这是因为,太阳的光谱当中有紫外线,一部分的紫外线能被皮肤细胞里的 DNA 直接吸收,造成 DNA 损伤,时间长了,就会得皮肤癌。那非洲的阳光那么足,那里的人得皮肤癌的概率是不是就更高呢?这就多亏了他们的皮肤比较黑。皮肤呈现出黑色,是因为黑色素细胞产生的黑色素可以吸收大量的紫外线,降低紫外线对 DNA 的伤害。但你可别觉得,非洲人皮肤里的黑色素细胞最多,不同地区的人种里,大家的黑色素细胞数量其实差不多,只不过黑色素颗粒的含量不同。黑种人的黑色素颗粒又大又多,而且不容易消除;黄种人和白种人的颗粒比较小,而且非常容易分解。所以就算你夏天被晒黑了,过了一冬天,肤色还会变回来,而不是说直接就晒成黑种人了。
我们刚才说的,就是符合大多数人想象的“皮肤癌理论”:在人类起源地非洲,那些皮肤黑的人,更能保护DNA分子不受伤害,得皮肤癌的概率没那么高,后代也就比其他肤色的人更多。但是很多科学家觉得,这只是表面的结论。因为皮肤癌的发病率很低,而且发病过程又很慢,就算是得了病的人也不是马上就会丧命,留下后代的机会还是很大的。
如果皮肤癌不是原始社会中最致命的杀手,那应该是什么呢?有科学家提出,这个杀手应该是维生素D。维生素D是一个维生素家族的总称,按时间发现的前后,分成D1、D2、D3等等。其中最重要的D3,对阳光里的紫外线特别敏感。我们说晒太阳能补充维生素D,补充的就是这种维生素D。
维生素D有什么用呢?它可以促进钙的吸收,让骨头更结实,如果少了它,我们就会得骨软化症和佝偻病。这个佝偻病,本身不是什么致命的疾病,患者也就是容易摔倒,容易骨折,但是它会带来严重的副作用。得了佝偻病的女性骨盆会变形,导致不能生孩子。也就是说,佝偻病患者很难留下后代,这可比得皮肤癌残酷多了。而且难办的是,人类自己体内不能合成维生素D,还不能从食物里获得足够的维生素D,最好的方法就是晒太阳。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人体才能把胆固醇转化成维生素D的前身。
那有人要说了,这逻辑不对吧?既然晒太阳能获得维生素D,那非洲人怎么把自己弄得那么黑呢?黑色素不是把紫外线都吸收了吗?这个问题还出现在维生素D身上,我们虽然需要维生素D,但不是多多益善,一旦合成得太多了,就必须经过肾脏处理,通过尿液排出去。所以,维生素D过多会给肾脏带来很大的负担。也就是说,太阳晒得太多会让肾脏出毛病,如果不想这样,就要控制维生素D的合成量。那怎么控制呢?我们又不能不在阳光下生活,所以只能让皮肤变黑,来阻隔多余的紫外线。
现在地球上人类的肤色分布,就是这个理论的最好证明。比如欧洲和极地周围,因为光照最少,所以人们的皮肤都很白。为了得到更多的阳光,他们甚至连头发都从黑色变成了金黄色、灰色,甚至银白色,因为浅色的头发更方便阳光穿过,能更好地促进维生素D的转化,还能更有效地加热大脑。而非洲人的头发是黑色卷曲的,可以用来隔绝阳光。
除此之外,维生素D还能解释,为什么各个人种的女性都要比男性白一些。因为女性在怀孕和哺乳期时,还需要给孩子准备一份钙出来,比平时更多,所以她们要比男性得到更多的维生素D才行。那为了更充分地获取紫外线,她们就把自己变得白了一点。我们也可以说,男性喜欢皮肤更白的女性的终极原因就是,他们偏爱能给下一代提供钙质能力强的女性。
说到了这里,维生素D理论有没有让你心服口服呢?其实,它还是有缺陷的。有反对者说,如果非洲人只要控制维生素D就可以的话,那这个肤色一定能让他们吸收到最合适的紫外线量,合成的维生素D才能不多也不少。但是经过计算发现,非洲人的皮肤其实可以比现在更白一点。也就是说,如果只有维生素D影响肤色的话,非洲人不应该这么黑。这是为什么呢?真相出现在1996年阿根廷的一家医院里。当时有一名医护人员,同时护理三位孕妇,她们的身体都非常健康,但却都产下了神经管有缺陷的婴儿。医生调查后发现,唯一的可能居然是她们在怀孕初期曾经做过几次长时间的日光浴。太阳是怎么造成这种可怕的结果的呢?原来,紫外线可以分成长波和短波,长波紫外线不仅能穿透大气层,还能穿透我们的皮肤,直达血管,到了血管之后,它就会破坏血液里的一种很重要的物质,叫叶酸。
叶酸是人体必需的B族维生素之一,虽然人体不能自己合成,但食物当中的含量非常丰富,像绿叶的蔬菜、蘑菇、动物肝脏、坚果里都有它。所以对于杂食性的人类来说,一般不会有叶酸缺乏症的情况。但是,叶酸有一个重要的弱点,就是它可以被长波紫外线轻而易举地分解。不幸的是,叶酸是合成DNA的重要原料,任何细胞的分裂增殖都离不开叶酸。受精卵也同样,它一直处于一种细胞快速分裂的状态下,如果叶酸不够用,胎儿肯定发育不良。对男性来说也是一样,正常男性每天要产生上亿个精子,如果缺乏叶酸,不光是精子数量会减少,没有受精能力的畸形精子比例也会增加。所以,为了减少紫外线杀死叶酸的概率,人的肤色就要黑一点儿。
现在问题就很清晰了,人体为了得到足够的维生素D,需要把皮肤变白一些;但又要保护叶酸,又得维持一定的黑色。在各个地区、各个人种之间,皮肤就在不断地去找一个能满足这两个条件的平衡肤色。不过,这个经过了完善的理论也有人反对,之后有人又提出了更多的理论,比如性选择理论等等。作者说,有时候,追求完全正确可能是个误区。对那些总出现自相矛盾的复杂现象,只用简单的理论很难解释清楚,每个理论都有自己的道理,但它们每个只能作为解决方案这个大系统里的一个分支。
以上就是给你介绍的第二个问题,人类为什么会有黑人、白人和黄种人这样的肤色区别?我们介绍了皮肤癌理论和维生素D理论,但也可以想象,因为交通越来越便利,未来人群流动的范围越来越广,非洲有了很多白人,美洲也有了很多黑人。时间久了,我们的肤色会越来越一致也说不定。
再来看最后一个问题,大脑是不是越大就越聪明?
人类大脑的进化可以说是进化史上的一个奇迹,对于大脑,我们很容易有这样的看法:脑袋越大就越聪明。而脑容量,是衡量脑袋大小的重要指标。看起来也的确是这样,从人类直立行走、把双手解放出来以后,大脑的脑容量增加了一倍。和其他的动物比也是一样的,比如说黑猩猩吧,虽然和人类的体重相近,但它的脑容量只有400毫升,而人类大概是它的三倍多。不只是灵长类动物,在哺乳类动物当中,人类的大脑也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只要身体尺寸大概相同,人类的大脑大概是其他哺乳动物的7倍。当然,不要拿鲸鱼或者蚂蚁的大脑来和人类相比,鲸鱼的大脑比人类大,蚂蚁的大脑比人类小,这是它们身体的大小决定的。大脑相对比较大,确实是人类比较聪明的原因之一。
那是不是说,脑袋小就是被上帝抛弃了的物种呢?也不是这样。想想看,如果真的是脑袋越大越好,那每种动物都拼命放大自己的脑袋不就行了,谁最大谁就能主宰地球啊。但事实是,更大的脑袋会付出更多的代价、带来更大的麻烦,所以各种生物并不敢贸然放大自己的脑袋。
科学家就用一种孔雀鱼来做实验,之所以选它,是因为它们居然有简单的数学计算能力,可以作为智力的参考指标。研究人员通过人工选择,培育出了脑袋更大的孔雀鱼,结果发现,孔雀鱼的脑袋越大,它们的肠道就会越短,而且缩短的比例要大大超过脑袋增大的比例。这会有什么副作用呢?大脑袋的孔雀鱼确实会更聪明一些,但因为肠道缩短,吸收能力降低,营养水平跟不上去,这些聪明的孔雀鱼能留下来的后代数量特别少。也就是说,如果一味地增大脑袋,很可能整个种群都会迅速消亡。
而且你看,很多食草动物的肠道都特别长,我们常说的“羊肠小道”,就是说道路很长、很细,还弯弯曲曲的。人类的肠道就已经明显缩短,不过因为大脑的聪明才智,我们不用一直吃素食,可以吃到更容易消化、营养更丰富的食物,所以还没有到营养水平跟不上的地步。我们也可以说,一种动物的脑袋有多大,其实是在营养和智力之间找一个平衡点的问题。
那有人可能想问,如果是人和人之间相比较呢?我想知道我是不是比那个人更聪明,比脑袋大小有用吗?作者觉得,聪不聪明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什么意思呢?有科学家发现,我们的脑袋正在慢慢减小,和两万年之前相比,人脑平均已经减少了两个鸡蛋那么多的容量。这个发现让当时的科学家很震惊,难道我们又变笨了吗?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大脑变小,不是说智力变低了,只是知识结构有了变化。比如有些土著的孩子,很小就知道上百种草药的用途,但是我们很多人呢,甚至分不清常吃的五谷杂粮。再比如山雀这种鸟,它的大脑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结构,秋天需要收藏种子的时候,它们的大脑就会增大,去记住自己藏种子的地点,到了春天呢,食物很充足,它们的大脑又会缩小。
有相关的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我们大脑内部的各个部分,并不是全都一起减小的,有些部分的功能区域反而还明显增大了。比如说,和语言、注意力相关的区域,就比原来更大了。所以,大脑的变化只是对某些功能有了取舍,毕竟,整天坐在办公室里的白领,也不用去发展什么对付豺狼虎豹的能力吧?
人和人之间相比也是一样的,脑袋的尺寸不能代表一切。比如男性的脑袋就要普遍比女性的脑袋大,但我们现在知道,如果受到相同的教育之后,女性的智力也不弱于男性。女性的脑袋小,只是身材相对小一些而已,但是不能否认的是,男女之间在智力方面是有差别的。比如在棋类比赛上,男女必须分开进行,否则女性很少有夺冠的机会;但是在语言等方面呢,女性显然要更得心应手。所以,要说聪不聪明,其实很难定义。因为没有谁的大脑能全面地覆盖所有的领域,如果只看谁大脑的单独区域比较大,没准精神病人的表现会比很多人好。他们大脑的某些区域会一直处于高度活跃的状态,比如会有奇特的记忆能力、速算能力等等。
到这里今天和你分享的内容就差不多了,下面我们来简单回顾一下,我们回答了三个有趣的问题。第一个是人为什么会直立行走?经典的气候变化理论是说,因为气候变化,树林减少,人类的祖先才不得不从树上下来,开始直立行走。
第二个问题我们说了,人类为什么会有黑人、白人和黄种人这样的肤色区别?我们重点介绍了维生素D理论:人体为了得到足够的维生素D,需要把皮肤变白一些;但又要保护叶酸,又得维持一定的黑色。在各个地区、各个人种之间,皮肤就在不断地去找一个能满足这两个条件的平衡肤色。
最后我们说的是,一种动物的脑袋有多大,其实是在营养和智力之间找一个平衡点的问题。而且脑袋的大小,并不能决定你的智力高不高、能不能成功。
这本书在很多问题上都提出了很多的解释理论,但是每个理论好像都不完全正确。读起来你可能会沉不住气,想问一句:到底有没有完全正确的理论啊?这就像作者说的,追求完全正确可能是一个误区。人体的进化是人和环境之间的博弈、各个器官之间博弈,过程非常复杂,面对这样的复杂问题,只用简单的理论很难解释清楚,我们得学会从各个理论中取长补短才行。
撰稿:谷悦 脑图:摩西 转述:杰克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