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边际成本社会》 阿占解读
《零边际成本社会》| 阿占解读
关于作者
本书的作者是杰里米·里夫金,他是当代著名的经济学家,现任华盛顿特区经济趋势基金会总裁。他曾为世界多个国家提供经济发展方面的政策咨询,而他本人对于可持续发展经济模式的探索,也引起了世界各国政要和经济学家的浓厚兴趣。
关于本书
这是一本对未来人类社会进行大胆预言和深入研究的书。在本书中,作者认为以通信互联网、能源互联网和物流互联网为依托而形成的物联网,将极大提高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消费者同时也将成为生产者和共享者,并最终可以促使商品和服务的边际生产成本无限接近于零,从而带领人类社会进入一种协同共享的新型发展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每个人都可以获得一种前所未有的满足感。
核心内容
- 什么是零边际成本社会?
- 零边际成本社会如何实现?
- 零边际成本社会对人类发展有何深远影响?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本期音频为你解读的是《零边际成本社会——一个物联网、合作共赢的新经济时代》,这本书的中文版大约30万字,我会用大概23分钟的时间为你讲述书中的精髓:零边际成本社会正在形成,人类社会发展将进入一个以协同共享为基础的全新时代。
在开始讲述前啊,大家可以先试想一个场景,未来的某一天,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得十分低廉,我们不需再为获得它们付出昂贵的代价。房子、汽车、能源、教育,诸如此类现在还是大笔开支的东西,我们通过网络就可以很便捷很廉价地得到,甚至啊,都不用花钱。那该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情。著名经济学家杰里米·里夫金在他的著作《零边际成本社会》中,就预见了这样一个社会的到来。继上一部著作《第三次工业革命》之后,杰里米·里夫金继续他关于可持续发展经济模式的研究,他大胆预言资本主义经济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以协同共享为基础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将成为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主流。
在本书中,作者认为以通信互联网、能源互联网和物流互联网为依托而形成的物联网,将极大提高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消费者同时也将成为生产者、共享者,并最终可以促使商品和服务的边际生产成本无限接近于零,从而带领人类社会进入一种协同共享的新型发展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每个人都可以获得一种前所未有的满足感。
本书作者杰里米·里夫金是当代著名的经济学家,现任华盛顿特区经济趋势基金会总裁。他曾为世界多个国家提供经济发展方面的政策咨询,而他本人对于可持续发展经济模式的探索,也引起了世界各国政要和经济学家的浓厚兴趣。杰里米·里夫金同时也是一位高产的畅销书作家,他的著作主要有《新文明时代》《工作的终结》《第三次工业革命》等。从本书中,我们将深入到他的研究体系之中,全面了解其几十年来丰硕的研究成果,并对未来社会进行一次谨慎合理的想象和展望。
介绍完这本书的基本情况和作者概况,那么下面,我就为你来详细讲述书中内容。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三个重点内容:第一个重点是,什么是零边际成本社会?第二个重点是,零边际成本社会是如何实现的?第三个重点是,零边际成本社会对人类发展有何深远影响?
先来看看什么是零边际成本社会?首先来看什么是边际成本,所谓边际成本,就是每多生产一件产品所带来的总成本的增量。举个例子,比如生产一辆汽车的成本是5万元,生产两辆汽车的总成本是10万元,随着第二辆汽车的生产,总成本增加了5万元,那么这增加的5万元就是边际成本。而所谓的零边际成本,就是总成本增量趋向于零的一种极端状态。比如生产一个杯子的成本可能会很高,但是当生产到第100个、1000个杯子的时候,由于生产技术和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每再多生产一个杯子所增加的成本往往会变得很低,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在这里,作者首先明确了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还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它的显著特点就是,人们所需求的一切商品和服务,都在市场上被定价销售,人们花钱把它们买过来以满足自己的需求。市场经济说白了就是一种交换经济,利润就是从一次次频繁交换的差价中产生的。比如,你要买一件漂亮的衣服,这件衣服在送到你手中之前,其实已经经历了很多的交换过程,比如原料采集、工厂生产、仓储运输、经销代销、网点销售等,这件衣服像接力一样从一个环节被交换到下一个环节,最终才会穿到你的身上。在这个过程中,每个流程的参与方都提高了交换价格,从而在差价中获得利益,当你付款的时候,这件衣服的价格已经远远超过了它最初的价值。
但是,作者让我们认识到,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下,竞争者为了生存,往往会不断革新技术,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带来生产力的极大提升。当生产力无限扩大超过一个临界点,就会形成一种极致生产力,这种极致生产力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每多生产一个额外商品或多提供一次额外服务,其边际成本近乎为零。这时候,商品和服务本质上就近乎于免费了,那么通过交换赚取差价的经济行为就会变得毫无意义,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也将失去赖以生存的沃土,那么我们的社会,就会进入一种作者所预言的零边际成本社会。
在这里,作者通过一个图书出版的例子,向我们通俗易懂地解释了零边际成本现象对于传统经济产业的触动。我们知道,现在的很多作家,已经摒弃了传统的写作、编辑、印刷、出厂、经销和零售的图书出版流程。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网络资源的高度整合,作家们开始在网站上实时更新自己的作品,因此不断催生出了各类互联网作品共享平台。这样一来,图书营销和发行都在网上进行,其边际成本将无限趋近于零。如果说有成本的话,那也仅仅是写作所必须要消耗的时间和精力,以及上网和用电等微薄的费用。除此之外,传统出版业的中间环节都失去了存在的价值,通过环环相扣的加价产生的利润更是无从谈起。
现在,人们越来越多地开始共享住宅、单车、新能源汽车,甚至衣服,在这些领域,零边际成本同样随处可见。比如共享住宅,作者在此列举了著名的Airbnb民宿预订网站。这个网站将全球众多的房东和租客汇集起来,房东把闲置的房屋以极低的价格提供给租客,同时还可以交到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而租客通过租住当地民宿,可以感受到最原汁原味的风土人情。因为网站本身说白了就是一个中介平台,所以运营的固定成本很低,而额外的租赁安排等业务的开展只需点击几下鼠标,更是接近于零边际成本。作者经过大量社会调查和研究,最终得出一个结论:随着这种零边际成本现象越来越普遍,零边际成本社会必将到来。
上面为你讲述的就是第一个重点内容:什么是零边际成本社会。说完这个,咱们接下来说说零边际成本社会如何实现?
作者在书中坦言,零边际成本社会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顺应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潮流,是极致生产力和人类需求发展的必然结果。那么,零边际成本社会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呢,或者说,通过什么样的技术手段,才能让零边际成本社会尽快实现?在这里,作者重点探讨了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对于构建零边际成本社会的重要意义。
物联网是21世纪的一场智能技术革命,它利用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将全球范围内的人和物体,以及物体和物体之间,通过高度发达的传感器以及网络系统连接起来,使彼此之间形成强烈关联。在物联网的连接作用下,各种物体具有了某种“感知意识”,仿佛能读懂你我的心思一样,它就像一个忠诚的管家,为我们打理好日常生活所需要的一切。
试想一下,当你来到一个陌生的酒店,用房卡刷开电梯的那一刻,房间内的各种设备就已经做好了欢迎你的准备。好客的电梯会把你带到正确的楼层,楼道里温柔的语音引领你顺利进入房间,打开房门的那一刻,室内空调的温度恰到好处,热水已经准备就绪,咖啡浓郁的香味扑鼻而来,电视里正在播放你最喜爱的节目,这一切,可都是拜物联网强大的功能所赐。
既然物联网这样神通广大,那它究竟怎样实现作者所预言的零边际成本社会呢?作者认为,物联网实现零边际成本社会主要有以下四个步骤:一是通过利用近乎免费的能源,从源头上把控成本;二是通过传感器的互联传输,不断提高生产效率;三是通过3D打印技术建立起全新的制造模式,极大扩展产量和规模;四是通过高度发达的物流网络,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产品交付。
首先,物联网通过利用近乎免费的能源,从源头上把控成本。物联网本身作为一种电子设备,需要消耗巨大的能源,不解决能源问题,物联网的发展必然受到阻碍,零边际成本社会更是无从谈起。众所周知,传统能源的开发使用成本十分昂贵,对生态环境也会造成极大损害。既然物联网可以通过传感器实现各个物体之间的强烈关联,那么,如果把各种能源通过物联网彼此关联起来,是不是会有效解决能源短缺的问题呢?
如今,能源行业中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就意识到了这一点,它们正在创建一种智能能源设备,普通消费者只要通过物联网连接该设备,便能自由地与遍布全球的能源网络进行通信,进而获取和使用能源。同时,能源消费者还可以将个人存储的多余能源再次售卖给能源企业,这既实现了个人收益,又使得能源得以循环使用,简直是一本万利的好生意。
当然,这里的能源主要是指一些可再生能源,诸如风能、电力、太阳能等。就拿用电来说吧,电力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没有电的日子真的很让人抓狂。为了解决停电的困扰,发明家们纷纷脑洞大开,准备通过辐射电波、超声波等途径为各种电器设备实现无线充电。这种充电方式既快捷,又廉价。或许未来某一天,我们在家中或者办公场所,只需按下几个按键,就可以随时随地使用和调配能源。作者甚至这样乐观地预言:未来的银行可以为普通消费者提供充足的贷款,让家家户户建立起自己的微型网络能源体系。当这种体系遍布全球的时候,能源将变得和互联网上的信息一样,其分享和管理的边际成本将会变得很低。
其次,物联网通过传感器的互联传输,不断提高生产效率。理论上来说,传感器可以将人与各种物体进行互联,从而获取所需要的数据,然后传感器再将这些数据传回给需求方。比如现在很炫酷的可穿戴设备,就像电影中的超级特工那样,把传感器植入我们的衣服、眼镜、手表中,我们穿戴上它们,就可以随时获取想要的任何人体数据,而这些数据时刻提醒着你,喂,你该喝水了,该睡觉了,或者,你必须要去医院了。这么说吧,传感器就像是信息界的快递员,它保证将数据完整、准时、有效地送达到客户手中。对于产品制造商来说,传感器的出现可谓是一大福音,他们可以根据这些传感数据,对既有的生产模式进行调整,不断优化生产流程,降低生产成本,最终达到边际成本近乎为零的状态。
比如,一家超市安装了传感器,那么超市就会了解哪些年龄层次的顾客对哪些商品最感兴趣,最终采购了什么商品,哪些商品被再三斟酌之后又被放回原处?哪些商品又无人问津?传感器将这些数据传递给产品制造商,商家就会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不断调整生产、仓储和物流等各个环节,最终形成一种最优的生产供货流程。
第三,物联网通过3D打印技术建立起全新的制造模式,将极大扩展产量和规模。比起传统的生产模式,在原材料使用上,3D打印的成本将会低廉很多,沙子、石头甚至废弃材料都可以为它所用,消耗的能源完全可以通过物联网进行免费获取,后续产品的交付、推广和传输也完全可以依靠物联网进行。因此,对于产品制造商来说,3D打印可以说是完美诠释了零边际成本的概念。更重要的是,3D打印像我们平时打印普通文件一样,可以一次性将产品打印成百上千份。比起传统的工厂流水线生产,在扩大产量和规模这一层面上,3D打印具有明显优势。
可能有些人对3D打印技术还不是很熟悉。其实,所谓的3D打印,说白了就是通过打印的方式建造物体的技术。3D打印机与普通打印机的工作原理其实差不多,只不过3D打印机内部装的是塑料、金属等实实在在的制造材料,当我们按下打印按钮,这些特殊材料便会依照设计好的程序打印出产品。
3D打印技术是在物联网遍布全球的大背景下而产生的全新制造模式,有了3D打印机,人们就可以随时随地打印所需的各种产品,不必再为产品短缺而苦恼。因此,3D 打印技术也正如作者所说,使得“消费者也可以成为生产者”的理念得以真正实现。作者在这里列举了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的研究生马库斯·凯泽的一项发明。他制造出一台能将沙子打印成玻璃的3D打印机,在撒哈拉沙漠,马库斯已经成功地利用太阳能,将现场的沙子打印成一套精致的玻璃成品,他所需的成本,仅仅是一堆沙子和几块光伏板,但产生的效果却很惊人。
同时,作者指出,随着3D打印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生产制造领域,工人们得以逐渐从工厂和车间解放出来,重新回归到更加自由的个人空间。作者用八个字总结了3D打印技术的未来:普天之下,皆可打印。3D打印技术的出现,推动着人类向零边际成本社会又迈进了一步。
最后,当产品以接近于零边际成本被制造出来,那么它们如何以极低的成本交到客户手中?在这里,作者重点探讨了物流共享的重要性。随着传统物流模式运输成本过高以及覆盖地域过窄的弊端,许多企业开始寻求一种基于全球网络通信设备而建立起来的现代物流体系。这种物流体系是什么呢?简单说吧,比如你人在北京,然后从深圳的厂家网购了一套组合家具,结果几个小时以后,这套组合家具就出现在了你北京的家中,很神奇有没有?
作者进一步解释道:如果一家企业可以调配国内所有的仓储配送中心,而这些仓储配送中心又被纳入到一个统一的物流网络中管理,那么,配合着3D打印技术的使用,企业就可以将产品制造程序发送给离客户最近的仓储配送中心,在那里的3D打印机上打印出产品,然后迅速将产品送到客户手中。因此,传统物流业的运输成本将大大降低,更重要的是,这极大缩短了产品抵达客户手中的时间,在产品质量对等的情况下,效率便会成为企业留住客户的杀手锏。
上面为你讲述的就是本书的第二个重点:零边际成本社会是如何实现的?总的来说,这得益于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具体来说,物联网通过利用近乎免费的能源、传感器互联、3D打印制造和物流共享使零边际成本社会的实现成为可能。
下面,来为你说说最后一个重点:零边际成本社会对人类发展有何深远影响?总的来说,影响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全球协同共享时代的来临;二是全新经济秩序的建立;三是人类将会形成以同感文明为基础的生物圈意识。
第一个影响,即全球协同共享时代的来临。随着以物联网为标志的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能源的产生和利用、商品和服务的提供、物流运输、医疗教育、娱乐休闲等各个领域的边际成本都将趋向于零,而且消费者同时也将成为生产者,大家在物联网的世界里得以共同制造产品,共享劳动成果。因此,一种以协同共享为标志的社会发展模式将会被建立起来,在这种社会形态下,没有谁管理谁、谁支配谁的说法,人人自由平等,共同为美好的生活而齐心协力,共享社会发展带来的福利。
作者以共享汽车的发展为例,介绍了资本主义市场机制如何向着全球共享机制转变的。他举例,2012年,美国有80万人加入了汽车共享俱乐部,全球27个国家的170万人正在享受汽车共享服务。而到2020年,预计欧盟将会出现将近200个共享汽车服务机构。伴随着共享汽车的兴起,是私人拥有汽车数量的急剧下降,这不但体现为没有车的家庭不再强烈渴望购买汽车,更重要的是,一些本来已经拥有汽车的家庭,也纷纷卖掉了私人汽车,开始享受清洁便利的共享汽车。私人拥有汽车的减少还带来了一系列的连锁效应,最明显的就是生活环境的极大改善,人们开始寻找低碳绿色的出行方式,比如共享单车的兴起就是最好的例子。而且,上班族不再会为上下班时间的堵车而烦躁不安,人们可以把堵在路上浪费掉的时间,用于从事更加有意义的活动,这对于个人生活品质的提升无疑是一次伟大的飞跃。
第二个影响,即全新经济秩序的建立。作者坦言,现在全世界范围内占主导地位的还是资本主义经济,零边际成本社会的到来并不会使资本主义经济很快就消亡,而协同共享的经济发展模式也不会一蹴而就,一种新型的合作关系或许可以暂时缓冲二者之间的矛盾。这种合作关系,具体来说就是,代表资本主义经济的传统企业“良心发现”,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也让社会更多地共享发展成果,而秉承共享理念的一些社会组织,则借助传统企业雄厚的财力支持,更好地完成其协同共享的宗旨。但是,作者也坦言,这种合作关系说到底只不过是一种转型期的过渡手段而已,最终的结果将是一种基于共享理念的新经济秩序在全球范围内被建立起来,而资本主义经济将被边缘化。
他甚至直接点明:大约在21世纪中叶,这种新经济秩序就会占据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乃至世界观、价值观都将被彻底重塑。作者的观点很前卫,能否实现,让我们拭目以待。
第三个影响,人类将会形成以同感文明为基础的生物圈意识。在协同共享的经济发展模式影响下,不仅仅衣食住行的方式将发生变化,更重要的是,观念的改变。人们不会仅仅局限于对财富和名誉的拥有,而更加注重心灵的归属感以及幸福感。因为,人们意识到,随着财富的无限递增,幸福感反而呈现出递减的趋势,那些腰缠万贯的富人沉溺于纸醉金迷之中,换来的却是心灵的空虚和孤独。
作者假设了这样一个场景,当你老得已经走不动的时候,躺在床上回忆起来的往往不是功成名就的时刻,而是与知己聊天时精神世界得到的满足感。因此,在共享经济时代,通过时刻分享工作生活经历,坦诚交流对于产品的使用感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将变得更加紧密。大家意识到,通过共享活动而产生的情感共鸣,才会使人们真正感受到生命的意义。
而且,人们的情感共鸣不再仅仅局限于亲人和朋友,而进一步延伸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如今,通过高度发达的社交网络,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与世界各地的同龄人共同在线学习或者聊天、游戏,他们利用网络这种现代化的方式消除着现实中种族、文化、地域的种种界限,一种以情感共鸣为基础的同感文明正逐渐建立起来。所谓同感,就是人与人之间对于某种事物的看法趋于一致的状态,当这种同感文明蔓延至整个人类社会,便会形成一种具有共同认知感和归属感的生物圈意识。这种生物圈意识,说白了,就是一种地球村的状态,在地球这个大村子里,你可以做到夜不闭户,有困难随时有人帮你,心烦意乱的时候,父老乡亲都会在身旁开导你,大家都彼此敞开心扉,畅谈理想和共享人生。
在生物圈意识的影响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协作精神将成为人们信奉的行为准则。而且,作者认为,这种生物圈意识最终将会囊括进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人类和地球上的各种生命体,将会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大家守望相助,和谐共处,共同探寻幸福的意义和生命的真谛。
说到这儿,这本书的内容就聊得差不多了,下面,来简单回顾一下。
首先,我们说到了零边际成本社会的概念,随着智能技术革命的广泛开展,极致生产力的出现成为可能,它将最大限度降低商品和服务的边际成本,最终使它们达到一种近乎零边际成本的状态。随着各个领域零边际成本现象的涌现,资本主义经济将受到严峻挑战,零边际成本社会将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主流。
其次,我们说到了零边际成本社会如何实现。这得益于物联网技术为标志的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物联网将全球的资源高度整合,让能源共享和免费获取成为可能,并衍生出3D打印技术等一系列新的商品和服务制造模式,最终使全球共同协作、生产、分享所需的商品和服务成为可能,并引导人类社会向着零边际成本社会大踏步地迈进。
最后,我们说到了零边际成本社会对于人类发展的深远影响——一种协同共享的社会发展模式将被建立起来,共享代替私有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打歌。人们通过全球范围内的共享而获得物质满足乃至精神世界的情感共鸣,人类将彻底打破地域和种族的限制,逐渐形成全球性的生物圈意识,体会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撰稿:阿占 脑图:摩西 转述:孙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