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的暴力》 柴知道解读
《环保的暴力》| 柴知道解读
关于作者
瓦茨拉夫·克劳斯。前捷克总理,并两度当选捷克总统。布拉格经济大学经济学博士,曾在捷克的经济部门工作,是一位专业的经济学者。
关于本书
《环保的暴力》从专业的经济学角度出发,引用了大量科学数据,带读者重新审视了环保问题,尤其是“全球变暖”问题的科学真相,以及环保主义背后所宣扬的专制主义意识形态。
核心内容
瓦茨拉夫认为,“全球变暖”的确存在,但其程度轻微,且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极其可疑。人类目前所采取的手段并不会收到效果,反而会降低人类经济的发展速度,影响人类的自由。考虑到科技进步效应,解决全球变暖问题的最好方法是什么也不做,加快科技和经济的发展速度,在未来自然而然地应对这一问题。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本期音频要讲的书是《环保的暴力》。这个书名有点奇怪,我们都觉得环保是件好事儿,为什么说环保是暴力的呢?这是因为本书的作者觉得,极端的环保主义是对人类自由的侵犯,是对全人类所施加的一种专制主义的暴力。在这本书里,作者没有重复那些你以前听过的那些陈词滥调,而是从经济学角度,完全颠覆了我们对环保问题,尤其是“全球变暖”这个问题的认知。
全球变暖这个话题你肯定很熟悉了,就是因为人类燃烧了太多的化石燃料,产生了太多的二氧化碳,导致全球温度上升。前美国副总统阿尔·戈尔曾拍摄过一部纪录片,叫《难以忽视的真相》。这部纪录片非常震撼,其中有个镜头,是北极冰层融化,导致北极熊找不到浮冰落脚,最后体力耗尽,活活淹死在水中。这就显示出全球变暖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巨大灾难,纪录片呼吁人类要全力解决全球变暖问题。
但在今天要讲的这本《环保的暴力》中,作者却把阿尔·戈尔的纪录片狠批了一顿,说它荒诞不经,危言耸听,科学性极差,没有在数据和结论之间建立起逻辑关系,只是在一味地夸大灾难性后果。整部纪录片充斥着各种煽情的桥段,根本就不是在提供科学真相,而是在宣扬一种意识形态和宗教崇拜。
这本书的作者和戈尔一样,也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他就是曾担任过捷克总理,并且两度当选捷克总统的瓦茨拉夫·克劳斯。《环保的暴力》这本书,就是瓦茨拉夫在任捷克总统期间所写的。
在政坛之外,瓦茨拉夫还是一位地地道道的专业经济学家,他是捷克布拉格经济大学的经济学博士。在这本书中,他正是从经济学角度来分析,对以阿尔·戈尔为代表的极端环保主义进行批评。就在这本书出版的2007年,瓦茨拉夫应美国众议院的邀请,跟阿尔·戈尔进行了一场针锋相对的辩论,这次辩论中瓦茨拉夫的发言内容,在本书附录中也完整记录了。
瓦茨拉夫在《环保的暴力》中说,全球变暖根本不是什么大问题,与其说它是一个科学问题,倒不如说是一种专制的意识形态。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瓦茨拉夫为什么这么说。
首先要讲的第一个问题是,“全球变暖”这一环保问题的现实情况,到底是怎样的;第二个问题是,在瓦茨拉夫看来,我们应该怎样应对全球变暖问题;第三个问题是,瓦茨拉夫为什么说环保主义是一种专制的意识形态。
先来看第一个问题,“全球变暖”的现实情况,到底是怎样的。
当谈到全球变暖问题的时候,绝大部分人都会认为,近几百年来,由于人类活动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因此导致了地球气温大幅上升,造成了海平面上升等重大环境问题。这其实就是主流媒体、教科书以及环保主义者给我们灌输的观点。但在瓦茨拉夫看来,这个说法里的每一句话,都经不起推敲。
先来看看地球气温到底上升了多少。瓦茨拉夫并没有否认全球变暖的存在,他引用了美国加州大学教授霍兰德的论文,说从19世纪60年代到现在,大约160年的时间,地球表面的空气温度只上升了0.6摄氏度。也就是说,全球变暖虽然存在,但变暖的程度却很小。这跟很多其他的气象学家的结论基本一致。比如弗吉尼亚大学的气象学家弗雷德·辛格就说,全球变暖的情况的确存在,但这种变暖的程度非常轻微,几乎察觉不到。瓦茨拉夫还在书里引用了两张图表,显示了从1880年到2003年这一百多年间的全球平均气温变化,其中的气温曲线只有非常微小的上扬,这也印证了气候学家们的观点。
而且瓦茨拉夫还说,不只是气候变暖的幅度很小,变暖的现象很可能不是由人类活动所引起的。我们来看看他为什么这么说。
大约3400年以前,中国那时候还处于商朝时期,当时的地球气温比现在还要高。在唐朝时期,地球的温度也比现在高,直到公元9世纪温度才开始下降。很显然,商朝和唐朝的时期离工业革命还很远,人类的生产水平比今天低多了,气候变暖不可能是人类活动所导致的,只能是自然原因。
到了20世纪初的时候,地球出现了一次低温时期,大概下降了0.4摄氏度。而在1940年到1970年期间,全球平均气温也是逐渐下降的。在这两个时期,人类的各种工业生产活动已经非常繁忙了,碳排量很高,不可能导致地球温度下降。所以这两段气温下降的原因,肯定也是自然原因。
从这些数据中就能看出来,对地球温度影响最大的因素肯定不是人类,而是环境的自然变化。我们都知道,地球上的各种能量,追根溯源,都跟太阳有关。跟太阳的活动相比,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瓦茨拉夫引用了许多专业学者的观点,认为地球气候的变化是一个自然过程,主要是由于地球绕太阳轨道的变化所引起的,人类对气候的影响程度很小很小。
的确,早在人类存在之前,地球的温度就在持续不断地发生变化。如果我们把目光放长一点的话就会发现,地球在5000万年前的气温,比现在要高得多。在地球的历史上,大规模的全球变暖和全球变冷的案例比比皆是。你可能听说过一些名词,比如冰河时期、冰期、间冰期等等,这些其实都是反映地球气候变化的词语。目前地球正处于一段间冰期中,间冰期的气温相对温暖,而且跟上一次间冰期相比,现在的地球还算是凉快的。所以瓦茨拉夫在综合了这些学者的观点之后提出,目前地球的气候变暖过程,只不过是一种正常的自然过程罢了。如果我们把全球变暖的原因完全归结为人类活动,那肯定是不科学的。
地球的升温幅度很小,而且未必与人类活动相关。不光如此,瓦茨拉夫还进一步说,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和地球升温之间的关系,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
因为太阳照射角度的变化,地球上高纬度地区冬季和夏季的温差可以达到20到60摄氏度。而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含量是万分之三左右,对气温的影响幅度并不大。有学者在研究模型中发现,二氧化碳对大气温度的影响大概在1.5到4.5度之间,实际的增温幅度可能更低。而且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也存在着一种自然变化的过程,本来就不是恒定的。不光如此,地球大气中还有许多其他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比如大气中的悬浮颗粒,它对气候变化的潜在影响,是二氧化碳的三倍以上。影响地球气候的因素如此之多,相互之间的作用如此复杂,我们怎么能把全球变暖都归结到那一点碳排放上呢?
听到这里你可能会想,刚才的这些观点,是不是瓦茨拉夫的一家之言呢?在主流科学界,人类活动导致全球变暖,难道不已经是一个共识了吗?
还真不是。在2007年的时候,来自6个国家的10名科学家发布了一份《独立决策者摘要》,专门研究气候变化问题。这份摘要认为,气候变化的确存在,但这主要是一种自然变化的结果。把气候变化的原因归结为温室气体的排放,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科学假设,但目前并没有完善的理论依据。
除了这份摘要以外,还有许多其他的科学调查报告,比如包括72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内,超过4000名科学家共同签署的“海德堡呼吁”,以及80多位科学家签署的“莱比锡宣言”等等研究,都得出了相似的结论。所以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就是人类活动导致全球变暖这件事儿,在科学界并不是一个被完全接受的共识。
的确,地球气候是一个典型的混沌系统,受到各种自然因素的交叉影响,牵一发而动全身,我们很难把某个现象归结到一个单一的原因上。所以瓦茨拉夫才说,人类活动产生碳排放,导致全球变暖这件事儿,最多只能算是一个假说,而不是科学事实。
好,讲到这里,“全球变暖”的现实情况你就有所了解了。瓦茨拉夫综合了许多学者的研究后提出,地球近年来的确有变暖的趋势,但气温上升的幅度很小。而且这种升温,主要是地球的自然变化过程,人类活动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非常小。总而言之,全球变暖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严重。
刚才讲到了,全球变暖虽然幅度很低,也的确存在。那接下来的第二个问题就来看看,在瓦茨拉夫看来,我们应当怎样去应对全球变暖问题。
在全球变暖的趋势面前,环保主义者总是说,人类应当降低资源消耗,放慢发展速度,要早早开始为子孙后代考虑。但瓦茨拉夫通过专业的经济分析提出,这种想法其实是错误的,会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生活造成严重伤害。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分析的。
瓦茨拉夫引用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T.C.谢林曾经举过的一个很好玩的例子:如果在1920年,也就是大约100年前的时候,人们能想到的最大的气候变化问题是什么?答案是泥泞。因为当时柏油路和公路在美国还很少见,绝大部分路面都是泥地,经常出现汽车陷进泥潭,自行车和行人寸步难行的状况。如果当时人们操心气候变化问题的话,那最大的担心就是气候会变得更加湿润,让路面的泥泞状况加重。但实际上,这个问题当然不值得操心。随着技术的进步,美国所有的道路都已经是坚固的水泥路了,无论气候有多湿润,都影响不到人们的生活。
瓦茨拉夫说,谢林提出的这个思路,对我们分析气候变化问题至关重要。100年以后的世界会变成什么样?我们谁也不知道。但是可以肯定,会产生很多像“坚固的水泥路”这样的科技进步。而在经济学中,当我们分析未来问题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科技进步因素所带来的决定性影响,否则就很可能是在瞎操心。
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所谓的“资源枯竭”问题。你从小肯定就听过这样的说法,说“某某资源的储备还剩多少多少,按照目前的消耗速度,再过几十年就会被用完”。好,那为什么至今为止,我们也没听说哪个资源被用完了呢?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人类的知识储备在不断增长,科技在不断进步。以前没有找到的矿藏,现在找到了;以前没能力开采的矿藏,现在可以开采了;甚至是以前觉得这个资源不可替代,现在发现,比它好用的资源多了去了,根本不用指望它了。比如人类根本等不到石油用完的那一天,核能技术就已经发展起来了,就不需要石油了。所以在经济学家看来,只要人类的技术持续发展,所谓的资源枯竭就是不可能的。
这里还有件有趣的八卦:1980年的时候,有两位教授打了个赌,赌5种代表性的金属的价格在未来到底是会上升还是下降。结果发现,每种金属的价格都降低了,这说明这些金属资源不仅没有枯竭,反而变得不那么稀缺了。
从这个例子中你就能看出,科技进步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是多么巨大。在气候变化问题中也同样如此,瓦茨拉夫又举了个例子,说假如有一对70岁的老夫妻,一辈子都在农场中操劳,在他们经历的这70年岁月中,气候是逐渐微微变暖的。但你如果问他们,这70年间对他们的收成和工作方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什么,他们肯定不会说是气候。耕地的工具从马换成拖拉机,家里的照明设备从煤油灯变成电灯,这才是最最重要的转变。气候上的微小变化,在技术进步的因素面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所以在瓦茨拉夫说,技术进步和财富积累可以给人类社会带来难以想象的变化。我们根本不需要为子孙后代操心,他们自有他们的办法,这些办法是我们完全想不到的。我们当前觉得无法解决的问题,在子孙后代看来根本连问题都算不上。而极端环保主义者是在用今天的科技和财富水平,来对100年以后的世界进行思考,这是一种致命的错误思路。
好,既然如此,那瓦茨拉夫认为,我们到底应当如何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呢?他给出的答案很直白:不用管,不需要采取任何特别的行动。瓦茨拉夫认为,人类应该专注于解决其他更紧迫的问题,鼓励经济发展,通过技术进步来自然而然地解决气候变化问题。
瓦茨拉夫对自己的观点做了一个解释。他说我虽然不认同环保主义者的做法,但并不是说我们就不应该关注环境生态了。我们当然要重视环境,但是要以更有效率、更实用的方式,来解决人类面临的问题。全球变暖的趋势很温和,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自然过程,我们无力也无需去改变这一趋势。我们真正应当做的,是去解决贫困、饥饿、疾病、水污染、土壤污染这些更为实际和紧迫的问题。至于气候变化问题,人类最好的应对方法,就是去接受这种温和的气候变化,同时鼓励经济发展,创造出更加高效的技术,自然而然地去适应温和的气候变化,现实地面对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后果。
从瓦茨拉夫的回答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他跟环保主义者在观点上的差别。环保主义者认为,人类的高速发展是导致气候变暖等环境问题的首要原因,所以人类要降低自身的发展速度,保护环境。但瓦茨拉夫的观点恰恰相反,他从经济学的视角出发,认为科技进步效应会对许多问题产生决定性的影响,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繁荣,既能提高人类的适应能力,也会给人类带来意想不到的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手段。所以说,人类不光不能停止发展,反而要加快经济和科技的发展速度,这才是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根本办法。如果我们以损害经济的代价去解决气候变化问题,那就会对发展中国家造成严重伤害,延长它们的贫困时间,拉大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好,讲到这里,瓦茨拉夫给出的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办法,你就已经清楚了。瓦茨拉夫通过经济学的分析提出,我们在分析未来问题的时候,必须要考虑科技进步和财富积累的效应,否则就很可能是在瞎操心。如果我们考虑到科技进步效应,那就可以发现,我们并不需要急着去帮子孙后代去解决气候变化问题,他们自有我们想不到的办法。我们目前要做的,绝不是停止发展,而是要继续发展科技和经济,才能有能力应对气候变化问题。
刚才讲到的两个部分,一个是说全球变暖根本没那么严重,一个是说我们并不需要为气候变暖采取什么特别的行动,这其实都是瓦茨拉夫对环保主义者的反驳。那接下来的第三个问题就来看看,瓦茨拉夫为什么要反对环保主义,他为什么说环保主义是一种专制的意识形态。
这本书的名字,叫《环保的暴力》,瓦茨拉夫在第一章中就强调,说“环保主义是当代最鲜明的、非自由主义的民粹主义意识形态”“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对自由、民主、市场经济和社会繁荣构成最大威胁的,已经不是专制主义,而是野心勃勃的、肆无忌惮的环保主义政治运动意识形态”。从这些措辞的严厉程度你就可以感受到,瓦茨拉夫并不只是不赞同环保主义者在环保问题上的观点,而是把环保主义看作是自由社会的敌人。在他看来,关于全球变暖的争论,本质上是关于人类自由的争论。我们来看看他为什么这么说。
在一般人看来,环保主义只是一种普通的科学观点,但瓦茨拉夫却说,环保主义的本质,不是科学,而是一种意识形态。举个例子,前英国环境部部长曾经说,我们不允许恐怖分子在媒体上露面,同样地,我们也不能让怀疑全球变暖的观点在媒体上出现。所以瓦茨拉夫就说,这哪是在进行科学讨论?这是环保主义者在利用政治手段打压其他科学观点,强行把自己的观点宣传为真理。
那环保主义者的观点是什么呢?瓦茨拉夫说,环保主义者总是认为,地球应当有一个完美的、一成不变的理想状态,如果人类的活动让地球发生了变化,那就是破坏了环境。但问题在于,地球或者大自然,一直处于不断变化之中,陆地和海洋的状态,动植物的构成,大气层的演变,都经历过各种复杂的变迁。我们不能说哪种状态就是最好的最完美的,因为大自然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之中,环保主义者想象中的完美环境,其实根本不存在。而且人类本身也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之一,人类活动造成地球变化,同样是大自然的正常演变过程,不值得大惊小怪。所以瓦茨拉夫说,地球环境是动态变化的,而环保主义者的思维却是绝对静态的,他们拒绝正视自然和人类的自由演化过程。
在瓦茨拉夫看来,环保主义者的这种思维,其实跟专制主义很像。专制主义的特点,就是不尊重社会和人类的自由演化,而是要通过规划、控制、干预每个人的生活,去达成一个不切实际的目标。极端环保主义者也一样,他们总是认为,自己可以凌驾于他人的生活之上,通过限制人类的发展和自由,来控制气候、地球环境这样的复杂系统。但这种做法,其实只是一厢情愿而已,像气候和环境这样的复杂系统,是无法被控制和设计的,人类并没有能力来逆转气候变暖的趋势。
举个例子,当今人类为气候变暖所做出的最大努力,就是著名的《京都协议书》。那它能产生怎样的效果呢?丹麦统计学家隆伯格做了一次计算,说假如《京都协议书》能在21世纪被不折不扣地完全执行,那么全球变暖的时间,也仅仅会推迟5年。也就是说,本来会在2100年发生的事,可以被推迟到2105年才发生,这就是《京都协议书》可能产生的最大作用。美国科学家迈克尔斯也给出了类似的数据,说即使所有国家都严格遵守《京都协议书》,那么每50年时间,地球的升温幅度也仅仅会降低0.096摄氏度,可以说是毫无意义。
但执行减排所要付出的代价可不小。减少碳排量会降低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科技发展速度,这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瓦茨拉夫引用了气象学家弗雷德·辛格的著作,说人类如果想稳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水平,就需要把全球碳排量减少60%到80%。这个比例是完全不可能的,就连《京都协议书》都不敢提及这一目标,因为这等于是在要求人类放弃发展。
美国也是《京都协议书》的签署国之一,但却在2001年退出了,布什政府说,这是因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将会影响美国经济发展”。如果连美国都承受不住减排的代价,那这对其他国家的压力就更是可想而知了。
除了气候变化问题以外,环保主义者在许多其它问题上的观点,也具有非常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举个例子,人口学者,同时也是环保主义的鼻祖之一保罗·埃利希,曾经写过一本书,叫《拯救地球的方案》。他在书里说,为了拯救地球,所有的国家,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欠发达国家,都要严格控制人口增长,而且发达国家还应当主动退化,让自己的发达程度降低。总而言之,就是不顾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希望通过专制的手段,限制人们的自由权利,来满足自己的幻想。
讲到这里你就明白了,为什么瓦茨拉夫会如此言辞激烈地批判环保主义。因为在他看来环保主义者过于自大,认为自己可以控制大自然,管理全人类,为了实现一个不可能的目标,甚至要牺牲全人类的发展权和自由权。这当然是一种新型的专制主义。
所以在本书的最后,瓦茨拉夫呼吁,我们决不能把科学问题政治化,不能把环境问题置于自由和发展之上,要尊重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自然演变,不要去干涉人们的自由生活。对于人类而言,最佳的环境就是自由的环境。我们能做的,是建立起一套自由的社会制度,鼓励经济和科技发展,创造出真正能真正应对气候变化的新技术。
讲到这里,瓦茨拉夫说环保主义是一种专制的意识形态的原因,你就已经清楚了。瓦茨拉夫认为,环保主义者通过政治手段打压其他科学观点,把科学问题政治化。与此同时,他们还拒绝面对自然环境的自发演变,认为可以通过规划、控制、干预人们的正常生活,来获得一个只存在于他们想象中的“完美气候”。
讲到这里,《环保的暴力》就介绍完了。我再来为你总结一下。
首先讲到的第一个问题,是“全球变暖”的现实情况。瓦茨拉夫说,全球变暖的确存在,但变暖的幅度非常小。更重要的是,全球变暖主要受到太阳等自然因素的影响,是一个自然的变化过程,跟人类活动的关系根本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除了瓦茨拉夫以外,许多科学家也同样这么认为。
接着讲到的第二个问题,是瓦茨拉夫提出的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办法。瓦茨拉夫从经济学角度提出,我们在分析未来问题时,必须要考虑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效应,否则就很可能是在瞎操心。对我们来说,全球变暖是一个难以改变的趋势,但如果考虑到科技进步效应,气候变暖在未来可能根本就不是什么问题。我们并不需要为全球变暖采取什么特殊行动。
最后一个问题,讲到了瓦茨拉夫为什么说环保主义是一种专制的意识形态。因为环保主义者利用政治手段打压不同的观点,拒绝承认自然环境的自发演变,反而想通过与专制主义类似的控制、规划、干预等种种手段,来控制复杂的气候系统,这是一种非常自大的想法,也绝不可能成功。我们真正应该做的,是尊重自然的变化趋势,建立自由的环境,保持科技和经济发展,在未来自然能应对温和的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后果。
不过在最后,我有必要提醒一下,全球变暖以及它所带来的气候变化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综合问题。主流学界一般认为,全球变暖是确确实实存在的,也是人类需要关心的问题。当然了,具体的变暖程度和后果,以及人类应当采取的措施,都还没有达成科学和政治上的共识。瓦茨拉夫所引用的数据和观点当然非常有力,但也未必是绝对正确的真理。我们也需要用一种开放和辩证的态度来看待书中的内容。
撰稿:柴知道 脑图:刘艳 转述:孙潇
划重点
1.全球变暖根本不是什么大问题,与其说它是一个科学问题,倒不如说是一种专制的意识形态。
2.我们目前要做的,绝不是停止发展,而是要继续发展科技和经济,才能有能力应对气候变化问题。
3.瓦茨拉夫认为,环保主义者通过政治手段打压其他科学观点,把科学问题政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