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新镀金时代》 朱步冲解读

《新镀金时代》| 朱步冲解读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今天我要为你讲述的书,是英国记者,公共政策研究专家克拉布特里撰写的《新镀金时代》。

经济的高速增长会带来哪些正负面效果?经济增长与社会分配,该如何平衡兼顾?政府对经济的管理,需要把控怎样的尺度?这些问题对于全世界国家来说,都具有相当的普遍意义,也是本书作者克拉布特里试图回答的问题。克拉布特里曾担任哈佛大学富布莱特学者与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长期致力于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与公共政策。

2011年至2016年,克拉布特里曾担任英国《金融时报》驻孟买分社社长,在这六年中,由于工作便利,他对众多印度政界、商界的关键人物,乃至普通民众,有过频繁而深入的接触与观察;而本书的核心主题,就是他对当下印度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分析。

当然,这本《新镀金时代》的主题,并不是对所谓的“印度增长奇迹”进行赞美,而是发现了印度经济迅速发展背后的重重危机和矛盾:例如印度政商结合引发的利益寻租与腐败,商业巨头的无序扩张和垄断,以及急剧扩大的社会贫富差距与收入分配不公。克拉布特里认为,印度这些危机和矛盾,如果不加以适当处理,就会在未来的某个时刻集中爆发。

作为本书观察的切入点,克拉布特里首先把目光投向了今天主导印度经济命脉的超级富豪们。克拉布特里说,之所以把本书命名为“新镀金时代”,是因为,这种超级富豪不断涌现,资本大肆扩张,繁荣与腐败,社会不公并存的场景,非常像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当时,著名作家马克•吐温,以及约翰•菲茨杰拉德,就用“镀金时代”来形容当时美国的浮华与喧嚣。

克拉布特里认为,印度所经历的阵痛和各种弊病,是全球范围内,许多经济高速增长国家都拥有的通病。所以,克拉布特里对印度的剖析,对其他国家,也有相当的借鉴与警示作用。

接下来,我就分两部分,为你介绍本书的大致内容。首先,我们来看看,在近年印度经济奇迹中诞生的“裙带资本主义”,对印度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与健康,带来了什么样的负面影响。 而在第二部分中,我们再来跟随作者的脚步,对这些印度超级富豪构建的商业帝国和印度的政商关系网,进行一番近距离的观察。

作为本书的引子,克拉布特里讲述了一件自己在派驻印度期间,亲身经历的事件:2013年12月初,印度大城市孟买街头发生了一起离奇车祸:凌晨一点半左右,一辆阿斯顿马丁豪华跑车在路上失控,接连和两辆汽车发生了碰撞,然后车主立刻被私人保安送上了一辆SUV,逃之夭夭。很快,这起车祸就在印度当地媒体上被报道,迅速发酵。根据调查结果,这辆车属于印度首富安巴尼家族,安巴尼家族拥有全印度首屈一指的私人联合企业信实集团,其业务从石油化工、电信服务一直延伸到媒体等领域。2023年,信实集团以1095亿美元的营收,名列《财富》杂志世界五百强企业排行榜的第88位。

那么,这辆阿斯顿马丁豪华跑车上的神秘男子是谁?第二天傍晚,一位名叫乔西的男子主动前来投案,他是一名职业司机,受雇于信实集团。他说,当天凌晨,自己擅自开着雇主的车在公路上试驾,然后闯下了大祸,惊慌之中弃车逃离。

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一位车祸的当事人说,她怀疑来投案的乔西,是被雇佣来顶包的,因为在自己的车被阿斯顿马丁撞击的一瞬间,她清楚地看到,开车的,是一名年轻、体态适中的男子,而乔西则体态肥胖,年过五十。

在车祸发生后,克拉布特里试图对这件蹊跷的案子进行跟踪报道,但当地警察局的所谓调查,迟迟没有进展,限于停滞;而那辆被撞坏的阿斯顿马丁跑车,就停在警局门口的路边,无人问津。克拉布特里说,当自己试图询问身边的普通印度人,对这起车祸的真相如何看待时,得到的回答是,无论肇事者是谁,都不重要。如果非说有什么黑幕的话,那就是再次证明了安巴尼家族和信实集团的巨大能量,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操控印度的一切。

确实,在普通人心中,类似安巴尼家族这样的超级富豪,已经成为印度这个国家真正的实际操控者。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印度经济迎来了一段飞速增长的黄金时期,例如在2004年到2014年这十年间,印度每年的经济增长率,都超过了百分之八。一些乐观的统计机构,比如普华永道,甚至认为,到了21世纪中叶,印度可能超越美国,紧随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简单来说,印度的繁荣不外乎两个原因,首先是成功地抓住了全球经济增长,以及信息技术革命这两个巨大的风口;在内部,印度拥有海量人力资源和基础建设需求,再加上印度历任政府推行的市场化改革政策加持,三者互相叠加,这才有了所谓的“印度奇迹”。

在这一波繁荣的浪潮中,一大批类似安巴尼家族这样的超级富豪应运而生:20世纪90年代,在著名的福布斯亿万富豪排行榜上,只有两名印度人入选;然而到了2010年,这个数字就猛增到了49人,他们的人均财富都超过了10亿美元。

从1990年到2013年,印度全社会的基尼系数,从45上升到51;1%的顶层阶级,拥有了印度58%的财富,这在世界范围内也属罕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曾警告说,在亚洲各主要经济体里,印度的贫富差距最为巨大,并且这个趋势还在以不可抑制的速度上升。很多印度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争辩说,对于印度这种发展中国家来说,“把蛋糕赶紧做大”,要比“如何公平地分蛋糕”重要得多,毕竟,不断增长的财富,最终会通过“涓滴效应”普惠到整个印度社会。很多印度人告诉本书作者克拉布特里,印度的亿万富翁出现更多是好事,说明在世界范围内,属于印度的时代到来了。

然而,克拉布特里并不这样认为,他坚持说,如果放任这种社会不公继续存在,并且加深,那么从长期上,必然要对印度未来的社会稳定与经济增长产生致命的危害。这种观点,也得到了很多印度经济学和社会研究专家的赞同,比如我们比较熟悉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玛蒂亚森。他曾经和另一位著名印度经济学家,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的巴格瓦蒂,有过一场长达十年的论战;争论的核心就是:这种“裙带资本主义”制造的财富巨头,对印度未来的发展到底是正面加成多,还是负面影响多。

阿玛蒂亚森比较关注经济增长,是否促进了印度民众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他说,在一些关键指数,比如妇女地位、人均教育投入、医疗保健开支、儿童营养水平、婴儿死亡率等等,经济繁荣的印度不仅停滞不前,有些领域反而不如穷困的邻国孟加拉。另外,即使在印度国内,一些落后地区,甚至会在某些领域,领先于富裕地区;比如贫困落后,没有吸引来足够印度垄断企业投资的克拉拉邦,反而在民众脱贫速度和受教育识字率等方面,名列前茅。这深刻地说明,印度的问题不在于财富有限,而在于分配体制。他警告说,如果印度这些问题不能得到根本上的矫正,那么印度的未来,有可能会像拉美国家,陷入停滞。

哈佛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专家沃尔顿,也曾经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常驻,他认为:印度和墨西哥非常相似,都是垄断性财阀把控着经济命脉,他们的高额利润基本依靠政府为他们颁布的特殊优惠政策。

为了进一步论证自己的假设,沃尔顿做了一项长期研究:先是罗列印度超级富豪的出身、从事行业,以及他们企业的盈亏状况,然后就得出了一个结论,能够站在财富顶峰的,只有两类人,一类是进入高科技创新赛道的技术型企业家,比如全球头部信息技术企业印孚瑟斯的创始人穆尔蒂和奈里坎尼;而另一类则是严重依靠自然资源和垄断市场才能盈利和生存的巨头,他们通常和政府关系紧密,热衷“权钱交易”,比如刚才提到的安巴尼家族。

需要警惕的是,在印度实行经济改革,迅速繁荣的初级阶段,财富急剧上升,崭露头角的,大多是技术型企业家;然而进入21世纪第一个十年后,随着全球经济增长乏力,贸易壁垒的增强,在印度依旧能够赚到大钱的,大多就是后一种传统垄断型巨头了。 一个名叫钱德拉塞卡的印度议员,曾直接对克拉布特里说,现在,在印度,一家公司是否能赚大钱,完全要看印度政府推行什么样的政策。

谈这些数据,虽然精确,但很难给读者一种生动而直观的感受。所以,接下来,克拉布特里就通过自己的采访和调查,直接走进了这些印度富豪的奢华生活和他们一手打造的超级商业帝国。

让我们回到刚才提到的那起车祸,疑似肇事者在车祸发生后,迅速在保镖的陪同下离开了现场,直接进入了距离事故发生地点不远的一幢豪华公寓楼。这幢公寓楼,孟买人都非常熟悉,它叫“安蒂拉”,高160米,占地4000平方米,是安巴尼家族的二代掌门人,穆克什给自己修建的私人安乐窝。2005年,因为利益冲突和经营理念分歧,穆克什和弟弟阿尼尔宣布分家,哥哥拿走了信实集团的能源石化部分,弟弟拿走了发电和电信部分。

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安蒂拉”的装修和建筑风格,那就是“壕”:建筑的一部分是奢华的高端酒店,大厅的顶棚上是无数昂贵的水晶吊灯,可以举办私人演出和时装秀,楼顶则有直升机停机坪,甚至神庙。仅仅是“安蒂拉”每个月的电费开支,就高达11万美元。

对于孟买居民来说,高耸的“安蒂拉”是当地的地标性建筑,如同安巴尼集团对于孟买市乃至整个印度的影响和控制力:穆克什拥有孟买最成功的职业体育俱乐部,“印度人”板球队,还有一家医院和昂贵的私人国际学校。穆克什甚至控制着孟买当地的电视台,在孟买市郊的信实工业园区,大约有一百万雇员在这里工作,实际上如同一座小型卫星城。

2015年,穆克什拍板,信实集团投放巨资建设的电信运营公司Jio,开始为全印度提供网络电信服务;不到半年时间,就拥有了超过1亿国内用户。

然而,克拉布特里说,在这些辉煌的背后,更多是腐败的臭味,这个观点也得到了许多印度人的赞同:首先,印度政府对于电信服务牌照的发放非常谨慎,准入门槛高得令人望而生畏。然而一家名为英飞拓的小公司,却以20亿美元的报价拿下了牌照,然后转手就让信实集团收购了自己。另外,信实公司一拿到牌照,印度政府有关部门就立刻修改了政策,允许运营商开办网络电话业务。最后,Jio的网络服务刚一上线,就发动了价格战,用低廉到亏本的价格把其他竞争对手挤出市场,虽然竞争对手控告信实集团使用不正当手段,用其他领域业务的利润对Jio进行了非法补贴,但依旧无济于事。

克拉布特里认为,信实集团这次业务拓展的成功,归根结底要归功于印度政商勾结导致的权钱交易,作为证据,一些独立审计公司提出信实集团对英飞拓的收购充满了猫腻,质疑英飞拓本身就是穆克什为了进军电信服务而设置的手套公司;另外,具有跨国背景的企业高管,普遍在信实集团待不长,因为他们发现信实集团的运营中处处存在不合规现象,而且真正能够对企业运营有决策权的,还是穆克什本人和身边那群亲信。

不过,即使拥有强力的政商关系网,印度这些超级富豪也不一定能保证自己的财富永远属于自己。比如,印度廉价航空企业“翠鸟”的掌门人马尔雅,他在接受克拉布特里的采访时,已经定居英国。马尔雅之所以离开祖国印度,就是因为涉嫌欺诈和债务违约,他被控拖欠20亿美元的债务,债主包括银行、供应商和员工。

在许多印度人嘴里,旅居海外的马尔雅,是贪婪的骗子。但他的商业帝国如日中天的时候,马尔雅的外号是“印度的理查德·布朗森”。和安巴尼一样,马尔雅也买下了故乡的职业板球队“班加罗尔皇家挑战者队”,还投资F1方程式车队。为了平衡舆论,维护自己“印度爱国企业家”的人设,马尔雅曾经花费几百万美元,从纽约拍卖行里买回了印度国父“圣雄甘地”的几件遗物,供奉在自己的豪宅里。

在采访中,马尔雅坚持说,自己是遭到了迫害,说到违法,印度有太多竞争对手比自己更过分,更不干净。马尔雅以啤酒制造与销售起家。他的企业,印度联合酿酒集团,曾经一度占据印度酒精饮料消费总额的52%,拳头产品翠鸟牌啤酒,更是在全球各地开拓市场。和其他印度大亨一样,马尔雅也花了大力气游说印度政府,出台对自己有利的政策,比如限制发放酒精饮料制造许可,对进口酒精饮料征收高额关税,诸如此类。

然而,马尔雅并不安于单纯经营啤酒,他也和安巴尼一样,认为印度的繁荣和民众收入的增长将持续很长时间,所以印度国内短途航空客运,即将迎来一波强劲的需求。于是,马尔雅在2005年的巴黎航展上一掷千金,花费30亿美元购置了十几架空客客机,作为翠鸟航空的第一批飞机。

然而,马尔雅的野心从一开始就遭遇了挫折,印度国内航空市场尚未成熟,即使是新兴的中产阶级,也尚未养成坐飞机出行的习惯,而航空公司的经营又是个极端烧钱的行业;再加上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打击,以及燃油价格的持续上涨,翠鸟航空这个摊子自然维持不下去了,最终在2012年,翠鸟航空被吊销了营业许可,四年后,官司缠身的马尔雅从印度狼狈出逃。虽然他在伦敦还能维持奢华体面的生活,但属于他个人的镀金时代,已经戛然而止。

克拉布里特认为,印度的贪腐如此猖獗,触目惊心,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印度1990年代开启的自由市场改革。由于缺乏配套的监管,很多印度政府部门官员于是突然发现,自己手里掌握的资源和审批权力,可以直接通过受贿来变现。在本书中,作者克拉布特里就记载了一起自己亲历的经典寻租腐败案件:

2008年,印度政府决定进行一次面向私营企业的招标,标的是电信运营牌照,本来应该采取相对公正的公开拍卖形式进行,然而电信部长拉贾却临时宣布,牌照先到先得。然而,到了投标日,十几名私人企业的代表带着支票和其他各种材料提前来到了新德里的国家电信部,鉴于这些材料很难在短时间内准备完毕,唯一的可能就是他们提前得到了风声。最终,由于政府收到的牌照支付金额和预想中的相差太远,政府启动了调查,直接牵出了拉贾本人。调查显示,这次政商勾结的黑箱操作,直接让印度损失了260亿美元的巨额资金。最终,拉贾本人和许多印度电信公司的高管锒铛入狱,但这并没有阻止政商勾结现象在印度的猖獗。

克拉布特里说,由于印度的政商勾结,寻租行为如此普遍,以至于在印度社会中诞生了一个独特的职业,或者说基层,叫“中间人”,你可以把他们理解为,在政商勾结中,两头撮合,从中获利的掮客。他们的能量极大,如果一个人想要绕开印度政府正式繁琐的流程,以及各级办事员的阻碍,直接见到掌握实权的官员,或者私人企业家本人,都得依靠这些“中间人”。

掮客存在的历史非常长,在印度传统社会里,他们是那些走动在各地,消息灵通的包打听,替农村里那些守着土地过日子的老乡购买急需的商品,或者说媒拉纤。印度独立后,这些掮客又转而充当政府官员和商人企业家之间的连线:对于想搭上印度政府官员的商人来说,直接找重量级的中间人疏通门路,付出的钱财反而少;而对于急于想把手里权力变现的腐败官员来说,让中间人去和企业家打交道,可以保存自己表面上的体面和清廉。所以,对于双方而言,“中间人”都必不可少。

例如,刚才提到的马尔雅就曾经对克拉布特里抱怨,自己要运营联合酒业公司,需要办理的许可证居然多达上万张。他自己和公司管理层压根没有精力去跑,只能破财免灾,依靠“中间人”把这些许可证拿到手。

更糟糕的是,由于做“中间人”过分有利可图,导致他们渗入了印度社会经济运行的许多环节,甚至“下沉”到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中,比如考驾照:根据克拉布特里的调查和统计,在首都新德里参加驾照考试的印度人,为了保证通过,不被刁难,有四分之三都花钱找了中间人。这些“中间人”收费的标准,依事情的复杂程度与牵涉的金额而定,比如办个身份证要花200卢比,折合3美元;而开个店,免除电力安全检查,则需要1万卢比,折合157美元。 克拉布特里无奈地说,自己身为一个外国人,在印度依旧也要依靠“中间人”来解决一些棘手问题,比如自己在离开印度时,想带走自己的两只宠物猫,然而他发现,手续繁琐得很,压根无法在自己离境前办妥。于是,他不得已,找了一位专门办理宠物出入境问题的代理人,钱一给到位,他就被带到了一栋印度政府办公大楼,手续也很快办好了。至于自己的钱有多少落进了代理人的口袋,又有多少变成了所谓“加急费”,被办事窗口里的政府公务员拿走了,自己也不清楚。

好了,这本《新镀金时代》的大致内容,基本就为你介绍到这里。本书可以说是作者克拉布特里对于近年来对于印度发展模式的一次全面剖析,而这种剖析的基础,则是他作为英国《金融时报》孟买分社社长,在长达六年的时间中,对于众多印度政界、商界的关键人物,乃至普通民众的深度接触与观察。

克拉布特里的切入点,就是实质上掌握了印度经济命脉的新一代超级富豪,他们大多经营垄断大型私人企业,依靠自己编织的政商关系网,来维持自身的地位与利润,排挤竞争者。这些巨头大多在印度上世纪90年代的经济改革中崭露头角,曾一度为印度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但在30年后,这些超级富豪连带他们的商业帝国,对于印度进一步的发展,似乎负面作用越来越大。

克拉布里特认为,表面上,印度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令世界瞩目,被全球政经研究专家誉为“印度奇迹”。印度和中国,曾被誉为亚洲最有前景的发展中大国,两国之间的竞争,也被形象地称为“龙象之争”。然而,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曾经辉煌的“印度奇迹”,充分暴露了它的各种负面效应,包括经济增长过热、贫富差距扩大、依靠权力寻租、印度政商勾结的“裙带资本主义”,直接导致了大面积腐败,国有资产流失,以及盲目重复的投资,并且带来了海量的银行坏账。根据克拉布特里的统计,2016年,20%的印度国内贷款最终都可能变成无法收回的坏账,总额高达1450亿美元。 更糟糕的是,在短期之内,这些问题似乎都没有什么解决的希望,而在印度高层,希望通过严格审核制度,来限制向垄断巨头无限贷款,提高印度金融健康的央行行长拉詹,只干了一任,就在2016年黯然宣布辞职。

不仅如此,印度发展模式的严重缺陷,甚至也波及到了这些超级富豪,哪怕他们是这种“裙带资本主义”的最大受益者:财富榜上的排名变更频繁,很多像马尔雅这样曾经风光一时的巨头,过不了多久,就销声匿迹了。在采访中,许多富豪向作者克拉布特里抱怨说,印度在国家层面对于金融系统的管控在收紧,再加上全球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让自己的现金流极为脆弱,数量巨大的债务抵消了企业的盈利。而在国际市场上,依赖印度本国政府优惠政策,采取家族式经营的印度企业,也没有多少竞争力。 正所谓“只有当潮水退去,才知道有谁在裸泳”。

在本书最后,克拉布特里说,尽管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印度和中国一样,依旧是亚洲最具潜力的新兴市场,以及崛起中的大国;克拉布特里认为,权力寻租、垄断与贫富差距拉大这些问题,都是许多国家在经济高速增长期的“常见病”,它们并不是绝症,可以通过提升政府的治理能力、法治的健全,以及更为普惠的社会财富分配制度来逐渐治愈。关键就在于,印度领导人和民众,有没有立刻开始解决这些问题的勇气与智慧。

以上就是这本书的精华内容。原书的电子版已经为你附在最后,欢迎你进行拓展阅读。此外,你可以点击音频下方的“文稿”,查收我们为你准备的全文和脑图。你还可以点击右上角的“分享”按钮,把这本书免费分享给你的朋友。恭喜你,又听完了一本书。

划重点

1.作为“印度经济奇迹”的副产品,一批超级富豪掌握了印度经济的命脉,他们利用“政商交易”,令政府不断出台有利于他们的政策法规,通过垄断获取超额利润。

2.从长期来看,这种腐败的“裙带资本主义”,既不利于印度社会经济的长期发展,也造成了严重的贫富差距与社会不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