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在风暴中心》 有容解读

《在风暴中心》| 有容解读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今天为你解读的书是《在风暴中心:冰岛的崩溃和惊人的复苏》。这本书讲的是,一个普通的公司上班族,如何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外籍央行行长,并引领一个国家走出金融危机。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世界边缘的小国冰岛意外成了受灾最严重的国家。它的银行系统崩溃了,货币大幅贬值,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此外,失业率也不断攀升,全国各地的失业者纷纷涌向首都雷克雅未克,参加游行示威活动。放眼世界,金融危机中,还没有哪个国家的银行系统受到这样的打击。

有一组数字对比,也能帮你感受冰岛在金融危机中的受灾程度:在金融危机后,有一批银行家被关入监狱,其中超过一半都在冰岛,有25人;而作为金融危机最初爆发地的美国,只有1人入狱。至于这些人为什么会被关进监狱,我在后面还会展开来说。

本书作者挪威人斯凡·哈拉尔德·伊加德,就是在冰岛受到毁灭性打击之时,临危受命,担任冰岛央行的行长,成了有史以来第一个领导一家独立央行的外国公民。面对冰岛金融业的一片废墟,伊加德没有慌,而是立刻组建团队,实行了一系列措施,最终让冰岛经济迅速复苏。伊加德也由一个普通的公司上班族,戏剧性地变成了力挽狂澜的英雄,他的个人命运和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紧紧地结合在了一起。

而我今天要讲的这本书,就是伊加德在危机之后,全面反思了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所写成的。为了更加立体地还原这场危机,伊加德还采访了近百位相关人士,他们的身份包括政府官员、银行高管、商界领袖等等。通过这些人在不同角度的观察,你可以全方位地了解冰岛在金融危机中的生死存亡,进而更深刻地了解现代金融界的运转规律。

那么,伊加德是怎样由一个普通人忽然变身成特种兵,空降冰岛,去拯救一个国家的?冰岛又出了哪些问题,使这个人均GDP排名全球前十的国家,转眼间就到了破产的边缘?后来又是哪些措施,让冰岛经济得以起死回生,重新快速增长?冰岛的这些经验,对其他各国又有什么启示?这就是在今天的解读中,我所要讲述的重点。

首先来说说,伊加德是怎么上任的。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英雄梦。如果现在你眼前有一个机会,可以成为英雄,去拯救一个废墟中的国家,让它重新恢复繁荣,你是去还是不去?

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做这个英雄,但颅内高潮过去后,你可能就会想,这种事情,只有科幻电影里钢筋铁骨的超人才能做到吧。退一步讲,即使没有超人这种超能力,起码也得有蝙蝠侠挥金如土的“钞能力”,这里的“钞”,就变成了“钞票”的“钞”。

然而,在现实中,科幻电影的桥段竟然真的上演了。本书作者挪威人伊加德就是这样一个英雄人物。他只是肉眼凡胎,也没有家财万贯,但他有一颗能够改变世界的头脑。他出任冰岛央行行长的故事,也极具戏剧性。

2009年2月的一天,伊加德正在挪威首都奥斯陆的一个十字路口走路,忽然手机响了,他低头一看,是一条短信,让他给挪威财政部秘书长回个电话。

伊加德把电话打了过去,几句寒暄后,挪威财政部秘书长直接问道:“我们可以任命你做冰岛央行的新行长吗?”

伊加德愣住了。当时,他是在麦肯锡工作的一名高管,没有任何官职。作为一个在公司上班的平民,忽然有了成为另一个国家的高级官员的机会,这在普通人身上,是难以想象的。大权在握的诱惑,让伊加德的心跳开始加速。同时,他的大脑也在飞速运转:冰岛在前一年刚刚深陷金融危机的泥潭,让他去,就是要做救火队员,冰岛的内外环境错综复杂,他能处理好吗?

他已经在麦肯锡公司当了十多年的上班族,上学时学的经济学知识大部分都还给了老师,他唯一一段和央行有过交集的经历,还是大学暑假时在挪威央行的短暂实习。此外,自己还是以一个外国人的身份,去出任冰岛的央行行长,这不仅在冰岛,在世界上,也都是史无前例的。所以,冰岛央行行长的职位,做好了,是天上掉的馅饼;做不好,就是平地出现的陷阱。

拿着电话,伊加德沉默了,但经过了短暂的思考,他答应了。因为他觉得人生苦短,这样的机会是可遇不可求的。

伊加德骨子里的英雄梦被唤醒了。他本来可以在公司过着安定舒适、按部就班的生活,但现在,他决定彻底和那种生活告别,去完成更伟大的使命。

但是,伊加德这样一个普通人怎么会突然被命运选中,成为一国的央行行长呢?

原来,当时冰岛金融界一片废墟,腐败丛生,并且政府刚刚换届。要根据正常程序选出央行行长,耗费的时间太长。这时,需要一个替补队员。这个替补队员有各种条件限制。首先,他要和各方势力错综复杂的冰岛金融界没有瓜葛;其次,这个人还不能对冰岛太陌生,最好来自北欧国家;第三,他还要有实际的行政能力,可以干事,又不能和本国政府有什么关系,否则会被说成干涉内政。这几个条件筛选下来,伊加德就成了最佳人选。他是外国人,来自北欧国家,有政治经验,在20世纪90年代曾担任过四年的挪威财政部副大臣,但到2009年,已在私企工作十多年,和挪威政府没什么关系了。

所以当冰岛政府向挪威政府寻求帮助时,挪威方面就找到了伊加德。当然,对伊加德来说,他能得到这个机会,也是因为多年以前在挪威财政部不俗的表现和优秀的人品。很多看似突然降临的机遇,背后都藏着多年之前的努力。

接下来,挪威方面为他紧急安排了一个央行管理的速成课程,具体讲授货币政策的实操细节、货币的流动性管理等各方面知识。

课程结束后,伊加德回到家,还翻出了上大学时货币理论方面的旧课本,看书时,很多记忆都跳了出来,他想到这是他25年前在大学里最喜欢的课程,自己还拿到了最好的成绩。但当初万万没想到,自己多年以后真的有机会担任一个国家的央行行长。

在这里,幽默的伊加德特意给学经济学的同学提了一个醒:让大家好好上课,因为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可能接到一个遥远国家的电话,去做拯救世界的英雄。

然而,冰岛的情况不容乐观,就连伊加德的家人,都不看好这个差事。他的哥哥直接说,为什么你不接受真正的挑战,去领导津巴布韦的央行?众所周知,津巴布韦是当今货币问题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他哥哥的话是一种开着玩笑的警告。而在伊加德内心深处,也非常担心,自己会不会成为舞台上的小丑?会不会完成不了这个艰巨的任务?

不过,既然他已经挑下了这个重担,在外人面前,是不能露怯的。伊加德将离开挪威到冰岛赴任时,最早和他接洽的挪威财政部秘书长问他,是否读过北欧神话,那里面记载着人如何被砍掉脑袋的凶残故事。伊加德敏捷地回答道,自己曾经在田径运动会上拿过冠军,跑得很快。对方看他颇有信心,才放心了一点。不过,伊加德没说的是,他拿冠军的项目其实是链球。链球是一项站在原地把一个带链子的铁球丢出去的运动。所以,伊加德的意思其实是,他擅长的不是逃跑,而是原地死磕。他已经做好了准备,即使前面是刀山火海,也要去蹚一蹚。

接下来,伊加德走马上任,空降到了冰岛金融风暴的中心。但你可能想不到,他不仅是史上第一个外籍央行行长,面对的也是在金融危机中受灾最严重的国家。

这里要解释一下,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那么多国家受到影响,世界边缘的小国冰岛怎么就成了受灾最严重的一个国家呢?美国不应该是最大的受灾国吗?

金融危机中,美国确实遭到了巨大的损失,不过,美国的经济体量也足够庞大。相对来说,不到40万人口的小国冰岛,受到的损失占其经济体量的比重,要大得多。2008年底,冰岛外债已经高达一千三百亿美元。而它每年的GDP,平均只有二百多亿美元。外债规模已经比GDP的6倍还多。

而且,金融危机对冰岛金融界的破坏力度,也远超过其他国家。冰岛前三大银行通通破产,金融界一片废墟。冰岛成了在金融危机发生后,第一个宣布破产的国家。

那么,冰岛为什么会发生如此严重的灾难呢?

这还要从冰岛银行系统的盲目扩张说起。金融危机前,冰岛国内的经济支柱主要由三大产业构成,分别是渔业、旅游业和铝业。这三大产业虽然发展得不错,但都缺乏大幅增长的空间。怎样才能让冰岛的经济突飞猛进?

这就需要寻找一个新的行业。21世纪初,冰岛选择了银行业,它既代表着现代化和国际化,又不会产生环境污染。

于是,冰岛的银行业经过一番包装,各项指标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接下来,他们设置了很高的利率,吸引了其他国家大量的投资者,巨额的资金纷纷涌入冰岛。然后,冰岛的银行再把这些钱贷款给国内和国外有需要的人,对这些人还款能力的审查,则异常宽松。

冰岛的银行业就像一个高速运转的机器,大量的资金从一边进入,再从另一边流出,银行从中收取利息的差价。

银行业繁荣起来后,股价随之大涨。发行股票,给银行带来了大量的收入。而且,冰岛的银行还向外国大量发行债券,吸引了大量的资金,再次进行投资。

冰岛银行业的利润不断提高,不仅促进了这个行业的进一步扩张,而且对银行业之外的产业,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随着大量资金涌入冰岛,冰岛的房产、地产等固定资产大幅升值,对这些资产进行买卖的利润也不断提高,又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者前来。

热钱的涌入,让冰岛克朗的汇率大大提高,一克朗可以换到更多的外币了,强势的汇率又压低了热钱过多可能引发的通货膨胀,让政府放心地支持这种发展模式。银行业逐渐成了冰岛的主导产业。

2007年,雷克雅未克上市的7家公司里,6家都和银行有关,冰岛的工业龙头企业只排在了第7位。在冰岛交易所,和银行相关的股份就占了总市值的55%。

然而,危机就在这一片大好的形势下开始酝酿。当时冰岛排名前三的银行分别是冰岛国民银行、克伊普辛银行、格里特利尔银行。这三大银行在业务上都有不正当操作。

这些银行为了抬高自己的股价,自己直接去找买家,找到的买家,大多数竟然是他们曾给提供贷款的一些公司。也就是说,一些人从银行贷款,再来买这个银行的股票。这个过程中,银行因为股价提高而获益,买股票的这部分人也成了获益者。

三大银行还不满足,银行的很多管理层直接充当了这批买股票的人,他们用于买股票的钱,当然也是从所在的银行贷款的。以至于冰岛前三大银行中,前10名借款人中,有8名都和银行管理层有关。这些人不是董事长,就是董事长的儿子或配偶,或者是父母。

本书记载了银行暴雷后极具戏剧性的一幕:伊加德之前的冰岛央行行长带人去格里特利尔银行严查,调出了贷款人名单,发现排在前面的竟都是大股东的亲人和朋友,后来一位在场人士回忆,行长当时气得浑身发抖。

冰岛监管机构在做什么呢?他们为什么事前没有对金融体系进行严查?

答案是,冰岛有他们的特殊国情。因为冰岛的银行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在国内已经是明星行业,就连金融监管局,也要对他们礼让三分。冰岛政府甚至专门设立了一个委员会来管理金融监管局,这个委员会的成员,竟是各个银行的代表。也就是说,球员在踢球的同时,竟还可以管理裁判。

在危机爆发之前的2007年,有人质疑冰岛银行的安全性,冰岛财政部长还不太高兴,他说,你们难道看不见这场派对吗?

冰岛银行业的繁荣给了他强大的信心。不过,危机已经悄然而至。

2008年9月到10月之间,冰岛的银行业预计会有280亿欧元的资金流出,同期会有420亿欧元的流动资金可供使用。然而,在这一年的9月15日,超过百年历史的美国雷曼兄弟公司轰然倒塌,恐慌传遍全球。

对冰岛的银行来说,该流出的钱流出去了,能使用的流动资金却几乎全都断流。股价下跌、固定资产贬值、冰岛克朗贬值相继发生。银行业的风险敞口瞬间暴涨,立刻就接近了冰岛一年的GDP。政府根本无力救助。

冰岛排名前三的银行以令人吃惊的速度纷纷倒闭。2008年10月,克伊普辛银行宣告破产时,冰岛总理的一位顾问回忆:当时他看到总理呆坐着,眼里饱含泪水。

一个月后,冰岛总理宣布,国家可能面临破产。

这场危机虽然是外来冲击造成的,根源却是冰岛不健康的银行业。

其实,在此之前,已经有了危机的苗头。2006年3月的一天,冰岛国民银行已经通知政府,它的资金链即将断裂,无力支付次日到期的款项。当天,冰岛三大银行在央行行长家里开了一个紧急会议,想出了这么一个方法,他们没有试图缩减银行的规模,而是通过央行提供短期融资,来提高银行的准备金率,进而更方便地吸取社会的存款。很快,冰岛国民银行就吸收到了45亿英镑的资金,得以起死回生。

后来,一位经验丰富的北欧银行家说,这狂野得令人发指,央行类融资是用来满足短期的紧急情况的,本质上就不能用它来实现经济增长。

挪威央行和瑞典央行的前行长都认为,如果有银行要他们拆解正常范围内的央行资金,去提供融资,他们一定会与金融监管局一起行动,并派人进驻出问题的银行,进行严查。但冰岛的金融监管,是缺位的。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后来的司法调查中,有20多名冰岛银行家被关进了监狱。

冰岛危机之所以如此严重,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得到资本主义国家中“老大哥”美国的救助。在金融危机中,西方很多国家都得到了美国的救助。但冰岛的救助请求却被拒绝了,因为冰岛银行的负债已经达到了1700亿美元。冰岛需要的钱太多,之前和美国的金融联系又不紧密,所以美国也没有救助。

说到这儿我们已经知道,冰岛的金融危机诱因在海外,根子在国内。救治金融危机,一方面要惩治金融腐败,另一方面要恢复金融秩序。而伊加德的任务就是恢复金融秩序。

回到2009年2月27日,伊加德正式上任后,他发现到处都是向他伸手要钱的人。但他思路清晰,没有盲目救助,而是首先组建团队,要求厘清政府、央行和银行各自的债务,为下一步行动做准备。

接下来,伊加德要努力让那些陷入困境、即将破产的银行活过来。这些银行存在着大量的坏账,不论多少资金投进去,都是无底洞。它们只有等到新的买家,重组股本,厘清债务,央行才能进行援助。

新的买家到来前,是最难熬的时期。这段时间,金融危机还会加剧,失业人口继续增多。愤怒的人们把矛头指向了央行,抱怨它见死不救,有人甚至起诉了作为央行行长的伊加德,要把他送进监狱。幸运的是,冰岛政府驳回了这些案子,让伊加德没了后顾之忧,他的救市计划才得以继续实施。

在等待银行重组的这段时间,伊加德也没闲着,他带着团队,去一个个地拜访这些银行现在的股东、未来可能的新股东,以及最大的债权人,请他们做出让步。因为只有银行挺过金融危机,才能最大程度地保全所有人的利益。这给了一些银行很大的帮助。

即便如此,因为金融危机的破坏力太大,仍有一批银行破产。对此,伊加德也做了准备:在银行破产时,相对于对大型企业的欠款,优先支付储户的钱,来维护社会稳定。

金融危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国际社会看到冰岛的困境后,大量抛售冰岛克朗,导致冰岛克朗大幅贬值,越来越不值钱,最后竟一度贬值达到50%。在冰岛国内,克朗贬值引起物价上涨,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

与此同时,大量资金也在逃离冰岛这个危机中心,更加剧了通货膨胀。

冰岛政府为了防止资金外流,实行了资本管制,取消了用冰岛克朗兑换外币的权利。

但冰岛的一些大型出口公司并没有严格遵循这项规定,他们把赚的钱换成外币,存在国外。在危机期间,这些公司几乎是能为冰岛吸纳资金的仅有渠道。

对此,伊加德列出了冰岛30家最大的出口公司名单,一家一家地请他们来冰岛央行开会。先是了解他们的难处,提供帮助,然后明确提出要求,告诉他们,不遵守货币管制的后果,可能就是牢狱之灾。通过伊加德的努力,大量资金留在了冰岛国内。

为走出危机,冰岛政府也做出了努力。伊加德上任后,率领团队,与工会和政府进行了谈判,达成了为期3年的工资和价格冻结,并紧缩国家财政预算。同时,冰岛克朗的贬值,使渔业、铝业出口增加,旅游业也吸引到了更多的游客,这些因素,一起让冰岛的经济有了起色。

然而,银行业仍不稳定,还需要政府的资金注入。此时,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借钱。

伊加德在任时期,主要有一个国家和一个地区向冰岛提供借款。一个国家,是指中国;一个地区,是丹麦的自治领法罗群岛。

法罗群岛的借款非常顺利,因为冰岛曾帮助过他们,这次他们慷慨解囊,借给了冰岛4000多万美元。

关于中国的援助,伊加德的努力不可或缺。世界上,各国央行的行长在瑞士巴塞尔有一个会晤的平台,叫国际清算银行。国际清算银行的大楼里,每个央行行长在里面都有一间自己的办公室。冰岛央行行长办公室的旁边,就是中国央行行长的办公室。伊加德听到中国有借款的意向,但迟迟定不下来。于是,他直接敲开了中国央行行长办公室的门,两人聊了很长时间。中国央行行长回国之后,经过讨论,给冰岛提供了5亿多美元的贷款。

这些借款,对冰岛银行系统的恢复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在金融界初步稳定下来后,接下来就是盘活经济了。在伊加德到任之前,他的一个战友就已经在战斗了,这就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他们代表联合国对冰岛进行救助,有很大的话语权。

2008年底,冰岛三大银行破产不久,前景最黑暗的时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冰岛设置的贷款利率是22%,试图稳住冰岛金融废墟中的断壁残垣。

冰岛的情况非常复杂。因为发生了通货膨胀,社会上流通的现金太多,所以要设置高利率,把钱往银行收;但当时冰岛经济已经濒于崩溃,经济发展几乎停滞,又需要给社会提供资金,增加流动性,刺激经济发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权衡之下,选取了一个较高的数值。

伊加德上任不到一个月,2009年3月19日,就把利率降到了21% ,4月份,又降到了19.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不太高兴了。他们认为通胀依旧严重,还应该维持高利率,把资金从社会上往回收。

伊加德到华盛顿参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春季会议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一位高层领导专门把他叫到自己的办公室,几乎对他吼了起来。

但伊加德要的是增加流动性。22%的利率相当于在动脉出血处强力压住,并打上钢板,虽然阻止了血液涌出,但也影响了正常的血液流动,抑制了经济的活力。只有增加流动性,才能让经济复苏。他顶住压力,没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议。同时,他也要防止通货膨胀的加剧。用他的话说,就是在刀刃上狂奔,保持一个微妙的平衡。

事实证明,伊加德是正确的。

2009年5月份,伊加德继续下调利率。到他在8月卸任时,冰岛的经济已经有了明显的起色。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他刮目相看。

当然,经济情形的好转,除了利率的因素之外,和他之前打出的一套组合拳也密不可分。

10月,伊加德在冰岛的加油站给车加油,看到旁边停着三辆车,其中有一辆是新进口的豪华轿车,他会心一笑,自己成功了。虽然只有短短半年任期,但他已经带领冰岛经济走出寒冬。而这时,其他受金融危机冲击的国家,经济还是萎靡不振的。

在整个2009年到2012年,冰岛政府为银行业和市场注资总额达到了GDP的34%,但在之后的几年,冰岛政府最后回收的资金总额占GDP的43%。冰岛成了受灾最严重却恢复最快、灾后收益最大的国家。

伊加德卸任后,挪威首相邀请他担任挪威财政大臣,伊加德婉拒了,经过这次“在风暴中心”的颠簸,他更想回到在公司上班时的安定时光。

说到这儿,关于这本书的解读就接近尾声了,我们来回顾一下。

这本书讲述的是世界上第一位外籍央行行长引领一个国家走出金融危机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普通的公司上班族伊加德。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他戏剧性地接到了冰岛央行代理行长的任命。虽然他知道,这只是一个暂时性的角色,但仍然面临无比艰难的任务,他必须鼓足勇气,全力以赴。

接下来,我们追溯了冰岛金融危机为什么会如此严重。这是由于冰岛银行业的无序扩张、腐败盛行所导致的。而监管作为最后一道防止金融危机的护栏,也是缺位的。冰岛的监管机制和其他国家都不一样,金融监管局之上,还有一个由银行人员组成的委员会,使监管形同虚设。在银行系统崩溃后,虽然很多腐败的银行家被关进监狱,但怎么让冰岛走出危机,仍是一个难题。

最后我们看到,伊加德作为新任冰岛央行行长,空降到了金融风暴的中心,他要做的,并不是惩罚罪犯,那是冰岛司法机构的任务,他的任务是恢复金融秩序。在短短半年任期内,他实行了多项举措,首先厘清政府、央行和银行的债务,然后与出口公司谈判,恩威并施,促进资金回流,并向法罗群岛和中国借来了资金。与此同时,他顶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压力,降低利率。最终促进了冰岛经济的复苏。

当然,伊加德在冰岛央行行长的任期内,还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和富有借鉴性的举措。如果你想对这场金融危机中的刀光剑影和灾后重建有更全面的了解,可以点击文稿末尾的电子书,进行拓展阅读。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在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中,看似远离世界中心的冰岛,却受到了最严重的打击;而另一方面,当其他国家还在危机中挣扎时,冰岛又成了复苏最快的国家。这不仅对冰岛是一个重要教训,对世界各国也有深刻启示:在金融系统扩张过快时,国家应该加强监管,警惕不良资产的积累随时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当金融危机发生之后,不要被满目疮痍的场景吓到,应该结合本国情况,积极救市,既不拘泥于过去的教条,也不寄望于外界的施舍。“世事无常”和“天助自助者”,才是我们看待危机的长久之道。另外,本书作者从一个普通公民化身央行行长,救治国家金融危机的经历,也能激励我们在困难时保持坚韧,以更大的勇气迎接挑战,探索不平凡的人生。

好,以上就是这本书的解读。你可以点击音频下方的“文稿”,查收我们为你准备的全文和脑图。你还可以点击右上角的“分享”按钮,把这个音频免费分享给你的朋友。恭喜你,又听完了一本书。

划重点

1、 挪威人伊加德在某天忽然接到邀请,请他去担任冰岛央行行长。这时他只是一介平民,在麦肯锡担任高管。这看似是忽然掉下的机遇,其实和他多年前在挪威政府杰出的表现和积攒的人品有关。

2、 冰岛作为世界边缘的小国,成了金融危机中受灾最严重的国家,国内前三大银行通通倒闭,金融业一片废墟。看似是因为外来的冲击,根源其实是冰岛国内不健康的银行业。

3、 当金融危机发生之后,不要被满目疮痍的场景吓到,应该结合本国情况,积极救市,既不拘泥于过去的教条,也不寄望于外界的施舍。“世事无常”和“天助自助者”,才是我们看待危机的长久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