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 哈希解读
《价值》| 哈希解读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我是哈希。今天我要为你解读的这本书,叫《价值》。
这是一本在投资圈内和圈外都很有名的书。作者张磊,是国内知名投资机构高瓴集团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高瓴集团在2021年被列入“全球独角兽投资机构百强榜”,而张磊本人,也在2019年到2021年,连续三年入选“中国最具影响力的30位投资人”。今天我们要介绍的这本《价值》,则汇聚了张磊从事投资行业十几年来的心得。
书名里的这个“价值”,很多人第一反应,应该指的是张磊所推崇的“价值投资”。这种投资策略认为,买股票不是投机,不要想着能依靠股票的历史价格,推测出它的未来走势;买股票其实是在买公司,投资者应该去分析上市公司的资产、收入等各方面状况,发现股票的真实价值,再将它和市场价格比较,只去买那些真实价值高于市场价格的股票,或者说被市场低估了的股票,然后长期持有,等待它的价格涨到跟它的真实价值相衬的水平。大名鼎鼎的股神巴菲特,就是靠这个投资策略致富的。
当然,在风大浪大的资本市场中,投资门派众多;哪一种门派,都不敢自认高手,包打天下。价值投资也不例外。张磊认为,价值投资的核心,不在数学或推理,也不在具体的操作手法,而是要像社会学的田野调查一样,理解真实的生产生活场景,真正掌握什么样的产品是消费者所需要的、什么样的服务真正有意义。
而读完这本书,我们还能体会到,对于张磊来说,所谓“价值投资”,并不仅仅是一套投资策略,还包括一套他在十几年创业、投资经历中沉淀下来的价值理念。这套价值理念,绝不仅适用于投资领域,任何一个希望让自己的财富价值、个人价值得到增长的人,都可能从中收获启发。腾讯公司董事长马化腾就说,读完这本书,他意识到:每一位企业家都是投资人,每一位好的投资人也都是企业家;唯有拥有伟大格局观的人才能行稳致远,才能真正创造卓越价值。
在接下来的解读中,我们就重点来说说,张磊在“怎么挑选投资对象”还有“怎么获得价值增长”这两个重要问题上,秉持的是什么样的价值理念。
(注:本文仅分享本书作者看待价值投资的思路,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涉及的,对相关平台及企业家的看法,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解读人立场。)
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一部分,说一说,张磊在挑选投资对象的时候,秉持的是什么样的价值理念。
张磊认为:选择与谁同行,比要去的远方更重要。他强调说,他要选择的,一起同行的人,需要是一名长期主义者。
长期主义这个词,你大概陌生;它的另一种说法“做时间的朋友”,作为得到用户的你,肯定也是耳熟能详。但是,怎么才能“做时间的朋友”呢?可能很多人并没有专门思考过这个问题。那我们下面就来听听张磊的思考,看看在他眼里,什么样的企业家,才称得上“时间的朋友”,或者说是“长期主义者”。
他给出的第一条,长期主义者的特质是,坚持初心。放到企业家的身上,就是在创办企业之前,就明确好企业的信条,并且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一直牢记这个信条,以它为导向,来决定企业要做哪些事情。
张磊讲到一个让他感动的人,恒瑞医药集团的创始人孙飘扬。孙飘扬在创办恒瑞医药以前,是一名药厂技术员。他很早就意识到一件事,那就是:对于医药企业来说,如果你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那么你的命运就会一直被别人捏在手里;而一家医药企业想要发展得长远,就得把命运抓在自己手里。所以,“走出自己的技术创新之路”就成为了后来恒瑞医药的信条,这个信条就是张磊所说的“初心”。
也正因为明确了这个信条,在恒瑞医药成立之初,面对制造简单、销路很好的仿制药,还有研发艰难、风险巨大的创新药,孙飘扬毅然带领企业选择了那条艰难的路,去自己研发创新药。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他们陆续在海内外成立研发中心和临床医学部,构建了药物靶标、分子筛选、生物标志和转化医学等创新平台,不断增加科研投入,虽然经历过很多挫折,但一直没有改变“自主创新”的初心。张磊认为,恒瑞医药孙飘扬的例子,就很好地体现了“坚持初心”这条特质的内涵;也正是对初心的坚持,才让他在短期利润和长期价值之间,作出了正确的选择。
再来说说张磊心中的,长期主义者的第二条特质:保持进化。
保持进化,听起来强调的是“变化”,那这跟长期主义有什么关系呢?张磊解释说,短期主义者容易满足于一时的成就,或者因为现有的优势而沾沾自喜,但长期主义者能够意识到,现有的优势都是可以被颠覆的,每一项技术、每一种产品、每一家企业都会经历从起到落的生命周期,而想要破除这个魔咒,就需要一直保持进化。
怎么才叫“保持进化”呢?放在企业家身上,就是要每天问自己,现在所做的事情,是不是正在企业信条所指引的方向上,不断在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在这一点上,张磊说,他很佩服亚马逊的创始人贝佐斯。
我们知道,亚马逊刚成立的时候,只是一家网上书店。当它成长到一定规模之后,开始大举抢占原本线下实体书店的市场,也让行业生态发生了颠覆。但是,贝佐斯没有满足,而是带领亚马逊开始进军零售业,然后是智能家居、视频流媒体领域,还成为全球最大的云服务提供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商业版图不断在扩大。
那么,这是不是在没有方向地“广撒网”呢?并不是。在张磊看来,其实贝佐斯在做的,正是我们前面提过的,在企业信条所指引的方向上,不断地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贝佐斯在很早的时候就说过,亚马逊要“成为地球上最以客户为中心的公司”。这里的“以客户为中心”,就是亚马逊从建立之初就一直坚守的企业信条。注意,亚马逊的这个“以客户为中心”,并不是说,什么都要听客户的,它强调的是,要为客户创造利益。
为客户创造利益,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去研究客户,找到客户需要什么。比如,Kindle阅读器,就是亚马逊在看到客户在阅读电子书方面的需求之后,专门为这种需求打造出的产品。
除此之外,亚马逊还有一种比较独特的、为客户创造利益的思路,就是发现自己在服务客户方面,最受认可的地方,然后把它拓展到更多领域。比如很典型的,就是亚马逊的网上销售业务,开始只卖图书,后来扩展到了更多品类,但不管是卖什么,他们都坚持着一开始被客户青睐的那些服务特点,那就是更低的价格,更多的商品和更快的配送服务。贝佐斯认为,这是时代怎么变迁,市场都会不变的需求。
贝佐斯在卸任亚马逊CEO之前,每年都会在亚马逊的年报里亲自给股东写一封信,介绍亚马逊的业务进展和战略思考。他还有一个特别的习惯,就是在每一年的股东信的结尾,都附上1997年,亚马逊刚上市的时候,他给股东写的那第一封信。为什么呢?因为第一封信里明确讲了,他们“以客户为中心”的信条,还有在这个信条下的长期战略规划。等于说此后的每年,贝索斯都要带着股东们回看一遍,亚马逊走到哪儿了,是怎么样坚持自己的初心的。
所以你看,虽然表面上看,亚马逊拓展自己商业版图的过程,是在东奔西走地攻城略地,但事实上,他们一直都是在“以客户为中心”这个信条的指引下,沿着一条路坚定地走着,一边走,一边让自己变得更强大。这正是张磊所认为的,保持进化的体现。
好,刚才我们说的是,一个长期主义者,要坚持在初心的指引下,保持进化。那么这样的进化,到什么时候才能停下呢?这就要说到,在张磊眼中,长期主义者的第三个特质了,那就是能够意识到,在进化这件事上,没有“终局”。
比如前面我们提到的贝佐斯,他原本已经带着亚马逊,在网上书店这个领域做到了龙头地位;如果他们在这里停下,也能守着自己的市场份额,保持不错的收益。但是,一个长期主义者会意识到,这只是阶段性的胜利,是自己进化的道路上的一个新的起点,而不是终点。因此,这才有了后来,庞大的亚马逊商业帝国。
长期主义者不仅知道,自身的进化、企业的进化是一场没有终局的“无限游戏”,还能用同样的思路来看待行业。张磊在书里提到了拼多多的创始人黄峥。黄峥创立拼多多,是在2015年。我们知道,在那个时候,国内电商市场的绝大部分市场份额,都已经被淘宝、京东占据了,在大多数人看来,这个行业已经发展到了“终局”,没有能够成长出一个新巨头的空间了。但是,黄峥却认为,并不是这样。
我们知道,电商的本质是把人和商品,通过互联网连接起来,加快商品流通的速度。黄峥观察到,当时淘宝、京东在做的,是以商品为中心,让人来找商品。也就是,把商品先都陈列出来,用户需要什么,就自己去搜索、下单。但黄峥认为,其实还存在另一种思路,就是以人为中心,让商品来找人。
所以,你可能记得,拼多多在最开始出现的时候,是不设搜索功能的,它就是给你推荐商品,然后鼓励你去拼团购买,拿下优惠价格。黄峥觉得,这样做的本质是,把人们零散化的需求,快速集结成同质化的批量需求;在这个基础上,他再去直接打通供应链,连接田间地头、制造工厂,形成一种“先有顾客需求,再有工厂供应”的反向定制。经过实践,在这种模式下,确实,商品流通的整体效率会变得更高、成本更低,买卖双方都能获得实惠。
所以你看,黄峥通过转换思路,就这么在一个看似发展到“终局”的电商市场里,生生又撕开一条口子,塞进去了一个电商新物种,而且最终在这个市场站稳了脚跟。
好,到这里,小结一下,在刚才的第一部分,我们说的是,在张磊眼里,选择与谁同行,比要去的远方更重要。而他要选择的,一起同行的人,需要是一名长期主义者。在他看来,一个长期主义者,要坚持在初心的指引下,保持进化,而且要能意识到,不管是自身的进化,还是行业的进化,都是没有“终局”的。
除了长期主义之外,张磊在观察企业家的时候,还会注意他们是不是对行业有深刻洞察力,是不是有专注的执行力,是不是有很强的同理心。不过,他在书里花最多笔墨去阐述的,还是我们前面说的,对于长期主义的思考。
好,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二部分,说一说,张磊在看待企业价值增长的时候,秉持的是什么样的价值理念。
在开头我们说了,传统的价值投资,主要在做的就是,去发现那些真实价值高于市场价格的股票,或者说被市场低估了的股票,然后长期持有,等待它的价格涨到跟它的真实价值相衬的水平。
那到这儿,你发现没有,传统的价值投资,它其实是假定一个上市公司的真实价值是一个在长期相对稳定的、确定的水平,我们就先简称它为“静态价值”,而价值投资者要做的,就是发现这个静态价值,然后把它跟市场价格做对比,如果发现,市场价格开得低了,那就赶紧趁着这个价格低谷买入。因为价值投资者相信,最终市场价格是会向这家公司的真实价值靠拢的。
但是,张磊认为,在今天,应该以一个动态的视角来看待企业的真实价值,要知道企业的真实价值是会随着时间变化的;进一步地,在投资一家企业之后,也不能只是静态地持有,而是要帮助这家企业创造价值,让它的真实价值越走越高。
举个简化的例子。比如说,一家公司现在的每股股价是50元,但你通过研究发现,这家公司的真实价值其实应该是每股100元,所以,你就在这个时候买入,等待它的市场价格慢慢从每股50元涨到你预期的每股100元。但,张磊认为,更好的做法是,在买入这家公司的股权之后,跟公司的创业者一起,帮助公司成长,改变它的价值增长曲线,让它的价值能够从100元增长到200元、500元……从而分享到更多的价值增长收益。
张磊把这种投资思路起名叫“长期结构性价值投资”。总结来说就是两句话:第一句,企业的价值,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张磊会那么关注一个企业家是不是一个长期主义者,因为只有坚持长期主义,才可能推动企业价值的持续增长;而第二句话就是,作为价值投资者,不仅要能发现价值,还要能创造价值。
可以看到,张磊的这种“长期结构性价值投资”,跟传统的价值投资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是反套利、反投机,都是基于对一家公司的基本面的深度研究来做投资决策,而不是根据市场短期波动来下赌注。而它跟传统的价值投资的不同之处在于,传统的价值投资是作为一个旁观者,观察企业的真实价值如何、有没有自己的价值护城河,而“长期结构性价值投资”,要求投资者也要“躬身入局”,帮助企业一起加固价值的护城河,做大价值的蛋糕,这也是张磊所说的“格局观”还有“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一个体现。
那具体该怎么做呢?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整理出了张磊的一些思路:
首先,面对处于初创期或成长期的企业,价值投资者应该努力充当一个“孵化器”的角色。这个很好理解。就是不仅给企业以资金上的支持,也在资源、人才、经营管理上提供帮助,帮企业把蛋糕做大。比如,张磊提到,在2020年春天,当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无数创业者陷入困境的时候,他的公司筹划推出了“高瓴创投”这一品牌,专门投资初创企业,帮助他们聚集资本、人才等多方面的资源,投资范围覆盖了生物医药、医疗器械、软件服务、消费互联网等多个新兴行业,努力做好一个跨领域的“创业孵化器”。
那么,如果企业不是处于初创期、成长期,而是已经走入了成熟期,甚至已经成为行业巨头了呢?张磊的想法是,对于这类企业,一个价值投资者,应该帮助它们在现有的基础上,打开新的价值增长突破口。
比如,2015年,他们通过投资,成了一家企业的第二大股东。这家企业叫普洛斯,是亚洲最大的物流地产商。物流地产商是干什么的呢?就是帮物流企业建造它们所需要的物流基础设施,比如物流园区、物流仓库、配送中心、分拨中心,等等。普洛斯在中国的物流地产行业,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名,它占的市场份额,超过了第二名到第十名的总和。像亚马逊、京东、菜鸟等很多我们熟悉的企业,都是普洛斯在中国的客户。
但是,如果从价值增长的角度来看,普洛斯好像并不是一个很理想的投资对象。你看,它所在的物流地产行业,不算热门,也不算新兴;而且,对于普洛斯这么一家业务成熟、体量巨大的企业来说,想要获得进一步的价值增长,难度也是不小的。
那张磊的团队为什么要投资普洛斯呢?
他说,这是因为,当时他们看到,普洛斯不仅仅是一家物流地产公司,还可以成为一家具有很大价值的平台公司。物流是现代服务业的基础之一,所以一旦把物流当中的每一个环节,包括物流的节点、场地、仓库等等,用数据化的形式,连接起来,就可以在这个网络空间里做很多增值服务。
比如后来,普洛斯开始投入建造仓库自动化设备,建成后,人们就可以随时获取实时信息,包括仓库里面的货是什么、是谁在运、运给谁,等等。这其实就是在完成数据采集。而在有了数据的基础上,就可以让仓库这些物流基础设施跟许多新技术领域相结合,包括人工智能、物联网、无人自动化,等等。这是能够改变整个物流行业,也会影响众多相关行业的新价值链。张磊的公司成了普洛斯的股东之后,就一直在辅助普洛斯沿着这个思路转型。
普洛斯的这个例子,就很典型地体现了,在张磊眼中,应该怎么帮助成熟期,或者增长瓶颈期的企业寻找新的价值突破口。简单来说就是一句话,判断能否通过引入科技创新,推动原本商业模式的升级。这句话乍一听,好像不算是什么惊人的洞见,却是张磊多年投资经历沉淀下来的真实感悟。他感受到,对于一些大规模、大体量的头部公司来说,要想通过科技创新,打破价值增长的天花板,必须要配以长期的、巨额的资本投入。所以,这个时候,资本不仅需要有帮助企业判断新的价值增长突破口的眼力,还要有能跟企业一起、一点点打开这个突破口的耐力。这种眼力加耐力带来的,可能不只是一家企业的价值增长,还可能是通过这一家头部企业,带动整个行业科技化水平的提升。
好,到这里我们说的,不管是初创期、成长期的企业,还是成熟期的企业,都属于是单个企业;张磊在资本如何创造价值这个问题上,还有一个更大的视野,那就是帮助传统行业进行转型升级。目前,在张磊的这个视野里,占据分量最重的传统行业,是制造业。
我们都知道,对于中国而言,制造业不仅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之一,也是国家竞争力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张磊看来,真正的“重仓中国”,就是要帮助中国制造业更好更快地实现转型升级。具体来说就是,在制造业中提升数字化、科技化水平。
比如,在书里,张磊提到一部纪录片,叫《制造时代》,曾经在央视播出过。这部纪录片以东莞的制造业为案例,展现了中国制造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的探索。片子里提到的一家叫怡合达的企业,就是张磊的投资对象之一。而他之所以投资这家企业,是因为,这不是一家简单的制造业企业,而是一家能帮助制造业进行自动化升级的企业。你知道,在制造业领域,像汽车制造、电子产品制造、食品加工等很多行业,都有头部集中化的趋势——就是市场份额,还有人才、资金等各种资源,都向头部企业集中,而后面的中小企业能抢到的很少。所以,这些中小企业,想要完成企业自身的自动化改造,经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而怡合达在做的,就是通过提供自动化零部件的一站式采购服务平台,给中小企业自动化升级的这个过程降本提效,从而提升国内制造业整体的自动化应用水平。
从这个例子里,我们也能体会到张磊在帮助中国制造业升级这件事上的思路,那就是,去投资那些有助于制造业升级的技术解决方案。沿着这条思路,他们还投资了很多其他企业:比如全应科技,主要是利用数据智能技术,帮助热电企业完成智能化改造;还有徐工信息,主要是在打造服务于制造业企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在这些例子里,每一个的投资着眼点,基本都是工业自动化、工业互联网、工业智能化这些领域,这些能够促进传统制造业与当下的先进技术快速融合的领域。
关于制造业升级这个话题,再多说几句。张磊认为,从长远看,中国制造业绝不仅仅是简单的生产制造,而是需要掌握核心的设计、核心的技术、核心的品牌资源,这样才能完成产业链的整体升级。而价值投资者要做的,就是通过资本的力量,加速这一切的发生;像我们刚才提到的,张磊和他的公司做的这些,也是在顺应这个大逻辑。
好,以上,就是这本书里,我想跟你分享的重点内容。总结一下:
张磊是一名坚定的价值投资者。但从这本书里,我们能发现,他所坚持的价值投资,并不仅仅是一套投资策略,还包括一套贯穿于他十几年创业、投资经历中的价值理念。
在第一部分,我们重点讲了,张磊在挑选投资对象的时候,秉持的是什么样的价值理念。在他眼里,选择与谁同行,比要去的远方更重要。而他要选择的,一起同行的人,需要是一名长期主义者。在他看来,一个长期主义者,要坚持在初心的指引下,保持进化,而且要能意识到,不管是自身的进化,还是行业的进化,都是没有“终局”的。总结下来就是十二个字:坚持初心,保持进化,没有“终局”。
在第二部分,我们主要讲的是,张磊在看待企业价值增长的时候,秉持的是什么样的价值理念。传统的价值投资,是假定一个上市公司的真实价值是相对稳定的、静态的,而价值投资者要做的,就是去发现这个静态价值,然后把它跟市场价格做对比,决定要不要买入。但张磊认为,在今天,企业的价值,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作为价值投资者,不仅要能发现价值,还要能创造价值。
怎么创造价值呢?我们从书里至少能看到这么三层思路:首先,面对处于初创期或成长期的企业,价值投资者应该努力充当一个“孵化器”的角色;而面对已经走入了成熟期,甚至已经成为行业巨头的企业,则应该帮助它们在现有的基础上,打开新的价值增长突破口;除此之外,价值投资者还应该有一个更大的视野,那就是帮助国内的传统行业更好更快地进行转型升级,张磊认为,这才是所谓“重仓中国”的应有之义。
除了这些以外,张磊在书里还分享了他的成长经历、业界实践经历,他的人才观,还有他创办的高瓴集团在投资、经营等方面遵循的一套“高瓴公式”。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文稿末尾的电子书,进行拓展阅读。
最后,这本书还有一点让我比较受触动。虽然我们刚才讲了张磊的很多投资理念,但他在这本书里的姿态,并不是一个布道者,而始终都是一个分享者,分享自己在这么多年的投资实战中,积累下来的一些感悟。在投资这件事上,他有这么一段话,我觉得讲得很好。他说:
“投资之道,万千法门。坚持何种投资理念,都不能以名门正派自居,更不能自认高手包打天下……门派无尊贵,只有适合不适合。在资本市场中,生存下来是第一要务,而生存最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投资方法。”
在张磊看来,选择投资方式,其实跟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是一样的道理。你要制定出一套属于自己的处事准则,然后坚定地执行下去。这里面的难点,不在于给自己制定准则,而在于能不能坚守这套准则,坚守自己的内心秩序。无论对于财富价值,还是个人价值来说,这都是一条最基本的“价值增长原理”。
以上就是这本书的精华内容,你可以点击音频下方的“文稿”,查收我们为你准备的全文和脑图。你还可以点击“红包分享”按钮,把这个音频免费分享给你的朋友。
恭喜你,又听完了一本书。
划重点
-
在张磊看来,选择与谁同行,比要去的远方更重要。而他要选择的,一起同行的人,需要是一名长期主义者
-
一个长期主义者的特征:坚持初心,保持进化,没有“终局”。
-
张磊认为,在今天,企业的价值,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作为价值投资者,不仅要能发现价值,还要能创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