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判是什么》 王娴雅解读
《谈判是什么》| 王娴雅解读
关于作者
盖温·肯尼迪,世界著名谈判大师和谈判培训专家。他曾为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家公司进行商务谈判技能的培训与指导,并进行过上千次的关于谈判策略的演讲。
关于本书
这是一本经典的谈判宝典。虽然是比较早期的作品,但书里的谈判原则和策略对当下依然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书中作者深入地剖析了多种谈判情况,并提供了相应的技巧和解决方案。书中每个章节前都有大量的自测题,每道题都提供一个谈判的情景,并提出相应的问题,帮助读者判断自己的谈判能力,有效地锻炼谈判思维。
核心内容
作者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告诉我们什么是谈判,在谈判过程中,容易犯的错误有哪些,谈判高手都是使用什么技巧来促使谈判成功的。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这期为你解读的是《谈判是什么》。这本书的中文版大约26万字,我会大约用27分钟的时间为你讲述书中的精髓:谈判专家都是利用哪些策略和技巧来实现自己的谈判目的的?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谈判几乎无处不在,例如学生时代,成绩不好,想想回家怎么向家长交代;工作后,如何从领导那儿得到更重要的任务,如何使自己的薪资待遇有更大的提升机会,如何与客户、竞争对手进行沟通,甚至谈恋爱也是一个谈判的过程。可以说,小到我们身边的一件小事,大到国与国之间的交流,都是一个谈判的过程,谈判显然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但是许多人对谈判是什么都还不太明白,不懂得或者说不知道该如何去谈判,很多人在谈判的时候依据的可能只是当下的一种本能反应。如果遇到的对手也是一个不懂得谈判的人,那就只能看各自的造化了;如果对手是一个谈判高手,那么你必定陷入对手给你设置的陷阱里,从而导致谈判失败。那么该如何进行谈判?在谈判过程中有哪些可用的策略和技巧?今天分享的这本《谈判是什么》就能很好地给你解答。
这是一本经典的谈判宝典。虽然是比较早期的作品,但书里的谈判原则和策略对当下依然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本书的作者是世界著名谈判大师和谈判培训专家盖温·肯尼迪。他曾为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家公司进行商务谈判技能的培训与指导,并进行过上千次的关于谈判策略的演讲。在这本书中,他深入地剖析了多种谈判情况,并提供了相应的技巧和解决方案。书中每个章节前都有大量的自测题,每道题都提供一个谈判的情景,并提出相应的问题,帮助读者判断自己的谈判能力,有效地锻炼谈判思维。
介绍完这本书的基本情况和作者概况,下面我会从三个方面来为你详细讲述书中的精髓:第一,谈判的目的是什么?第二,谈判中应避免犯哪些错误?第三,我们需要掌握哪些策略和技巧,来促成谈判的成功?
我们先来看第一部分的内容,谈判的目的是什么?
我们先来说说什么是谈判。说到谈判,很多人可能都会认为这是一个相互妥协的过程,大家各让一步就算是谈判了,但实际上谈判并没有这么简单。我们来看谈判这个词,谈判由谈和判两个字组成,谈是指双方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判就是决定一件事情。只有在双方之间沟通和交流的基础之上,了解了对方的需求和要求,才能够做出相应的决定。也就是说,谈判是双方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互相磋商,交换意见,寻求解决途径和达成协议的过程,并不是像有些人理解的那样,是一个相互妥协的过程。
曾经有这么一个小故事,一位妈妈把一个橙子送给了邻居家的两个孩子。这两个孩子就来讨论如何分这个橙子,吵来吵去,一直没有结果,后来其中的一个孩子问另一个孩子,你要这个橙子做什么?这个孩子回答:“我想把橙皮磨碎了,混在面粉里烤蛋糕吃。”提问的那个孩子就说:“那好,我把橙皮给你,果肉留给我,我要把果肉放到榨汁机里榨汁喝。”想要橙皮的那个孩子一听,心想反正果肉我也不要,那就把果肉给你吧。最后这两个孩子达成一致意见,一个孩子得到了橙皮,另一个孩子得到了果肉,他们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这两孩子分橙子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谈判的过程。从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到,两个孩子都没有向对方进行妥协,比如说你拿三分之二,我拿三分之一,而是从双方的需求上看待这个问题,看是否有一个较好的方法,能够满足双方的需求,这其实是一种双赢。不管在任何谈判中,谈判的目的其实都是为了实现双赢的局面,也就是说谈判的目的要实现的不是谁输谁赢,而是双方的成功。所以在谈判过程中,同时考虑双方的共同利益并实现双方利益的平衡,既是谈判的目的,也是谈判的最高境界。
在明确了谈判的目的之后,在谈判的过程中,还应该避免几个容易犯的错误,它们可能一时半会儿会让你获得利益,但是从长远角度来看,会使你陷入到更大的麻烦里。这就涉及到今天给你说的第二部分的内容:谈判中应避免犯哪些错误?
作者在书中提到,谈判中应避免犯以下3个错误:1. 轻易接受对方的第一次出价;2. 在未接到对方的回应之前,就修改自己的要求;3. 善意的让步。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错误:接受对方的第一次出价。曾经有一位生意人想卖一艘大的游艇,他知道卖得好的话,可以卖到150万,之后他便去刊登广告,标价150万。某位买家得到消息后找上门来表示愿出价160万。这位生意人一听,比自己的心理预期还高10万,立马答应卖给他。可是,成交后还没过几分钟,这位生意人就后悔了,觉得他的这艘游艇应该可以卖更高的价钱,因为买家一开口给的价格就比自己高,证明这艘游艇可能不止这个价,还可以更高,早知道和他讨价还价了。
反过来,现在这位生意人现在准备去买一艘游艇,现在他是买家,他看到游艇标价150万,他找到卖家说,自己非常强烈地想买这艘游艇,但自己最多只能出140万,卖家同意按这个价格成交。这时候生意人心里就打起了鼓,觉得这宗交易肯定有猫腻,要不然,对方怎么答应得那么爽快呢?价格是不是掺杂了水分,实际上是不是还可以压价呢?就开始怀疑是不是这艘游艇哪里还有问题,自己没有发现,越想越觉得严重,觉得自己做了一个亏本的买卖,以后再也不敢找这位卖家了,觉得他都是在坑别人。
故事说到这里,大家都明白了,如果轻易接受对方的第一次出价,不管你是买家还是卖家都会觉得自己吃亏了,作为买家会觉得还可以赚更多,作为卖家会觉得这里面还有什么猫腻,觉得对方并不是真心诚意地想和自己做生意,这样就很有可能导致一锤子买卖,从长远来说并不合适。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想做占便宜的买卖,如果轻易就接受对方的第一次出价,不管你是买家还是卖家都会觉得自己吃亏了,便宜没占到,还做了亏本的买卖。所以不管在任何时候,都不应该接受对方的第一次出价。很多谈判者会犯这个错误是因为他们更看重成交量,对实际利益往往容易忽视,况且谈判者在完成任务后会获得一种如释重负的满足感,这种满足感促使他们一听到有人出价就欣然同意。
而真正的谈判高手会这么做:如果你现在是卖家,当听到对方开出比你出价还高的价格时,最好不要立刻答应,可以表示出有另外买家出价更高,你正在考虑是否要卖给他,然后和对方讨价还价,说不定最后还能以高出160万的价格成交。如果你现在是买家,在和对方讨价还价之后,虽然还是以140万购买了这个游艇,但是在心里会觉得自己很厉害,居然可以砍下10万,况且如果游艇有什么问题,也会为此找出适当的理由来说服自己,说这些只是小问题,处理一下就好,下次如果还有需要,可能还会找这位卖家,甚至可能还会介绍别的买家过来买。从长远看来,这反而对双方都更加有利。
我们刚刚介绍了谈判中有可能犯的第一个错误:轻易接受对方的第一次出价。我们接下来讲第二个可能会犯的错误:在未接到对方的回应之前,就修改自己的要求。
假设你现在是一家企业的员工,你和企业没有签署劳动合同,企业也不提供社会保险,你迫于就业和家庭的压力,一直兢兢业业来维系自己这份工作,就在你为工作奔波的时候,一个噩耗传来,公司缩减人员配置,你被辞退了。你很气愤,认为自己在工作上一直很努力,为什么就被辞退了,你认为公司这样做不公平,决定向公司索要相关赔偿费用,不仅要解约金,还要保险费。你把赔偿明细单以书面形式传真给公司人力资源部,奇怪的是,对方对你的任何条件都不提反对意见,也没有同意的迹象。时间一天天的流逝,对方依然没有明确的答复。这时候你会怎么办?
你可能会说,去法院告他。但是打官司,首先需要交纳一笔诉讼费,而且很多人对法律程序都是一无所知的,这时候就会涉及到律师服务费,本来索赔的金额就不多,七除八扣后就所剩无几了,这还是建立在打赢官司的情况下,大部分人会觉得不合算,而且这样耗时耗力。所以这部分人在面对这样的情况时,一般都是采取退一步的策略,就是降低赔偿费用,速战速决。然而这样做会让对方觉得你像无头苍蝇般,没有主见,一定会更加坚定自己按兵不动的策略,以不变应万变,直到把你逼疯为止。
这个时候,要迫使对方提出建议,尽快解决争端的最好办法,就是直接把诉讼请求递交法院。你既然认为打官司耗时耗力,公司也可能会认为打官司是一个耗费资源的过程,而且还有可能影响公司的声誉。在你做出这个举动,公司收到律师函时,就会考虑打官司的种种利弊,很可能会提出庭外和解的要求,而这时你就不再是被动的一方。
在未接到对方的回应之前,就修改自己的要求,这是谈判中的大忌。因为你总是担心对方会如何如何,其实这些都是自己的主观猜测,没有任何真凭实据,还没搞清对方下一步的动向就随意地改变自己的要求,这不仅会让你陷入对方设置好的陷阱,还会让自己骑虎难下,最后不得不答应对方的要求。因为对方就认定你是没有原则的人,所以会逼迫你不停地让步,直到对方满意为止。
我们刚刚说的,接受对方第一次出价和未接到对方的回应之前就修改自己的要求,这两个错误可能谈判新手比较容易犯,但善意的让步这个错误,很多谈判高手也会犯。在谈判的过程中,很多谈判者可能会这么想:我要是先在一些小事上做点让步,对方可能就会看到我的诚意,更能促进交易的成功。但是作者却说:“单方面做出的善意的让步,不但不能软化对方的立场,相反,还有可能导致双方关系的僵化。”
比如,有一家承包商要求供应商提供一份报价,供应商按照价目表报价后,承包商却拒绝接受,坚持要求在这个价格上打折。供应商很为难,说:“我没有办法给你打折,打折后几乎就没有利润了,为什么非要我打折?”承包商回复说:“因为你去年向我的下属公司供货时就打过九折。”供应商说:“那是因为双方是第一次打交道,我为了拉下回生意才这么做的。”对方说:“那好,我们也有下回生意要做,你也就按第一次打交道的规矩打个折吧!”
因此,在谈判中,善意的让步有时会让对方觉得你软弱可欺,这样就会导致对方更加变本加厉来迫使你再做让步,而一味的让步不是谈判,是单方面不断妥协的过程,这样不仅会导致谈判失败,还有可能给你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那么让步该怎么让?如何与对方讨价还价呢?这就涉及到了我们今天要说的第三个内容:我们需要掌握哪些策略和技巧,来促成谈判的成功?
这本书提到了很多详细的案例和方法,我们重点为大家介绍四个关键性的技巧。第一,要敢于开高价;第二,虚构一个更高的权威;第三,绝不让步,除非交换;第四,关注对方的利益,而不是关注对方的立场。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技巧:要敢于开高价。假设你现在是一个刚毕业的设计师,这时有位朋友想请你帮他设计一张海报,问你收费多少。你心想自己也才刚毕业,而且你们又是朋友不好意思要太多,于是你就开口要了200元,这200是你能接受的最低价格,而这时朋友却说:我们都那么熟了,你能不能给我打个折?而且我的要求也不高,能用就行。你勉强答应以160的价格帮他设计。如此一来,朋友一有什么需要设计的,就找你,而你既然第一次答应以160的价格给他,之后你还会好意思涨价吗?况且160的价格,你心里越想越不是滋味,做起设计来也没什么动力,草草了事,反正心想才160,随便就交稿了,然而朋友看了之后,想想你的水平也不过如此,之后如果你提出涨价,他会答应吗?
所以,刚开始就要学会开高价,给自己留下足够的砍价空间。因为客户在购买一件商品的时候是这么思考的:首先想我需不需要这件商品,其次这件商品有没有满足我的需求,最后再来思考这件商品的价格是否能够接受。如果前两个条件满足,遇到价格过高的情况下,这位客户就会和你砍价,而不是被你的高价吓到。更何况你刚开始就敢于开高价,客户在和你讨价还价的过程中,会觉得是自己赚了。比如,你对于某件商品报价3万,客户在和你讨价还价中少了5000元,客户会觉得自己赚了这5000元。这时,你可能会问,那如果像案例那样,遇到的是朋友呢?怎么好意思开价,其实遇到朋友你可以这么说:“我收的费用都是一张海报设计800元,看在我们关系这么好的份上,我给你打个8折。”这时候价格既符合你的预期,也杜绝了朋友和你砍价。
心理学上有这么一个词叫锚定效应,指的是人们在对某人某事做出判断时,容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的支配。如果一开始你就开出高价,即使客户砍价,一般也是在你开出的价格基础上进行砍价。比如你开价10万,客户可能会砍价到9万左右,但是如果你开价9万,那客户就会砍价到8万左右。因为他已经被你开出的价格限制住了,心里就认为这商品差不多值这个价。
打个比方,曾经有这么一位职员就增加工资一事向公司提出了一份书面要求。一周后,公司约他去谈判新的劳动合同。令他惊奇的是,一上来公司就向他详细介绍了公司销售和成本的情况,经理还花了很长时间来谈下一年度的财务前景。如此反常的开头,叫他一时之间不知该如何应对。为了争取时间考虑对策,他便随手拿起桌上的材料,仔细一看才发现原来他将增加工资12%打成了21%,难怪公司要小题大做。这时他心里有了底,因为他原本最低的期望值是7%,就一言不发地观察公司会提出什么建议,不出所料,公司建议增加工资的12%,谈判下来最后以增加工资15%达成了协议,比自己原来最低期望值还高了8个百分点。
但是你在运用这个策略的时候,需要注意一点,就是不能不切实际地漫天要价,而是要基于一个合理的价格范围内,否则,可能会被认为是狮子大开口,毫无诚意,毁掉对方的谈判意愿,从而失去成交的机会。
说完要敢于开高价的策略,我们来看第二个策略:虚构一个更高的权威,即使没有,也要虚构一个出来。这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说你现在要为公司订一间会议室,希望下午三点就可以开始布置会场,而酒店方面则表示因为营业的需要,最早你们也要下午五点钟才能开始布置会场,无论你怎么说,对方就是寸步不让,你不想浪费这个好场地,但是又不能答应下午五点钟进场。这时你怎么办?
遇到这样的情况,这时你就可以拿起电话,向你的“更高权威”报告这件事情,也许实际上你只是打给了你的牌友,你报告完就开始重复更高权威的指示:“我老板说了,他绝对不能接受五点钟才进场,最迟,也不能晚过下午四点!所以我只能告诉你,我已经尽力帮你们说话了,如果你们真的不能保证四点钟进场,那我只能选另一家了。”这样,对方很可能会答应你下午四点钟进场。
反过来,如果你是酒店经理,你也同样可以用更高权威来对付对方。在对方打完电话后,你可以说:“这样的话,我答应你们下午四点钟进场。不过,我还得向我们领导请示一下才能正式答复你。”这时你也打了一个电话,挂了电话,你很沮丧地说:“刚刚被领导骂了,领导说我怎么连酒店的常规要求都不懂,最早也只能四点半进场。”就这样,你告诉对方已经尽力了。如果谈判在这就结束,那这场谈判就是双输,因为客户没订到会议室,酒店也没做成生意。这不是谈判所要达到的目的。所以接下来双方可以继续使用更高权威策略,经过一番商议,最终达成协议:16点15分进场,皆大欢喜。
这就是更高权威的力量,它可以保证你在谈判中总有回旋余地。你可能会说,那对于公司最高领导呢,是不是就不能用最高权威这个策略?其实任何人都有更高权威,就连美国总统都有,他可以说:“我得问问我的顾问团。”或者:“我得问问我的律师。”在这里,无论是高高在上、透着神秘感的顾问团,还是铁面无私的律师,都可以帮助总统先生挡住他不愿意接受的问题。所以,如果你是公司的领导,你可以说,我们董事会要开会讨论后,才能给你答复。
我们已经说了开高价和虚构更高权威的技巧,这两个技巧在刚开始谈判的时候比较有效,但是如果现在谈判陷入一个僵局呢?这时候我们可能就会使用到第三个技巧:绝不让步,除非交换。前面我们提到不能善意的让步,但是在谈判过程中,如果没有让步,那很可能会导致谈判陷入一个僵局,而这样只会导致双输的结局。但是让步该怎么让,才能实现双赢的局面呢?
你可能会说,这个好办啊,大家各退一步就好了。没错,各退一步可能是谈判中最常用的一个招数,但是各退一步最怕的是遇到谈判老手。比如,你坚持要60万才能出手,对方说他最多只能出50万,谈到最后对方说,要不这样吧,各退一步55万好了,很多人在这个时候都会说好,因为大家都各退一步了,我少赚5万,你多付了5万。但是如果遇到谈判高手,他心里就会想你既然可以接受55万,但实际上我们只能出50万,还是有5万块的差距,这时候对方很可能会表示出各种为难,说无法接受55万,不妨大家再各退一步,52万立马成交,这时候你就骑虎难下了。所以在面对谈判高手的时候,千万不要让步得非常干脆,除非有利益交换。
比如当对方提出各让一步,降价到55万的时候,你可以这么说:“如果你在购买数量上翻一番,我可以考虑55万给你。或者说:“如果你同意出运费,我可以55万卖给你。”这就是谈判过程中,在提出任何建议或任何让步时,务必在前面加上个“如果”这个词。“如果”部分是你的要价,随后部分是他付出代价后能得到的回报,这就是双方利益交换的部分。加上了“如果”之后的条件,再来讨论让步的可能,会让对方觉得你不只是单方面的让步,而是双方都在做让步,这种让步是一种利益的交换,这样也不会让人觉得你是软弱可欺的人。
在谈判中,可以利用各种交易方式来交换,比如提供包装,协商付款方式、交货方式,承担运费、仓储费,提供售后服务,多买有没有优惠,独家供货有没有优惠等等。无论使用什么交换方式,在谈判中最忌讳的是随意做出不当的让步。有经验的谈判者会用对自己不重要的条件,去交换对方无所谓,但对自己却很重要的条件。这样的谈判才能是一个双赢的谈判。
现在我们知道谈判中不能随意地让步,必须要有交换,但这个交换在很大程度上其实是基于一种利益的交换,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谈判的过程中,关注对方的利益,而不是关注对方的立场。这也是作者提出的最为关键的策略。
有这么一个故事:两个人在图书馆吵架,一个要把窗户打开,另一个要把窗户关上。他们俩为了窗户应该开多大争执不休,是露条缝、半开还是打开四分之三?没有一种方案能让两人都满意。这时图书馆管理员走了进来,她问其中一个人为什么要开窗户,回答说:“为了呼吸新鲜空气。”她又问另一个人为什么要关窗户,那人说怕有穿堂风。管理员想了一下,把隔壁房间的一扇窗户敞开了,这样既有了新鲜空气,又避免了穿堂风。
这个故事在谈判中很具有代表性。表面上看起来,这两个人的问题在于他们的立场发生了冲突。如果管理员只注重他们俩的立场,一个要开窗,一个偏要关窗,她就不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是她注意到双方的真正利益,是呼吸新鲜空气和避免穿堂风,这样把立场与利益区别开来,才能达成共识,解决问题。利益可以驱动人的行为,是立场争执背后的动机,立场就是已作的决定,利益是导致作出这一决定的原因。所以利益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如果在谈判的过程中,谈判双方都只关注立场,这样很容易陷入谈判的僵局。
然而调和双方的利益而不是立场,这种方法之所以奏效,要有两个前提:首先,每项利益其实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得到满足的,但是人们在立场的选择上却有可能造成冲突。比如前面开窗的问题,管理员把隔壁房间的窗户打开,满足了双方的利益,不一定要通过开这间屋子的窗户来满足。
其次,对立的立场背后不只有冲突的利益,也可能还有共同的利益。就拿租房子这事来说,租客的立场和房东的立场,有可能是相对的,一方想降租金,一方想涨租金,但只要仔细思考就会发现,房东和房客其实是有共同利益的。房东需要稳定的房客,房客则需要一个永久住址,基于这个共同利益,双方就可能实现谈判的最终目的——双赢。所以,协调利益而不是在立场上妥协,这样对于化解谈判僵局是非常有效的。
你可能要问了,在谈判中,我们知道自己的利益,那如何才能了解对方的利益呢?这就要求在谈判过程中,与对方多交流,多问几个为什么,如您为什么特别在意价格?您为什么不能接受货到付款等问题,同时也要向对方积极陈述你的利益所在,以引起对方的注意并使对方满足你的利益。
举个例子,1967年以来,以色列一直占领着埃及的西奈半岛。1978年,埃以双方坐下来进行和谈时,各自的立场互不相容。以色列坚持要占有西奈的部分地区,埃及则强烈要求以色列归还西奈的每一寸土地。双方都不肯妥协,后来通过多次的沟通交流,双方才意识到,以色列需要的是安全,他们不想让埃及坦克驻扎在边境,随时有开过来的威胁。埃及的利益则在于主权,西奈半岛自法老时代起就一直是埃及的领土。在被希腊人、罗马人、土耳其人、法国人和英国人统治了几个世纪后,埃及才完全获得国家主权,当然不会轻易向任何征服者割让领土。
考虑到双方的利益,最后双方达成了一项协议,让埃及拥有西奈半岛的全部主权,同时又要保证以色列的安全。协议把西奈半岛大片区域划为非军事区,埃及的国旗可以在西奈半岛随处飘扬,但埃及坦克则不可以靠近以色列。这场谈判就这样获得了成功。
说到这,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就为你介绍得差不多了,我们来总结一下。
首先,我们说了谈判是双方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互相磋商,交换意见,寻求解决途径和达成协议的过程,而谈判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双赢这个最终目标。
其次,我们说了谈判中应该避免犯三个最基本的错误,一是轻易接受对方的第一次出价。如果轻易接受对方的第一次出价,不管你是买家还是卖家都会觉得自己吃亏了。二是在未接到对方的回应之前,就修改自己的要求。没搞清对方下一步的动向就随意地改变自己的思路,这不仅会让你陷入对方设置好的陷阱,还会让自己骑虎难下,最后不得不答应对方的要求。三是善意的让步。一开始善意的让步只会让对方觉得你软弱可欺,这样就会导致对方更加变本加厉来迫使你再做让步。
最后,我们说了提升自己谈判能力的技巧和策略,分别是:1. 敢于开高价。2. 虚构更高权威。更高权威的力量,它可以保证你在谈判中总有回旋余地。3. 除非交换,不然绝不让步,在谈判中最忌讳的是随意做出不当的让步。有经验的谈判者会用对自己不重要的条件,去交换对方无所谓,但对自己却很重要的一些条件。4. 关注对方的利益,而不是关注对方的立场。立场只是表象,利益才是导致这个表象的根本原因。
撰写:王娴雅 脑图:摩西 转述: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