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营销战》 闫霖解读

《营销战》| 闫霖解读

关于作者

本书的作者是定位理论的创始人杰克·特劳特和艾·里斯,他们提出的定位理论被美国营销学会评为“有史以来对美国营销影响最大的观念”。两位作者已经有十几本专著了,从《定位》到《新定位》,再到《重新定位》,构建了一门完整的营销科学体系。

作者曾经服务过沃尔玛、苹果、微软等多家顶级的世界五百强公司。曾帮助 IBM 在亏损81亿美元的情况下走出困境;让西南航空在竞争激烈的美国航空业中,成为被《财富》杂志连续5年评为美国最值得尊敬的公司;帮助加多宝用9年时间从1亿做到200亿的销售额等等。

关于本书

本书是一本经典的营销战略书籍,是定位理论系列丛书中的其中一本,销量超过了《定位》这本书。书中的思想是建立在著名的军事理论著作《战争论》基础之上的,帮助我们把军事上的思想应用在了今天的商业竞争中,让企业的品牌赢得消费者的认知。

核心内容

每一个行业都会形成一定的竞争格局,企业在制定营销战略的时候,不能只从顾客的需求和自身出发,应该考虑到竞争对手的因素。要针对自己的行业地位和竞争对手来制定营销战略。作者提出的四种营销战略形式和原则,可以帮助企业制定适合自己的营销战略。

你好,欢迎来到每天听本书。今天为你解读的是《营销战》,这本书还有一个版本的名字叫《商战》,本书中文版大约 35万字,我会用大约23分钟的时间,为你讲述书中的核心内容:怎样把军事中的战略思想,应用在今天竞争激烈的商业竞争当中。

相信一定有很多朋友们都喜欢看战争片,因为影片里面不仅仅有令人热血沸腾的宏大场面,同样也有令人拍案叫绝的军事谋略,人类有很多来自于战争中总结出来的思想结晶,例如中国有《孙子兵法》《三十六计》等名著,西方也有《战争论》这样伟大的著作。人们常常说商场如战场,那么在今天竞争激烈的商业战场上,我们该怎样借鉴军事中的思想呢?本书就是在回答这样的问题。

我们常常听到战略这个词,其实这就是源自于军事领域的术语,意思就是“针对敌人确立优势位置”,而著名的定位理论也是从军事概念中提出来的,作者认为,在今天商业竞争非常激烈的环境下,要想打败竞争对手,只把目标瞄准顾客的需求是远远不够的,制定营销战略也不能只从自己和顾客需求身上出发,还需要考虑到竞争对手的因素,必须要针对竞争对手来制定营销战略,今天为你解读的这本书在美国被视为营销人员的教科书,被美国企业界评为是营销界的《战争论》和《孙子兵法》,本书作者以《战争论》这本经典的军事著作为思想基础,从中提炼出了营销战略模型,教我们怎样赢得商业战争。

作者认为,在今天的商业竞争中,营销不再是产品之战,而是认知之战,竞争地点也不再是工厂,也不是市场,终极的战场是在消费者的心智里面,赢得消费者的认知才是营销的关键目标,因为作者认为营销的世界里没有事实,只有认知。每一个行业最终都会形成一定的竞争格局,会产生行业龙头老大、老二、老三等不同的地位,不同的企业应该选择哪一种战略呢?这是企业管理者应该作出的首要决定,也是最重要的决定之一,作者在书中提到的营销战略模型被全世界的商学院沿用至今,帮助无数企业赢得了商业战争。

本书有两位作者,他们是定位理论的创始人杰克·特劳特和艾·里斯, 他们提出的定位理论被美国营销学会评为“有史以来对美国营销影响最大的观念”。两位作者已经有十几本专著了,从《定位》到《新定位》,再到《重新定位》,构建了一门完整的营销科学体系。作者曾帮助 IBM 在亏损 81 亿美元情况下走出困境,让西南航空在竞争激烈的美国航空业中,成为被《财富》杂志连续5年评为美国最值得尊敬的公司,除此之外,作者还服务过很多世界财富五百强公司,比如说沃尔玛、微软、雀巢、苹果等顶级企业,他们在中国也帮助了很多企业走向成功,比如让加多宝用9年时间从1亿做到200亿的销售额等等。

介绍完这本书的基本情况和作者概况之后,下面我来为你详细讲解书中内容。这本书的核心内容是作者提出的营销战略模型,分别是防御战的原则、进攻战的原则、侧翼战的原则和游击战的原则。

咱们先来说说防御战 什么是防御战呢?简单地说就是防守嘛,我们可以想象一个电影里的画面,一支部队占据着一个山头,掌握了战略制高点,居高临下地防止敌人进攻。商战中也是一样,有些品牌已经占领了消费者心智中的山头,所以应该防守住这个山头,以免敌人再夺走了。

那么谁应该打防御战呢?作者认为只有市场领导者才适合打防御战,因为商业战争是在顾客头脑中打响的,是一场认知争夺战,而行业领导者已经占领了这个山头,甚至领导者的品牌成了一个品类的代表,那么在这个情况下,就应该考虑打防御战了。首要的作战目标就是要保护自己品牌在消费者心智中的地位,不能让竞争对手抢走了。因为打防御战的终极目标是为了保持一种和平状态,这种所谓的和平啊,其实就是确保领导者能主导这个行业,让其他竞争者没法和自己相提并论,或是让一些其他竞争者被迫转入零散的游击战中去。

但这里有个问题要注意,就是所谓的领导地位,必须是建立在顾客心智中的地位,而不是自己定义的,因为营销战是一种认知争夺战,只有顾客认准的领导者才是真正的市场领导者。

那么行业领导者应该怎样打防御战呢?作者提出了一个原则:最佳的防御就是有勇气攻击自己。攻击自己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说不断地推出新产品和新服务,强化自己的领导地位,领导者甚至可以推出新品牌来和自己竞争。作者提到了一个精彩的案例。你肯定听说过,吉列是一个剃须刀的品牌,这家公司最初凭借两款产品占据了剃须刀市场,成为了领导者品牌。但在上世纪60年代初,竞争对手威尔金森公司开始发起进攻,要抢占市场,推出了不锈钢剃须刀,70年代又推出了粘合刀片,是一种被称之为“最佳剃须角度”的金属刀片。这时候吉列打了一系列漂亮的防御战,首先吉列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双刃剃须刀,它们在广告里说:“双刃总比单刃好。”于是吉列的顾客们马上就开始购买它的新产品了,而且顾客也开始认为“新产品的双刃刀片,比吉列以前的老产品更好”。站在吉列的角度来看,把生意从自己手中夺走,总比让竞争对手夺走要强得多吧?

后来吉列又推出了一种廉价的一次性剃须刀,但这个剃须刀由于成本高售价低,让吉列公司亏了钱。不过这却是一个很好的战略,为什么呢?因为这个举动阻止了竞争对手比克公司的进攻。当时比克公司正想推出自己的一次性剃须刀,但因为吉列公司也推出了这种剃须刀,还便宜那么多,给比克公司带来了沉重的打击。这种不断的自我攻击,需要牺牲掉眼前的利益,但是却能换来长期的好处,能巩固自己的领导地位,保护自己的市场份额不被竞争对手蚕食掉。

除了攻击自己以外,作者还提到了一个防御战的原则:敌人强大的进攻必须加以封锁。因为自己主导着行业大部分市场份额,也占领着顾客的认知山头,就会有很多对手都想来抢夺,所以要及时地封锁掉对手的进攻,你可以想象一下二战时期的著名战役诺曼底登陆的场面,当盟军正在抢滩登陆,正背对大海,德军消灭盟军的最佳地点是在哪里呢?是在大海里和海滩上,一旦盟军突破了防线打开了缺口,就来不及了。作者提到,当年美国本土的汽车公司,面对国外的小型汽车进攻的时候,没有及时作出反应,后来进口车已经长驱直入了,就像盟军从海边打到了城镇里,那就已经为时已晚。所以领导者必须在进攻者站稳脚跟之前就迅速行动,封锁掉敌人的进攻,把敌人消灭在沙滩上。时间是关键,尤其是现在的技术快速变革的时代里,快鱼吃慢鱼,慢了一步可能导致机会窗口就永远向你关闭了。但很多市场领导者由于傲慢的原因,不愿意去狙击竞争对手,后来想去还击的时候局面已经无法挽回了。

作为行业领导者,也别忘了留下足够的资金,随时做好迎战反击的准备。如果你已经发现了敌人在入侵,却没有足够的弹药去迎战,这就太危险了。行业领导者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把本来应该用于防守的弹药,投入到了毫不相关的阵地上了,就像很多企业获得了暂时的成功,还没站稳脚跟呢,就盲目地去搞多元化。这会导致资源太分散,资金链也很紧张,一旦有竞争对手发起攻击,自己就有生死存亡的危险了。

以上是作者提到的第一战略形式:防御战

说完了防御战,咱们再来看看进攻战 我们都知道,要想发动进攻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所以不是谁都可以打进攻战的,作者说只有处于市场第二位的企业才有资格打进攻战。

那么应该向谁发动进攻呢?作者说不是向市场的老三、老四去进攻,而是向市场老大去进攻。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山头被老大占领着呢,大部分的市场份额都在老大的手里攥着。其实很多行业里面往往是只有老大和老二的,因为只要这两家一打起来,就顺带地把老三和老四都打死了,最终形成了一个二元对立的行业格局,就像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微软和苹果、英特尔和 AMD 。

我们都知道,盲目地发动进攻是很冒险的,伤亡代价也会很大,所以一定要有策略,那应该怎样发起进攻呢?是向防守森严、武器装备精良的部队展开正面进攻吗?那一定是在找死,是不是要向对手防守薄弱的地方展开进攻呢?也不是。因为你认为的弱点,仅仅是一个不重要的弱点而已,对领导者构不成威胁,只要你去攻它,它就可以迅速去弥补,这样反而让领导者更强大了。比如说你认为领导者的产品缺点就是贵,所以要打价格战,但领导者很可能成本就比你低,利润再比你丰厚,你一打价格战,人家也跟着降价,你就没有优势可言了,那应该怎么办呢?作者认为,除非你能找到领导者强势中的弱点,从这里展开进攻,才能打赢进攻战,因为只有强势中的弱点才是与生俱来的,而且是无法避免的,一旦被攻击了,就很难快速补救。

那什么是强势中的弱点呢?我们拿饮料行业来举例子,百事可乐曾经打过两个漂亮的进攻战,都是从领导者可口可乐强势中的弱点出发,让自己从几百家可乐厂商中脱颖而出,成为全球排名第二的可乐品牌。

第一次进攻是针对可口可乐的经典包装这个强势中的弱点,为什么说包装是强势中的弱点呢?因为当时的可口可乐是每瓶 6.5 盎司的经典包装,这种包装被顾客广泛地接受,在每条广告中都使用这样的经典包装,这些瓶子还都分散在全国各地的自动贩卖机上,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这个包装没法在短期内更换,可口可乐短期内不能增加饮料的容量,除非他们愿意把现有的 10 亿个 6.5 盎司的瓶子都废掉。而且他们也不能降价,因为市场上还有几十万个自动贩卖机都是按照原来价格设计的,这就是可口可乐强势中的弱点,而百事可乐就利用了这个机会展开进攻,推出了同样价钱比可口可乐多一倍容量的策略,进攻可口可乐,青少年顾客更在乎数量,不那么在乎质量,因为口味都差不多,也喝不出来差别,这个战略让百事可乐获取了巨大的成功,从几百家可乐厂商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全球第二大可乐饮料品牌。

想要打一场漂亮的进攻战,站在领导者的对立面也是一种不错的攻击策略,因为这样就可以成为领导者的替代品了,当顾客不想选择领导者品牌的时候,自然就会选择你,比如说前面提到的案例中,百事可乐定义自己是年轻人的可乐品牌,就站在了可口可乐的对立面,成为了第二大可乐品牌。七喜汽水通过把自己定位成非可乐饮料,也获得了巨大成功,当顾客不想喝可乐的时候呢,七喜就成了首选,七喜也因此成了美国的第三饮料品牌。再比如说,宝马也站在了奔驰的对立面,奔驰汽车给人的印象是豪华尊贵的,是更适合乘坐的豪华车品牌,所以宝马汽车就把自己定位成适合开的超级驾驶机器,就像我们常说的“开宝马坐奔驰”这个口号一样。

关于进攻战,还有一个要十分注意的原则,就是要尽可能地收缩战线,也就是说要十分专注,要把所有资源都聚焦在一个单一产品上,不要试图一下子推出很多产品,想通过全线产品展开进攻,是难以实现的,只有行业领导者才可以这么做。就像打仗一样,如果敌军有5万人,我军只有2万人,但敌军是分散在各地的,在一个小阵地上只有2000人在防守,我们就可以集中2万人去打这 2000人,这样就在局部区域里创造了相对优势。

以上是关于进攻战的原则,接下来咱们再来说说侧翼战关于侧翼战啊,首先我们要知道,侧翼战适合那些位于市场老三和老四的企业, 因为实力有限,很难向领导者发起正面进攻,所以就需要开辟新的战场。那什么是侧翼战呢?如果说进攻战是直接向敌人发起攻击,去抢夺已经被敌人占领的山头,那么侧翼战就是绕开这个山头,去占领旁边没人把守的山头。假如攻打一个有重兵把守的山头需要2个师的兵力才能打下来,那么去占领一个没人防守的山头,可能派去一个排的兵力就够了。就像是二战时期德军面对法国的马其诺防线一样,没有从正面进攻,而是巧妙地绕过去了。

打侧翼战是要去创造一个全新的市场,去开创一个新品类,然后用新品类淘汰掉旧品类,最终变成品类之间的战争,这样的市场在当时还不存在,不能用传统的市场营销中品类细分的概念去解释,比如说在 iPhone 上市之前并没有真正意义的智能手机市场,人人都在坐马车的时候并没有汽车这样一个市场,所以成功的关键是有能力开创并维持一个独特的新市场,比如说,可乐的山头已经被可口可乐、百事可乐这两个品牌牢牢地占领了,如果其他商家盲目地进攻这个山头,就会损失非常惨重,但咱们身边就有一个很好的例子,加多宝就是在一片红海的饮料行业里,占领了一个叫做凉茶的山头,这场侧翼战打得非常成功,如今的加多宝不仅成为了凉茶行业的领先品牌,而且在整个饮料行业里,也拥有很可观的市场份额。

当加多宝已经初步占领了凉茶的山头,那么加多宝接下来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就是要持续的巩固这个地位,不断强化“怕上火喝加多宝”这个认知,把自己的品牌和凉茶的品类绑定在一起,让自己成为凉茶这个新山头的主人,成为消费者心目中的首选,这就是侧翼战的第二个原则:追击与进攻同样重要。

发动侧翼战的关键在于能做到突然袭击,所以在进攻之前不要暴露自己的计划,必须做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在竞争对手还没反应过来之前,就迅速地巩固自己的地位。在这一点上作者说要注意市场调研这个举动,不要因为大规模的市场调研活动,而把作战情报暴露给竞争对手,这就需要企业领袖的直觉了,要用远见代替市场调查,比如说苹果公司的 iphone 上市前,公司是要对此完全保密的。喜欢做市场调查的企业管理者,发动侧翼战就很困难,他们总想用一些现有报告数据来代替远见。而优秀的侧翼战是要创造未来,开拓出一个新品类,然后去影响顾客选择这个品类,就像乔布斯曾说过的话:“我们不需要做市场调研,因为人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直到你把这个电脑放在他面前”。

很多伟大的战役都是一种侧翼战,很多商战中的精彩案例也有许多是侧翼战,那些成功故事虽然听起来很过瘾,但是打侧翼战也是需要冒险的,有可能大获成功,也有可能惨败而归,有时候和赌博差不多,需要实力,也需要一些运气,所以侧翼战不适合过于胆小谨慎的企业管理者,需要一些勇敢和冒险精神。好了以上就是关于侧翼战的一些原则。

接下来再给你说说最后一个战略形式:游击战听到游击战这个词,相信你一定不陌生,在一些战争题材影片中常常能听到这个词汇,比如说在中国、阿富汗、古巴、越南的一些战场上,实力相对较弱的部队,只要采用了游击战的策略,也可以给敌人造成很大的损失。所以在商战当中,游击战适合那些很小的企业,只要用好了,就可以让小企业在一些竞争激烈的行业里,获得一定的生存空间。

那么游击战有哪些作战原则呢?首先要找到一块小的足以守得住的阵地,小到让那些大公司很难注意到你,甚至懒得来和你抢生意。

作者也提供了几种常见的游击战打法,比如说打地理游击战。你肯定知道一些本地的商家,比如一些酒店啊、银行啊、商场啊、超市啊,虽然在全国范围看起来没什么名气,但是在当地却如雷贯耳。作者提到了一个类似的例子,在美国杂志行业里,像《商业周刊》《福布斯》和《财富》这样全国知名的商业刊物,已经占领了市场,如果再想推出一个全国性的商业刊物,即便投入很多资金也很难成功。但有一个杂志就做的很成功,就是由克莱恩公司推出的《克莱恩芝加哥商业报》,仅仅用3年的时间就打入了黑人阶层,还拥有75%的续订率,税前利润也高达25%到30%。虽然从全国发行量来看不如《商业周刊》,但在芝加哥地区却击败了《商业周刊》。

你也可以打人口游击战,推出一个品牌吸引某一个特定的人群,在这个人群里面成为专家品牌。比如说针对老年人的品牌,针对母婴人群的品牌等。作者提到在美国有一份叫《有限公司》的杂志,是专注于美国小企业主的全国性杂志,在发行的第一年里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因为公司的创始人发现,像《商业周刊》这种杂志其实是大企业周刊,只覆盖了美国500万企业中的一小部分,而《有限公司》是第一家面向美国小企业的刊物。

你还可以打行业游击战,比如说只服务于银行的软件公司,只给汽车行业提供服务的广告公司等等。这就需要你专注于一个特定的行业,成功的关键在于,这个行业必须是很狭窄、但是很深的,绝对不能是又广又浅。

还有高端游击战,就像劳斯莱斯、法拉利这样的品牌,就是高端游击战的品牌。现在是一个消费升级的时代,人们消费能力越来越强,在高端市场里会诞生很多游击战类型的新机会,但真正的机会不是奢侈品,而是高档的日常消费品。因为没几个人能买得起法拉利,但是会有很多人买得起30元一瓶的啤酒。这里的关键不是把价格定高,而是能加入一些特色,让产品变得物超所值。

游击战是无处不在的,小型企业只要不去试图模仿大型企业的作风,它就能非常成功。因为只要能坚守住自己的阵地就是一种成功了,所以打游击战的企业一定要能克服诱惑。很多企业打赢了游击战后心理开始膨胀,试图去挑战领导者,从而投入了公开市场的竞争,最后死得很惨。很少有听说哪一家企业是因为专注在很小的市场上而破产,但相反很多企业却是因为过度地扩张而导致失败的。所以别忘了第二个游击战的原则:不管你自己游击战打得多么成功,也别把自己当成是领导者去行动,

除此之外,打游击战还有一条重要原则,就是一旦有了失败迹象,就要随时准备撤退,因为自己没有那么多的资源耗下去,如果死拼到底,就只能让自己全军覆没了。打游击战的企业要以长期存活为首要目标,如果战局对你不利,不要犹豫,必须马上放弃你的阵地。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不要把自己的家底儿都拼光了,如果败局已定,就应该果断地放弃残局。就像中国古话讲“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一样,游击战的企业只要活着,就是胜利。

说完了这四种战略形式,书中还提到了优秀商业将领的特质,比如说要灵活变通、要有决断力。商业将领要能灵活地调整战略来适应形势,而不是强求让形势适应战略,而且不要太依赖于过去的经验。因为市场是一直在变化的,过去的经验现在未必适用。作者还提醒我们,要想赢得比赛,学好比赛的规则和原则以后,就必须要忘掉这些规则,要学会在不思考的情况下进行比赛,要做到精通原则但是心中没有原则。就像一个赛车手上了赛场,绝对不会去思考应该怎么换挡一样,而是一切都要靠本能的反应。作者还提到了,在商战中运气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尽管自己可以制定漂亮的战略计划,但是依然有很多偶然因素,当运气不佳的时候,要准备尽快减少损失,最好尽快承认失败,然后投入到另一场商战中。

说到这里,今天的内容就聊得差不多了,下面我简单为你回顾一下今天的内容。

首先我们说到了只有领导者才能打防御战。防御战的第一条原则就是,最好的防御就是敢于自我攻击。同时还要时刻准备反击进攻者的营销攻势,并且要及时加以封锁,千万别忘了留出足够的资金来随时迎战,因为打仗是很需要用钱的。

其次我们提到了进攻战的原则,只有排名市场第二的企业才适合打进攻战。目标是要从领导者那里夺取市场份额。进攻要从领导者强势中的弱点入手,同时要尽可能地专注,推出单一产品去进攻,这样就能在狭窄的阵地上创造出局部兵力优势。

第三我们也说到了侧翼战的原则,侧翼战适用于行业第三或第四的企业。侧翼战意味着要进入一个空白市场,战争是从无人竞争的地方打响的。战术奇袭非常重要,所以一定不能暴露自己的作战计划。当侧翼战产生了效果的时候,就要进行追击,快速巩固自己的地位。

第四我们说到了一些小企业可以打游击战,游击战的成功关键在于找到一个足够小的战场,小到足以守得住。游击战企业要克制诱惑,无论自己打得多么成功,都不要像领导者那样去行动。要以长期存活为目标,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

最后我们说到了,优秀的商业将领要随机应变,上了战场要忘掉所有的技巧,做到心中无招胜有招。同时还要有一点点好运气,当运气不佳时,要尽快采取措施。

撰稿:闫霖 脑图:摩西 转述:孙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