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掌控力:让所有人对你讲真话》 王海解读

《掌控力:让所有人对你讲真话》| 王海解读

关于作者

本书有五位作者,其中四位都曾经在美国中央情报局担任过职务。主要作者菲利普・休斯顿,曾经在中情局工作25年,在谎言检测和诱导领域是美国公认的权威。另外一位主要作者迈克尔・弗洛伊德,是西雅图大学法学博士,在35年的职业生涯里进行过八千多场访谈和审讯。

关于本书

这本书会详细介绍怎么利用中情局的技术,在日常生活中获取有效信息,提升说服力。

核心内容

一、怎么把对方带入瞬时思维,说服对方,让对方和你讲真话。二、怎么利用人的心理弱点来进行说服,以及面对群体性的说话场景怎么提升说服力。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这期音频为你解读的书是《掌控力:让所有人对你讲真话》。这本书大约有17万字,我会用大概22分钟的时间,为你解读书中精髓:在日常生活中,怎么应用美国中央情报局的技术,来提升说服力,获取有效信息。

《掌控力:让所有人对你讲真话》这本书的英文原名,叫:get the truth,得到真相,这也正是本书的主题。这本书的几位作者,都是美国中央情报局出身,他们对于刺探情报、审讯嫌疑人、识别谎言都非常有经验。一说到中情局、审讯这些词,很多人都会联想到刑讯逼供,但在真实的审讯里,那并不是常规手段,大多数情况下,被审讯的人都是自愿说出真相的。也就是说,在大多数情况下,审讯靠的不是拳头,而是话术。那怎么才能说服对方,让对方对你说实话呢?这就是这期音频要说的内容了。

这本书作者有五位,其中四位都曾经在美国中央情报局担任过职务。资历最深的菲利普・休斯顿,曾经在中情局工作25年,在谎言检测和诱导领域,是美国公认的权威。还有一位作者迈克尔・弗洛伊德是西雅图大学的法学博士,在35年的职业生涯里,进行过八千多场访谈和审讯。这几位作者对于打探情报、识别谎言、诱导分享等工作,可以说是既有理论研究,又是实战经验。现在这五个人,创办了一家咨询公司,他们写这本书,就是分享中情局专家的思考方式和说服方法,帮你提升说服力和影响力。

好,了解了这本书和作者的基本概况,下面我会分两部分,为你详细解读这本书的内容。第一部分说的是,怎么把对方带入瞬时思维,说服对方,让对方和你讲真话。第二部分,说的是怎么利用人的心理弱点来进行说服,以及面对群体性的说话场景,怎么提升说服力。

怎么把对方带入瞬时思维,说服对方,让对方跟你讲真话。既然要说到“说服”的话题,咱们就先得搞清楚,说服是一个什么样的说话场景。很多人以为,说服就是你用你的道理,打败了对方的道理,说服是一个理性的、逻辑的过程。但作者认为,这种认识是错的,对方会不会被你说服,决定权在他,也就是说,哪怕你有理,你说的都对,也不能保证就能说服对方。

相比理性,说服更是一个感性的过程。所以说,说服的关键,是要尊重并且利用对方的自主性,从对方的角度出发,让对方心悦诚服的,接受你希望他接受的观点。你要想办法卸下对方的心理防御机制,没有人愿意被说服,所以真正的说服,是要把“我说服了你”,变成了“你说服了你自己”。

现在咱们知道了,说服是一个感性的过程,要站在对方的角度,为对方考虑,才有可能说服对方,那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呢?作者认为,想要说服对方,让对方和你说出心里话,你就要把他带入瞬时思维。什么是瞬时思维呢?

所谓瞬时思维,说白了就是你给对方做了一个局,在这个局里,他的理性可能会全程不在线,他会按照你给他设计好的路径走,达到你想要的目的。听着挺玄乎,其实想要做一个瞬时思维的局,只需要四个要素:信息单一、信息重复、目标模糊和结果滞后。这么说还是太抽象,举一个例子你就明白了。原书里没有给出具体的案例,我给你说一个身边的案例:电视购物。

电视购物广告,你应该看到过,可能会认为,这种广告太傻了吧,真的能卖掉东西吗?实际上,这些电视购物的广告,设计是很有门道的,它牢牢抓住了瞬时思维的四个要素。

人们在看电视的时候,信息是单向流动的,观众不能提问、不能质疑,这时候电视广告是观众唯一的信息来源,观众只能根据电视广告提供的信息来做决策。这是抓住了瞬时思维的第一个要素:信息单一。

再来看第二个要素:信息重复。心理学有实验表明,看到某件东西的次数越多,越有可能接受它,至少,它会成为你的备选项之一。电视购物不断重复地做广告,应用的就是这条心理学原理,你买不买不要紧,先混个脸儿熟。这能增加你未来购买的概率。

再来看目标模糊。很少有人打开电视的目的是想买东西的,由于你的目的不是购物,人们在看电视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处于购物的状态,咱们平时购物是什么状态?货比三家嘛,但你在看电视购物的时候,根本没有对比,由于目标模糊,你也不会立马进入货比三家的购物模式,看广告的内容还不错,可能就下单买了。也就是说,在目标模糊的时候,你会更容易接受对方的意见。

最后是结果滞后。电视购物的广告,商家总是反复放大你要购买的理由,不会给你不买的借口。在这个瞬间,你会忽略不买的理由。最后的结果就是,还没等你反应过来,就已经下单了。

电视购物实现了瞬时思维的四个要素:也就是信息单一、信息重复、目标模糊和结果滞后。听到这儿,你可能会说了,这么复杂的操作,用在说服一个人身上,成本也太大了吧。不用担心,作者给咱们提供了两个方法,可以仅仅通过对话,就能把对方带入到瞬时思维。这两个方法一个是传递真诚,一个是独白。下面咱们就来详细说说这两个方法。

先来看传递真诚。前面咱们就说了,没有人愿意被说服。你要想办法卸下对方的心理防御,让对方心悦诚服地接受你希望他接受的观点。想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让对方感受到你的真诚。这个道理咱们都懂,但问题是,怎么才能让对方感受到你的真诚呢?你总不能直接和他说:我这个人很真诚的,我给你的意见肯定没错。这是不可能让对方对你产生信任的。在作者看来,传递真诚,是一个技术活儿,让对方感受到你的真诚,是有具体的操作方法的,关键就在于你说话的语速语调。

首先是要放慢语速。在说服的场景里,两个人的观点显然是不同的。在这种对话场景下,人的肾上腺素会增加,很可能导致情绪激动,情绪激动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语速加快。这种时候,如果你能有意识地控制语速,把你的意思表达清楚,就能给对方留下一个不慌不忙,一切尽在掌控的印象,同时还创造了一种更舒缓,更放松的对话氛围。

除了语速,语调也是需要特别注意的。有研究表明,低音调比高音调更有说服力。如果你对一个人大吼大叫,对方往往只会有两种反应,第一种是他也对你大吼大叫,第二种是他不会和你说任何心里话。所以说,到了对话的关键时刻,把声音降低一点,会起到巨大的作用。

放慢语速,压低音调之后,还要注意和对方建立联系,很多人在访谈的时候,都要拿一个小本子,记录一些对话的内容,这样是没必要的。只要是你拿着本子记,整个对话就不会流畅,对方也不可能进入瞬时思维,把一切都告诉你。所以说,在对话的时候,扔掉笔记本,全身心地投入到面对面的对话里。作者还给了咱们一个小提示,就是不要盯着对方的眼睛不放,要一会儿看着对方的眼睛,一会儿看看其他地方,这样就能把对话的不适感降到最低。

通过控制语速语调,在对话中建立联系,就能让对方感受到你的真诚。但这还不足以让对方进入瞬时思维,和你敞开心扉。下面重点来了,你要用“独白”的技术,来把对方导入到瞬时思维里去。什么是独白呢?就是你一个人说话,不需要对方的回应。那什么时候需要启动独白呢?当谈话进入到僵局的时候。如果你发现,你向对方提问题,他总是躲躲闪闪,不正面回答问题,这时候如果你继续追问,对方很有可能会说谎,一旦对方说了谎,再想从他嘴里获取真相,就相当困难了。

面对这种情况,首先你要迅速控制局面,让他停止说话,然后开始独白。那怎么才能在对方说出谎言之前,打断对方,掌控局面呢?作者给咱们提供了三个学了立马就能用的方法。

一个是叫他的名字。作者说,如果你想让一个人闭嘴,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叫他的名字,这是人类沟通里的一个神奇特性,当人们听到有人叫自己的名字,立刻就会从说话模式转变为倾听模式。叫一个人的名字,就会唤起他的注意力。

一个是使用一个控制性的短语。比如:小明,请稍等。或者,小明,请给我一个机会把话说完。这样你就能重新掌握这次沟通的话语权。不过要注意的是,说这两句话的时候,不要抬高音量。如果通过吼叫来控制局面,只能是添加对抗的气氛,让对话氛围更加紧张。一定用平稳的语气说:请稍等,给我一个机会把话说完。

除了叫对方的名字,和使用控制性的短语,还有一个辅助性的动作,那就是举起你的手。这是一种自我防御的体现,不带有攻击性,是一种强化的视觉控制的标志。举手这个动作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在语言的战场上,让对方停止说话,就是夺走了对方的武器,这和战场上被夺走了枪,举手投降一样。举起手来,就会暗示对方,他的话语权力已经被剥夺了。这个肢体语言,能辅助你掌控对话的局面。

当你掌握话语权之后,你就要开始独白了。独白的目的,是要转移对方的注意力,把他关注的焦点从“后果”里转移出来,带他进入瞬时思维的局。前面咱们说了,商家通过一系列的手段,给消费者做一个瞬时思维的局,让消费者更容易做出购买决策。独白,是给被说服者做一个瞬时思维的局,让他更容易接受你的观点,跟你说实话。总结起来其实就是四句话:第一,你的行为是有理由有借口的。第二,责任不完全在你,不用过分自责。第三,这种情况我见的多了。第四,事情没你想得那么严重。具体怎么用独白的技术呢?下面咱们用案例来说明。

书里有一个案例。作者菲利普有一次在审讯一个情报人员,因为他涉嫌泄露国家机密给国外的情报组织。这件事是违法的,那个情报人员肯定不愿意承认。菲利普和这个人说:人们在做一件事的时候,当时很可能并没有意识到事情的后果是负面的。所以即便做错了事,也不能彻底否认一个人。我相信你本质上是一个好人,只不过是一时昏了头。你看这段话,就是给对方一个台阶,把他的行为合理化,告诉对方他的行为不过是一时糊涂。独白,就是一个保全对方体面的过程。

当然,即便你给对方找到了合理的借口,对方也不太可能一下子就把一切告诉你。因为犯了错就是犯了错,是要承担责任的。所以这时候你要帮他把责任撇开。你要告诉他,不管你做了什么,责任也不可能是完全在你。你要帮他把责任往外推,说这是社会的责任,学校的责任,体制的责任等等,总之,你要让他感觉到,你在帮他开脱罪名。

还是面对那个涉嫌泄露国家机密的情报人员。作者菲利普对他说:或许你的外国朋友,在利用你的感情,让你告诉他一些机密,你的感情很有可能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了。你看,这句话就在帮他开脱罪责,菲利普在告诉他,不是你想要透露情报的,是你的朋友利用了你,从你这儿套取了情报。在这件事上,你可能犯了错误,但这并不能证明你是一个坏人,反而正是因为你的善良,才让你被利用而不自知。

经过这么两轮对话,菲利普已经给情报人员的行为提供了合理的解释,还帮他把责任推了出去。下一步要做的事,就是把事情的严重性降低。你要暗示他,这个问题没有他想象的那么严重,不要把问题想得太糟,这并不是世界末日。菲利普是这么说的:我知道你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实际上,咱们生活的世界并不完美,但咱们不也活得好好的吗?不管是什么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如果你能说出来,咱们可以一起想解决方案,它也许没你想象的那么糟。

独白的最后一个步骤,是告诉对方,你这种情况不是个例。人都是社会动物,你要让对方感受到,自己并不是孤立的,和他一样处境的人还有很多。菲利普在审讯的时候说:我干这行很久了,在我的工作里,这类问题非常常见,没什么好惊讶的,问题绝对没有你想象的那么严重,很多人都遇到过,最后也都解决了。

在菲利普独白之后,情报人员感受到了菲利普的真诚,感受到了菲利普的确是想帮他解决问题,所以也就把他透露给外国人的信息,都告诉了菲利普。从这个案例里,咱们就能发现,在独白里,只要你把前边说的四层意思传递给对方,他就很容易被你说服了,你要让他相信,摆脱困境的唯一方法,就是把实情告诉你,只要把问题的实际情况都摆在台面上,就一定能找到解决方案。

以上咱们说到了,说服的关键,是想办法卸下对方的心理防御,把你说服他,变成他自己说服了自己。还说到了想要说服别人,就要给对方设一个瞬时思维的局,怎么设这个局呢?你可以用到两个工具:传递真诚和独白。

下面咱们来说说怎么利用人的心理弱点来进行有效说服,以及在群体场景下怎么说服。前面咱们说了,说服是一个感性的过程,所以,利用人类的一些心理特征进行说服,也是一个重要突破口。《掌控力》这本书里提到了两个可以利用的心理特征,分别是认知失调原则和承诺一致性原则。下面咱们就来详细说说。

先来看认知失调。所谓认知失调,就是说人不能接受事实和想法不一致,如果事实和想法不一致,人要么会歪曲事实来符合想法,要么就是歪曲想法来迎合现实。作为说服者,你要做的,就是帮助他缓解认知失调带来的不适感,重新达成合作。咱们再来看书里的一个案例。

作者有一次接到一个委托。事情是这样的,委托人雇了一个承包商给他盖新办公楼。合同里写的是用“成本加利润”的方式支付。就是说签合同的时候没有固定的金额,要等楼盖完了,看看成本一共花了多少钱,再加上承包商的利润,就是委托人要支付的费用。结果楼盖完了,承包商提出的成本,远远超过了委托人的预期。最后两个人就打起了官司。

在这个事件里,双方都陷入了认知失调的状态,委托人觉得承包商在坐地起价,承包商认为委托人不想履约,总之双方都觉得对方是骗子,都不肯让步。在这种情况下,作者用到了前边说过的独白工具,来说服承包商。他说:数字没算清楚,可能是下面分包商出了问题,这也是在所难免的。咱们是不是可以查一查供应商和分包商们的账单,重新核算一下成本?在这段话里,作者利用了独白的技术,给对方找合适的借口,把责任推给供应商和分包商。独白在这里的目的,就是为了缓解对方认知失调造成的心理不适感。只有双方都不把对方和骗子画上等号,问题才能解决,说服和解才能成为可能。

说完了利用认知失调来说服对方,咱们再来说说第二种心理特征:承诺一致性原则。所谓“承诺一致性”原则,实际上就是人们有一种说什么做什么,言行一致的心理倾向。人们一旦做出承诺,就好像开启了自动导航模式,会按照之前的承诺前进,所以说,让对方做出承诺,是一个重要的说服工具。

作者有一次受人委托,做辩护律师。不巧的是,这次审理案件的法官,和作者关系非常不好,那怎么才能说服法官,判委托人胜诉呢?作者利用了认知一致性原则。当时这名法官正在竞选更高一级法院的职位,他在竞选的时候承诺,他不会做一名激进的法官,也就是说,不会轻易重新解释现有的法律条文。在这次审判里,如果法官想判作者的委托人败诉,就要对法律规定的模糊地带重新解释。但这个和他之前的承诺,不做一名激进的法官是冲突的。

好,有了这个信息,就可以用来说服法官了。作者在法庭上宣读完这个案子需要用到的法规之后,接着说:尊敬的法官大人,法律就是这么规定的,非常清晰,如果您认为我的委托人行为有问题,那就意味着您需要重新解释这条法律,所以请您慎重。法官权衡了一下,还是判作者的委托人胜诉了。这个案例说明了,人一旦做出了承诺,按照他之前的承诺行事。所以在说服的时候,提醒他之前做过的承诺,会是一个非常有效的说服手段。

前面说到的说服场景,基本上都是几个人之间的说服,如果是在很多人的说话场景里,该怎么提升说服力呢?作者认为,想要在群体性的对话场景里提升说服力,首先要让人们喜欢你。这个观点,和每天听本书之前解读过的一本书《先发影响力》,里面提到的观点类似。所谓先发影响力,就是指在展开沟通、提出诉求之前,就开始对对方施加影响,要知道谈判不是上了谈判桌才开始,高手在上谈判桌之前,就已经做了很多功课了。

在这些功课里,让对方喜欢你、信任你,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只有对方喜欢你,他才会跟你分享信息。而且,对喜欢的人说不,或者是隐瞒信息,会让人产生巨大的人际和社会压力。作者说,其实获取对方的喜欢,有时候其实很简单,你只需要用冷静、平和的口吻说一句:你觉得我们应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这句话一说出口,你们的关系就从“我们和他们” 的对立状态,转变成一起并肩作战,寻求解决方法的合作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说服对方的可能性就大大提升了。

让对方喜欢你,这是谈判前要做的工作。接下来谈判中的发言,作者认为,你需要注意两点:说话具体细致、简明扼要,同时倾听、承认对方的观点。下面我就来详细说一下。

首先是具体细致。你的陈述应该清晰地表明你的观点,不仅要讲话逻辑清晰,最好能使用照片、文档,或者是其他物品来支持你的观点。比如你在和对方谈报价的时候,可以把你在其他渠道查到的信息,打印成文稿带上,这样对你非常有利。还有就是要简明扼要。不要过多地陈述双方都熟悉、没有争议的事实,也不要把私人问题,或者是其他的额外事情纳入讨论的范围。陈述观点的时候过于拖沓,会让对方失去耐心,这是非常不利于说服的。

说话做到具体细致和简明扼要之后。作者还提醒咱们,不要只知道坚持自己的观点,不承认对方的任何观点。这对说服对方也是非常不利的。前面咱们说了,说服是话语权力在对方的场景,听与不听,对方说了算。没有人愿意被说服,所有的说服,都是要让对方感觉到,你是站在他的角度,为他着想,而不是被你说服了。所以说,不要无视对方的陈述,如果对方提出的观点你无法反驳,或者提出的要求对你无害,那就接受吧,这对说服是有帮助的。

以上咱们说到了利用人的心理特性,认知失调和承诺一致性原则,来进行说服。还说到了在谈判中要想提升说服力,首先得是让人们喜欢你,然后在后面的发言里,要做到具体细致、简明扼要,并且认真倾听别人的观点。

说到这,这本《掌控力》的主要内容就给你讲完了,咱们来回顾一下。

《掌控力》是一本教你提高说服力的书,咱们从两方面对这本书进行了解读。第一部分,说的是怎么把对方带进瞬时思维来说服对方,让对方和你讲真话。在这部分,咱们了解说服的关键,是想办法卸下对方的心理防御,把你说服了他,变成他自己说服了自己。要想说服别人,关键不在于你的大道理,而是要给对方设一个瞬时思维的局,在这个局里,对方更容易被你说服。那怎么设这个局呢?

作者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工具:独白。在独白过程中,你要传递给对方四句话:你的行为是有理由有借口的。责任不完全在你,不用过分自责。这种情况我见的多了。事情没你想的那么严重。这四句话会卸下对方的心理防御。

第二部分,咱们说的是怎么利用人的心理弱点来进行说服,说服是一个感性的过程,利用人类的一些心理特征来进行说服,往往会事半功倍。还说到了面对群体性的说话场景,怎么提升说服力。面对群体,最重要的是人们喜欢你,只有对方喜欢你,他才会跟你分享信息。

撰稿:王海 脑图:摩西 转述:杰克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