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真谛》 陈伟解读
《成功的真谛》| 陈伟解读
关于作者
稻盛和夫,日本企业界神一般的教父。一生创办了两家世界五百强的企业,京瓷集团和KDDI集团。在78岁高龄的时候,稻盛和夫出任日航公司社长。一年之后,濒于破产的日航盈利110亿人民币。
关于本书
《成功的真谛》每一部分都堪称稻盛流派成功哲学的教科书。在书中,稻盛和夫从经营哲学的高度全面梳理了自己对生活、工作的理念。作者指出,把困难的事理解得简单,从中发现真理,捍卫真理,只有这样才能成就我们的人生;企业的领导者一定要拥有能称之为哲学的高水平的判断标准;只有内心的意愿强烈而持久,才能表现为外在的现象;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提升心性,拓展命运。
核心内容
稻盛和夫的创业之路,每一个节点诞生的商业智慧和哲学思想。这本书解读了稻盛和夫对于成功的看法,以及他认为要想获得企业和个人成功所要具备的思想和行动准则。他强调敬天爱人和利他之心是成功的精神根源。
欢迎每天听本书,从今天开始,我将系统地给大家介绍稻盛和夫的三本著作《成功的真谛》《干法》和《阿米巴经营》。这三本书基本上囊括了稻盛和夫老先生企业经营中最重要的事件、稻盛和夫经营哲学中的核心理念和可以借鉴到管理中的具体实操方法论。像稻盛和夫这样被马云等一大堆中国企业家膜拜的企业家肯定有不少值得我们学习的理念。
今天这期我们先来通过稻盛和夫的创业经历说说他企业经营中最重要的事件和稻盛和夫经营哲学中的核心理念。我在很多年前曾经见过稻盛和夫,我问他,你觉着中国企业家应该向欧美企业家学习,还是向日本企业家学习?他说,在企业管理术的层面,应该向美国企业家学习,在道的层面应该向日本企业家学习。最后,他还补了一刀——其实道,应该向中国传统哲学中去寻找。我又问,道是什么呢?他说了四个字:敬天爱人。我立刻惊为天人,做出高山仰止的表情,内心思忖:大师就是大师,张嘴就是哲学,静默都是思想。
稻盛和夫在企业家圈层可谓是神一样的人物,他被称为日本的经营四圣之一。那三圣分别是松下电器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本田汽车创始人本田宗一郎,还有索尼创始人盛田昭夫。这四位大圣,都有一共同点,那就是他们能把自己的经营理念上升到一个哲学的高度,然后传达给企业内部员工,用个比较夸张的词来表达,就叫洗脑。
洗脑其实是个中性词,它能应用于传销组织、邪教,也能在一家企业里让员工有凝聚力,创造社会价值和财富。四圣就属于后者,他们都是洗脑大师。比如松下幸之助,松下老板的哲学属于世俗哲学,浅显易懂,比如下雨打伞,就是说要让企业顺应趋势和变化,不断变革。还比如水桶理论,就是说,企业得随时有冬储大白菜这样在资本寒冬还能顺利过冬的本事。这主要是因为松下幸之助没什么文化,白手起家,屌丝逆袭,一步步成长为日本最优秀的企业家之一。所以,他善于用粗浅的哲学来给员工洗脑。稻盛和夫则更高了一个境界,他的管理哲学也更玄妙。不过,要想快速、系统地了解稻盛和夫哲学,看看他的新书《成功的真谛》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先告诉大家,这本书虽然叫成功,但并不是成功学,不是挂在机场书店里满嘴跑火车的大师说的那些言论,也不是房产中介的员工每天站在广场上打鸡血地喊叫。稻盛和夫的这本书,其实归纳地说,他是让企业经营者、员工都满怀善意地工作,满怀激情地工作。概括成哲学,就叫敬天爱人。这句话出自稻盛和夫的老乡,同样出身于鹿儿岛的西乡隆盛。他是明治维新时期的名士。敬天爱人的天,指的是万物的规律,爱,就是仁爱。无非是说要遵从天道,心怀善意,不作恶。稻盛和夫自己解释敬天爱人是说,做人应该做正确的事儿,把员工的利益放在首位。
这本书中提到的成功要素,都是以敬天爱人为出发点的。稻盛和夫的创业经历也始终贯穿着敬天爱人的思想。
稻盛和夫这么火爆,主要是因为他一生缔造了两家世界五百强的企业,这在人类历史上,恐怕也是空前绝后的吧?这俩公司,一个是京瓷,创办于1959年;另一家公司叫 KDDI,创办于2000年。2010年前后,78岁高龄的稻盛和夫再次出山,临危受命,拯救了申请破产保护的日航公司,一个人创业成功很难,两次创业成功更难,两次创业不仅成功,还都成了世界五百强简直难上加难,最难得就是到了耄耋之年,还不服老,冒着晚节不保的风险,拯救一家跟自己没什么关系的公司。
稻盛和夫能排除万难,屡屡成功,根源就在于,老人家始终坚信,只要是敬天爱人,失败成功都不是最重要的事儿。当然,这四个字儿也不是稻盛和夫一生下来就顿悟出来的,而是经历了很多磨难,痛苦和绝望,才总结出来的人生信条。
稻盛和夫生于1932年,小时候身体不好,得过肺痨,上学也不咋地,屡屡不及格,勉强从鹿儿岛大学工业部毕业。这鹿儿岛虽然景色秀美,但大学真的一般,就好比从一个省重点大学毕业一样,虽然是211或985,但总比不上北大清华让人兴奋吧。那时候稻盛和夫想当个医生,因为自己身体不好,要是当了医生,自己给自己治病能省不少钱,结果没成功,于是进入了一家快破产的小公司松风工业上班。
当时稻盛和夫就很认真地工作,开发出了新型陶瓷技术,这技术非常先进,可以应用到很多领域,比如手机、半导体、精密仪器等等,一般消费品也可以,比如日后享誉中国的陶瓷刀,好多人去日本都会买回来。很快,稻盛和夫带头开发的新型陶瓷技术实现了商业化,可是问题也来了,稻盛和夫认为陶瓷技术理应运用到更广泛的领域,可是他的上司却有不一样的看法,俩人无法达成共识,结果一拍两散。
于是,稻盛和夫在朋友的资助下,创业了,创办了现在的京瓷公司。也就是在创业之后,稻盛和夫开始体会敬天爱人的重要性。当时有十几个大学毕业生,跟着稻盛和夫辛辛苦苦地工作,全身心投入,但是因为刚创业,资金有限,几年没涨工资。这几个小哥们坐不住了,跟稻盛和夫要求每年要固定涨薪水,否则就辞职。稻盛和夫屡屡规劝,他说,我们刚创业,不敢保证每年涨钱,我要是现在答应了,以后做不到不是失信于人吗?小孩根本不接受。
稻盛和夫把自己关在小黑屋里,开始思考,创业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刚起步的时候,自然是为了让自己的技术创造商业价值,可如今,公司已经有了不少员工,说句实话,员工的家庭、个人发展都跟企业联系到了一起,那就不再是我一个人的事业了。也是在那个时候,稻盛和夫提出了京瓷的经营理念:追求员工精神和物质两方面的同时,为人类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这不就是他后来说的敬天爱人吗?
明确了这一点,他再次跟罢工的员工谈判,整整谈了三天三夜,他说,“我可以用我的生命做赌注,我会好好维护这个公司,你们不仅仅是我的员工,还是公司的一部分。如果我只是为了私信、私欲才创业,你们可以随时砍死我,不追究法律责任。”
这回稻盛和夫可是发了重誓,大家知道日本对诚信非常看重,既然稻盛和夫说了,如果有私欲可以砍死他,那就是真的可以砍死他。大家可能还不太理解日本这个社会,这个社会虽然表面上人与人都很和谐,以礼相待,动不动就鞠躬,但对一个人的成败看得非常重,试错的成本极高。简单说,一旦你创业失败了,以后社会也就不会给你机会,你要是想万一创业失败还回去上班,那几乎也是不可能的。所以,当时稻盛和夫看起来简单的一句话,实际上已经给自己发出了军令状。于是,员工选择相信他。
稻盛和夫一直以来,就是个极为自律的人,他从来不把自己的私欲放在员工利益之上。也是从那时候起,他相信了精神的力量,全员具备凝聚力,不以眼前利益为第一目标,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这是稻盛和夫的第一次创业经历,也是他的经营哲学初步形成的时期。这种哲学概括起来就是强烈而持久的意愿。
刚刚创业的时候,稻盛和夫就给员工们画饼,你们知道,老板画饼是一项必须的技能,但有一个前提,就是老板会不会真的相信未来有大饼,而不是空谈。马云刚创业的时候也是最能画饼的,一穷二白的时候就告诉伙伴们,我们能怎样怎样,后来马云分给大家的饼比他画得还大,还好吃。
稻盛和夫也是如此,刚创业的时候,他就告诉员工们,京瓷会成为京都第一,然后是日本第一,世界第一。当然,那时候没几个人相信,但他始终相信自己,一定会成功,并且还不断灌输给员工,同时付出巨大的努力,结果就是可以想象的了。
他在这本书里写道,现在还会翻看当年的笔记,笔记清晰记录了自己每次是如何鼓励员工,并且告诉他们未来是美好的。同时,还记录了自己每次工作的时间,做出了哪些成就。说实话,今天京瓷取得成功,还真是靠每一天的努力成就来的。
当然,这种强烈的意愿有一个精神驱动,就是敬天爱人,就跟咱们刚才说的一样,稻盛和夫想明白了一件事儿,就是创业、努力工作是为了给员工提供好的福利和好的发展前景。稻盛和夫在这本书里有一句话正是这个意思,他说,无论如何都要成功,这种观念能引领我们走向成功,但是,源于一己私利的意愿虽然能让我们暂时成功,但这种成功无法持久。
后来,敬天爱人这个理念在他第二次创业的时候,也体现得淋漓尽致。稻盛和夫创办的京瓷如日中天的时候,他又干了一件让大部分同行都难以理解的事。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的通信行业开始打破垄断,当时日本最大的电信公司 NTT 一家独大,政府允许民营资本进入通信领域。股东们当然都不同意,觉着那是一个陌生领域,而且,通信这个行业投入巨大,要在铁路沿线搭建基站,这可跟卖煎饼烤肉串不一样,可不是你有个摊儿就能练起来。
稻盛和夫跟董事会说,需要1500亿日元来干这事儿,但是京瓷的流动资金也才1000亿日元。而且电信领域虽然开放了,但 NTT 依然不容小觑,是个难以超越的庞然大物。销售额高达数万亿日元,要想创办一家公司能跟 NTT 分庭抗礼,实在是痴人说梦啊。但是稻盛和夫不这么想,他发现,国外的电信资费要比日本便宜很多,如果打破垄断,对民众来说是件好事儿啊。他每天睡觉之前,都问自己,向 NTT 发起挑战到底对还是不对。他琢磨了很久,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敬天爱人如果运用到经营当中就是,动机至善,了无私心。
在之后的半年里,他反复念叨这句话,别人都以为他魔怔了,天天念,动机至善,了无私心,动机至善,了无私心。于是乎,他开始说服董事会,反复阐明企业存在的价值不仅仅是维护股东的利益,而是让社会更加进步和美好,让民众享受更好的服务,更便宜的资费,他甚至跟董事会说,我就是白扔了一千亿日元,我也要干,董事会终于答应给他一部分资金,其他的自己想辙。稻盛身上有一股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劲头。之后稻盛和夫又找到了索尼创始人盛田昭夫,盛田昭夫也被他说服表示支持稻盛和夫,并且为他提供了资金。于是,稻盛和夫开始了第二次创业。
起步阶段异常艰辛,稻盛和夫要先在偏远山区,类似于名古屋这些地方搭建基站。困难重重,稻盛和夫又把自己关在小黑屋里思考人生:到底要不要坚持下去,如果不赚钱怎么办?因为像名古屋附近好多村儿里根本没什么人家,就算有了基站、接通了电话,也未必能赚钱。最后,稻盛和夫坚持认为,应该让所有日本人享受通讯的便利,而不考虑自己是不是能赚到钱。于是,他派遣好多员工去山里面建基站。当时确实艰苦,有的员工在山里一呆就是两三年。在这个艰苦的过程中,稻盛和夫一次次亲临现场,飞机不通的地方,他就坐新干线,他面对员工,鼓励他们,自己在从事一个伟大的事业,公司不仅要为你们提供好的福利,还让你们造福于社会。
就是凭着这股愣劲儿,稻盛和夫居然打开了通信市场的门路,后来引入新设备,让日本人的通信费用大幅降低,而 DDI 也就是稻盛和夫在1984年创办的通信公司,这家公司在2001年改名为,KDDI。自己的用户数则蹭蹭猛涨,几年之后,也成为世界五百强企业。
所以,在《成功的真谛》这本书里,有一核心观点叫:利他精神、动机至善,这也就是敬天爱人的另一种表达。只有这样,才可以不考虑是不是赚钱去从事一个伟大的事业。正是凭借着这样的理念,稻盛和夫成功打造了两家实力雄厚的世界五百强企业。
那么,你如何让这种敬天爱人的利他精神贯彻给员工呢?首先是企业家自己要发自内心相信这种精神的力量,有远大的志向,让自己灵魂变得纯净。说实话,如今,有些中国企业家就是走得太快,追名逐利,灵魂跟不上肉体。稻盛和夫在这本书里就说了,“理念这种东西,如果领导者本人不相信,而是从别人那里借来的,是一文不值的。我们没有必要把经营理念想得那么高深。理念可以很简单,自己从心底相信才能称之为理念。”
历史学家史景迁说过一句话,有些人坚信自己身负使命,要让一切“乃有奇美新造,天民为之赞叹”,极少计算后果,而这是否就是历史的大苦痛?他这句话是描述洪秀全的,洪秀全不就觉着自己是神的使者行不义之事的么?但是对于一个企业家来说,让自己觉着自己真的身负重大使命是必须的,否则他就没法让企业持续发展,没法让经营哲学渗透到公司每一个角落里。
敬天爱人是稻盛和夫哲学的核心,关于成功,这事儿,也都围绕着敬天爱人才能实现。接下来,咱们再说说在敬天爱人的指引下,一个人如何获得成功。
在这本书里,成功的定义其实不是世俗的成功,我觉着应该叫成就更加贴切,也就是你给社会创造了怎样的价值,而不是说你赚了多少钱。稻盛和夫有一著名的公式:思维方式×热情×能力=人生·工作的结果。什么意思?人的思维方式、热情和能力,这三者不是单纯相加,而是能产生几何数级的结果。
“天才是99%的汗水加1%的灵感”,我们被这句话骗了很多年,以为汗水更重要,其实还有后半句呢,“但是那1%灵感有时候比那99%的努力要重要得多”。我们通常就是生活在断章取义的极乐世界里。
稻盛和夫这个公式就比较明确,只要是你的思维方式、工作热情和能力都达到了,就会产生几何级数量的结果。如果咱们细化的话,稻盛和夫的成功公式可以转换为乐观地设想、悲观地计划、愉快地执行。这几句话不用特别解释你就能明白吧?要想到光明的未来,考虑到可能遇到的苦难,最后满怀期待地去执行。
这个公式还有另一层含义,你知道,思维正确、热情、能力兼具的人毕竟是少数,像我这样的精英也不是那么容易找到的。所以稻盛和夫的意思其实是,在思维方式、热情和能力三者当中,某一方面足够突出,也能实现伟大的成就。比如,在书中,稻盛和夫说了,大部分人都是能力一般的,那么,如果你有足够的热情,坚持不懈,依然能有成就。思维方式并不是说你多聪明,而是说你是不是心怀善意。他解释说,妒忌他人、憎恶社会、否定真挚生活态度的人,他们的思维方式就是一个负数,所以那些热爱生命、待人真诚、积极向上的人,取得成功的概率就越高。这一碗浓浓的鸡汤,其实并不让人讨厌,对吧?
稻盛和夫自己也是这么做的。大家知道,稻盛和夫拯救日航的故事吧。2010年的时候,日航宣布申请破产重建,新任社长就是稻盛和夫。那一年,稻盛和夫都78岁了,按说,早就该在家抱抱孙子,没事儿遛遛鸟,跳跳广场舞、搓搓麻将了。再说,稻盛和夫完全不了解航空产业,他已经有两家世界五百强的企业了,犯不上趟这浑水,最后再晚节不保多不划算。
结果不到一年之后,这家公司就实现了110亿人民币的盈利,听起来够厉害吧?按说稻盛和夫老人家也能从中分不少钱吧?还真没有,他自打接管了日航,就提出了不要薪水。老人家不说了么,我的目的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让日航不至于破产,也就是为了保护日航的员工。
今儿咱们先不说他具体采用了什么技术手段来改善日航,这个留到下次节目讲《阿米巴经营》的时候再说,一次都说完了,下次没的说了。咱先说精神层面的改革。他上任之后,就开始给日航员工洗脑,他把一堆标语贴满公司,厕所都不放过,写的都是“要想经营计划成功,只有一心一意去努力”“人的强烈信念是能带来成功的”“没有污浊的纯粹的心是能带来成功的”“以高尚纯粹的精神状态工作”……光贴标语还不行,稻盛和夫还深入一线,跟员工、中层领导洽谈、开会、喝酒,灌输自己的哲学。比如他把所有空姐都召集在一起,慷慨激昂地告诉她们,你们的服务有了改善,才能获得用户的欢心。
总之,他反复灌输这些理念。后来,稻盛和夫自己坐日航出差的时候发现,空姐服务果然不一样了。以前是标准化服务,态度不差,但感觉总是冷冰冰的,现在则是发自内心地微笑、打招呼。比如,现在空姐在迎接乘客上飞机的时候,都会鞠躬表达感谢。稻盛和夫说了,这就是发自内心的服务,而不是浮于表面的标准化。
当然,话说回来了,这日航要想重生,裁员恐怕是没法避免的。稻盛和夫裁撤了很多不赚钱的航线,直接的结果就是好多员工得离开。为了这事儿,稻盛和夫好几天没睡好觉,因为京瓷和KDDI在最艰难的日子里,也没裁员过。这回是真没办法了。
但稻盛和夫还是想把裁员的恐惧心理降到最低,当时日航一共裁员了有16000名员工,其中只有160人是被强制解雇的,1500人属于举手退休,也就是自愿的。另外的绝大部分人,则是跟随被剥离出去的非核心子公司一起分流出去的。就算这样,稻盛和夫依然是公开跟被裁撤的人道歉,表达自己的无奈。
所以你看,在日航这个案例中,最能看出稻盛和夫的成功学公式是怎么变成现实的。要说能力,稻盛和夫对航空行业一点不懂,但他出于利他之心,不领工资,以身作则,思维方式,也就自然是为公司员工考虑,站在这个角度上,再加上不遗余力地给员工洗脑,日航怎能不团结一致呢?
拯救日航成功之后,很多人都对老人家羡慕不已——一辈子弄了两家世界五百强企业,还让一个濒临破产的公司起死回生,这简直就是心想事成,无往不利,百发百中啊。稻盛和夫在这本书里则反驳了这个观点,他说自己是心想事成,但背后的动机、付出的努力才是关键。他在书里说,“从我自身的经历来看,心想事成是需要条件的,内心的意愿必须非常强烈,而且非常持久。”他的意思就是说,你得坚持,愿望强烈,不放弃,才能心想事成。而且,跟他的敬天爱人理论一样,意愿必须是善意的,而不是以赚钱为目的的。
这就是关于《成功的真谛》想要描述的内容,我们试着总结一下,你大概就会对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有了初步了解。遵从社会、自然规律,满怀敬畏之心,就是敬天爱人。关于成功的养成,需要思维方式、热情和能力。如果你缺一块,就要靠其他的部分来弥补,但一定记得,要有强烈的意愿,并且满怀善意。
稻盛和夫今年已经80多岁了,身体康健,可是你们知道吗,1997年,稻盛和夫曾经被查出来得了胃癌,当时公布结果的时候,老人家淡淡地说:哦,是胃癌啊。然后就继续坐上新干线出差、见客户,和员工喝酒畅谈。手术做完之后,稻盛和夫皈依佛门,同时淡去了日常工作,开始四处演讲、传播稻盛和夫的哲学。他认为自己当前的工作,应该是筑造起精神的山脉,让稻盛和夫的思想改变更多人。
如果说,稻盛和夫仅仅是取得了巨大的商业上的成就,而且自己捣鼓出一套商业哲学的话,那他也就是个管理学大师,可问题是,稻盛和夫不仅仅如此,他之所以被认为是哲学家,还在于他对佛教的推崇,并且还把佛学的精神引入到管理中。说起来,稻盛和夫信佛这事儿,深受自己父亲的影响。顺便咱说一句,稻盛和夫虽然家境一般,父母都是普通人,但就是他们身上朴素的道理影响了稻盛和夫。比如说,做正确的事儿,苦难是财富等等鸡汤,都是稻盛和夫的父亲灌输给他的。
到了耄耋之年,稻盛和夫还能想起小时候,他父亲带他去寺庙里的情景。当时一位僧人告诉他,要每天默念南无阿弥陀佛,就会取得人生的成功。果然,在稻盛和夫之后的几十年里,他坚持每天念诵南无阿弥陀佛,他最喜欢的一本书是中国明朝和尚袁了凡写的《阴鸷录》,这本书其实不是佛书,而是劝人向善的著作。稻盛和夫最喜欢其中的一句话:只要想好事,做好事,人生就会向好的方向发展。
我以为,稻盛和夫倡导的敬天爱人,值得中国企业家学习,我们不应该太看重短期利益,所以才会有毒奶粉、地沟油、瘦肉精。他们所做的一切的出发点,就是赚钱、牟利,而没有对这个社会的关怀。诚实、行善成了中国最奢侈的品质。
当然,我并不是说日本的企业就非常完美,实际上,日本商业史上也曾经出现过道德沦丧的事例,但痛定思痛,二战之后,日本公司对自我的管束越来越强,整个社会也不容许出现犯错、缺德的企业,比如,哪怕一家餐厅吃坏了肚子,等待他们的唯一命运就是关门大吉。
我们身处一个市场经济,这当然是前所未有的时代,公平、自由,但如果我们的社会变成商品社会,就会非常可怕,商品社会的本质是一切都可以用来交换和购买,那么我们的道德、情爱都变成了商品。稻盛和夫显然是反对这一切,并且提出了高于世俗社会的道德标准。
我想,稻盛和夫最大的贡献,并不是创造了两家世界五百强的企业,也不是挽救了日航,更不是他自己也积累了让人艳羡的财富。稻盛和夫最大的贡献在于他提倡了一种企业家的精神:利他、诚实、坚持不懈。最重要的是,他不仅提出了这些看法,而且完成了一次次伟大的实践。最后,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稻盛和夫眼中,他最看中的一个人的资质,他说,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资质;磊落豪雄,是第二等资质;聪明才辩,是第三等资质。
以上就是这次想跟大家分享的稻盛和夫的哲学,下次会给大家介绍《干法》这本书。这本书虽然是方法论,但也深受稻盛和夫精神的影响,比如工作现场有神明,我能听见产品在哭泣的理念。当然,这是稻盛和夫教导我们如何工作,不是一档灵异节目。
撰稿、讲述:陈伟脑图:摩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