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创业,如何搞定风投》 张凯解读

《创业,如何搞定风投》|张凯

关于作者

杰弗里·巴斯更,连续创业家、天使投资人。

关于本书

近距离剖析投资人群体,让我们知道投资机构是怎么运作的,描述了创业者要怎么说服投资人,创业者要怎么保护自己。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今天给大家说的这本书叫做《创业,如何搞定风投》,是一本教创业者怎么拉投资的书。

先给大家讲个段子。古代有一位书生,在上京赶考的路上遇到了一位小姐,交谈之后,这位小姐觉得书生真有才华,就给了书生一些钱帮助他上路并且以身相许。第二天,书生要离开,小姐拉着书生的手对他说:“以后高中了状元可一定要回来找我。”这位书生发誓一定回来,然后就上路了。接着,小姐让丫鬟把这位书生的名字记下来,这个丫鬟很疑惑地问:“小姐,这已经是第50个了,你还没被骗够吗?”小姐叹口气说:“没办法呀,接着碰,总有一个会真的考中的。”

说到这你可能听出来了,里面的小姐就是风险投资人,书生就是创业者。这个段子是说,真正能成功的创业者是很少的,投资人的钱也动不动就会打水漂。创业就是个九死一生的游戏,双方的风险其实都很大。

其实这个段子还没完。话说这个书生上路后,让书童把这位小姐的名字也记下来,书童问:“少爷,这已经是第99个了,咱们到底什么时候上京呀?”书生说:“考上大官不也是为了钱吗?既然痴情女子这么多,干嘛还去考试?”

你看,创业者中的骗子也是非常多的,有很多人专门靠拉投资拉到的钱也能暂时性地活得不错。总之,创业者和投资人之间的关系就像段子中这个书生和小姐的关系,一个出钱,一个出力,共同为了一个赚钱的目标奋斗。

咱们现在是一个全民创业的时代,外部的创业条件越来越好,比如你以前有个什么想法,就只能自己掏腰包,或是向亲朋好友借钱来做,一旦失败就倾家荡产血本无归。现在不用了,有专门的投资机构帮助创业者,只要你的项目被看中,很快就会拿到一笔启动资金,并且投资者还会给你提供一系列后续的其他帮助,帮你A轮B轮C轮地融资,所以如果你有什么好的创业点子,还有一支不错的队伍,就是苦于没有办法启动自己的项目,或是你的项目本来就已经盈利了,想找一笔钱迅速扩张,那融资就是必须的手段。

你可能会说,我不是创业者,那我看这本书还有用吗?当然有用了。其实在现在这个时代,但凡你想做件什么事,向陌生人寻求帮助都是必要的技能,融资就是向陌生人寻求帮助的典型案例。你想,一个创业者从开始寻找投资人到最后搞定投资人,拿到真金白银的帮助,这里面得有多少技巧和方法。这些方法用来说服投资人可以,那么说服其他人自然也是一样的,那这些方法是不是值得我们每个人都好好研究一下?

这本书的作者叫做杰弗里·巴斯更,是一位成功的连续创业家,还是一位著名的天使投资人,可是说是很少见的既是创业者,又是投资人的这么一位专家。在这本书中,他把投资人这个群体给我们做了近距离的剖析,让我们知道投资机构是怎么运作的,他们的喜好是啥,创业者要怎么说服投资人,怎么包装自己,这些问题作者都做了特别详细的描述。下面,我就从投资人和创业者这两方面说说这本书的内容。

先说投资人。很多人觉得,投资人都是有钱人,就像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那样,他们高高在上地坐在转椅上,创业者像走秀一样站在舞台上被他们挑选,不行了就下一个,感觉创业者都是被挑选的对象,投资人是非常强势的一方。其实真实的情况并不是这样,真实情况是:投资人和创业者是完全平等的。你看,专业的投资机构都是独立的公司,他们首先是找一些合伙人,当然这些人都是超有钱的,然后共同组成一个基金,共同投资。

通常他们的赚钱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收取管理费。一般是掌管资金的2%左右,这些管理费就用来支付员工平时的薪水和日常支出,掌管的资金越多,管理费就越多。所以很多投资机构也在拼命地融资,就是拉更多的合伙人,这样一方面能提升自己的实力,避免出现兜里没钱的情况,另一方面就是可以收取更多的管理费。还有一种主要的赚钱方式就是获得利润分成。比如投资的公司经营得不错,被其他的大公司给收购了或是最后成功上市,这样就能获得超额的利润分成回报。

所以你看,投资人的主要业务就是寻找到合适的创业者,可以说创业者就是他们的衣食父母。投资人只是在创业者需要发展的时候提供了一些帮助,在他们需要市场投入,需要技术升级,需要优化产品的时候提供资金支持,用这个来置换创业公司的一部分股份。创业者和投资人就是买和卖的关系,就像你进了一家典当行当掉了自己的一部分东西换钱一样,是公平的交易,不存在谁占了谁的便宜这么一说,所以创业者在和投资人交流的时候没必要卑躬屈膝地等待宠幸,完全可以大大方方地提出自己的设想和要求,还需要对投资人进行深入的调查。这是一个双向的选择过程,如果投资人提出的要求不合理,完全可以拒绝,继续找下一家就好了,摆正自己的心态是关键。

你可能觉得奇怪,这些投资人是怎么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做出投资决定的呢?他们和创业者又不熟,就是通过认识短短的几个星期就敢把大把的钱给出去,他们是怎么下判断的呢?哎,这就是投资人的本事了。他们通常都是精力充沛的多面手,虽然对每个领域的研究都不是很深,但是他们可以通过做各种调研,或是找专家咨询来快速了解一个行业和项目,很多投资机构都会聘请一些行业里的资深专家做顾问。

当然也有被外界环境误导出现失误的时候。举个身边的例子,最典型的就是大家熟知的 O2O 行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很看好,认为这个行业至少比当年的团购要好一些,不说撑个三五年,撑个一两年总没问题。结果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有概念,一小部分公司迅速崛起,到2015年各种互联网+的模式出现,整个市场都沸腾了。不管是传统行业还是互联网行业都开始杀向这个领域,拿钱的拿钱,补贴的补贴,扫码的扫码,冲流量的冲流量,折腾得很大,但就是没利润。到2015年年中,资本寒冬一来,这个行业被迅速拉到低谷,裁员、破产、清算,很多投资人也被坑得很惨。所以说投资人也不容易,要时刻关注各个领域的动态,学习各种新概念,还要建立自己的品牌吸引更多的创业者,又要防止被忽悠,真是一个水很深的行业。

创业者在创业初期的时候,生存都是比较困难的。很多创业者就觉得,这个阶段先融到资再说,就不管不顾地什么钱都拿,来者不拒,其实这是很典型的一个错误。不是谁的钱都可以拿的,拿不好会产生很严重的后果。举一个比较常见的例子。小张发现一个创业项目,自己组建了一支团队准备大干一场。这时候,一个传统行业的老板觉得小张人不错,项目也不错,就决定给小张100万,占60%的股份让他折腾。这个小张开始也没想太多,觉得自己初次创业,没有经验,没有资金,有人给钱还拒绝啥呢,就拿了钱开始经营公司。等到1年后公司稍微有点起色,准备去资本市场进行融资的时候,他才发现,当初这个股权结构是不可能融到资的。然后他找那个老板谈,希望这个老板出让一些股份,但是这时候这个老板就不干了,提出一个方案,要小张用500万把这60%的股份买回去,其他的都不考虑。这时候小张可就难受了,融资吧不行,不融吧公司活不下去,真是进退两难。

这个就是很典型的,在开始的时候拿了不该拿的钱引起的后果。现在国内的投资机构有正规的,也有很多不正规的,创业者在选择的时候必须得擦亮眼睛进行筛选,找到最合适自己的那个。

那怎么找到合适的投资人?这就需要创业者做大量的功课。首先要弄明白,创业者最大的成本其实是时间成本,就是当你发现一个新机会的时候,肯定也有其他的创业者在这个跑道上竞争,如果错失了好的机会窗口,就算一个好项目也会变成烂项目。时间是对创业者来说最宝贵的资源,那怎么节省时间呢?作者在书中说,需要创业者提前做好功课,管理自己的融资进程。

首先要对投资机构进行筛选。投资机构其实大多时候都有自己特定口味的投资偏好,比如有的专注投资新能源,有的专注投资黑科技,有的喜欢投资内容团队,有的喜欢专注人工智能。投资人的认知带宽也是有限的,他们不可能所有的领域都精通,即使有很强的后援团队,他们也是会专注一些特定领域的,所以提前进行一轮筛选,把自己的目标对象找出来,有重点地进行攻破是正确的选择,不然创业者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其次,创业者需要提前建立好自己的阵地,就是准备好自己的网上信息。

很多创业者脑子里只有一个想法,什么都没有就跑去融资,其实这种是比较低效的方式。当然也有特例,见面5分钟就融资成功的,但那都是传说。有一个比喻是这样的,创业就像跳悬崖,创业者要在落地摔死之前组装好自己的飞机。而投资人是什么呢?就是在你组装好自己的飞机时托你一下的那股风,让你多飞一段时间。也就是说,你必须要先跳下去,先开始干,不管有没有融资,作为创业者都应该先自己上路,把自己的一摊子事折腾起来,手里至少得有一些成果再去融资,这样才是正确的姿势。

比如很多投资人很在意一个问题,就是创业者在做这件事的时候他自己投入了多少,是花光了自己的全部积蓄,还是有所保留,这其实是测试创业者是不是有创业热情的有效手段。投资人一般需要在网上对创业者进行调查,所以创业者要提前准备好自己的资料,能让别人很方便地查到。合理地曝光自己是创业者的必修课,这个技能在以后做企业公关的时候时常要用到。

最后,融资的时机很重要。投资人一般都超级忙,基本上都是工作狂,有很多投资管理者的时间都是按小时计算的。一天什么时候访谈什么项目,路线是什么,什么时间参加什么会,约哪些饭局,都有自己的节奏,这些都是提前安排好的,所以创业者在预约的时候要提前准备,找熟人,托关系,提前预约,千万不要盲目地去堵别人,这样的效率是极低的。

这里说一句题外话,就是很多人觉得投资人都是很理性的,他们有很完整的调查系统,你是陌生人还是经过熟人介绍差别应该不大。其实根本不是这样,投资人也是人,他们要出钱的时候,经过中间的朋友了解你也是一个必要手段,投资最大的一个标准就是投人,这个是业内公认的一个标准。只要人靠谱,哪怕项目失败了,投资人也会和你一起学习,一起重来。相反,人品不好,项目再好也没用。所以说平时积攒自己的口碑,多认识一些信誉好的朋友,在关键时刻会帮上大忙,可能就是别人顺手打个电话的事,就能解你的燃眉之急。

如果你实在没有认识投资人的朋友,也可以找一些融资中介,就是财务顾问,也叫 FA 。这些财务顾问自己没钱,但是他们认识很多投资人,还懂完整的融资流程,可以帮助创业者规划整个协议流程,大幅度地提高融资效率。当然如果融资成功需要向他们支付一笔费用。术业有专攻嘛,让专业的团队做专业的事永远都是最高效的。

上面是从投资人角度说,下面我们就从创业者的角度看看,需要做哪些准备才能搞定投资人。现在假如你有一个不错的项目,刚刚开始起步,你也成功预约到了投资人,那你需要做哪些工作呢?作者给我们提示了三个关键点,只要这三个关键点做好了就可以事半功倍。

第一点,说清楚你要做的事。你可能觉得,这还用说嘛,作为创业者,我当然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事,说清楚有啥难的。你还真别小看这一点,这其实不容易。主要是因为这里涉及一些问题,就是很多创业项目在初期的时候盈利模式并不明朗,别说投资人不知道,就连创业者自己也搞不清,通常大家看到的都只有一个大概的方向。比如你做一个产品吸引来了很多流量,那么要怎么变现呢?很多创业者还没想到这么远,就觉得只要有流量,变现就不是事,以后再想办法。

但是投资人可不这么看,他们最关心的就是你怎么变现。你可能会说,那我卖产品喽。那么问题又来了,卖什么产品呢?产品怎么选?怎么把控质量?怎么控制供应链?怎么让你卖的产品具有独特性?获得流量的成本和交易的利润匹配吗?你看,这些问题其实才是关键问题,所以创业者在描述自己的设想时可不能只靠情怀,需要替投资人考虑,因为投资人的钱迟早是要拿回去的,投资机构也是会在特定的时候退出的。

你可能会说,我没想过这么细的问题怎么办?这都是后期的问题,现在的问题是先把流量做起来,其实这样也行,毕竟后面的事谁也说不准,投资人也不是全都能想得那么细,这时候创业者的叙述重点就是把趋势说清楚。这个非常重要,对趋势的判断是投资人最关心的问题,我们得到里有本书叫做《超预测》,里面就说了很多关于预测的方法,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找来听听,可以帮你提高预测能力。

为啥说趋势很重要呢?这是投资这个行业的特性决定的。你看,投资人不会投昨天的项目,因为那些都已经和自己没关系了,新的机会一定是出现在旧机会之上的。他们也不会投今天的项目,因为肯定已经有很多人投了,竞争会非常地激烈。明天的项目他们也不会投,因为可预见的好项目都是大的投资机构关注的事,他们非常有钱,喜欢投资那种成熟的后期产品,因为风险小,但是这样的产品估值通常非常高,只有大的投资机构才能玩得起。

所以风险投资人最爱投资后天的产品,就是隐隐约约可以看到,还不明朗,但是可以肯定这个领域在未来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是投资人最喜欢的项目,如果成功的话会收到超额的回报。所以创业者需要清楚地预测自己所在行业领域的趋势,把过去的形势,现在的形势,未来的形势说清楚,告诉投资人这里面有哪些变化,出现了哪些机会,自己是怎么看到这个机会的,自己为这个机会做了哪些工作等等,这些问题的答案是需要提前想好的。

第二点,就是你要有绝活。通俗点说就是,你的竞争力在哪儿?可以肯定地说,每一位投资人都会关心这个问题,就是创业者建立起来的壁垒在哪。如果另一位创业者提出了同样的点子,筹集了同样的资金,招聘到了更好的团队,那你还能活下去吗?如果大的公司要做同样的事情,那你要怎么办?这些问题都是投资人最关心的,也是最难为创业者的地方。

这里说的绝活可以是一门比较先进的技术,比如你掌握了什么黑科技,创造出了一个什全新的产品,这些技术让对手在短时间内没办法超越,这就算一个壁垒。还有一种壁垒就是行业经验,比如你是一个拥有几十年经验的医生,对医疗这个领域的发展非常熟悉,现在要弄一个医疗创业项目,那你的经验就是壁垒,别人是学不去的。最常见的壁垒其实是人,就是你们几个创业合伙人组建起来的团队有什么优势。比如作者在创办一家公司的时候,他向投资人介绍自己的优势就是,一、他找了一个非常出名的 CEO 当合伙人,这个人在很多大公司都有非常出色的表现,这个就是一项优势。二、他们有大量的数据分析,比任何人都了解现在这个领域市场的现状,这也是一项优势。

你看,其实最大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来自人,所以投资就是投资人这句话永远是对的。有时候只要人对了,即使一个二流的想法也会被执行成一流的结果,所以在平时就积累自己的优势是很重要的,没人关心你啥不行,只关心你啥最行。一个壁垒一定是不容易形成的,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才能获得,它就像高高的城墙一样把对手挡在外面,竞争对手想要走一样的路,先过这堵墙。你可以体积小得像一只刺猬,但是必须蜷缩起来后让对手没办法下嘴,这就是壁垒的重要性。

第三点,就是你的团队执行力怎么样。以前投资人都是最关注一个团队的一把手,就是提出想法的那个人,觉得好想法是最重要的。现在很多投资人变了,他们开始关注二把手,就是把想法变为行动的那个人,一个好的二把手往往能让一个坏点子起死回生。有时候创业的点子真的不是那么重要,因为现在信息都是比较透明的,想要找一个大家都没有发现的趋势基本不太可能,这时候你唯一能做的就是比别人跑得快,不管不顾地跑,哪怕跑错了及时调整也比不跑强,所以说行动力对创业者来说是一项非常核心的优势。

那怎么把自己的行动力表现出来呢?其实就是把你以前干过的事展现出来。你以前干过什么厉害的事,你怎么抓住过一些稍纵即逝的机会,你怎么把竞争对手甩在了身后,这些其实都靠平时的积累,所以创业不是一时冲动就能搞的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简单说,如果你天生就是个爱折腾的人,就把你的那股折腾劲展现出来,这会让投资人给你加分。

不管是一份投资计划书还是一次路演,把上面三点说清楚了,得到认可了,剩下就是价格的事了。

我们来回顾一下,这本书给我们讲述了一些天使投资机构的内幕,帮助创业者用更高效的节奏融到钱。创业者需要摆正心态,和投资人平等地交流,提前对投资机构进行筛选,准备自己的资料,选准投资的时机。在准备自己的商业计划书和交谈内容的时候,要说清楚自己想做的事,说清楚未来的趋势是什么,说清楚自己的壁垒是啥,还要展现出自己团队的执行力。把自己的创业者特质展现在投资人面前,一个投资项目就有可能被你搞定。

撰稿:张凯 讲述:孙潇 脑图:摩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