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人类演化现场》 曲飞工作室解读
《重返人类演化现场》| 曲飞工作室解读
关于作者
本书的作者是美国作家奇普·沃尔特,他是一位媒体人出身的科普作家,之前担任过 CNN 电视台旧金山分社的社长,现在是现为卡耐基梅隆大学的驻校作家,由于这样的职业经历,他的作品具有独到的视角和流畅的文笔。
关于本书
在这本书里,作者沃尔特试图解答的是一个我们人类长久以来的终极追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这个“我”在这指的不是个体,而是我们整个物种。随着基因和化石的研究取得突破,人类进化中的关键步骤越来越清晰地浮现出来,作者在本书中总结了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六步。
核心内容
人类进化最关键的六大步骤,造就了我们今天的样子,它们分别是:人类大脚趾的突变、拇指对屈、喉部的变化、面部神经演化带来、大脑情绪区域与泪腺的连接,以及嘴唇外翻。这六个重大的演化步骤,也赋予了我们不同于其他动物的七大特征,让我们能够直立行走、握住工具、发明语言、笑、哭,以及亲吻。正是这些行为与能力,从生物角度和社会角度,把我们塑造为今天的人类。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这期为你解读的书是《重返人类演化现场》,这本书的中文版大约23万字,我会用大约25分钟的时间为你讲述书的主要内容:我们由类人猿进化成今天的人类,这个过程中最关键的六大步骤是什么,这些演化对于造就今天的人类,又起到了哪些巨大的作用。
本书的作者是美国作家奇普•沃尔特,他是一位媒体人出身的科普作家,之前担任过CNN电视台旧金山分社的社长,现在是卡耐基梅隆大学的驻校作家,由于这样的职业经历,他的作品具有独到的视角和流畅的文笔,沃尔特出版过的作品,也多是跟类人猿以及人类进化有关的,除了本书,还有《仅存的猿》。
在这本书里,作者沃尔特试图解答的是一个我们人类长久以来的终极追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这个“我”在这指的不是个体,而是我们整个物种。关于这个问题,达尔文的进化论,目前被认为是最有可能正确的答案,但这个理论的一些细节环节,由于条件不足,始终不是特别完善,因此,关于进化论的各种争议和追问,从来没有停止过。现在,随着基因研究的突破,以及越来越多的化石信息,我们距离真相越来越近了。
沃尔特在《重返人类演化现场》这本书中,也提出了他眼中的人类进化最关键的六大步骤,这些步骤,造就了我们今天的样子,它们分别是:人类大脚趾的突变、拇指对屈、发出复杂声音的能力、面部神经演化带来的笑的能力、大脑情绪区域与泪腺的连接以及嘴唇外翻与亲吻。这六个重大的演化步骤,也赋予了我们不同于其他动物的六大特征,说起来可能你会觉得这些都平平无奇,但它们的重要性,或许出乎你的想象,下面我们就顺着作者的思路,从生理和社会的双重角度,来详细讲一讲,这些演化如何造就了今天的人类。
我们常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下面要讲的进化历程,也要从人类的脚讲起——第一特征:就是人类独特的大脚趾。我们习惯于把猿猴从树上下来、开始直立行走作为人类演化的起点,这大约是在距今600万年前的事。那为什么在树上生活得好好的猿猴,要离开树木呢?这就要说起当时地球大环境的演变。在那之前,地球比今天可要炎热湿润得多了,伦敦和巴黎还生长着茂盛的雨林。而就在距今600万年前的时候,地壳各大板块的频繁活动导致了全球降温,气候变冷,两极形成了大面积的冰盖,海水冻成了冰,这又导致海平面的下降。非洲东部受到了降温的影响,森林逐渐被开阔草原取代,这对于之前一直生活在森林中的猿类来说,可是个坏消息。有一些猿类坚持生活在森林中,墨守成规,最终它们与森林一同消失,而另一些猿类则迈出了勇敢的一步,向陌生的草原前进。
1974年,科学家在埃塞俄比亚发现了一具古人类化石,这就是大名鼎鼎的“露西”,被奉为“人类的老祖母”、“现实版的夏娃”,据说我们今天世界上每一个人的基因,都可以追溯到这位“露西”身上。露西生活在距今320万年以前,但化石证明,人类的祖先早在露西之前很久,就开始直立行走了,目前已知的最早开始直立行走的人类祖先,可以追溯到生活在600万年前的图根原人,这个原字就已经是原始的原,而不是猿猴的猿了,可见,这个时候原始人和猿已经有本质的分野了。
既然把直立行走作为区分人与猿的标准,那么实现直立行走的关键是什么呢?请低头看看自己的脚,我们的大脚趾与所有的灵长类都不相同,它是一个圆瘤状的结构,可以支撑我们40%的体重,所以芭蕾舞演员才能靠脚尖的力量,翩翩起舞。而再看看猿类的后肢,它们的大脚趾和其他四个脚趾是呈一个角度的,更接近于“手”,这就是它们在生理结构上与人类的一个标志性区别。那么人类独特的大脚趾是如何形成的呢?是经过成千上万年慢慢演化出来的吗?事实并不是这样,这是600万年前一次基因突变的结果,当时,某一只或一群猿的大脚趾发生了变化,变得“畸形”地长而直,然而这恰恰有利于直立行走,这为继承他基因的后代在生存和繁殖的竞争中带来了优势,后来这些长着“畸形”大脚趾的猿,反而淘汰了那些没有发生突变的同类。
大脚趾的畸形带来了直立行走的便利,随之而来的则是拉直的双腿、变强的腰带骨骼、直立的姿态等。直立行走不但扩大了人类的观察范围,而且在能量消耗上比其他灵长类节省了一半。直立行走还解放了双手,让我们的手掌本身变成最万能的工具。
同时,直立行走影响了人类的性征和繁衍方式,使人类拥有了灵长类动物中最发达的性器官,但直立行走也带来了生育危机。因为双脚站立,让女性的盆骨变窄,而同时随着大脑的不断发展,婴儿的脑袋却越来越大,大到如果像其他动物那样在母胎中发育完全,婴儿就会无法通过母亲的产道。这个矛盾,最终的解决办法是提前分娩。尽管我们都追求足月生产,可是从生物的角度看,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早产儿!所以我们不能像羚羊、斑马那样,一出生就会站立、奔跑。“早产”的人类婴儿十分脆弱,缺乏基本的生存能力,必须依靠父母的悉心照顾,才能存活下来。但早产也并非一无是处,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正是这些需要照顾的婴儿,使人类社会发展出家庭这个组织结构,以及一夫一妻制,人类社会的基础就此产生。
没有人能想到600万年前古猿大脚趾的畸变,会带来如此深远的影响,伸直的大脚趾成为人类演化的第一步。
说完了脚趾,我们再来说说人类手指的独特性,这也是我们有别于其他动物的第二大特征:拇指对屈。请伸出拇指和食指,碰一碰,然后再依次和中指、无名指、小指碰一下。这个动作就叫做拇指对屈,知道吗?这个看起来再简单不过的动作,这可是我们人类的“独门绝技”呢。在古猿的大脚趾伸直之后,它们的手上也出现了变化,不过是相反的,大脚趾变得和其他四根脚趾方向一致,而手指的变化则是,拇指和其他手指分开的角度越来越大,直到垂直。所以,我们弯起大拇指,可以和其他任何一根手指相碰,而大猩猩和黑猩猩虽然也能弯曲手指,但做不到这一点。
这看起来平平无奇,但这个功能赋予了我们握力,并且我们可以控制自如,我们能够用手指大力握住棍子和石头,同样也能够用手指轻轻捏起一块豆腐,在力量的使用上手指能够做到准确和恰到好处。我们的手指不仅能够对握,而且还具有超高的敏感度,手指上每平方英寸都有超过9000个被称为迈斯纳小体的神经组织,每个迈斯纳小体内又有很多触觉神经,如此丰富的触觉神经让我们能够用手感受周围细微的不同。
人类的手指结构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是在大约在距今200万年前,非洲大陆上出现了一群被称为能人的原始人类。能人最大的不同在于他们不仅懂得使用工具,而且还会有意识地去制造工具,这是那些也会使用石块等“天然工具”的猿类做不到的了。想象一下:一个能人虽然长相原始,但是能够握住石块相互敲击,来制造石器,这是多么神奇的事情。
石器有什么用呢?许多人认为是打猎的工具,但是科学家给出了一个让人大跌眼镜的答案:分割动物尸体。当能人来到草原上时,他们没有任何优势,不要说打猎,自己不变成猎物要烧高香了。为了生存,能人只能吃大型动物的腐尸,这个时候带刃的石器就派上用场啦。尽管腐肉并不好吃,但能提供大量蛋白质,这促进了大脑的发育。在茹毛饮血中,能人变得更聪明也更健壮,他们不仅使用石器,而且开始在大脑中思考如何制造更为实用的工具,一个叫“发明”的行为诞生啦。
当我们的双手制造工具的时候,我们的大脑也在高速运转,大脑和双手的互动促成了最早的“无声交谈”,当一个还不会说话的能人父亲向他的孩子们展示打制石器的工艺时,实际上就在教授、传承这种方法。能人出现之后,知识的传递不再依靠与生俱来的遗传,学习和传授成了知识增值的新方式,这可是心智上的惊人进步。200万年前能人拇指的小小弯曲不仅产生了能够制造工具的无比灵巧的双手,这双手还开发了我们的心智,为语言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第三个决定性的特征,是我们喉部的变化,是我们拥有了发出复杂声音的能力,而这使我们学会语言的先决条件,而语言,是我们人类社会的基础。
说话是我们日常最平常最自然的行为,但是这平淡无奇的行为却是地球上任何生物所不具备的。也许你会说黑猩猩和鲸类也有语言,但是它们的语言与人类的语言无法相提并论。我们是如何学会说话的呢?距今180万年前,直立人出现。跟前辈能人相比,直立人拥有更大的头脑和更强壮的身体,它们的社会属性也更高。为了在更加复杂的群体中进行沟通,直立人需要新的有效交流方法,可他们还不具备说话的能力。直立人如何有效交流?答案是手语,今天的婴儿长到14个月大的时候,他们也具备了使用手语的能力,而此时婴儿的脑容量刚好和当年的直立人一样大。研究表明手语对于大脑的早期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在婴儿时使用过手语的孩子智商普遍要更高。
那直立人为什么要用手语比划,而不说话呢?答案就是,他们还没有像我们一样的咽喉构造,所以无法说话。从猿人下树直立行走开始,他们的脖子不断变长,原来靠上的舌头和喉头随之沉入喉咙中。下沉的喉头让脖子的管道和血管变得拥挤不堪,于是人类的鼻子和嘴巴共用一条通道。软骨的咽盖在气管上,为了防止食物掉进肺里,(当然这个变化不足以让人彻底免于被噎死的危险)。除了人类,灵长类中的其他动物都是气管和食道分开的,所以它们永远不会被呛到或是噎到。既然气管和食道分开更加的安全,那为什么我们人类的会不一样呢?答案就是这种咽部结构让我们能够说话。
发声,很多动物都会,当肺里的空气排出遇到声带就会发出声音,但只有人类,有使用语言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我们喉部的特殊构造赋予我们的,因为语言,需要有复杂的声音系统,也就是说我们要有能发出多种不同声音的能力,才有可能组织语言。我们来看一看婴儿是怎么获得语言功能的:当婴儿刚刚出生时,他们的气管和食道是相互独立工作的。大约3个月大时,婴儿鼻子和嘴巴开始共用一个管道,他们也开始模仿并发出不同的声音。当18个月大时,婴儿的大脑中已经构建起语言的规则,他们以每天11个新字词的速度丰富自己的词库。
说话不仅是用声带发声,还需要舌头、牙齿和嘴唇的共同参与,而这背后是大脑的复杂活动,这些脑部活动导致上百条特化肌肉的运动。控制发声的脑部区域恰恰是控制手语的那部分,它将复杂的手语变成不同的音调组合,于是语言在直立人晚期出现了。
同语言一起出现的还有自我意识。你是你,我是我,对人类来说这根本不需要解释,但在动物界,这种自我意识是非常罕见的。直立人起初只是像别的动物一样对周围的环境做出本能反应,逐渐地他们对自己有了认识并且开始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行动。在不断摸索中,直立人获得了在头脑中进行想象的天赋,这促成了前额叶皮质的形成。前额叶皮质位于额头的正后方,它的出现让大脑增大了近30%。前额叶皮质与大脑的其他部分相连,它就像是一个大管家,统揽全局又具有处理高级思维的能力,其最重要的本领就是“工作记忆”。工作记忆让我们能够同时处理多件事情,而且可以按照事情的轻重缓急来排序并计划步骤,这可是独一无二的本领。
距今30万年前,语言和自我意识都已经形成,这一切促成了一个崭新人种的出现,那就是我们智人。喉部的演化,和脚趾、手指的变异一样,从生理构造上赋予了我们其他物种不具备的能力,而我们也运用这种能力,实现了自我提升,这就不仅是生物层面的演化,更是社会层面的演化。
我们人类是群居动物,任何群居动物都会彼此交流,我们可以看到,今天的灵长类喜欢相互梳理毛发,这就是一种沟通。我们的祖先很可能也是这么交流的,后来语言的出现,让我们有了更便捷更高效的沟通方式,喉部的特殊构造让我们拥有了语言的能力,而我们又通过语言,获取了其他群居动物无法比拟的沟通能力。
原始人类像猴子一样喜欢聚集在一起,为了处理群体内复杂的关系,原始人类需要更高的智慧,于是大脑在原始的社交活动中不断被强化。当群体内的成员达到一定数量之后,原始得沟通方式就不能奏效了——总不能给所有的群体成员都梳理一遍毛发来沟通吧?所以,声音交流成了更好的选择。
一部分科学家认为,语言是在群体交流的强大压力之下出现的,语言的核心任务就是社交。所以,口才在群体生活中的作用就越来越大,你可以通过巧妙的语言交流,得到群体的庇护,或是赢取异性的芳心。
语言和意识的出现,是来自于人类社交的需要,但是有一些特征远远早于语言就已经出现,它们根植于我们内心之中,以强烈表达的方式一直在紧密着人们的关系,下面要讲的三个特征,都是这种情感表达方面的,它们分别是:笑、哭和亲吻。
第四个特征:笑。笑,嘴角上扬,这是人类脸上最奇妙的表情,我们高兴的时候会开怀大笑,生气的时候会冷笑,无奈的时候会苦笑。如果你身边有人在笑,你很容易跟着一起笑,原来笑是会传染的。笑源自我们大脑中的“腹内侧前额叶皮质”,经由“伏隔核”和运动辅助区的作用,成为挂在我们脸上的表情。我们脸上露出笑容,背后是面部15条肌肉共同作用的结果。
就像前面提到的脚趾、拇指、语言一样,笑也是我们人类有别于其他动物的特征。有人觉得,我们家养的小猫小狗也会笑,或者,黑猩猩也会笑,其实这是人对动物行为的误解,其实它们的这种表情,只是它们在玩耍的时候露出牙龈并且伴随着的喘息声,算不上真正意义的笑,更没有人类的笑表达出的那些含义。
笑看上去对于我们祖先的生存没有任何帮助,相反我们发出的笑声,还会引来食肉动物或者吓跑猎物。人类为什么要学会笑呢?答案就在你我身边。笑是一种强大的沟通方式,将人类团结起来。笑虽然属于个体行为,却更常出现在社交场合,因为我们通常都是对着别人笑的,有研究显示,人对别人笑要比对自己笑多30倍!人们交谈中产生的笑容并不全是因为听到了有趣的内容,实际上80%的笑背后只是看上去平常无奇的对话。笑的真正作用并不是反映个人的开心,而是充当社交中的润滑剂,当大家为同一件事发笑的时候,也是在表明人们拥有相似的观点,于是大家能够在一起更和谐地相处。
从两性角度上看,女人显然比男人更爱笑,这是因为男人总是想方设法逗女人开心。研究显示,女人更愿意嫁给让自己发笑的男人,这并不代表金钱、相貌等条件不重要,而是表明女人在择偶时倾向于那些和自己拥有相同价值观,能够心有灵犀的另一半。
当婴儿降生之后,他们会向监护人露出甜甜的笑容,这种笑容根本无法抗拒,同时也会感染你,有研究表明,人在刚有孩子的一年时间里,笑脸比之前要多出很多倍。婴儿的笑是一种强大的天赋,能够激励监护人更细心地照顾自己。
那么笑又是怎么产生的呢?笑比语言出现早得多,它起初就是人类口中发出的呼叫。当原始人类直立行走之后,他们依靠神经和肌肉摆脱了黑猩猩那种一走一呼吸的呼吸方法,对于呼吸气体的精确控制促成了笑声的诞生。从我们学会笑开始,笑就成为一种强大的力量,让我们更合群,更富有感情,彼此间的欢笑增加了人们之间的信任。
跟笑相对应的另一种情感表达,就是哭了,这也是我们的第五大特征:流泪。我们是唯一会哭的动物,这里的哭不仅仅伴随着声音,而且还有泪水从眼睛中流出来。泪水是由泪腺产生的,其实包括猩猩、猴子在内的许多哺乳动物也都有泪腺,但是它们泪腺分泌的液体是用来浸润双眼防止疾病的,类似于眼药水,而无关情感表达,更不用说传说中的“鳄鱼的眼泪”了,那只是鳄鱼通过眼睛排出体内盐分,跟人类的“流泪”完全是两码事。
那么你以为我们人类的眼泪,是专门用来表达悲伤情感的?那可就错了。我们的泪腺能够分泌三种不同成分的液体:第一种是基础型眼泪,作用是保持日常眼球的湿润;第二种是反射型眼泪,可以冲洗眼睛里的异物并治疗眼睛损伤,比如沙子迷眼的时候,我们会流泪,就是这种情况;第三种是心理型眼泪,也就是我们哭泣时的泪水。我们眼睛的排泪功能,平时每分钟只能排掉1.5微升。当我们哭泣的时候,眼睛排泪的“限额”瞬间崩溃,决堤的泪水从眼眶中喷涌而出。
导致我们哭泣的原因有很多种,但你可能不知道,因为不同理由哭泣产生的泪水中,化学成分也是不同的。当我们哭泣的时候,大脑中会分泌一种称为亮氨酸——脑啡肽的神经传导物质,它的作用不亚于鸦片,能够让人的情绪恢复平稳。这样看,哭泣变成了一种生存策略,它能够帮助我们保持稳定,不至于因为情绪崩溃而做出不理智的事情甚至为此送命。所以,我们常说笑比哭好,但从生理学的角度说,其实哭泣远比笑更有价值。
科学家认为我们的哭泣来自于灵长类的唔啼和嚎叫。某一天,大脑中负责体验和感受情绪的区域与眼睛中的泪腺连在了一起,于是我们的祖先在哭泣时眼睛里流出了泪水。这一基因突变为什么会被保留下来,并成为人类独一无二的特征呢?因为哭泣成了一种特别有效的沟通形式,就算是后来出现的语言也无法表达我们心里的许多感受和程度,但是哭泣和泪水能够做到。大哭一场其实一点都不简单,它不仅能够发泄心中的愤怒痛苦、稳定我们的情绪,而且还能够获得别人的同情和帮助,释放出最强大的情感信息。
第六大特征:亲吻。亲吻是一种密切而且让人陶醉的表达方式,吻的种类有很多,接吻是我们表达爱意的高级方式。我们接吻的工具是外翻的嘴唇,如果你观察周围的哺乳动物,就会发现没有一种哺乳动物的嘴唇像我们一样是外翻的。正是这个特殊的生理构造,让我们有了吻的能力。
我们为什么会想到去亲吻对方的双唇呢?有两种解释:一种观点认为是为了寻找费洛蒙,费洛蒙是一种奇特的化合物,它能够勾起异性对自己的兴趣。从昆虫到大象,费洛蒙普遍存在于动物界,我们人类也不例外。我们通过鼻孔里一对凹孔识别费洛蒙,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许多民族都喜欢把互相摩擦鼻子作为一种礼节。我们的祖先在不会接吻的时候就开始摩擦鼻子捕捉费洛蒙,接吻就成了顺理成章会发生的事情;另一种观点认为很可能源自史前人类对孩子的喂养。
无论接吻是怎么产生的,人们都以为接吻仅仅是为了增进感情和挑起欲望。那你就太小看亲吻啦,当接吻的时候,彼此的嘴唇和舌头获得了对方的化学信息,然后便开始进行基因层面的“扫描”。通过扫描,你的潜意识中能知道对方是否有优秀的基因,能否一起创造更好的后代。这样看来,亲吻不但是爱意的表达,也是彼此了解的一条捷径。
以上就是这本《重返人类演化现场》的主要内容,我们再来回顾一下。
这本书向我们呈现了人类演化史上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六个步骤,分别是:大脚趾的突变、拇指对屈、喉部的演化和交流、面部神经演化带来笑的能力、大脑情绪区域与泪腺的连接,以及嘴唇外翻。这六个步骤,还可以进一步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四肢末梢的演化,让我们可以直立行走,使用工具;第二,喉部的演化,让我们发明出语言,可以进行更有深度的交流与学习;第三,表情和情绪系统的演化,让我们学会笑、哭以及亲吻,可以更好地表达情绪,也可以理解彼此细腻的情感和内心,而社会和文明,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这些不起眼的演化,让我们掌握了其他动物所没有的行为能力,从生物角度和社会角度,把我们塑造为今天的人类。而了解了这些我们人类标志性特征的由来,你也可以学会以更透彻的眼光来看懂自我,以及我们这个物种神奇的演化历程。
撰稿:曲飞工作室 脑图:刘艳 转述:顾一菲
划重点
1.这本书向我们呈现了人类演化史上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六个步骤,分别是:大脚趾的突变、拇指对屈、喉部的演化和交流、面部神经演化带来笑的能力、大脑情绪区域与泪腺的连接,以及嘴唇外翻。
2.这些看似最平常不过的生理结构,让我们能够直立行走、握住工具、发明语言、笑、哭,以及亲吻。正是这些行为与能力,从生物角度和社会角度,把我们塑造为今天的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