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人之妻》 苗炜工作室解读
《邻人之妻》| 苗炜工作室解读
关于作者
盖伊·特立斯,是一位美国作家,被冠以“新新闻主义之父”的称号,他写的都是真人真事,却比小说还要精彩。他自己并不很在乎新新闻主义这个说法,他说,我就是想写得和菲茨杰拉德一样好。他想把非虚构写作提升到一个能和文学大师相提并论的境界。
关于本书
特立斯花了九年的时间写这本书。《邻人之妻》出版于1980年,当年以250万美元售出电影改编权,创下了纪录。上市之后,连续十周排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榜的第一名,买书的人大多是被这个劲爆的话题吸引。
核心内容
《邻人之妻》的主题是性解放,里面写到了按摩院、色情杂志,写到了自由性爱俱乐部,但作者写的不是色情文学,而是美国人道德观上的变化。特立斯的爱好是观察自己的人类同胞、倾听他们的谈话,再诚实地记录下所见所闻。观察、倾听、记录,这是典型的记者的工作方式。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我是苗炜,本期我要解读的这本书叫《邻人之妻》。“邻人之妻”,通俗点说,就是别人家的老婆。中国有句俗话叫,“孩子都是自己家的好,老婆都是别人家的好”,实际上这句话非常轻浮。在基督教文化背景下,说到别人家的老婆,人们自然会想到《圣经》中的十诫,第十条就是不可贪邻居的房屋,也不可贪邻居的妻子、仆婢、牛驴,和他一切所有的。《邻人之妻》这本书的作者,名叫盖伊·特立斯,是美国一位作家,被冠以“新新闻主义之父”的称号,他写的都是真人真事,却比小说还要精彩。他自己并不很在乎新新闻主义这个说法,他说,我就是想写得和菲茨杰拉德一样好。他想把非虚构写作,提升到一个能和写出《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文学大师相提并论的境界。从《邻人之妻》这本书来看,他真的做到了。
《邻人之妻》的主题是性解放,里面写到了按摩院、色情杂志,写到了自由性爱俱乐部。这本书出版于1980年,书还没上市,作者特立斯的账户上就有了400万美元的收入,其中有250万美元是电影改编权的收入。上市之后,《邻人之妻》连续十周排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榜的第一名。但特立斯觉得,买书的人大多被这个劲爆的话题吸引了,实际上他写得非常克制,他写的不是色情文学,而是美国人道德观上的变化。有一篇书评这样说,特立斯的爱好是观察自己的人类同胞、倾听他们的谈话,再诚实地记录下所见所闻。观察、倾听、记录,这是典型的记者的工作方式。特立斯花了九年的时间写这本书,他去按摩院做大保健,在一家按摩院当了一段时间经理,还参加了自由性爱俱乐部,算得上是一种亲历式的报道。我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经常会停下来想,特立斯是怎么采访的?在这本书的结尾处,他给出了答案。
我的解读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说说这本书是怎么写的,谋篇布局上有什么特点,看看特立斯的写作技巧,就能知道这部非虚构作品到底好在哪里;第二部分,我们来讲讲书中自由性爱俱乐部里两对夫妻的故事,他们的道德观念、家庭生活在性解放中经受了怎样的冲击;第三部分,我们看看特立斯是怎么采访的。
我们先进入第一部分。故事开头是1957年一个寒冷的夜晚,17岁的少年哈罗德·鲁宾在芝加哥的一个报刊亭买了一本杂志。这是一本摄影杂志,里面有许多裸女照片,照片下面注明了这张照片所用的镜头是什么、焦距是多少、快门速度是多少。可这些技术性的标注都是幌子,杂志贩卖的就是裸女的照片。鲁宾对摄影技术也没兴趣,他就是被杂志上的一组照片所吸引,那是加州的沙丘上,一个年轻的模特儿双腿舒展地伸开,头向后仰着。鲁宾看见这张照片,情欲就被激发起来,他买下这本杂志,把它塞到教科书中间,回家吃晚饭。他要留神,不能让爸爸看见他买的杂志,他已经买了不少这样的杂志了,爸爸看到这些杂志就会跟他说:“全部扔掉!”
鲁宾的父母严肃又沉闷。在鲁宾长大的过程中,他从未听过父母说过一句和性有关的话,没见过他们的裸体,在狭小的屋子里,也未曾听过父母的床发出过什么响动。鲁宾和奶奶的关系比较好。奶奶14岁的时候,从捷克移民到了美国当女佣,16岁的时候嫁人。爷爷约翰·鲁宾是个混蛋,因为抢劫蹲过监狱,后来搞起了汽车运输公司,爸爸就在爷爷的运输公司里工作。可少年鲁宾发誓,一定要离爷爷的公司远一点,他可不想成为爷爷和爸爸那样的人。有一次,小鲁宾在奶奶的书房里发现了一本色情小说,出版日期是1909年。鲁宾想,这是奶奶的色情材料吗?奶奶要靠一本40多年前出版的小说寄托幻想吗?鲁宾只想要新的杂志,认识里面新的模特儿。
鲁宾新买的这本杂志里,有一个模特儿叫黛安娜·韦伯,前面提到的那张吸引鲁宾的照片上的女郎,就是她。和家里人吃过晚饭,到了九点,父母上床睡觉了,道过晚安之后,鲁宾就可以待在自己的卧室里,好好欣赏黛安娜的身体了。这是《邻人之妻》第一章的内容,特立斯的笔就像一个摄像头一样探进了少年鲁宾的家,他写了一家人的生活状态,祖辈的辛酸与拼搏,父母与孩子之间的隔阂,写了少年鲁宾面对着杂志上的模特儿自慰。
第二章特立斯写的正是杂志上的这个模特儿,黛安娜。黛安娜的妈妈出生在蒙大拿,从乡间来到加州,曾经拿过一次选美比赛的冠军,在一部电影里演过一个小角色。但她的电影梦想很快就破灭了,她先是嫁给了一位比自己大20多岁的作家,又很快在黛安娜小时候离婚再嫁。继父开有一家小餐馆,黛安娜的妈妈就在这家小餐馆里当服务员。黛安娜继承了妈妈的美貌,成年之后正赶上“加州风格”的盛行。所谓加州风格,就是在加州的阳光下长大,整天玩户外运动,外表靓丽,衣着休闲,生活态度轻松,形象健康。黛安娜就具有这样的美感,她学过芭蕾舞。不过,这个漂亮女孩在家中的处境不太好,母亲和继父又生了两个孩子,青春期的黛安娜总要在放学之后,回家照顾弟弟妹妹。高中毕业后,她要打工赚钱,支付自己的日常开销和舞蹈课的学费。
有一天,黛安娜看到旧金山一家夜总会招聘舞蹈演员的消息,她觉得自己这辈子也当不上芭蕾舞演员了,就跑去旧金山的夜总会跳舞,每个礼拜挣80美元。然后,她又听说去加州大学的艺术系当模特儿也能挣外快,去一次挣20美元。等她对自己的身体很自信、对拍照不感到陌生后,她就主动给那些时尚摄影师打电话,这个健康、会跳舞、身体线条优美的22岁姑娘,一下子成为摄影师的宠儿。1954年,她的照片开始在全美国的摄影杂志上出现。1955年,她的一组彩色照片送到了《花花公子》杂志社,杂志的创始人休·海夫纳看到这组照片后立刻被迷住了。
《邻人之妻》的第三章,写的就是休·海夫纳创办《花花公子》的故事。海夫纳成长于一个清教徒式的家庭,父亲是一个兢兢业业的会计,母亲端庄持重。家里人不喝酒、不吸烟、不玩牌,也不会说脏话。海夫纳年轻时做过一次智商测试,他的智商是152。我们后来看到的这位性书大亨,总是穿着丝绸睡衣,抱着好几个年轻的女郎,过着奢靡的生活,可他年少时算得上是一个标准的文艺青年,在22岁之前还没有性体验。
青年时期的海夫纳对性有过什么思考呢?他上大学的时候,正好赶上《金赛男性报告》出版,报告里说,85%的美国男性有婚前性行为,90%的美国男性会自慰。这不是什么惊人的数字,却说出了这样一个事实:美国表面上是清教徒式的节制姿态,可公民私下是很好色的。海夫纳读了《金赛男性报告》,在大学的校刊上评论说,这项研究揭露出有关性爱的道德和法律,是多么欠缺理解和实事求是的思想。我们的道德假面、我们对性的伪善态度,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挫败感、犯罪行为和不快乐。他上研究生的时候写过一篇学期论文,主题就是美国大部分有关性行为的法律都应该废除,性行为非常私密,很难由政府监管。
海夫纳没有读完研究生课程就离开了学校,早年的工作经历为他积累了办杂志的经验,随后他证明了自己是一个了不起的杂志出品人,一个了不起的创业者。他有极大的热情,读了许多关于性审查方面的书,研究了艺术史中那些艺术大师们是如何处理裸体的。当时美国法律对艺术和淫秽的判定还处于模糊状态,哪些裸体是艺术的,哪些裸体是淫秽色情的,法律的认定模棱两可。海夫纳要琢磨自己杂志上刊登的照片,如何能吸引读者又不给自己惹麻烦。
当时美国不少杂志都刊登裸体照片,海夫纳给《花花公子》的定位是做性幻想的提供商,那些孤独的男人看见《花花公子》就会欲火难耐。他们是商旅中的推销员,宿舍里火力正旺的学生,现实中得不到满足的已婚男人,现实中他们没能力、没时间、没钱拥有更多的女人,在杂志上,他们看到的女秘书、邻家女孩都变成了幻想中的情人。1953年,海夫纳创办《花花公子》时,就是在家里厨房的桌子上完成编辑工作的。两年之后,1955年,《花花公子》在芝加哥市中心租了四层楼房,海夫纳手下有三十个员工。他依然亲力亲为,睡在办公室后面的一个小卧室里,没日没夜地设计杂志的版式,选图片、定标题、看文章。他那个当会计的父亲、清教徒式的老海夫纳也在杂志社上班,给儿子当会计。
《邻人之妻》全书,除后记之外,一共有25个章节。我前面介绍了头三个章节的大致内容,这三个章节可以说是《邻人之妻》的开篇。它非常流畅,从少年鲁宾开始,这个17岁的学生买了一本杂志,对着里面的模特儿黛安娜自慰。黛安娜曾经想当芭蕾舞演员,但她只能在夜总会跳舞,对自己的身体有了自信之后,她当了裸体模特儿,登上了美国的许多杂志。当时,裸体照片在杂志上出现得越来越多,在这个背景下,海夫纳创办了《花花公子》。两年时间,这本杂志的发行量节节攀升,日后成为商业上最成功的男性杂志,发行量达600万份。
开头这三章,作者特立斯从一个在卧室里自慰的少年,写到一个模特儿的职业选择,写到一本杂志的生意经及其所处的媒体环境,从一个人物推进到另一个人物,所描写的场景也在一步步扩大,像镜头逐渐拉开,视野越来越大。同时,他不止写了这三个人,他写了少年鲁宾的爷爷奶奶、父亲母亲,写了黛安娜·韦伯的父母,写了海夫纳的父母、海夫纳的婚姻。
有一个理论家提出过“伟大的美国小说”这么个概念,就是说一部小说写得非常宏大,似乎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的经验被写进了小说里,这就是伟大。小说是这样,非虚构作品呢?从《邻人之妻》开篇的这头三个章节来看,特立斯写到了鲁宾的奶奶,捷克来的移民,如何在美国生儿育女;写到了黛安娜的妈妈,从蒙大拿州来到加州,怀揣着电影明星的梦想,又带着破碎的梦想过着普通的生活;写到了海夫纳的父亲,一个老老实实的会计,过着清教徒式的生活,每周上六天班,从来不抱怨,总觉得在萧条时期能有一份工作就已经很幸福了。
这些人物看起来跟性没什么关系,但正是这样的人组成了一个又一个的家庭。家庭在性解放中会受到怎样的冲击?如果丈夫的性观念和妻子的性观念不同,会发生什么?整个社会的道德观在性革命过后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一本书只有广度是不够的,它还要有深度。接下来我们就进入第二部分的解读,讲一讲书中两对夫妻在自由性爱俱乐部里的故事。
我们先来认识一下约翰·布拉洛,此人身高1米85,身材匀称,穿着体面,在一家大保险公司上班。他娶了一个漂亮的妻子,妻子名叫朱迪斯·帕尔默。夫妻两个过着典型的中产阶级生活。
1965年9月的一天,布拉洛飞去棕榈泉开会。这是公司的一次培训会议,有几十个刚加入公司的推销员听高级经理讲课,再开会讨论,他们要在酒店里住三天两夜。开会第一天,布拉洛注意到,70个新推销员里只有4个女性,其中一个女人叫芭芭拉·克拉默,她的销售成绩比所有男性都好。第一晚,布拉洛在酒吧里碰到了芭芭拉,很快,两个人就上床了。在这个过程中,芭芭拉是主动的一方,她不拖泥带水,办事很爽快。此后,两人就维持着纯洁的性伴侣关系,中午时不时找个酒店幽会。这段婚外情并没影响布拉洛的事业和生活,他又得到了晋升的机会,和老婆的感情也还不错。布拉洛和芭芭拉的关系很简单,就是性爱和闲聊。布拉洛在家的时候,芭芭拉从不给他打电活,在公司见面,两个人也公事公办,非常符合办公室礼仪。
这段关系维持一年后,芭芭拉跟布拉洛说,自己要结婚了,要嫁给一个工程师,名叫约翰·威廉森。此后布拉洛升职了,当上了洛杉矶的总经理,有几个月的时间没和芭芭拉说话,他想人家芭芭拉结婚了,这段性伴侣关系就该结束了。不料,有一次他在电梯里碰见了芭芭拉,相约一起吃顿饭,饭桌上,芭芭拉说,要不咱们再去一趟汽车旅馆呗。在旅馆的床上,两人完事之后聊天,布拉洛就问芭芭拉,你婚后生活如何啊?芭芭拉说,挺好,丈夫温柔体贴,两个人互相尊重。芭芭拉说,她和她丈夫威廉森是开放式的婚姻关系,两人各自在外面有了什么人都会开诚布公地告诉彼此。布拉洛一听,立刻感到惶恐,他说,你可千万别把咱俩的事儿告诉你丈夫啊。离开汽车旅馆之后,布拉洛决定,以后再也不跟芭芭拉上床了。
美国作家菲利普·罗思的小说里有这么一句话,说男人不涉足性冒险,一生中的麻烦就会减少三分之一。搞女人会惹许多麻烦,可男人是不怕麻烦的,他们整天在外面扫雷,还总想碰见不炸的雷。理智告诉布拉洛,自己不能再和芭芭拉上床了,可实际上,他还和芭芭拉维持着性伴侣关系,并且通过芭芭拉认识了一位新的性伴侣,也是一个有夫之妇。
1967年的一天,布拉洛去上班,秘书说,刚才有个男人打了两次电话来,坚持要见你,自称是威廉森先生。布拉洛心头一紧:芭芭拉的丈夫找上门来了。布拉洛和威廉森打电话,约着中午一起吃顿饭,就这样,芭芭拉的性伴侣和芭芭拉的丈夫见面了。
和布拉洛的典型中产阶级成长之路不同,威廉森的经历要复杂一点。他少年时期就有很强的动手能力,高中毕业加入了海军,经过培训,到南太平洋的马绍尔群岛服役,很快就成了军队里最棒的电子技师,能修各种各样的设备。他是技师,可以在南太平洋的群岛上飞来飞去,认识了很多当地人。南太平洋群岛是地球上存在感比较弱的地方,散落在大洋之中,一年到头也不会出什么新闻,但那里的原住民文化很有吸引力。威廉森在岛上碰见了一个德国来的金发美女,叫丽罗·戈茨,丽罗的理想是成为一个人类学家。威廉森和丽罗在1954年结婚,婚后妻子怀孕,他们就搬回到美国。威廉森一直从事军方的秘密工作,但他对工作的态度日渐消沉。威廉森和丽罗1963年离婚,后来他认识了芭芭拉。芭芭拉认识威廉森之后,发现这个工程师很喜欢读书,家里有很多哲学、人类学和性别研究的书。威廉森最感兴趣的是一位奥地利心理学家的著作,这位心理学家叫威尔海姆·赖希。
我们简单地来看一下赖希的理论。他认为,健康的性是许多疾病的解药,那些能够获得性满足的人,拥有一种“生殖性格”,心理治疗的目标就是让患者获得生殖性格。日常生活中感到压抑的人身体僵硬、肌肉紧绷,这种身体的僵硬被赖希称为“盔甲”,生殖性格能穿透盔甲,让一个人麻木的感官在性爱中得到释放。赖希也反对男权社会中性别的双重标准,男人在婚前婚后都有性自由,但女人的性自由一直被否认。赖希有一本书叫《性高潮的效用》,大意就是讲,一个人要体验性高潮中那种能量的流动,消除焦虑和不快,不被非理性的情绪所困。
威廉森信奉赖希的理论,不仅信奉,还要实践,不仅要在夫妻两个人之间实践,还希望推而广之,在更多的人之间实践。可他一个离婚的工程师,不可能振臂高呼,应者云集,忽悠来一帮人组成一个自由性爱俱乐部,他得慢慢发展壮大。遇到芭芭拉之后,威廉森觉得这是个好帮手,两人也算是志同道合,结成了性革命中的一对革命夫妻。
我们来理一下这个关系:保险公司的经理布拉洛和保险推销员芭芭拉有一腿,芭芭拉嫁给了电子工程师威廉森,威廉森知道芭芭拉和布拉洛有一腿,他来见布拉洛,两个人一起吃了顿饭。威廉森跟布拉洛说,你跟我妻子的关系不错,你们要维持这种关系,不仅如此,你在性关系上要再做一些新的探索,有空你到我家来看看。
一方面,布拉洛对威廉森的态度有点吃惊,一方面他又很好奇,一帮对性关系持开放态度的男女,聚在一起到底会是什么样呢?于是,布拉洛登门拜访。他在威廉森家里看到的就是一群男女在聊天,大多都是光着的,他只觉得有点儿晕,他自己西装革履的,看见周围男人女人的性器官乱晃,觉得有点不自在。过了些日子,威廉森又给布拉洛家里打电话,这回是跟布拉洛的妻子聊上了。布拉洛的妻子叫朱迪斯,威廉森就跟朱迪斯说,我是你丈夫的朋友,和你家离得不远,有空你们来我家做客啊。听起来就是要搞个轰趴,也就是英文里的 home party,可这真是洗涤灵魂的轰趴。
终于,有这么一天,布拉洛带着妻子来到威廉森家里,威廉森家里聚着几个人,这回都穿戴整齐,然后就开始聊天。聊着聊着,就说到夫妻之间应该以诚相待这话题上了,威廉森就问布拉洛,你对你妻子一直说实话吗?布拉洛就开始支支吾吾,芭芭拉直截了当地问,你是否告诉朱迪斯,咱们两个经常上床?布拉洛这时就慌了,他以为来做客就是扯扯闲篇,没想到跑这里玩真心话大冒险来了。朱迪斯一听也怒了,就问你还和谁上过床?十年前那个邻居你是不是也搞过?我一直怀疑你!要说这女人的直觉真是厉害,布拉洛十年前还真跟那邻居有一腿。到这时,威廉森就发表了一顿演讲,说你们的婚姻不要被占有欲蒙蔽,你们要坦诚相待,尝试一下新型的性关系,这屋里的人都很坦诚,都互相睡。布拉洛就拉他媳妇说咱回家吧,哪怕回家跪搓板去呢。朱迪斯一直相夫教子,是个良家妇女的样子,这时候忽然对威廉森说,我不回家,我想尝试一下。
布拉洛、朱迪斯夫妻两个就被拉入了威廉森、芭芭拉的自由性爱俱乐部。1968年,威廉森把手中的股票卖掉,在加州的山谷里买了一块地,一共15英亩,盖了一个大房子,铺上草坪,修游泳池,这块地方叫砂岩隐居地。威廉森想把这里变成一个世外桃源一样的地方,居住在这里的人每天晒太阳、游泳、做爱、吃饭。他的这个想法,来自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傅立叶早年间提出,每个国家都应该把国民分成小团体,每个团体1600人,住在一个大楼里,想住大房子就要多工作,但任何成员都不会因为自己能力差而被排斥,外貌上没有魅力的人,也要靠组织享受到基本的性爱。傅立叶反对一夫一妻制,他认为小家庭是控制欲的温床,只会让人眼界狭隘。
我们前面说了,威廉森关于自由性爱的想法来自奥地利心理学家赖希,他建立砂岩隐居地的想法是来自法国思想家傅立叶,他是有想法的人,也在实践自己的想法。而布拉洛加入这个俱乐部后,感到自己思想上被控制了。威廉森是这个性爱俱乐部的精神领袖,布拉洛的妻子朱迪斯如今天天和领袖睡,布拉洛倒要经常在家照顾孩子。他心中非常纠结,这段时期他写了很多笔记,这些笔记后来成为《邻人之妻》作者特立斯的参考素材。一年后,布拉洛和妻子朱迪斯退出了砂岩俱乐部,他们分居了,然后离婚了。1973年,威廉森和芭芭拉把砂岩卖给了一位继任者,夫妇两人环游美国。
讲完两对夫妻在性解放中经受的冲击,我们接下来进入第三部分,看看特立斯是怎么采访的。
砂岩俱乐部的继任者对这个自由性爱社区很有热情,他实行收费会员制,会员有几百人。其中,有关注性行为的医生,有帮助女性发现性快感的女权主义者,也有人类学家。这些人既参与性爱活动,也在这里做研究,写出了自己的著作。1974年6月,砂岩举办了一个报告会,每个听众付费25美元。第一位发表演讲是前面说到的医生,他写了一本书叫《性的愉悦》,第二位发表演讲的就是《邻人之妻》这本书的作者特立斯。
在这个全书快结尾的地方,作者出现在书里,这是一种不多见的现象,作者特立斯就是把特立斯当成书中一个人物来描写。这个特立斯要写一本关于性的书,做了三年的调查采访,还不知道这本书该怎么写。他去了很多按摩院接受按摩师的性服务,采访来按摩院的客人,还说动按摩师多和客人聊天,有什么有价值的线索就记录下来给他。而后,他认识了一位按摩院老板,名叫哈罗德·鲁宾,没错,就是这本书开头写到的那个自慰的少年鲁宾。那是1957年,17岁的少年鲁宾买了一本杂志躲在卧室里自慰;17年后,他开了一家按摩院,按摩师给光临的客人提供性服务。鲁宾娶了一位按摩师,在他卧室的壁橱里收藏着许多50年代的色情杂志,其中最多的照片就是黛安娜·韦伯的。
特立斯通过一位摄影师找到了黛安娜·韦伯的电话和地址。她结婚20多年了,嫁给了好莱坞的一位电影剪辑师。黛安娜第一次接受特立斯的采访时还绷着脸,但后来接受了第二次采访、第三次采访。每个好记者都有办法让采访对象张开嘴,每个记者的办法不一样,但尊重采访对象、有共情能力是必须的。共情能力,也叫移情能力,是一种能设身处地体验他人处境、能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采访对象觉得你能理解他,才愿意和你多说话。
接下来,特立斯去了砂岩俱乐部,他在那里消磨了两个多月。他看到威廉森精神恍惚,心思好像不在那里,但芭芭拉还是很热情。芭芭拉很主动地和特立斯上床,然后给他讲自己的故事,讲布拉洛和朱迪斯的故事。听完这些故事,特立斯再联系布拉洛和朱迪斯,说服他们接受采访。特立斯把这些采访过程作为了这本书正文部分的结尾。这本书写的是性,而怎么去谈论性是性的一部分,而且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作者在这本书的最后一章中写了这样一段话:性解放给社会带来了许多变化——女性开始用避孕药,审查制度发生了改变,性表达变得更被容忍,但成千上万的美国人最爱读的书还是《圣经》,还是忠于婚姻,他们上大学的女儿还是处女。2009年《邻人之妻》出版新版本,特立斯说,他这段话依然是准确的描述。
这就是我对《邻人之妻》的解读,再来总结一下本期内容的要点。
-
特立斯在《邻人之妻》的第一章写了少年鲁宾,他对着一本杂志上的模特自慰。那个模特儿叫黛安娜·韦伯,在1953年开始拍裸体照片,也就是在那一年,休·海夫纳在自家厨房里开始编辑《花花公子》杂志。这本书每一章都有一个中心人物,这样一步步推进,从《花花公子》写到色情出版物,再写到书籍审查及相关法律。
-
到60年代,性解放、嬉皮士运动风靡全美。1968年,工程师威廉森和保险公司职员芭芭拉在加州买下一块地,建设了砂岩自由性爱社区。威廉森拥护享乐,他的性理论来自奥地利心理学家赖希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在威廉森的追随者中,有布拉洛、朱迪斯夫妇。朱迪斯被威廉森的理论完全改变了,而布拉洛还是对这种改变有所抗拒,他的身体可以寻欢作乐,但当他的脑子被另一个男人控制的时候,他感到很不舒服。性革命很多时候是在头脑中发生的,虽然绝大多数人都没有参加过性爱俱乐部,但人们的性观念的确发生了变化。
-
特立斯在这本书的谋篇布局上花了很多心思,但他在采访上花费了更多的心思:他去按摩院消费,还当了一段时间的按摩院经理,他去砂岩社区采访,第一个晚上就参加了那里的群交。这种亲历式的采访给他惹来了争议,《邻人之妻》出版后也受到了很多批评。但过了几十年再回头看,许多描述性革命的书籍已经湮灭了,《邻人之妻》依旧有价值,它的格局更大,它对人物的刻画更生动。
撰稿、讲述:苗炜 脑图:刘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