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被劫持的私生活》 致一解读

《被劫持的私生活》| 致一解读

关于作者

肉唐僧,原名徐志戎,退休军医,天涯论坛、微博网络红人。著有《被劫持的私生活》《西方名画视点》等书,另有译作《亚当夏娃在拂晓》。

关于本书

在本书里,肉唐僧从历史和科学的角度出发,运用有趣生动的历史故事和生物学、人类学的分析,为我们回顾了人类的私生活:性、爱情与婚姻是如何发展成今天这个模样的。并且根据现下的发展趋势,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两性相处模式。作者写作此书并不为话题的大胆而吸人眼球,而是希望读者正视表面浪漫的爱情与婚姻生活,了解其背后的无形推手:道德、宗教、孩子、财产、国家等因素,做出属于自己的判断与回应 。

核心内容

人们的私生活观念,即对待性、爱情与婚姻的态度并非持久不变。人类经过了由欲望支配、交配混乱的原始时期和一人多偶的母系社会,最终在父系社会中为了拥有确认血缘的财产继承人而形成了一夫一妻制。男人在拥有统治地位之后运用道德、宗教等手段逐渐加固这一制度,最终塑造成今天人们对于爱情与婚姻的认识。而在未来由于科技和观念的发展,父权制会渐渐走向没落,新的两性关系逐渐萌芽。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本期为你解读的是《被劫持的私生活》。这本书大约20万字,我会用大约28分钟的时间,为你讲述书中精髓:人类的私生活,也就是我们的性、爱情与婚姻,经历了由无序到母权,再到以父权制为主导的发展历程,人类的两性关系,与身体的进化和文明的发展息息相关。

孔子在《礼记》当中讲道,“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意思是说,人有两个最大的基本欲望,一个是吃饭,另一个就是男欢女爱。追求男女之情在今天被看做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不过回顾历史看看,人类对待私生活的态度其实一直在变并且充满矛盾:一方面,我们的道德和宗教始终压抑着人的欲望,以前婚前要守贞,现在换了个说法,叫自爱。可是另一方面,人们总是能找到满足自己欲望的方法。

罗马帝国的第三任皇帝卡里古拉在自己的皇宫里开设了妓院,强迫贵族的妻子女儿前来卖淫,还在里面征收卖淫税。而如今,普通人也可以尽情享受肉体的快乐,目前全球一共有79个国家和地区完全或部分地把性交易合法化,更别提网络上层出不穷的相亲和约会软件了。

从浑身是毛的原始人时期走到今天,我们的性、爱情与婚姻走过了很长一段的演化过程。今天我们讲的这本《被劫持的私生活》,作者综合了人类学、生物学和社会学的知识,结合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为我们生动地介绍出,从古至今,男女对待私生活态度的差异是如何产生的,以及父权制的出现、盛行和没落对我们爱情与婚姻的重大影响。

本书作者的身份很神秘,笔名叫做肉唐僧,原名徐志戎,自称是一位退休的军医。他在天涯论坛和微博上都小有名气,除了这本书以外,他还翻译过一本同是讲述两性关系的书籍,叫做《亚当夏娃在拂晓》。你可能会怀疑了,一个互联网时代的老网红,没有专业身份做背书,写出来的东西靠谱吗?也许李银河教授能够为你解答这个疑惑,她特意为本书作序,并且赞扬了作者能够从新颖的角度来论述两性关系的历史。李银河教授是我国第一位研究性的女社会学家,她在两性关系方面的研究地位是毋庸置疑的,所以本书作者虽然不是专业人士,但是提出的观点还是非常值得一听的。

想要搞清楚人类私生活的历史,就一定要清楚父权制的历史。

父权制又可以称作男权制,是一种由男性占据统治地位,两性间不平等的制度。在绝大部分历史时期,我们都处于父权制文明的控制下,上到一个国家的领导人,小到一个家庭中的男人,父亲们在始终塑造着我们对性、婚姻与爱情的看法。因此,为了方便你理解,我将会以父权制作为标尺,以“前父权时期”到“父权制时期”,再到“后父权时期”的时间脉络为你讲解如下三个重点内容:第一,前父权时期,我们主要看看原始社会男女关系中的潜规则,以及性在女性身体进化中所起到的作用;第二,父权制时期,这里会包括从母系社会过渡到父系社会的阶段,我们讲父权制的演变历史,以及随着社会进步而发生改变的婚姻制度;第三,到了后父权时期,父权思想逐步瓦解,女性开始独立摆脱桎梏,婚姻制度也开始发生质变。

我们先来看看原始社会男女关系中的潜规则,以及性给女性身体带来的进化影响。

在父权制产生之前,人们生活在漫长的原始社会,生存条件十分残酷,原始人们还没有所谓婚姻与爱情的观念,男女结合都是为了满足欲望、生育后代。这时候人类的私生活的重点只有一个字,就是性。

我们都知道,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每一个生命的终极目的,就是要把自己的DNA传递下去,自己留下的子孙后代存活的越多,就越成功。所以进化赋予了男人这样一种偏好:他们倾向于将自己的基因广泛传播出去,这一点会促使他们寻找更多的女人,从而生育出更多的后代。从这个角度看,说男人花心是一种生物本能,是有一点进化论的依据的。

那要这么说,女人按理来讲也应该十分花心呀?可我们对比一下男人和女人的生殖潜能就会发现,男人每天可以制造千百万,甚至几亿个精子,可以进行很多次繁衍活动,而一枚卵子,只要能和一个精子成功结合,就能够繁衍后代,这意味着他有潜能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让多名女性怀上自己的后代。可是女人每个月只能产出一枚卵子,还不能保证成功怀孕。怀孕之后,又有一年左右的时间无法再次生育。所以女人即使和再多的男人结合,也无法保证后代的数量像男人那么多。因此,女人的遗传利益主要体现在孩子的质量而不是数量,她们进化中的遗传利益更看重的是胎儿能否发育完全,生下来之后能否健康成活。

总的来说,在没有任何法律、道德约束的原始社会,男人女人们都心照不宣地遵守这样的“潜规则”:男人们不断寻找更多的性伴侣,争取留下更多的后代;女人们则希望自己生下来的孩子能够成活,健康成长。然而,人类的幼儿成长需要母亲长时间的照料。当时资源那么缺乏,女人为了保证孩子有足够的食物活下去,就必须笼络住男人,让他们为自己和幼儿提供食物和照顾。

这个假设在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戴维巴斯所著的《进化心理学》一书中也曾提到,人类男性对子女的投资非常巨大,甘愿与野兽对峙,狩猎获得食物供养儿女,这在所有灵长目动物中是数一数二的。在学界,人类男性的这种行为被称之为供养假说。那么,女性是如何争取男性,让他们心甘情愿为自己服务的呢?女人们的身体进行了一系列的演化,一些特征甚至保留至今。而这个过程,就叫做性选择。

性选择学说最早由达尔文提出,简单来说,就是某种性别的个体在寻求配偶的时候,如果它能够具备一些比其他同性个体更富有性吸引力的特征,就更容易获得配偶,而这种特征也会随之保留下来。在本书作者看来,为了笼络异性资源,人类发展出了一条非常特殊的演化路径。

女人的演变之一,就是进化出了不确定的性高潮。与男人每次都能够获得高潮不同,女人的高潮不知道会什么时候到来。为什么女性高潮是不确定的呢?行为科学家、心理学家斯金纳发现的“间歇强化”理论也许可以解释这一点。他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箱子里的小白鼠去按控制杆,按到一定次数后就给它食物。他把这些小白鼠分了两组,一组白鼠可以有规律地得到食物,另一组则是随机按下数次后才能得到。取消食物奖励后,那些随机得到食物的小鼠会坚持按杆更长的时间,这种现象就被称为间歇强化。这意味着,如果想延长生物进行某种行为的时间,无规律地奖赏反而会比有规律地奖励效果要好。

在作者看来,正是因为女性获得高潮具有随机性,才持续刺激着她们与男性亲热,让她们愿意为追求不确定的快感而不去考虑之后怀孕生子的痛苦。不确定的性高潮,在作者看来,恰恰促使着女性更加乐意参与到人类的繁衍当中。

不仅如此,女人在演化中还拥有了时刻隆起的胸部。人类的近亲,黑猩猩和大猩猩,只有在哺乳的时候胸部才会隆起,而在这一期间,雄性猩猩对这样的雌猩猩没有任何性方面的兴趣,因为它们没法受孕。而女人面对残酷的生活环境,要求男人时刻都对自己保持兴趣,以便让他自己和孩子提供资源和照料,因此最有利的进化选择,就是掩盖住处在哺乳期的事实:要么哺乳的时候和平常一样没有乳房;要么任何时候都保持胸部隆起。可是女性在哺乳期因为奶水充沛,胸部自然就会隆起,没法和平常一样。显然,还是随时有一对隆起的乳房更容易进化出来,这就像一个容器可以盛满也可以空着,但如果没有容器,要用奶水的时候就麻烦了。

女人在进化中还学会了隐藏起自己的排卵期。雌猴在排卵期屁股会变得鲜红,从而向雄猴发出可以交配的信号,而在排卵期之外,雄猴就对雌猴没有兴趣。

作者认为,人类的女性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慢慢隐藏起了自己的排卵期。这样的结果是,男人摸不准女性什么时候可以怀孕,从而全年都愿意和女性繁衍后代。而且,如果排卵期是隐蔽的,那么每个与女性亲密接触过的男人都可能相信,自己是孩子的父亲,孩子就可能同时获得几个男人的照料。

好了,上面就是我们讲述的第一个要点。在前父权制时期,人类私生活主要围绕着“性”来展开。受到遗传利益的驱动,人类男性,为了拥有更多的后代更愿意与不同女性交配;人类女性则更重视后代能否成功存活,在恶劣的生存条件下,女性为了吸引男性为自己和孩子提供食物和保护,进化出不确定的性高潮来使自己更愿意参与性生活;与此同时,女性进化出了时刻保持隆起的乳房,隐蔽了自己的排卵期,以此表示自己可以怀孕来保持男性的关注。

上面我们一直在探讨前父权制时期人类的性本能,不过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只凭着性吸引,却毫无章法的交配行为已经不适合当时的社会发展,性在私生活中的位置,逐渐让给了婚姻。下面我们就来说说父权制的历史以及婚姻制度的发展。

距今250万年前,也就是石器时期的早期,学者们发现一些两性上的禁忌开始在人类社会中出现了。最早的禁忌是婚级制,也就是伴侣只能在同辈之间寻找,不同辈份的人不能在一起,在这种婚级制限制下所生的子女, 体质要比之前没有禁忌的时候所生的子女要好得多,慢慢的,那些没有禁忌的群体就被自然淘汰了。

接下来的婚姻制度,就是“族外婚”。旧石器时代的晚期,也就是距今4.5万年前左右,人类从生活实践中意识到相近血缘的男女结合会对后代产生极大的危害,于是兄弟姐妹之间的结合也被禁止了,男性只能找不同血缘的女性进行婚配,就这样,原始族群逐渐分化,产生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社会组织,我们把这样的单位称之为氏族公社。

最早的氏族公社是母系氏族,由女性担任着氏族里的大家长。因为那时还没有农业,弓箭也还没有发明出来,食物主要来自女人们采集的野果和植物的根茎,男人们呢,工具原始,去打猎也很难打到猎物,所以地位不高。女人们从不同血缘的其他氏族找来男子一起生活,不过那时既不必办手续,也没有强制专一的要求。这就是“族外婚”,也被称为“普那路亚婚”,“普那路亚”是夏威夷语,意思是“亲密的伙伴”。

再往后,一夫一妻制的雏形出现了,也就是“对偶婚”。在中石器时代,狩猎工具的进步让男人能够捕获到更多的猎物,他们提供的食物增加了,客观上也让男人们在族中更有地位了。而再往后一点,到了距今一万年前左右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学会了将植物种子种在地里,简单进行耕种,原始农业产生了,同时,人类也学会了将捕获的动物驯化,圈养起来。就这样,食物来源渐渐由采集发展到农业和畜牧业,这种需要大量体力劳动的生产模式让男人挺直了腰板,要求有自己固定的伴侣了,这就是“对偶婚”。简而言之,就是指男女在一定时间内,成为一对一的性伴侣,而这种关系随时可以结束。在这个时候,粮食、牲畜等财产还都归整个母系氏族所有和继承,氏族里的所有人拥有一份共同的财产。

随着人类生产能力的提高,氏族内部还出现了剩余的财富。财富的出现带来了贫富分化,共同财产流落到一个个小家庭中去,由此出现了原始的私有制。我们现在无法确认私有制出现的时间和原因。不过可以推测的是,男人先天的体力优势,促使他们渐渐成为了小家庭的主导者,占有了家庭里的那部分财富。

私有制的出现是母系社会向父系转化的一个内部原因,而在农业社会的外部,游牧民族的父系财产继承概念,深刻地冲击了母系社会。下面我就给你解释一下这一点。

在几乎无法耕种的草原和高原地区,游牧民族无法聚众耕田,他们只需要有几顶帐篷,几匹马,几只牛羊就可以随着水草的迁徙而独立生存。这种生活方式,使得男人拥有了和一个或几个女人单独相处的机会,从而男人第一次可以确定自己小社群中的孩子是自己的后代了。而游牧民族所持有的财产,像帐篷啊,牛羊啊,皮毛啊,都具有易于清点、数量明确的特征,从而也就更便于传给子孙后代。

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在游牧民族当中就很容易形成一个小家庭的模式。因此相比于农业社会,游牧民族更容易采取父系财产继承的制度。游牧民族与农业社会的交流,促使了财产继承制度的改变。由于男人已经有了可以确认血缘关系的子女,就越来越无法容忍自己大量的财产要归整个氏族所有。而要自己的子女继承财产,就必须改变原有的母系社会制度。

在这部分的论述中,作者参考了文化史学家理安·艾斯勒的名作《圣杯与剑》这本书中的理论,圣杯通常被爱好和平的女神拿着,象征母系社会,剑是游牧民族手中的利剑,代表着征服与权力,也代表父系社会。当时突如其来的几次严寒让北欧的库尔甘人入侵了东欧和南欧,中亚草原的雅利安人征服了印度,阿拉伯半岛的闪米特人,一个分支占据了两河流域,另一分支占领了巴勒斯坦。

你可能听得有点晕,但是没关系,我们只需要知道,刚才提到的库尔甘人、雅利安人和闪米特人,都是骁勇善战的游牧民族。他们的每一次出击,都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动荡,原住民的母系社会文化逐渐被摧毁了,取而代之的,就是以父亲血缘为继承财产标准的父权制社会。就这样,人类社会的圣杯让位给了利剑。

父权制社会建立后,男人们运用了许多方法来逐渐完善一夫一妻制度,人类面对私生活心口不一的情况也出现了。几乎所有的古代法律都专注于控制人的私生活。最早有关性的成文法来自于苏美尔人的《乌尔纳姆法典》,当时的法律第七条规定,已婚妇女如果勾引别的男人就要被判处死刑,和她们通奸的男人则由妇女的丈夫处置。

男人在经济制度上也开始动起了手脚,为了保证妻子的贞洁,女人们一出生就处于父亲的看管下,无法学习技艺外出谋生,也没有继承父亲财产的权力,只能依附于自己的父亲和丈夫生存。哪怕是在19世纪初的英国,一个女人仍然不能继承父亲的财产。这在许多文学作品中都有体现。比如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贝内特夫人为什么那么盼望把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嫁给贝内特先生的侄子柯斯林?就是因为女儿们无权继承父亲的财产,一旦贝内特先生去世,家产将全部由这位远房的侄子继承。

在精神上,父权制社会诞生的宗教和道德标准时刻提醒着女人贞洁的重要性,婚前失贞和离婚再嫁都是不体面的,守寡一辈子反而会获得官方的表彰。

就这样,女人们的身体和头脑渐渐被禁锢起来,从而一夫一妻制的家庭制度得到了保障。这一切正如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文中所说的那样,他说,母系社会被推翻,是女性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丈夫在家中掌握了权柄, 而妻子则“被贬低,被奴役,变成丈夫淫欲的奴隶, 变成生孩子的简单工具”。

好了,上面就是为你讲述的第二个要点,父权制的产生过程伴随着婚姻制度的变化。人类最初无禁忌地杂交聚居,为了后代子孙的健康而设立了“婚级制”,禁止不同辈人之间的性交往。随着历史的发展,母系社会中盛行“族外婚”,女子从别的氏族里找来男子一起生活,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使得男子地位提高,开始了有单一性关系的“对偶婚”,最终,因为私有制的出现和游牧民族对农业社会的冲击产生了父权制,以及一夫一妻制的家庭模式。为了巩固一夫一妻制,父权社会运用法律、经济和道德的手段,限制女性的自由。

最后我们来看看,在后父权制时代,女性如何摆脱旧制度对私生活的桎梏,婚姻如何开始发生了质变。

女性私生活的解放,首先要从政治和经济地位的提高开始。

虽然关于女性解放的话题很早就已经出现了,不过真正能够引发整个社会的舆论讨论的,还要从18世纪欧洲的启蒙运动开始。那时欧洲的资产阶级和市民阶级逐渐壮大,为了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发起了主张“自由、平等、博爱”的启蒙运动,那时人们认为,追求爱情,最能够体现自由、平等的精神。而女性作为组成爱情的一分子,当然也要同样自由平等。

哲学家罗素在他的《婚姻与家庭》一书中回忆,他的父亲和母亲都是英国女权主义者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的拥护者,这位英国的女作家所写的《女权的辩护》,可以称得上是最早的女性主义作品。到了19世纪晚期,越来越多的西方人开始认为,女性在法律和政治上都受到了不平等的待遇,瑞典、芬兰和美国西部的一些州开始给予妇女投票权;1882年,英国通过了已婚妇女财产法案,给予了女性合法拥有自己财产的权力。渐渐的,许多西方国家都通过了类似的法案。

20世纪60年代,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西方国家普遍缺乏男性劳动力,女性终于有机会走出家门进入工厂了。在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同时,女性也普遍获得了经济独立的机会,在经济地位上终于可以与男性走到同一个水平线上。经济地位的平等,给女性带来的是情感生活中的独立,她们不必再因为经济无法自主的缘故被迫结婚,而可以与自己理想的另一半自由发展恋爱关系。

避孕产品的出现给予了女性更多的自由空间。20世纪60年代,口服避孕药的发明和上市让人们进一步获得了身心的解放,性解放运动开始了,这时候女人们的诉求,从要求获得工作与受教育的权利,转移到了争取身体的自主权上。

女权组织要求女性拥有避孕权和堕胎权,直到1973年,美国最高法院才容许堕胎权受到宪法的保障,科学、理性的性知识也在这时候被大量普及。这样看来,在1999年,著名的杂志《经济学人》把口服避孕药列为20世纪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项重大发明之一,其实一点也不过分。

如今,虽然准确来说,我们依然处于父权制主导的文明之中,但是人类对于私生活的认知,已经进入了后父权时期,以丈夫作为一家之主的婚姻模式未必会适应当下以及未来社会的需求。在私生活方面,现代人已经开始了新的探索,而方式主要有两种,就是同居和单身。

西方社会的同居模式和中国的同居有所不同。在中国,情侣往往在结婚之前会住在一起,用来了解彼此,把同居关系作为结婚的考验期。而在西方社会,同居并不是婚姻的铺垫,而是一种可以长时间保持的两性关系。调查数据显示,在英国,只有五分之三的同居关系以后会转为婚姻,而当有了孩子之后,女性和同居伙伴结婚的意愿竟然还下降了60%。

还有女性选择了更激进的方式,就是保持单身。而保持单身,并不代表就没有后代。在2000年美国的一项调查中发现,有43%的美国成年人单独生活,在所有的单身母亲中,有41%的单身妈妈既不是离婚或丧偶,而是未婚状态。在福利制度完善的发达国家,哪怕没有结婚和共同抚养孩子的同居伙伴,孩子也可以获得身份和政府的补贴成长。女人们从此既可以保留自己喜爱的工作,也能拥有自己的孩子享受母子亲情。总的来说,如今一纸婚书提供的保障不再像以往那么吸引人了。以前只有在传统婚姻里才能获得的性和孩子,如今同居或者单身也都可以得到。

那么,人类未来的两性关系,会从父权制走向哪里呢?二十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罗素,在他的《婚姻与家庭》这本书里指出,“人类的文明史,主要是一部父权渐渐衰落的历史。”而本书的作者也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他只是大胆地猜想,随着观念的开放,社会制度的完善,新的科技成果的出现,未来保持同居和单身的人没准会越来越多。没准孩子的亲生父亲不再是家庭的领导者,而是以母亲和孩子作为核心;家庭中可能既可以包含孩子的亲生父亲,也可以包含母亲的同居伙伴,总而言之,未来人类的家庭模式可能会越来越多元化。

说到这里我们来总结一下第三个要点。从18世纪启蒙运动开始女性要求自由与平等,西方国家逐渐从法律上保障女性的社会地位。经济独立和避孕产品的发明使得女性开始摆脱财产和生育的禁锢。在后父权时期相比于一夫一妻制的婚姻,人们开始偏向于保持同居和单身关系。随着观念和科技的进步,以父权制为主导的家庭会越来越少,将会有更多我们难以想象的新的私生活模式出现。

说到这儿,今天的内容就聊得差不多了。下面,我们来简单回顾一下今天为你分享的内容。

首先,我们说到了在前父权时代,人类在原始社会的两性规则。男人为了留下更多的后代,喜欢追逐不同的女人;而女人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都存活下来,为了哺育幼儿,女人的身体因为性选择变得更加充满诱惑,以此吸引男性。

然后,我们说到了父权制产生的历史过程,以及人类婚姻的演变历程。在蒙昧时期,人类最初毫无禁忌,后来为了遗传利益设置“婚级制”禁止乱伦。在母系社会,初期实行“族外婚”,女性与不同血缘的男性居住在女方氏族里,财产归大家所有。后来产生了短期保持单一性关系的“对偶婚”。在私有财产出现后,氏族分化为小家庭,由于战争和生产方式的变化,男人的地位逐步提高,最后父权制出现,建立起了一夫一妻制的父权家庭。为了保障一夫一妻的制度,女人被剥夺了政治和经济地位,从思想上也完全从属于男人。

最后,我们回顾了女性争取自由平等的过程。资产阶级的兴起带来了思想的解放,法律保障和经济地位的提升让女性拥有了追求自由的机会,避孕产品的发明引发性解放运动,女人从此拥有了对自己身体处置的权利。当今社会,人们的两性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一夫一妻制家庭不再是所有人的选择,在制度与科技的变更下,未来两性之间可能会变得更加包容。

相信你听到这里,可能已经颠覆了头脑里一些本来认为是“理所应当”的现象。要知道,个人的私生活不仅仅取决于自己的意愿,而是被许多因素“劫持”着的:小到个人的家庭观念、社会地位、文化程度,大到国家的法律制度、经济发展模式乃至人类文明的进程。

如今我们头脑里大多数关于爱情与婚姻的概念,正是来自于父权制文明的潜移默化。听过这本书,你会发现,人类的婚姻并不是自然出现的,一夫一妻制也不是自古如此,爱情不一定是结婚的前提,父权制的社会也更不是理所应当的。在了解了这些之后,你也可以试着在感性的基础上,用更加理性的眼光去看待男女情爱的问题,或许会对爱情与婚姻有不同的理解。

撰稿:致一 脑图:摩西 转述:顾一菲

划重点

1.前父权时代,男人为了留下更多的后代,喜欢追逐不同的女人;而女人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都存活下来,为了哺育幼儿,女人的身体因为性选择变得更加充满诱惑,以此吸引男性。

2.父权制时代所建立的一夫一妻制是为了控制女人,女人被剥夺了政治和经济地位,从思想上也完全从属于男人。

3.思想的解放,法律保障和经济地位的提升让女性拥有了追求自由的机会,避孕产品的发明引发性解放运动。未来两性之间可能会变得更加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