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深海之下》 苗炜工作室解读

《深海之下》| 苗炜工作室解读

关于作者

本书的作者是约翰·哈格罗夫,他的童年梦想就是成为一名训鲸师,他做到了,在海洋世界公园里就职。他渴望和虎鲸相处,但相处的时间越长,他心中的负罪感越强烈。在混凝土水池中的虎鲸,精神失常,心理扭曲,身体上有溃疡,背鳍塌陷,每天都在进行表演。于是哈格罗夫选择离开海洋公园,投身于虎鲸保护工作。

关于本书

2010年2月24日,在奥兰多海洋世界公园的一场表演前,虎鲸提里库姆咬住了训鲸师布兰彻的手臂,把她拖下水,布兰彻受到袭击后身亡。三年后,纪录片《黑鲸》上映,这部纪录片从虎鲸袭人事件入手,揭示了圈养虎鲸的种种问题。哈格罗夫在纪录片《黑鲸》中接受采访,此后在资深记者霍华德·卓恩的帮助下,完成了《深海之下》这本书的写作,讲述自己童年时成为训鲸师的梦想,以及长大后如何远离这个梦想。

核心内容

海洋世界主题公园的理念是以虎鲸及海豚表演为核心,将公园打造成一个梦幻之地。海洋动物的表演场地都有数千人的座位,他们宣称,虎鲸在公园里备受人类呵护。然而,实际情况是,这些虎鲸的疾病很多都是在人工圈养的环境下造成的。它们的身体有问题,精神也备受摧残。本书的作者认为,他和虎鲸的关系,就是监狱看守和囚徒的关系,虎鲸最适宜的地方是大海,而不是海洋公园。

你好,欢迎你每天听本书。本期我要解读的这本书叫《深海之下》。在解读这本书之前,我们先看一个新闻,2018年10月,绿色和平组织发布消息说,在俄罗斯远东的纳霍德卡市,有一个鲸鱼监狱,至少囚禁着11头虎鲸,就关在大海中的养殖箱里,这些虎鲸都是要销往中国的,中国的许多城市都在建海洋公园,这些海洋公园需要虎鲸。消息传出后,俄罗斯官方进行了调查,发现在远东的鲸鱼监狱中,共囚禁着90头白鲸和11头虎鲸,虎鲸都还在年幼期,在5岁到6岁之间,白鲸最大的不过6岁,有十余头白鲸还不满1岁。野生虎鲸的寿命可以达到60岁以上,白鲸的寿命也在30岁以上。2019年4月,俄罗斯宣布,这些被囚禁的鲸鱼都要放归大海。这条新闻说明什么呢?一,海洋公园这种娱乐形式还有很大的市场,这个市场需要虎鲸买卖,需要从大海中抓鲸鱼来卖。二,环保组织和动物权益保护组织,反对虎鲸表演,号召大家不要观看虎鲸表演,甚至不要去参观海洋公园,让这种娱乐方式经营不下去,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护虎鲸。那么,我们就会面临这样的道德挑战:要不要去海洋公园玩了?要不要带小孩子去海洋公园玩?

发生在《深海之下》作者约翰·哈格罗夫身上的故事,可以帮你更好地理解这种道德挑战。哈格罗夫曾经是海洋世界主题公园的一名训鲸师,跟虎鲸一起从事了十多年的表演。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他跟虎鲸之间有爱与信任,但也存在着巨大的隔阂。海洋世界一直在囚禁虎鲸,哈格罗夫一直担当着监狱看守的角色。虎鲸在囚禁中是备受折磨的,虎鲸在混凝土做的水池中生活,身体上到处是溃疡,背鳍塌陷,精神失常,却还要日复一日地表演。2012年,哈格罗夫背叛了海洋世界,他参与了纪录片《黑鲸》的拍摄,揭露海洋世界对虎鲸造成的伤害。这本书就是哈格罗夫在纪录片拍摄之后,撰写的一部自述性作品,他写了他小时候怎么迷恋虎鲸表演,怎样一步步成为训鲸师,又怎样认识到虎鲸表演的残酷。

小孩子大多是在海洋公园中对海洋和海洋生物产生兴趣的,《深海之下》的作者哈格罗夫,就是小时候在海洋世界主题公园中看到虎鲸表演,对虎鲸产生兴趣,发誓要成为训鲸师的。我们看一看哈格罗夫的故事,解读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讲哈格罗夫是怎样成为一个训鲸师的?这个职业是怎样的工作状态?第二部分讲哈格罗夫又是怎样背弃这个职业梦想的?

先讲第一部分。美国捕鲸的历史是从17世纪兴起的,有一本书叫《利维坦—美国捕鲸史》,这本书上说,美国生产的鲸鱼油点亮了整个世界,人们捕获鲸鱼,用来生产肥皂、纺织品、香水、颜料和清漆,美国人从鲸鱼身上获得了大量的财富。在大海中捕杀鲸鱼,获取财富,这是流传了几百年的冒险故事,但是,抓到鲸鱼,不杀掉,逼迫活的鲸鱼表演来赚钱,这样的事是从1960年代开始的。1965年6月,一头雄性虎鲸误入加拿大娜姆镇外的捕鱼网中,当地渔民把这头虎鲸卖给了西雅图一家水族馆,作价8000美元。水族馆的老板给这头虎鲸取名叫“娜姆”,还给它拍摄了一部影片,用这部影片改变人们对虎鲸的印象。原来人们都以为虎鲸是深海中的杀手,水族馆老板想把虎鲸打造成黑白相间的温顺大海豚,要知道虎鲸本来就是海豚科中体形最大的一种。“娜姆”为西雅图的这家水族馆吸引了很多游客。1965年10月,水族馆老板又抓到一头虎鲸,取名叫“仙木”,仙女的仙,木头的木,这是个日本名字。这头虎鲸被出租给了美国圣迭戈一家新开张的主题公园,这个主题公园就是后来哈格罗夫工作的海洋世界公园。

圣迭戈这家海洋世界公园,创始人中有一位银行家,他的梦想是按照迪士尼乐园的方式来打造海洋世界公园:有巨大的表演场地,观众们可以欣赏海豚、虎鲸和潜水员在一起进行的表演,还可以一边吃饭,一边看海象海豹,公园中还有许多游乐设施。创始人中还有一位顶级的鲸类保护专家,这位科学家的加盟,给海洋世界带来了一重保障,公园的理念就是教育公众,让大家了解海洋生物,从而促进环境保护。在这样的理念之下,用动物表演来盈利的伦理问题就被暂时搁置了。海洋世界主题公园1930年代在美国出现,在1950年代就有了比较成熟的海豚表演。圣迭戈这家新开张的海洋世界,在1965年引进仙木,开始了虎鲸表演。我们不能说海洋世界宣扬的环保理念完全是骗人的,毕竟本书的作者哈格罗夫,就是因为小时候看了海洋世界的虎鲸表演,对虎鲸和海洋生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80年夏天,7岁的小男孩哈格罗夫跟着父母来到奥兰多海洋世界主题公园,他先参观了海豚馆,排了很长的队就为了摸一下海豚,然后到了虎鲸馆,和5000多名观众一起观看了虎鲸表演。虎鲸在训鲸师的指令下游泳跳跃,哈格罗夫完全被虎鲸表演迷住了。此后七八年,他读了很多跟虎鲸相关的书,每年都会去海洋世界公园,每次看完表演,都会跟在训鲸师后面问各种问题。从12岁到14岁这个阶段,哈格罗夫还一直给海洋世界的管理者和训鲸师写信,主题就是,我想成为一个训鲸师,我应该怎么做?海洋世界的动物训练主管给他回了一封信,告诉他,要成为一个训鲸师,首先要有一个心理学或者海洋生物学的学位,然后要有潜水证书,有演讲经验,要在动物福利组织做过志愿者,最重要的是,要通过一次非常严格的游泳测试。

哈格罗夫按照这些要求来安排自己的生活,他在德克萨斯大学上心理学专业,有空就去海边当志愿者,工作内容是帮助被冲到海滩上的动物回归大海。他印象最深的一次经历是,一对海豚母女被海边的刺网困住,这种刺网垂直悬挂,底端依靠重物固定在海底,海豚妈妈为了让小海豚脱困,不断冲向海底的沙床,想让孩子挣脱刺网。母女两个最后都窒息而死,因为要不断冲向沙床,海豚妈妈嘴上全是淤泥,小海豚胃中还有新鲜的乳液,这说明直到最后一刻,海豚妈妈还在给小海豚喂奶。我们可以说,海洋世界主题公园当年宣扬的理念,肯定是爱护动物的,否则也不会要求申请训鲸师职位的年轻人去做动物福利组织的志愿者。哈格罗夫那时也不会说他想去鲸鱼监狱里作一个看守,他肯定是出于对动物的爱、对虎鲸的爱,才会在7岁看到虎鲸表演之后就立志当一个训鲸师。他紧盯着这个目标,此后十余年的求学经历,就为了实现这个目标。

想当训鲸师,就要成为游泳高手。海豚馆的池子一般深25英尺,也就是7米6,虎鲸的池子深40英尺,也就是12米。哈格罗夫在海边训练,一猛子扎进海底,30英尺扎下去,抓一把海底的淤泥上来。等到圣安东尼奥的海洋世界公园招聘实习生的时候,哈格罗夫面对的游泳考试就是游125英尺,再潜入25英尺的池底,搬重物上来。他通过了考试,在20岁的时候,成为海洋世界圣安东尼奥公园虎鲸馆里的一个实习生。这是1993年,离他第一次看虎鲸表演过去了13年,接下去的两年,他在虎鲸馆里的主要工作就是喂鱼,一只虎鲸每天要吃150磅到300磅的鱼,都是冷冻鱼,有鲭鱼、鲑鱼、鲱鱼等不同种类,先解冻一晚上,再装到桶里,每一桶30磅。训练虎鲸,其实就是奖赏它的某些行为,训鲸师要不断给虎鲸喂食,实习生就负责在边上拎着鱼桶。在训练和表演之后,实习生的工作就是刷鱼桶,打扫泳池。哈格罗夫在圣安东尼奥当了两年实习生,圣迭戈海洋公园出了一个空缺,招聘助理训鲸师,这比实习生高一个级别。哈格罗夫跳槽到了圣迭戈,立刻到南加州大学找到跳水教练学跳水,先学习5米跳台,然后是10米跳台,他要为和虎鲸一起表演做准备。

训鲸师最精彩、最危险的动作,就是水中跳和火箭跃。人骑在虎鲸背上,俯冲到泳池最底端,然后迅速冲回水面,在出水的一瞬间,虎鲸把训鲸师抛入空中,出水后训鲸师离水面差不多就是10米,也就是说,训鲸师先跟虎鲸来一次深潜,然后再来一次跳水。出水前,训鲸师站在虎鲸吻部叫水中跳,站在虎鲸胸部叫火箭跃,这两个动作大同小异,是一代代训鲸师苦练的结果。哈格罗夫开始为虎鲸表演做准备,但他不可能一下从洗水桶的实习生成为训鲸师。训鲸师要干的工作说来简单,就是用自己的身体发出指令,指挥虎鲸做出相应的动作,然后不断强化,不断奖赏虎鲸、给它吃鱼,最后能指挥虎鲸在池边快速游泳、深潜、鞠躬、在空中旋转。但助理训鲸师不能一开始就训练虎鲸,跟一个8000磅的虎鲸一起下水,是很危险的。助理训鲸师要先训练海狮,再训练海象,海狮的体重差不多是500磅,海象的体重是1000磅,哈格罗夫训练了两年的海狮和海象,他说他能感知每一头海象或海狮在想什么,这种感知成为他的一种本能。当然,在这两年的训练中,他发现海狮大多患有关节炎,长年在氯化后的盐水中游动,海狮大多已经瞎了。这时候哈格罗夫以为,海狮出现这些问题,可能是因为它们岁数大了,他认识到圈养海洋生物的弊端,但还不认为是海洋世界公园的理念本身就有问题。他坚定地朝着训鲸师的梦想迈进,两年后,虎鲸馆几位训鲸师离职,哈格罗夫被调入虎鲸馆,按照惯例,他本来还应该在海豚馆里训练两年海豚。

训鲸师掌握动物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但训练虎鲸从事表演,更多的还是一门口口相传、依据经验的技术。一般来说,训鲸师的水平分为三个层级,第一层级是能和虎鲸一起游泳,完成一些简单动作。第二层级是能站在虎鲸身体上冲浪,能抱着虎鲸从水底跃出水面。第三层级是能完成火箭跃、水中跳这样的高难度动作。有一个技术委员会来判定训鲸师的水平,决定他们能否跟虎鲸一起表演。圣迭戈海洋世界观看虎鲸表演的场地能坐6500名观众,虎鲸表演是吸引游客的重头戏。对训鲸师来说,虎鲸在训练中完成了规定动作,虎鲸和人心意相通的瞬间,叫作“桥”,在那时,训鲸师与虎鲸之间好像真的互相理解甚至心心相印了。哈格罗夫一再强调,训练虎鲸要进入虎鲸的内心,在近20年的职业生涯中,他训练过海洋世界公园的20头虎鲸,和17头虎鲸进行过表演。他对这些虎鲸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也了解到圈养虎鲸中的种种问题,这些问题迫使他终止了训鲸师的职业生涯。

在第二部分,我们就来看圈养虎鲸有哪些问题,以及哈格罗夫如何从一名训鲸师变成了虎鲸权益的保护者。

海洋世界公园宣称,所有的动物在公园中都备受人类呵护。从游客的角度来看,虎鲸的待遇还不错,它们有巨大的鲸池,包括过滤设施在内,圣迭戈分馆里所有鲸鱼池的水加起来有620万加仑,相当于10个标准游泳池用水的总量,但这些水池跟大海比起来,相当于把虎鲸放到了一个浴缸里。一个年幼的虎鲸在大自然环境中,一天能畅游两百公里以上,这相当于在水池中游上几千个来回。野生虎鲸的背鳍不会弯曲倾斜,但圈养虎鲸的背鳍大多是倾斜的,许多专家认为,过于狭小的生活空间是造成圈养虎鲸背鳍弯曲的原因,水池的深度不够,背鳍得不到足够的浮力支撑。

虎鲸在水池中过着枯燥的生活,它们会用脸蹭水池的墙壁,用头撞击墙壁,所有的虎鲸都会在池边磨牙,牙齿受损是普遍现象。虎鲸牙齿出现孔洞,慢慢就会变成脓疮,最终让虎鲸死于感染。所以兽医和训鲸师要给虎鲸的牙钻孔,钻孔要在医护池中进行,实际上就是让虎鲸搁浅,固定住它的身体,再将一大块木板塞在它的喉咙深处,让双颌无法咬合。给牙钻孔会让虎鲸感到很疼,但不治疗,牙齿就会肿痛,虎鲸就不吃饭、嗜睡,过不了多久就会死。钻孔之后,训鲸师要每天给虎鲸的牙齿注入双氧水。从海洋世界宣传的角度来说,这的确是对虎鲸的呵护,然而,自然环境中的虎鲸不会这样脆弱。海洋世界公园中有虎鲸死于牙齿细菌感染,有虎鲸死于蚊虫叮咬之后的传染病,这在自然界中是不会出现的。有一头名叫击水的虎鲸,身上有刮伤,还患有癫痫,这是在海洋生物中从未见过的疾病。击水还患有胃溃疡,兽医说,它的胃里有几百磅砂子,这些砂子是净化池水和过滤系统的,但击水每天待在进水口,把这些砂子吃到嘴里去,这样做只是因为无聊。这些砂子最后造成它肠道穿孔,引发腹腔炎,击水因此死亡。这些疾病让击水的性情变得难以捉摸,很有攻击性。

海洋世界公园从1960年代开始,把虎鲸表演当作招揽游客的重要手段,在1970年代,公园就遭到了公众的抗议,当年的抗议集中在从自然海域中捕捞虎鲸上。面对抗议,海洋世界公园收敛了行为,停止从自然海域捕捞虎鲸,转为靠公园里已经捕获的虎鲸来繁殖。到2000年,海洋世界公园开启了一项更大的计划,人工繁殖虎鲸,这样能更快提高园区内的虎鲸数量。人工授精,就是从雄性虎鲸那里取出精液,再注入雌性虎鲸身体中,这跟别的动物接受的人工授精差不多,只不过虎鲸的体量更大,人工授精的难度也更大。从雄鲸身上取精液是一项危险的工作,训鲸师要训练虎鲸勃起,帮助它射精,精液不能被池中的盐水污染,得到的精液要迅速冷冻。训鲸师同样要训练雌性虎鲸接受授精管插入身体,要先训练它在水中憋气10分钟,训鲸师和兽医把空气注入子宫颈内,打开子宫,插入授精管。这个训练过程可能长达半年,同时,还要用超声波观测雌性虎鲸输卵管内卵子的状况。哈格罗夫参与了虎鲸人工授精的训练,当时他认为,这是对虎鲸有益的事情,后来再回想,他觉得这个过程非常野蛮,用行为训练的方式,让智商很高的虎鲸,接受人工授精,而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公园的利益。

海洋世界公园中的雄性虎鲸提里库姆,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通过自然繁衍和人工授精,生育了十七个后代,其中有五头虎鲸夭折。训鲸师哈格罗夫参与了人工授精的训练,但他发现,公园里的一条虎鲸,价格在1500万美元到2000万美元之间,虎鲸精子的交易也能给公司带来很大的收入。但这些收入并没有用在改善虎鲸的生存条件上。北京人艺曾经有一出话剧叫《鸟人》,其中有一句台词,一位养鸟的大爷说,我就不明白了,不养鸟的人怎么会比养鸟的人更爱鸟呢?他把鸟关在笼子里,但他还是爱鸟的。海洋世界公园把虎鲸关在水池子里,哈格罗夫就像监狱看守一样照料着池子中的虎鲸,但他也是爱虎鲸的。他不能忍受的是,公园会让年幼的雌性虎鲸怀孕,有些雌鲸,生产完幼子,身体还没恢复,就要接着受孕。在自然环境中,虎鲸要到十四五岁才开始受孕,每四到五年才会产一次崽,海洋世界公园强行缩短了这一受孕周期,还会分离虎鲸妈妈和幼崽,把虎鲸妈妈和它的后代分配到不同的公园里去。在自然环境中,虎鲸的等级体系是建立在亲子关系上的,不论年龄多大,母亲永远是母亲,儿女永远是儿女,它们不会分离。哈格罗夫尽忠职守,但他也从人之常情中看到了海洋世界公园的唯利是图和残酷无情。

科学家的研究报告说,自然环境下,雄性虎鲸的平均预期寿命是30岁,雌性虎鲸的平均预期寿命是50岁,最高估计寿命可以达到80岁以上。海洋世界公园对外宣称,园区内的圈养虎鲸,平均寿命是46岁。如果公园的说法属实,那么虎鲸在海洋公园内的确得到了不错的照顾,但这一统计数字并不被科学家认可。哈格罗夫说,他知道海洋世界公园虎鲸的平均寿命,公园里一共死过40头鲸,这些虎鲸,有的是被捕获的,有的是在公园里出生、在公园里死去的,它们的平均寿命是10岁半。如果算上死产和流产的,共有50头鲸在海洋世界公园中死去,平均寿命只有7岁半。在海洋世界圈养的68头鲸中,只有两头雄鲸活过了30岁。其中一头就是纪录片《黑鲸》的主角提里库姆。

2010年2月24日,在奥兰多海洋世界公园的一场表演前,虎鲸提里库姆咬住了训鲸师多恩·布兰彻的手臂,把她拖下水,提里库姆用头撞击布兰彻,把她拖入水底,沿着池底的边缘游动,先咬住手臂,然后咬脖子和肩膀,再咬头发和大腿。救援人员想救布兰彻,但他们花了45分钟,才把提里库姆赶到医护池中,撬开它的嘴,把布兰彻救出来,布兰彻的头皮已经剥离,脊椎和肋骨被咬断,左胳膊几乎被咬断。警方最先给出的结论是,训鲸师布兰彻是失足滑落水池中,才被虎鲸攻击的。警方的结论实际上是海洋世界公园给出的说法,很快就有目击者说,训鲸师不是失足滑落的,而是被虎鲸咬住拖下水的。公园于是又给出新结论,说布兰彻留着马尾辫,虎鲸因为好奇,咬住了她的辫子把她拖下水,言下之意是训鲸师的发型引起了虎鲸的攻击。然而,在训鲸师与虎鲸的长期训练中,训鲸师留什么样的发型,虎鲸早就不会有什么特别的反应了。海洋公园要维护虎鲸的形象,它圆滚滚的,黑白相间,像水中的熊猫一样可爱。所以观众才会花钱来看虎鲸的表演。海洋世界公园为提里库姆辩护,是因为提里库姆是公司繁殖计划中最高产的精子提供者。哈格罗夫看到自己的训鲸师同行,日复一日冒着生命危险和虎鲸一起工作,他们热爱工作,热爱虎鲸,但在意外发生之后,公司却把事故原因归咎于他们。

提里库姆杀死训鲸师,这一事件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三年之后,2013年1月,纪录片《黑鲸》上映,纪录片的主角就是提里库姆。提里库姆1982年出生于冰岛附近水域,两岁时被捕获,然后被圈养了33年,它几乎每天都在训练和表演,长时间的囚禁让它情绪很不稳定,表现出很多攻击行为。在这个纪录片中,有海洋生物专家接受采访,也有训鲸师接受采访,本书的作者哈格罗夫也是受访者之一,他说出了海洋世界公园圈养虎鲸的种种弊端。在从海洋世界公园辞职之前,哈格罗夫也经历了一番思想斗争,在海洋世界工作,是他儿时的梦想,他用20年的时间成为顶级的训鲸师,现在不得不告别自己的工作岗位,他感觉自己背叛了海洋世界公园,同时又感到自己有责任讲出圈养虎鲸的弊端。

2015年,哈格罗夫在一位资深记者的帮助下,写出了《深海之下》这本书。出版后广受好评。2016年,美国加州法庭要求海洋世界公园停止圈养虎鲸的繁殖及人工授精计划。海洋世界公园无法再向亚洲那些兴建中的海洋公园出售虎鲸获利。2017年1月,虎鲸提里库姆去世,终年36岁。2017年底,海洋世界公园的市值跌到谷底,全年亏损2亿美元。圈养虎鲸和海豚表演,曾经是海洋公园招揽生意的重要手段,但现在动物权益保护者会号召游客不去游览海洋公园。在大环境的影响下,公园的游客数量出现了明显降低,一些旅行社不再出售海洋世界公园的门票。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世界的其他地方,仍然有连锁品牌的海洋公园正在建设,海洋动物的表演仍在继续。

好了,以上就是《深海之下》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我们再来总结一下这本书的故事。

第一,哈格罗夫7岁时第一次观看海洋世界公园的虎鲸表演,被这种动物深深迷住,他想成为一个训鲸师。到20岁的时候,他当上了海洋公园的实习生。此后,哈格罗夫逐渐成为一个顶级的训鲸师,在多个海洋公园工作过,和20头虎鲸一起训练和表演过。但在2010年提里库姆咬死了训鲸师布兰彻之后,哈格罗夫决定背弃自己的少年梦想,他认识到,自己是囚禁虎鲸的监狱看守。

第二,海洋世界主题公园的理念是以虎鲸及海豚表演为核心,将公园打造成一个梦幻之地。海洋动物的表演场地都有数千人的座位,公园的管理者们宣称,虎鲸在公园里备受人类呵护。然而,实际情况是,这些虎鲸身上的疾病,很多都是在人工圈养的环境下造成的。它们的身体有问题,精神也备受摧残。人类捕鲸史有四五百年,捕获虎鲸用于表演始于1960年代,如今欧洲一些国家已经明令禁止圈养海豚及虎鲸,海洋世界公园也早就停止了虎鲸表演。

第三,哈格罗夫的故事表明,一个孩子对海洋的好奇,对海洋生物的热爱,的确是从海洋公园开始的。海洋公园也承担着这种教育功能。然而,虎鲸最好的生活地,不是公园里的水池,而是浩瀚的大海。每一个带孩子去海洋公园游览的游客,都可能要面对这样的思考:怎么向孩子讲述虎鲸、白鲸这些美丽的动物?怎么讲述美丽的大海?怎么讲述我们的环境问题?怎么理解动物权益?

撰稿:苗炜工作室 脑图:摩西脑图工作室 转述:杰克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