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国家富裕,有的国家贫穷》 赵超解读
《为什么有的国家富裕,有的国家贫穷》| 赵超解读
关于作者
贾雷德·戴蒙德,美国著名生态学家、地理学家、生物学家、人类学家,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代表作有《第三种黑猩猩》(1991)、《枪炮、病菌与钢铁》(1997,获1998年普利策图书奖)、《崩溃》(2005)等“人类大历史三部曲”。尽管是研究生理学出身,戴蒙德却以跨界研究闻名,广泛涉猎了人类学、生态学、地理学以及演化生物学等多个领域。
关于本书
《为什么有的国家富裕,有的国家贫穷》是戴蒙德的最新力作,在这本书中,他试图从地理以及制度两个维度,解释国家之间贫富不一的根源;并且以不同文化中人们的风险感知差异入手,阐述人类社会面临的潜在风险。
核心内容
人类社会的前途和命运,取决于我们自己能否以社会科学的理性精神,来准确地识别那些影响我们社会发展的各种限制性条件,并有效地规避那些可能导致我们社会崩溃的各种日常性风险。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今天为你解读的是美国著名人类学家贾雷德·戴蒙德的最新作品,名字叫做《为什么有的国家富裕,有的国家贫穷》。这本书的中文版大约有9万字,我会用将近25分钟的时间,为你讲述其中的精髓。那就是,人类的前途和命运,取决于我们自己能否准确地识别那些影响社会发展的限制性条件,并有效地规避那些可能导致我们社会崩溃的日常性风险。
提起这本书的作者你也许并不陌生,他就是写出了《枪炮、病菌与钢铁》的美国人类学家、人类史学者贾雷德·戴蒙德,除了这本享誉全球的作品,他还出版了《第三种黑猩猩》和《崩溃:社会如何选择成败兴亡》。这三本书合在一起,就是大名鼎鼎的“人类大历史三部曲”。这些书我们之前都已经解读过了,如果你有兴趣,也可以在得到上搜来听听。
正是这些重量级的科普作品,让戴蒙德荣获了美国普利策图书奖、英国科普图书奖等多个奖项。2014年3月,戴蒙德应邀在意大利做了一系列有关“国家与人类命运”的讲座,而你正在听到的这本《为什么有的国家富裕,有的国家贫穷》,就是根据这些讲座的内容整理而来的。
1937年9月10日,戴蒙德生在美国的波士顿。现在他是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院生理学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国家科学院院士,是当代少数几位探究人类社会与文明的思想家之一。
戴蒙德是一个受过系统生物学训练的人类学家,他的研究生涯经历了从生物学到人类学,再到历史学的不同阶段,可以说是横跨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也正是这种跨界的经历,让他的作品呈现出了一种独特的“戴氏风格”。例如,他擅长“以小见大”:戴蒙德曾经参与到新几内亚当地人的日常生活中,对他们的文化进行细致入微的考察,可以说是特别的“接地气”;但同时,通过这些考察,戴蒙德回答的却都是像“人类的由来”“社会的兴亡成败”这样一类“大问题”。
再比如,戴蒙德的作品主要是谈人类社会,但他谈论的方式和很多社会学家、历史学家都不一样。他是站在整个人类史的角度,从人类演化过程中的生理结构、地理条件、环境改变等方面,来讨论人类社会的形态和命运。而且在讨论这些话题的时候,他采取的研究方法也别具一格。
戴蒙德在研究人类社会的时候,用的是一种叫做“自然实验”的方法。所谓自然实验,简单讲就是把整个世界看成是一个实验室,把要研究的人类社会看成是一个一个的小白鼠。我们虽然不能像生物学家那样,真的去摆弄这个小白鼠,但还是可以通过系统的观察和比较,大体弄明白不同社会之间差异的来源。戴蒙德最有名的那本书《枪炮、病菌与钢铁》,就是应用自然实验方法的典范。在那本书里面,戴蒙德利用纬度、地理环境、气候、物产,甚至是大陆形状和走向等因素,成功地解释了各地人类在发展速度和演化程度上的差别。而咱们今天要说的这本《为什么有的国家富裕,有的国家贫穷》,也延续了这种“戴氏风格”。
在这本新书里面,已近耄耋之年的戴蒙德给我们展现了他对国家和人类社会命运的最新思考。这样一种思考实际上是同他对社会科学本身的思考联系在一起的,而这也构成了整本书的核心观点,戴蒙德指出,人类的前途和命运,取决于我们自己能否以社会科学的理性精神,来准确地识别那些影响我们社会发展的各种限制性条件,并有效地规避那些可能导致我们社会崩溃的各种日常性风险。
下面,我就为你详细讲述这本书的核心内容。其实,这本书还有一个不一样的英文书名,直接翻译过来的话,叫做《比较人类社会:一本关于大问题的小书》。戴蒙德在这本小书里主要说了这么两个大问题。第一个问题,在国家层面,导致了国家兴衰成败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第二个问题,在人类社会层面,我们面临的风险是什么?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有些国家富裕,而有些国家贫穷呢?如果你有一个地球仪或一张世界地图,你也许会发现,我们印象中的发达国家好像更多地集中在我们这个星球的南北两边儿,而那些不发达国家则总是在赤道附近扎堆儿。如果你再仔细地多看两眼,也许还会发现,世界上的发达国家一般来说都有漫长的海岸线和出海口;而那些内陆国家,却往往占据着一些你很少听说过的内陆“老少边穷”地区。
这是一种规律吗?我们常说“生死有命、富贵在天”。那么,地理位置这样一个因素能在多大程度上解释一个国家的“国运”呢?要知道,在我们这个星球上,不同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是惊人的。像挪威、意大利和美国这些最为富裕的国家,它们的人均年收入要比布隆迪和也门这些最为贫穷国家的人均年收入高出400倍。如果像刚才说的,我们把整个地球当成一个“自然实验室”,除了地理因素,我们又可以找到哪些可能的原因,来解释这样一种悬殊的贫富鸿沟呢?
对于这个问题,戴蒙德还是沿袭了他在《枪炮、病菌与钢铁》那本书里的“地理决定论”思路,把地理作为需要考虑的首要因素。只不过,在《枪炮》那本书里,戴蒙德用地理因素解释的是人类在进入现代社会之前发展程度的快慢不一;而在这本书里,地理因素则被他用来分析当今时代不同国家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具体来看,戴蒙德通过“自然实验”的研究思路,发现了决定国家贫富不一的地理因素有这么四个:
第一个因素是纬度。一般来说,位于温带地区的国家比位于热带地区的国家要富裕。这大体上符合我们看世界地图时的直观认识。但这里需要一个解释:按照我们的常识,光就农业来说,热带地区日照充足,降水量也更大,按说农业产量会更高啊,怎么会穷呢?
实际上,跟温带相比,热带地区的土壤肥力低、土地贫瘠。与此同时,热带地区以物种丰富著称,多样化的物种会和农作物争夺生存空间,反而造成了农业产量的下降。不仅如此,热带地区还存在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传染病多发。例如我们熟知的疟疾、黄热病、登革热,更别提这两年臭名昭著的埃博拉病毒。这些传染病都会降低热带国家的人均预期寿命,造成劳动力资源的紧张,从而会影响一个国家的财富积累。
与纬度因素类似,决定国家贫富的第二个地理因素是距离海洋的远近。我们经常说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如果没有海岸线,没有可以通航的河流,那么必然难以融入当代的世界贸易体系。在这方面,内陆国家具有天然的劣势。事实也印证了这一点,各大洲的内陆国家,例如南美的玻利维亚,欧洲的摩尔多瓦,亚洲的阿富汗、老挝,非洲的赞比亚、中非等国家,目前基本上都是这些地区最贫穷的国家。
除了纬度和海陆因素外,决定国家贫富的第三个地理因素是自然资源。说到自然资源,你可能会觉得,那些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必然会更富裕。然而事实正相反:许多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往往更贫穷。戴蒙德把这种现象叫做“自然资源的诅咒”。当一个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时,经常容易导致国家的内战和分裂活动;这个国家的政府也因为自然资源产生腐败;更为致命的是,高度依赖自然资源的经济结构一旦形成便很难打破,自然资源开发导致的高工资和高物价使得其他经济领域无法与自然资源领域竞争,更不可能获得成功。
决定国家贫富的最后一个地理因素就是环境问题了。很多原本富裕的国家,往往会因为对环境的过度开发,或是由于人口过剩,走上一条耗尽自然资源的自毁之路,而逐渐败落贫穷。例如,加勒比岛上的国家海地曾经气候湿润,物产丰饶,国力强盛,并且靠着种植甘蔗和咖啡迅速积累了财富。
后来,因为经济封锁、独裁统治和战乱,岛民开始一味地掠夺自然资源,砍伐森林,导致了严重的土地流失和人口过剩。如今海地的GDP只有它的邻国多米尼加的六分之一,沦为了全球最贫穷的国家,有一百多万海地人常年在多米尼加打工。而那些意识到环境保护重要性的国家,例如日本、多米尼加等,则因为自然环境的承载力饱满,有着更为丰厚的国家财富的积累。
总之,戴蒙德认为纬度、海陆、资源以及环境,这四点地理因素与国家贫富有着显著的关联。说到这儿你可能会发现了,如果仅仅强调地理因素,那么戴蒙德关于人类社会贫富的探究肯定会面临很多质疑。根据我们前面提到的自然实验的方法,如果把地理环境相似、文化传统相同的人类社会放在一起比较,我们就会发现,贫富不一的问题依然存在。典型例子就像东德和西德、海地和多米尼加共和国等,这些国家地理条件相似,也都是来自同一民族,但在人均财富占有量上却不可同日而语。而这些例子都表明,仅仅是地理环境,并不能够充分地解释为什么有的国家富裕而有的国家贫穷。
在这里,戴蒙德便开始把“制度”作为另一个独立的因素引入进来,他认为良好的经济、社会以及政治制度,能够激励人民积极从事生产,便于积累国家财富。他罗列了一些经济学家们经常提到的良好制度,包括廉洁高效的政府、对私有产权的保护、遵守契约、法治、良好的治安环境、鼓励投资、抑制通货膨胀、打破贸易壁垒、大力发展教育,等等。
但是,与地理环境这样一个先天的因素不同,良好的制度并不是天生的。既然好的制度可以让一个国家更快地积累财富,那为什么那些穷国不尽快改善自己的制度呢?这就要说到良好的制度是怎样形成的问题了。在戴蒙德看来啊,人类社会所建立的任何一种复杂制度都是有深刻的历史渊源的。只有那些拥有悠久农业历史的国家,才有可能产生人口稠密的稳定社会,并且形成一个与之相配套的有效的政府管理体系,而这样一个体系在那些农业历史很短、政府历史也很短的国家里,以及在一些近代时期被欧洲列强殖民的国家里,并没有稳定的根基。
接下来,为了进一步说明地理与制度因素是如何相互作用,共同决定国家命运的,戴蒙德特意用了一章的篇幅,以咱们中国为例子,来分析中国与欧洲在历史上不同的命运背后的逻辑。首先,从地理上来说,欧洲的地理是区块化的,被阿尔卑斯山、地中海、波罗的海分割成一个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而中国的地理环境明显更为一体化,以华北平原为中心向四周扩散,中间基本上没有什么难以逾越的名山大川。
这样的一种地理特征使得中国在制度上很早便形成了大一统的局面,从秦始皇统一六国一直保持了两千多年。而欧洲因为地理的区块化,政治上长期四分五裂,即使有像奥古斯都、查理曼大帝、拿破仑和希特勒这些在军事和政治方面都堪称天才的人物,也没能实现统一。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这种地理因素导致的制度状况,反倒帮助了近代欧洲的腾飞,这是因为近代的欧洲有好多国王,而在中国只有一个皇帝。在大航海时代,欧洲的各个国家之间更像是一些企业,通过自由竞争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而古代中国政府更像是一个垄断企业,缺乏活力和创新。
但是,中国大一统的政府绵延将近两千多年,只是到了明清时期,中国社会活力才因为专制政府的空前加强而消失殆尽。这里便涉及了一个制度的自我调适问题。
俗话说“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从古至今,每个国家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就像一个人会遇到中年危机一样,国家也会遇到危机。遇到国家危机、解决国家危机的方式,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一个国家未来的命运。而制度的自我调适对于国家能否成功地度过危机,至关重要。历史上有很多国家成功地通过制度的改革,将国家危机转化成了民族转型甚至重新腾飞的契机,像日本的明治维新、德国的国家统一、英国在二战之后的全球收缩战略,等等。中国近些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社会的长足进步,很大程度上也是得益于一系列的制度举措。而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前景,也取决于能否根据我们的自然环境以及社会条件,不断地调适我们的制度,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好了,关于第一个问题咱们就谈到这儿。关于为什么有的国家富裕,有的国家贫穷,戴蒙德通过自然实验的研究方法发现,这个问题的答案一部分在于地理因素,那些接近赤道的热带国家往往比温带地区国家贫穷,内陆国家也普遍比沿海和有可通航的河流的国家贫穷;另一部答案在于由地理和历史因素共同决定的制度因素,拥有良好制度的国家往往要比那些制度落后或者混乱的国家富裕。
知道了这些,对我们会有什么帮助呢?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谈论一个国家,甚至一个人的富裕或者贫穷的时候,也许会陷入两种极端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贫穷是不作为和不努力的结果;另一种观点,则是将贫穷完全归结为它者的剥夺,或是归结为运气不好。其实,戴蒙德通过自然实验的分析结果告诉我们,这两种观点其实都不对。不同国家的贫富状况在地理上以及制度上呈现出高度的规律性,说明不能把一个国家的贫穷归结到那个国家人民的心智水平甚至道德水平上。
贫穷的现状也许是各种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且不是那么轻易就能改变的,我们在制定消除贫困的相关战略的时候,也需要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但是,因为贫困的客观存在就怨天尤人也不对。许多国家度过危机的例证表明,其实我们可以通过制度的调适和变革,来探索出一条消除贫困的系统方案。用理性和审慎的眼光寻找贫困的客观根源,然后有针对性地想应对办法,也许这才是值得追求的正确道路。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要介绍的第一个主题。谈完了“国家”这个主题,接下来我们谈下一个主题“社会”,这也是这本书的第二个重点内容:当今我们的世界正面临着哪些不为人知的风险?
我们还是回到戴蒙德提倡的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也就是自然实验上来。如果说国家层面上的自然实验可以让我们弄清楚不同国家之间贫富差距的原因,那么在社会和文化层面上的自然实验,则可以让我们知道我们的很多行为习惯是怎么来的,我们做事情的方式、思维方式与我们的成长环境之间,有着怎样密切的关联。
对于这一点,身为美国学者的戴蒙德深有体会,在新几内亚多年的生活经历,让他深知一个美国人和一个新几内亚土著在看待“什么是危险”等问题上存在的深刻的差异。在这本书里,戴蒙德举了一个自己亲身经历的例子。在新几内亚野外做调查的时候,有一次他和几个新几内亚人到新几内亚山区的丛林里面准备搭帐篷过夜,于是就找地方安营扎寨。当时,戴蒙德准备把宿营地点选在一个枯死的大树下面,但他的这个想法立刻引起了他新几内亚同伴们的恐慌,因为这些同伴害怕那棵树会随时倒下来,而在戴蒙德看来,那棵大树虽然枯死了,却依然结实坚挺,几乎不可能会倒。他觉得他的同伴们是一群杞人忧天的妄想狂。但经历了多年的田野调查、每天新几内亚的热带丛林里听到远处枯树倒地的轰隆声之后,作者慢慢想明白了这个问题:实际上,即使一次夜宿枯树下被砸中的概率很低,如果经年累月地这样做,也无疑是一种自杀行为。
经历了这个事情,作者便开始反思,为什么不同社会和文化环境中的人,尤其是像新几内亚这种传统社会中的成员与我们这些身处现代都市中的人,对于什么是危险的感知,有着这么大的不同。
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我们不会担心到远郊游玩时因为车辆出故障而饿死,也不觉得踢球时被人铲倒受伤会导致什么生命危险。现代社会已经建立起了一整套系统的医疗救护、GPS定位、商业保险、商品售后等安全网将你我托起。但是,在这个安全网中生活久了,我们对于风险的认知也会逐渐发生变化,我们不再担心那些极有可能降临在我们头上的日常危险,反而会高估那些不太可能发生的事情。就像作者在书中讲到的那样,对于一个老年人来说,在浴室滑倒而丧命的可能性要远远高于恐怖袭击,而我们却经常会被恐怖袭击搞得心惊胆战,而对下楼梯、过马路这样的事情毫不防备。的确,许多日常生活中的危险虽然看起来不重要,但由于我们会重复这类行为成千上万次,在这个过程中积累的风险一点都不亚于前者。
其实,我们在现代社会中生活不仅会忽略某些风险,现代社会还会带给我们新的危险。比如,几乎所有的传统社会在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过程中,都出现了一些新的健康问题。现代社会已经可以基本成功地控制住各种传染性疾病,但对于由于食盐和糖的过量摄入所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肥胖病、糖尿病等疾病,却依旧没有根治的解决办法。人类的基因还停留在那个匮乏的年代,对于盐和糖的吸收能力曾经可以确保我们祖先熬过饥荒的岁月;而如今在一个食物充盈的时代,却成为了我们人类摆脱不掉的负担。
在分析了前面这些问题以后,作者戴蒙德便建议我们用一种基于理性的谨慎态度来生活,对于生活中的小细节多加留心,对于饮食多加节制。在书里,他把这种“小心为妙”的生活态度称为 “建设性妄想症”。同时,他也建议我们用同样的眼光来看待我们人类社会的前途和命运。
在戴蒙德看来,我们人类社会在前行过程中,也会遇到像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那些小风险,如果加以留意,我们就可以控制这些风险;但是如果放任它们,也许会很难避免社会崩溃的命运。具体来看,放眼不远的未来,戴蒙德认为有三组问题也许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类社会的存续。
第一组问题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后果,包括海平面上升、极端气候、粮食减产、疾病肆虐等,也许会超出人类承受的能力。第二组问题是日益严重的不平等问题可能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冲击。当今全世界的人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任何一个国家的衰落,都可能影响到世界上的其他地方。如何解决包括移民问题在内的国家间贫富差距问题,不仅关系到一个国家自身的发展,同样也关系到整个世界的稳定。而第三组问题则关系到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崩溃:社会如何选择成败兴亡》中,戴蒙德已经用大量的例证向我们揭示了透支环境会给我们社会带来什么样的釜底抽薪式的危害;而未来我们将如何维护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平衡,关系到人类社会如何选择自己的成败兴亡。
好了,以上就是这本书的第二个主题,让我们稍微整理一下思路:我们人类对于风险认知的偏好,会使我们自己容易面临健康、环境以及资源等方面的问题。而解决方法,是在个人层面上保持一种建设性妄想的态度,以理性的审慎而非情绪化的反应来评价日常生活中的风险事件;而在社会层面上,也应该专注于人类社会目前存在的那些尚可把握的风险,防止它们成为羁绊人类社会前行的陷阱。
好了,说到这儿,今天的内容就聊得差不多了。下面,来简单总结一下今天为你分享的内容。
第一,我们说到了有的国家富裕,有的国家贫穷,这是地理和制度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二,我们说到了现代社会中人类的风险认知偏好,要求我们保持一种对日常生活中的潜在危险的敏感,也要用这种态度来应对未来人类社会面临的各种风险。
人们经常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总体上来说,《为什么有的国家富裕,有的国家贫穷》要说的,其实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的命运的故事。我们中文里面的“命运”一词是由“命”和“运”两个字组成:“命”其实说的是我们无能为力的事儿,是那些我们很难去改变的客观条件,比如地理因素和历史传统;而“运”则说的是那些我们可以抓住和把握的东西。
其实一个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大到整个人类共同体,它的未来怎么样,其实都是取决于如何理解命运,然后如何在理解的基础上尝试着去改变命运。而社会科学最大的魅力,就是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那些限制我们国家发展的客观因素是什么、我们社会向前行进的陷阱在哪里,从而以一种审慎、理性的态度,改变我们也许本是注定的命运。
阅读《为什么有的国家富裕,有的国家贫穷》,实际上是对作者贾雷德·戴蒙德整个学术思想的一次巡礼。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其实可以读到一种惊喜。这位年逾耄耋的学者依旧在不断地拓展自己的知识边疆,从社会进入国家,从传统社区进入现代社会,而他的观点也随着研究对象的变化,逐渐超脱出“地理决定论”的传统思路,开始重视制度层面上的因素对于现代社会形态的影响。如果之前你已经对戴蒙德比较熟悉了,这本脱胎自演讲稿的书可以成为一扇了解戴蒙德最新思想的大门;而如果你之前对戴蒙德并不了解,那么这本书无疑会是你打开戴蒙德思想世界的最合适的钥匙。
撰稿:赵超脑图:摩西转述:徐惟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