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一个海难幸存者的故事》 真真解读

《一个海难幸存者的故事》| 真真解读

关于作者

本书作者是拉丁美洲最著名的作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加西亚·马尔克斯。

关于本书

《百年孤独》和《霍乱时期的爱情》是让马尔克斯蜚声世界的虚构小说,而本书是他的非虚构小说。从创作时间来说,《一个海难幸存者的故事》是马尔克斯的第一本书。为了报道一个落水的水兵,马尔克斯差点丢了性命,也成了一个落水一般孤立无援的人。十五年后,政治风波褪去,这些报道才得以结集成书出版。

核心内容

1955年,一艘叫做“卡尔达斯号”的驱逐舰从美国前往哥伦比亚的卡塔赫纳,遭遇了事故,船上的八名水兵落海失踪。十天后,一位幸存者在一只随波漂流的筏子上,没吃没喝地度过了十天时间,漂流到了目的地。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我是真真。今天为你解读的书是《一个海难幸存者的故事》。

1955年,一艘叫“卡尔达斯号”的驱逐舰从美国前往哥伦比亚的卡塔赫纳,在还有两小时抵达时,遭遇了事故,船上的八名水兵落海失踪。官方立即展开对海难者的搜寻工作,四天后,搜寻结束,无人生还。

然而,又过了一周,他们当中的一位,气息奄奄地出现在了哥伦比亚北部一处荒僻的海滩上,他在一只随波漂流的筏子上,没吃没喝地度过了十天时间。他的名字叫路易斯·亚历杭德罗·贝拉斯科。

事故发生一个月后,由贝拉斯科讲述,马尔克斯记录的故事以新闻报道的形式在波哥大《观察家报》上刊登,题目是这样的:《关于一个因为一场海难在海上不吃不喝漂流了十天,被国家奉为英雄,得到了选美皇后的亲吻,通过广告大赚一笔,之后遭当局厌弃,被永久遗忘的人的故事》——这题目够长,一口气念完不容易。

本书作者是拉丁美洲最著名的作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加西亚·马尔克斯。听书已经解读了他的《百年孤独》和《霍乱时期的爱情》。这两本书是让马尔克斯蜚声世界的虚构小说,而本书是他的非虚构小说,写下这本书的时候,马尔克斯还没有打算当一个作家。从创作时间来说,《一个海难幸存者的故事》算得上是马尔克斯的第一本书。

马尔克斯对幸存者的精彩采访,使得这位英雄又一次受到大众的关注。连载期间,人们在报社门口排起了望不到头的长队,只为买齐前几期错过的报纸。但是,这样风靡全国的报道,竟然在15年后,才结集成书出版。

这篇报道后来让《观察家报》被取缔,贝拉斯科失去了他在海军的光辉的发展前途,而马尔克斯则差点丢掉性命。

到底发生了什么?这就是我现在为你讲述的两个故事:一个故事是这本书本身,也就是贝拉斯科遭遇的海难并自救的故事,另一个故事是这个故事引发的一系列故事,也就是幸存者贝拉斯科和作家马尔克斯为了完成报道而遭遇的一系列更大的历险。

先看第一个故事,贝拉斯科海难自救,有两大疑问:第一,八位水兵落水,为什么只有贝拉斯科一个人活了下来?第二,在海上漂流足足十天,贝拉斯科是如何撑过去的?

让我们回到这艘船出发和遇难的现场。1955年2月24日,“卡尔达斯号”驱逐舰结束了在美国的八个月的修理保养,返回哥伦比亚的卡塔赫纳,船上的水兵都是哥伦比亚人。

出发前,加入海军两年的贝拉斯科产生了前所未有的不祥预感。这种感觉可能是因为出行前一周,所有船员们一起看了一部电影,电影讲的偏偏是一艘扫雷艇遭遇暴风雨的事。从那以后,他就一直很害怕,他最好的朋友埃雷拉也有类似的感觉。埃雷拉是船上的开心果,喜欢唱歌打鼓。他们商量了,决定一回到卡塔赫纳就一起离开海军,去过普通人的日子。

但是其他船员完全不明白他们在发什么愁,一想到要回家,大家都很开心。

其中最开心的人,要数萨博加尔士官了,等他归来的有他老婆和六个儿女,最小的孩子是他在美国的时候出生的,他还没有见过。另一个很开心的人是枪炮大副奥尔特加。贝拉斯科认为他是船上最节俭的好人,因为在驻扎的八个月里,他把发下来的每一分钱,都用于给妻子买礼物了。直到军舰启航的时候,他还在不停地讲他老婆孩子的事。他往回带了一台冰箱,一台全自动洗衣机,一台收音机,一台电炉。这里马尔克斯展示了他的叙述功力,他平静而有些残酷地写道:“十二个小时后,奥尔特加军事长将会躺在铺位上,晕得天旋地转。而七十二小时后,他将葬身海底。”

奇怪的事情是,开船后不久,贝拉斯科的下铺,一位叫任希弗的水兵,突然问他有没有晕船,贝拉斯科说没有,任希弗骄傲地说,“想看我晕船,那得整个大海都晕了才行。”感觉一直不好的贝拉斯科提醒他不要说这些不吉利的话了。贝拉斯科回忆,这个看似有些狂妄的小伙子,是贝拉斯科眼中最完美的水兵:任希弗前途无量,是船上的高材生,在华盛顿取得了土木工程的学位,英语讲得和西班牙语一样好,而且也才结婚不久。他打算这次一回到哥伦比亚,就把妻子接来一起住。

那时的贝拉科斯还不知道,他担心的事情马上就要发生了。他身边这些可爱忠诚的伙伴,不久后将在他面前一个一个被淹死。

26日,驱逐舰有些晃动,但行驶还算平稳。1955年2月27日中午,海上起了大风,风将船身吹得歪斜,船长通过播音喇叭要求大家往左舷移动,以保持船身的平衡。船员们都期待着船长给出指令,丢掉船上超载的货物,这样船就能稳住,轻装前行。然而,他们等到的命令是让大家穿戴好救生圈。几分钟之后,船便突然被大风吹翻。所有人都落入了水中。贝拉斯科落入了很深的海水中,当他用尽最后一丝空气,钻出水面的时候,发现船也重新浮起,但是已经离开他一百米开外了。

贝拉斯科的故事从这一刻才真正开始。他的身边漂浮着船上的货物和箱子。他抓住了最近的一个箱子,这时,他还不觉得太害怕。而且贝拉斯科很快便发现了一只救生筏,就在他还在犹豫是放弃这个箱子去追救生筏,还是一直抱着箱子等待救援时,他已经不自觉地去追那个筏子了。没想到风速很快,追上筏子比他想象得要困难得多,好在他最后总算爬了上去。筏子里面除了三个船桨外,空无一物。

周围有几位伙伴想要登上筏子,那位任希弗脱掉了衬衫,往这边游,右手还高举着他珍贵的耳机,落水前他还在听音乐。他很镇定,带着那种要他晕船得大海先晕的好水手的自信。他朝贝拉斯科大喊:“往这边划,胖子!”贝拉斯科相信他一定没问题。还有一位伙伴的脖子上挂了一个水性没那么好的,另一边就是贝拉斯科的最好的朋友埃雷拉,那个快乐的爱唱歌的小伙子。贝拉斯科使出浑身的力气向他们划去,但是顶风划了半天,只前进了一米。这时埃雷拉已经不见了,更糟的是,此时一个浪打来,那两位伙伴也没有了踪影,只有任希弗在离筏子两米远的地方镇静地游过来。贝拉斯科划不动沉重的皮筏,就努力伸出了一只船桨,希望任希弗能抓住。但这时候他看到任希弗的镇定似乎消失了,他失去了信心,他还在大喊“胖子!胖子!”这一次,那只曾经高高举起耳机的手,在离船桨仅两米的地方,永远沉了下去。

贝拉斯科在筏子上茫然站立着,他盼望能有人从水面中露出来。他知道,船上还有六个筏子,他相信,肯定有哪位伙伴上了另一只筏子,过一会儿就会来找他的。可是海面干干净净,安静得可怕,什么也没有。

遭遇了海难,贝拉斯科死里逃生。但其实更可怕的是在海上漫无目的地漂流。在接下来的十天里,贝拉斯科将会遭遇三个致命的挑战。

第一个挑战是最可怕的,就是内心的绝望。

绝望首先来自他对现实的判断。贝拉斯科清点了自己随身带的物品,发现没有任何可以生存的物件。他只带了一只手表,戒指和项链,和三张名片。如果没有救援,没有水和食物,在凶险的大海上漂着,他肯定是活不过三四天的。

绝望还来自救援的无望。其实在事故发生的最初的几个小时,贝拉斯科等待着救援,如果船长打了电话求援,那么,也许一个小时之内便会有直升机来找他们。这个时候,贝拉斯科还非常乐观,他为了消磨时间等待救援,便反复阅读那三张名片。他还想,如果有一只瓶子,他就塞一张名片进去,像故事里的落难水手一样,走走他们的求救流程。这样,等今天晚上到了卡塔赫纳,也能把这个故事当做笑话讲给朋友们听。可是三个小时以后,他开始失望了。他知道,救援的人来不了了。他几乎每分钟看一次表,这几乎让他疯掉了。他开始适应黑夜,他从未觉得时间如此漫长,黑夜如此黑,而孤独又如此的真切。在孤独中,贝拉斯科仰着头找到了夜空中的小熊星座以转移注意力,看着小熊星座,他想起了在卡塔赫纳,也会有人此刻在看着小熊星座,想到这里,他的孤独感减轻了许多。第二天,贝拉斯科还看到了三架飞机,他使出浑身的力气挥着他的衬衫,不管有没有人看到他,反正没有一架飞机为他停留。

另一件让他很绝望的事情是,他掌握的信息太少了。他面临着所有遇到海难的人都会面临的问题:丧失时间感和方向感。他记得,第一天遇到海难,第二天有飞机飞来,第三天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时间从此开始渐渐模糊,如何找到时间的起点,意识到自己的存活时间呢?他开始在自己的筏子上刻日期。

除了丧失了时间感,他还丧失了方向感,在茫茫的大海上,没有任何参照物,贝拉斯科不知道自己的筏子是往岸边漂移,还是越来越漂向大海深处。虽然他很乐观,但他理智上的答案却非常绝望:大海不太可能把一个离岸200海里的东西推向岸边,更何况,这个东西非常沉重,上面还有一个人。他恍惚间甚至看到了自己的家人在给他办葬礼。贝拉斯科也承认自己已经死了,因为他一点力气也没有,等待他的结局只有死。神奇的是,后来当他回到家里时,听家人们说,他们的确是在那天给他举办了葬礼。

但就在此时,有一种力量将他从绝望中拯救出来了。拯救他的并不是希望,而是肉体上的痛苦。太阳照射在他的伤口上,他的伤口浸在海水里,有剧烈的烧灼感,那种疼痛提醒他还活着。此时,他非常感激这种痛苦。

第二个挑战,饥渴。

饥饿是能够忍受的,前三天,贝拉斯科没有喝一滴水,他渴到几乎无法呼吸,嗓子和胸口都剧烈疼痛。在第四天的时候,他喝了点海水。虽然海水对身体有害,但他上过海上求生的课,知道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海水其实也是可以喝的,但是必须一点一点地咽下。

除此之外,每天下午五点钟,鲨鱼便会准时在筏子附近转悠。鲨鱼不只是在筏子周围散步,它还会觅食。鲨鱼会将小鱼在一瞬间撕成碎块,其他鱼类也会趁机争夺鲨鱼撕碎的鱼当作食物。贝拉斯科看着鲨鱼咬碎的鱼块暗自想:“这种时候,如果能吃上最小的那一块,我愿意出卖我的灵魂。”

在第五天,他看到了七只海鸥,海鸥一般离岸比较近,这说明他的筏子离陆地不太远了。但他没有力气了,只能任由那筏子随着风向漂游。他甚至抓到了一只海鸥,但是海鸥肉太恶心了,他明白了,人饿急了其实也并不是什么都吃的。他吐掉了海鸥肉。他想到了自己兜里的三张名片,他将名片塞进嘴里,嚼嚼吃了。这是他第一次真正进食,吃下三张名片的那一刻,他就乐观了起来,他觉得自己一定会得救。

第七天,经过一番痛苦的搏杀,他终于抓到了一条鱼。然而他只吃了两块生鱼肉,血水就引来了大量的鲨鱼撞击他的筏子。这条鱼说不好是救了他还是害了他,在鲨鱼群的撞击中,筏子几乎翻过来,一旦翻过来,他知道自己就会被随便哪条鲨鱼嘴里的三排钢牙撕得粉碎。正当鱼群散去,他在海中洗鱼时,鲨鱼抢走了他的那条鱼。贝拉斯科觉得自己饿得像是一只野兽,食物被夺走的感受让饥饿的他愤怒不已,他心底陡然生出一股勇气,拿起了船桨,打算在鲨鱼经过的时候打死它。结果鲨鱼跳起来,蛮横地一口把船桨头咬掉,吞下了肚。

两天后,就在他已经放弃了生存希望的时候,他发现自己筏子的中间不知道怎么有一段红色的树根,这可能是一种海草,它救了他,从树根里挤出来的是一种黏糊糊的油脂一样的东西,味道甘甜,咽到嗓子眼里凉凉的。这是贝拉斯科第三次进食。十天里,名片,两块鱼肉,一截树根,这就是他吃下去的所有东西。

最后一个挑战,就是病痛。

贝拉斯科不敢在皮筏中睡着,一连七个晚上没有睡觉,而且不吃不喝。他的精神和身体都达到了极限。

在第九天,贝拉斯科的感官纷纷失灵。他的眼睛发了炎,他说,“我无法把目光集中到任何一个点上,因为那样一来空中便会满布一个亮闪闪、炫人眼目的圆圈。”由于暴晒和海水长时间的腐蚀,他的皮肤绽开了裂纹,仿佛随手都可以撕下一缕来。他开始频繁出现幻觉,一会儿看见死去的伙伴坐在皮筏上跟他说话,一会儿他又在上船之前的聚会里。在那次聚会里,他和伙伴们以及女友们在一起喝酒,女孩们因为离别而哭成一片。

他太累了,贝拉斯科第一次想死。到第十天,贝拉斯科发烧了,浑身的疼痛再次提醒着他还活着。他开始看到新的幻觉:陆地上一片郁郁葱葱的椰林。他感到愤怒,又是幻觉!什么告别聚会,什么家里的葬礼,什么死去的朋友坐在船头……都是假的!现在竟然又出现了陆地的幻觉。可是,贝拉斯科盯着看了很久,发现这个“幻觉”不但没有消失,反而越发清晰了。贝拉斯科用一双已经溃烂得不成样子的双手,拼命滑动那半截船桨。来不及想有没有鲨鱼,不知道自己是否还游得动,陆地就在眼前,贝拉斯科还是义无反顾跳入了海中。弃筏游泳,经过一番几乎让他再次丧命的尝试,他终于爬上了岸。此时他双手鲜血淋漓,浑身上下没有一块完好的皮肤。

不出意外,他的归来轰动了全国。军方曾经将他在一家海军医院里软禁了好几个星期,其间他只被允许接触官方记者。这个故事已经被拆解拼凑、翻来覆去地讲了许多遍,读者也早已厌倦了这位英雄人物。不过好在他也发了笔小财,他接了手表广告,因为他那只手表历经风浪侵蚀依然分秒不差;他也替鞋做广告,因为他那双鞋结实异常,他几次想把鞋撕烂吃进肚子里都没能成功……诸如此类的广告他接了一大堆。他得了勋章,也在广播上发表过充满爱国激情的演讲,还作为未来一代的榜样上过电视,他在鲜花和音乐的簇拥下逛遍半个国家,给人签字留念,接受各地选美皇后的献吻。按理说,英雄的历险到此就结束了。还不到一个月,人们就渐渐将他遗忘了。

好,第一个故事,也就是贝拉斯科死里逃生的故事讲完了。接下来,我要给你讲的是这个故事引发的第二个故事,也就是幸存者贝拉斯科和作家马尔克斯为了完成这篇报道而遭遇的一系列更大的历险。

已经被人们淡忘的贝拉斯科,竟然出现在了《观察家报》的门口,说要再讲一遍这个故事,将这个故事卖给他们。他火的时候,《观察家报》找了他好多次都不得一见,他不火了,他居然不请自到了。社长、主编和还是记者的马尔克斯三人都是二十多岁的热血年轻人,对他并不很感兴趣,因为这已经是一条被炒过很多次的新闻了。他们觉得这个人肯定是因为没多少牛可以吹了,现在想编出点儿新花样挣钱,而且哪些能讲哪些不能讲,政府也一定早就给定了框框。于是,三人一致拒绝了他。

贝拉斯科离开了办公室。社长突然反悔了,追上了贝拉斯科,接受了他的条件,并且让马尔克斯来写这个报道。当时谁都不知道,这次反悔,将彻底改变两个人和这张报纸的未来。

马尔克斯和贝拉斯科的合作方式是,每天交谈六个钟头,持续了二十天,其间,马尔克斯一边做记录,一边不时提些迷惑性的问题,看贝拉斯科的叙述中是否有自相矛盾的地方。事实确定以后,马尔克斯马上成稿,第二天的报纸上就会刊登出来。他们决定文章用贝拉斯科的第一人称口吻讲述,署上他的名字,马尔克斯隐去了自己的姓名。

在合作的过程中,有两件事情让马尔克斯感到惊奇:一是这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拥有出众的叙事才能。他善于综合概括,记忆力极强,还拥有天然的可贵品格,懂得自嘲。他反复说自己成为英雄这件事非常荒唐,“我只是大难不死,却因此成了英雄。”

而第二件让马尔克斯惊奇的事,则改变了事情的走向。

当时马尔克斯请贝拉斯科给描述一下引发那起事故的暴风雨。而他完全清楚他接下来要说的话字字千金,他微微一笑,说:“根本就没有什么暴风雨。”马尔克斯查证以后发现还真是这样:气象部门证实了这一点,那一年的二月是加勒比海上又一个温和晴朗的二月。从未在报端披露过的真相是,在波涛起伏的大海上,一阵风使舰船发生了猛烈倾斜,造成了胡乱堆放在甲板上的货物散落,八名水兵才因此落水。这揭示了三个重大失误:首先,驱逐舰上是绝对禁止运输货物的;其次,正是因为超载,这艘军舰没能采取任何措施救援落水者;最后,驱逐舰上运输的都是些走私货:冰箱、电视机、洗衣机。马尔克斯意识到了,这篇记述,就和那艘驱逐舰一样,带了些不够安全的政治和道德货物,这是他们始料未及的事实。

这篇故事被分为若干段,一连十四天在报上连载。一开始哥伦比亚政府非常赞赏,认为他们的英雄终于奉献出一部文艺作品了。慢慢地,政府发现,这是不利于自己的报道,可是再想阻止连载报纸的发行已经来不及了。报纸的发行量几乎翻了一番,报社门前,读者们争相购买漏过的几期报纸,为的是收集完完整整的报道。

后来,军方发布了一份严正公告,否认驱逐舰上装载有走私货物。《观察家报》则想方设法寻找证据。他们请贝拉斯科提供了一份舰上拥有照相机的水兵的名单,并出钱买到了他们在航行途中拍摄的照片。在连载完成的一周之后,报纸出了一期增刊,登出了全文,还特别附上从水兵们那里买来的不少照片。从这些照片可以看到,背景中摆放着不容置疑的走私物品的纸箱,上面甚至还可以看见厂家的商标。专制机关面对这一证据的重击,采取了激烈的报复手段,几个月之后《观察家报》被迫关闭,马尔克斯为了躲避秘密警察的迫害,开始了自己在欧洲的流亡生涯。马尔克斯说,“我时时思念着故土,这倒真有点类似于筏子上的漂流生活。”

好,《一个海难幸存者的故事》就为你解读到这里了。让我们总结一下。

1955年,一艘叫做“卡尔达斯号”的驱逐舰从美国前往哥伦比亚的卡塔赫纳,遭遇了事故,船上的八名水兵落海失踪。十天后,一位名叫贝拉斯科的幸存者在一只随波漂流的筏子上,没吃没喝地度过了十天时间,漂流到了目的地。事故发生一个月后,由贝拉斯科讲述,马尔克斯记录的故事以新闻报道的形式在《观察家报》上刊登。随后,报道在哥伦比亚引起了轩然大波,因为它触犯到了独裁政府的利益,引起了激烈的报复。马尔克斯被迫流亡到欧洲,开始“漂流”的生活。

这个故事写于1955年,虽然这只是一篇工作时写下的新闻报道,而非马尔克斯自发的小说创作,但这段对海难幸存者的采访给马尔克斯后来的小说带来了许多灵感:比如《族长的秋天》《巨翅老人》《格兰德大妈》里,都出现了选美皇后的献吻的桥段,比如《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里上校无人援救、日复一日的等待,再比如,《百年孤独》里孤独的重复和循环,都和贝拉斯科的经历如出一辙。

多年以后,马尔克斯回忆起来这段流亡故事,依然心有余悸。但他并不后悔写下这个报道,他说:“即使像狗一样忍辱负重,我也找不到比记者更好的职业……我自始至终是个记者。”

至于那位幸存者贝拉斯科,他没能离开哥伦比亚,他在海军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尽管遭遇专制政府和秘密警察的种种威胁利诱,他都没有否定过这篇文章哪怕一个字。他被迫离开了海军,那是他唯一擅长的工作,而且从此迅速从公众生活中消失了。很长时间里,没有人知道那个孤独的海难幸存者后来怎么样了。

在这本书出版前不久,也就是海难发生十五年后,通过照片,马尔克斯重逢了贝拉斯科。他在一家汽车公司工作,明显老了胖了,还新增了一种沉着安详的气质。最后,马尔克斯看着贝拉斯科的照片缓缓说:“这是一个有勇气亲手将自己的雕像炸毁的英雄。”

以上就是这本书的精华内容,点击音频下方的“文稿”,查收我们为你准备的全文和脑图。你还可以点击“红包分享”按钮,把这本书免费分享给你的朋友。恭喜你,又听完了一本书。

撰稿、讲述:真真脑图:摩西脑图工作室

划重点

  1. 这个故事写于1955年,虽然这只是一篇工作时写下的新闻报道,而非马尔克斯自发的小说创作,但这段对海难幸存者的采访给马尔克斯后来的小说带来了许多灵感。

  2. 马尔克斯对幸存者的精彩采访,使得这位英雄又一次受到大众的关注。连载期间,人们在报社门口排起了望不到头的长队,只为买齐前几期错过的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