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47. 李长声:知道一个真正的日本

【终版】李长声.MP3

在国内读书界,李长声的随笔以典雅而富妙趣著称,文章自成一格。他曾专攻日本出版和文化史,旅日多年,是国内以散文形式写日本写得最好的名家。较为著名的翻译作品有藤泽周平的《黄昏清兵卫》《隐剑鬼爪抄》等。

李老师的这部分作品被称为“知日派”“能见人之常见而又能言人之未言”。知日,可以说是一种视角,既不高看,也不仇视,是冷静的平视观察,深入精到地为日本人和日本文化画出一幅幅的画像,帮助读者形成真切的日本印象。他的部分作品可以在得到电子书频道查阅。

前段时间,李长声老师回国,做客大望局,我们请他以闲聊的方式,为我们讲述日本文化、美学和生活。知道一个真实的日本的困难之处,难在我们自以为知道。

这场谈话,也许是一个旅游和阅读指南,也许是一次祛魅的过程。

李长声,旅日作家,翻译家

东东枪,作家,《读库生鲜》主编

00:00:48 介绍李长声老师

00:12:51 日本文化的形成

00:22:02 聊聊日本美学

00:30:40 “侘寂”

00:40:24 “物哀”

00:44:34 语言方面的误解

00:49:00 我们对日本文化还有哪些误解?

01:02:43 日本旅游建议

划重点

  1. 研究真正意义上的日本历史,应该从“应仁之乱”之后开始。

  2. 日本的文化传统通常是从社会上层向下层传播的。

  3. “京都还有一个银阁寺,好像中国游客不大去,其实日本人也不大去。日本文化的另一面以银阁寺为代表,也就是他们大加张扬的日本美。银阁并没有贴银,而是涂了黑漆,泛起银光。年久失修而剥落如疤,可能我们中国人便看见衰败,人去楼空,国家兴亡,日本人却看出美,名之为‘寂’‘侘’。寺庙坚决不把银阁寺的外壁重新涂漆,大概修缮一新,也就不‘寂’不‘侘’了。‘侘’是不求装饰,结构简素,色彩枯淡。典型是只使用砂子和石头布置的枯山水庭园,像留有大片余白的水墨画。”——《日本人的画像》

  4. 在日语中,汉字是最容易引起误解的部分,因为人们容易根据汉字的字面意思来理解,望文生义。

  5. 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分道扬镳的一个关键点在于是否注重对称。